g+北斗(通化东宝股吧)

2022-07-20 12:52:56 证券 yurongpawn

g+北斗



本文目录一览:



通信信息报

5G与北斗,二者同属“新基建”范畴,前者的优势在于“快”,后者的优势在于“准”。5G+北斗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相互赋能,彼此增强,北斗解决5G的“*”问题,5G助力北斗解决“速度”问题。两者相互融合发生的化学反应被认为将引领新基建。

5G与北斗相互赋能

5G是“地上的网”,北斗是“天上的网”,原本处于两个空间的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中,5G的优势在于“快”,传输快,*达10Gbit/s,下载一部电影只需要一秒钟,是4G的100倍,同时延时低于1毫秒,4G为30-70毫秒。而北斗的优势在于“准”,全球定位精度可达5至10米,授时精度可达10到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

由此可见,5G解决数据高速传输问题,北斗解决时间空间高精度问题。两者在需求或技术上都有通导一体的结合倾向,能够相互赋能,彼此增强。

在5G赋能北斗方面,对北斗来说,5G的高速率、大容量,可以稳定传输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使得北斗的时空精度更高;北斗赋能5G方面,对5G来说,北斗有感知、认知时空位置的功能,使所有信息能从生成开始,就能够给它进行时空位置定位,使得它在网络上的活动或者在网络上什么地方驻留、待多久的时空轨迹都能知道。

不仅如此,5G和北斗在应用场景上也能完美互补,同时借助运营商建成的5G基站开展北斗基准站融合建设,将大幅节约建设和网络成本,从而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成为智能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两者融合引领新基建

5G+北斗的融合与相互赋能,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位置基于通信的融合,可以实现天地一体、通导一体。二者同时作用,能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在不同场景下会催生出不同应用,促进万物智联与*协同,将成为新基建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5G+北斗”既是实现区域和广域,乃至全球精确感知时空事件和目标信息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实现支持广域和全球智能协同控制的赋能技术。

在传统领域,5G+北斗高精度定位可用于工程建设、测量测绘、环境监测、码头装卸、机场调度等领域;在新兴领域,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农业、无人机、手机高精度定位等北斗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迅速。5G与北斗融合的高精度定位基础设施将有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这就是新型基础设施的融合特征,这一融合使得“5G+北斗”不仅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也是未来智能时代重要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基建”战略,注重七大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而基于“北斗+5G”的*时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及应用,将是这些领域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创新应用加速落地

随着5G、北斗高精度导航、高精度地图的日益成熟,目前我国基于5G+北斗在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工业能源领域,中国电信携手国网落地全国首个5G通信、北斗导航同时与配电网智能化进行深度融合的“新基建”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5G网络基础和北斗的技术特点,将5G通信技术、北斗*授时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了配网智能化的*运行,确保故障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将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供电区域,进而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同时,北斗已经在高铁上应用。2019年年底正式开通的京张高铁列车,就是第一条采用北斗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

另外,在我国,5G+北斗已为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带来广泛应用。比如可为共享单车、智慧矿山的无人矿车、智慧物流如巡检机器人、*V、物流车导引、AI摄像头、无人机等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此外,北斗西虹桥基地与上海电信合作,着重探索“5G+北斗”室内外融合*定位等应用,将上海打造成为“5G+北斗”融合应用发展的高地。

随着北斗高精度导航、5G、高精度地图的日益成熟,基于5G+北斗综合时空服务能力将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深远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通化东宝股吧

老牌胰岛素企业通化东宝(600867.SH)更新了胰岛素集采以来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年报显示,2021年通化东宝实现收入32.68亿元,同比增加12.99%;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增加40.69%。

对照历史业绩,2021年通化东宝收入增速为2017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则刷新了2015年以来*。然而股价走势与之相反。自2018年6月以来,通化东宝股价累计下跌约60%,目前股价已回到2015年水平。

业绩公布后,4月20日通化东宝股价下跌3.32%,报收于9.89/股。通化东宝股价持续探底,到拐点了吗?

业绩拆解

通化东宝实际经营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原因在于当年的投资收益“修饰”了业绩。2021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2.03亿元,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2.36亿元,是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出售参股公司特宝生物(688278.SH)部分股权。根据披露,2021年9月3日至2022年1月14日,通化东宝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特宝生物1623.50万股,占后者总股本3.99%,金额达3.94亿元。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21年通化东宝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增加15.68%;与归母净利润40.69%增速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在历经2021年11月举行的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通化东宝收入结构更值得关注。根据披露,2021年通化东宝来自人胰岛素产品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加6.83%;来自胰岛素类似物产品收入4.0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04.79%。

人胰岛素产品代表了国内最主要的糖尿病药物“第二代胰岛素”,是通化东宝目前主要收入品种,占总收入比重达74%;胰岛素类似物产品则是“第三代胰岛素”,目前通化东宝主力产品是甘精胰岛素“平舒霖”。

第二代胰岛素为重组胰岛素,但由于重组胰岛素无法模拟人胰岛素的分泌周期,必须严格遵守使用时间,易引发低血糖症。第三代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类似物,具备安全、长效的特点,采用皮下给药的方式,一般作用可持续24小时。因此第三代胰岛素综合效能更好,第二代胰岛素主打性价比,未来第三代胰岛素针对前代有一定替代效应。

通化东宝人胰岛素产品收入依然保持增长,与集采中相对有利的中标价格相关。根据去年11月26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拟中选结果公示,通化东宝(600867.SH)中选6个品种中的5个,中标价格均位于中位区间。

胰岛素类似物产品的增长恰逢“平舒霖”收入爬坡期,集中采购某种程度加速了“平舒霖”的推广。根据披露,2021年通化东宝“平舒霖”收入增加超过200%,截止2022年3月底已完成29个省市的招标备案工作,进入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超3800家。

基数相对较小是该板块增速较快的重要理由。2019年12月,通化东宝甘精胰岛素及注射液“平舒霖”正式获批;同时2020年“平舒霖”销售收入1.31亿元,基数相对较小。

短期内通化东宝收入仍由人胰岛素产品主导,如果集采进一步深入,则可能对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看点还在于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能否继续快速增长。

增量在哪

第三代胰岛素主要包括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其中甘精胰岛素又是最畅销的三代胰岛素,其次为门冬胰岛素。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甘精胰岛素样本医院销售额33.30亿元,按3倍计算全市场销售额接近100亿元。

“平舒霖”销售将成为通化东宝主要增长点,按2021年2倍增长计算,销售额约4亿元,市场份额约4%。“平舒霖”主要竞品包括跨国药企赛诺菲的原研药,甘李药业(603087.SH)和联邦制药(03933.HK)开发的甘精胰岛素。

其中由甘李药业开发的“长秀霖”最早于2005年获批上市,历经10余年的销售与推广,增长已有趋缓之势,2017年~2019年复合增速为8.32%。显示甘精胰岛素市场整体平稳,通化东宝“平舒霖”销售增长很大程度需要“牺牲”竞品的市场份额。

甘精胰岛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已不可避免。在胰岛素集采中,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以48.71元*价中标。按历史中标价计算,甘李药业报价降幅超过60%。如此激进的降幅,实际已经宣告了行业价格战的开始。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等其他三代胰岛素品种竞争相对缓和。2021年10月,通化东宝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两个预混品种:门冬胰岛素30、50注射液,2022年1月已完成生产现场核查,接近正式获批。

胰岛素研发上,通化东宝布局了赖脯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其他三代胰岛素品种,超长效胰岛素品种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以及化学口服降糖药品种。长远来看,GLP-1等新型药物将成为糖尿病药物的主流。

目前通化东宝主要收入及潜在增量品种均受到集采的影响,市场情绪成为压制股价主要因素。从历史估值走势来看,通化东宝股价进一步走低的空间已经不大。目前通化东宝动态市盈率为15.2倍,过去5年中枢估值为34倍。




北斗卫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公认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分先后),一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二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三是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四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其中,中国的北斗卫星、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都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了。但是中国和美国卫星的性能相当,俄罗斯的性能则要稍微逊色于前两者。

据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卫星导航精确度要比美国的GPS还要高。

为什么是中国和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最强?

对俄罗斯而言,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投入过多,其次就是俄罗斯已经发射的卫星比较少,且精度也不够准确。

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卫星系统在竞争的时候,中国的卫星率先发射成功占领了卫星频道。所以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要落后于中国。

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技术发展美国则是一直走在最前面。

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现在有24颗在轨的卫星(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中国在这方面算是后起之秀,前后总共发射了55颗卫星。其中,“北斗3号”卫星有30颗,“北斗二号”卫星有15颗,还有“北斗一号”卫星、试验卫星、对地卫星等。


为什么说中国的北斗卫星是被美国和欧洲国家逼出来的?

1999年,台海军事演习的时候,中国有两枚“地对地战术导弹”失去了准头,没有击中目标。没有击中目标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关闭了GPS的信号,导致中国的两枚“地对战术地导弹”精度不够,丢失了目标。

这件事给中国一个很大的刺激,也同样让中国认识到了需要在这方面快速发展。

在这件事之后,中国想要投资欧洲的卫星导航系统,和欧洲共同合作研制卫星导航系统。然而中国的研发团队被欧洲排斥在外,中国参与不了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技术的研发。

中国就开始了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道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这么诞生的。


美国对中国北斗忌惮

现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覆盖,对美国的GPS 来说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中国没有北斗卫星之前,要用美国的GPS,美国想要关闭的时候就关闭。

美国的GPS有军码和民码两个,军码是给美军用的,民码是给全世界通用的。美国可以随意掐断信号,信号的掌控权在美国手里。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不仅在精度上超过美国的GPS,而且还比美国的GPS多出了一个“短报文”的功能。(短报文是指卫星定位终端和北斗卫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


总的来说,中国的北斗范围可以覆盖全球,其他国家也可以用中国的北斗。以前受制于美国GPS的国家,就会放弃美国的GPS选择中国的北斗。也正因为这样,美国对中国的北斗“恨之入骨”。

有人就会问,“既然美国这么‘恨’中国的北斗,为什么美国不击毁中国的北斗?”

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美国不敢。


中美两国都进行过反卫星试验。简单地说,就是击毁已经报废的在轨卫星,进行反卫星试验。一来是看击毁得准不准,二来是看具不具备这个击毁卫星的能力。所以中美两国都见过击毁卫星的后果,不会随便就击毁卫星的。

中国和美国都是航天大国,并且都具备击毁对方卫星的能力。如果美国想要击落中国的北斗卫星,中国也同样可以击落美国的GPS。这样一来,不管是中国北斗卫星,还是美国GPS就都没有信号了,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再者就是中国除了有北斗卫星之外,还有一批战略弹道导弹。这些战略弹道导弹不需要卫星的导航也可以*地打到美国本土上去。

这就是中国早期的惯性导航(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不依赖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天文导航(是以已知准确空间位置的自然天体为基准的自主导航)等。


意味着如果中国的北斗真的被美国击毁之后,中国的导弹仍然有能力打到美国本土。中国北斗卫星的研制对中国来说是“如虎添翼”。

在中国有武器不依靠卫星导航系统这件事上,美国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为美国现在所有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GPS制导的,没有了GPS卫星,没有了GPS信号,美国的所有武器都是“抓瞎”,没有用的。


因此,美国不敢击落中国的北斗卫星。相应的,中国也不会主动击毁美国的GPS卫星。中国如果击落美国GPS,对中国也没有什么好处。除非是到了最后,中美两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发生。


还有一个美国不敢击毁中国北斗卫星原因是中美双方之间都具备补射卫星的能力。

什么是快速补射卫星能力?就是在战时,当一个国家的卫星被击落之后,可以补射一些小型卫星。而这个补射卫星的能力,中国和美国都具备。

如果将来中国和美国陷入了太空战,那么中美双方就会用这种方式进入太空消耗战。中美双方互相击落卫星,然后再互相补射小型卫星,始终保持信号不断。

但是这样的消耗战,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中国和美国都承担不起这样的代价。


其实中美之间的太空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之前都是“暗战”,外界不知道而已。

太空战可以“疯狂”到什么程度?就像是核大战一样,一般人都会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核战。因为核战是互相毁灭性的。一旦发射的核弹被探测出来,迎接的就是核反击,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都面临核毁灭的局面。

所以普遍认为,美国不敢对中国发动核战争,两国的核战不可能打起来。

但事实上,美国就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太空战方面针对中国研发了一个新的技术——“太空技术”。


所谓的“太空技术”就是美国的洲际导弹可以对我们进行先行发射,发射到中国太空高载入的时候,引爆美国在外太空的卫星星座。在中国领土上方的太空区域爆炸之后会形成一层卫星的碎片云,这个卫星碎片云会覆盖住整个中国。

也就是说,中国在知道美国发射洲际导弹而进行核反击的时候,核弹头是打不出去。因为中国核弹头发射后面临的是一层卫星碎片,这些卫星碎片会导致中国的核弹头在中国的领土上空的太空高里爆炸。

如此一来,就对美国本土没有任何的威胁。相当于,美国“封死”了中国洲际导弹的发射窗口。

不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个“疯狂”的太空战有一个前提。

美国必须在中国的领土上空的太空高里,尤其是在整个地球的低太空里面秘密部署卫星,并且这些秘密分散的卫星数量要达到几万枚,甚至十几万枚卫星。一旦美国在太空中部署的卫星数量足够多,那么战争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美国的手里。


美国的“太空战”的主要针对对象是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在为以后可能的核战做准备。从技术角度而言,美国是有这样的实力提前做准备的。

不过,中国对于美国“疯狂太空战”的做法,也有相应的对策。

理论上来说,美国是想将低太空轨道全部进行覆盖。按照这个思路,中国可以不在太空高弹道的轨道进行发射。中国在低弹道进行发射,也不出大气层,就在100公里以内的高度里面。


一般情况下,20公里到100公里就是临近空间。所谓的临近空间其实还是有稀薄大气的,只是比较少而已。

未来核战的时候,导弹不发射出100公里之外,全程都在100公里以内飞行,就不会通过大气层之外的卫星碎片。

这就是目前各国都在争相研发的所谓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临近空间飞行器,飞行全程都将是高超声速飞行。洲际导弹以后很有可能就是高超声速导弹。


中国和俄罗斯在高超声速导弹技术方面已经走在美国前面了。

2019年中国亮相的“东风-17”就是“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东风-17”弹道导弹具有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以对中近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以后的高超声的中远程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就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可以不经过碎片云,弹道控制在大气层内;二是在大气层内水漂弹滑翔弹头是机动性质的,没有办法拦截。


因此,中国和美国一直在*技术层面较量着,只是这其中的“刀光剑影”我们不知道罢了。




北斗三号

客户端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年来,北斗应用产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位置服务平台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全球总用户数超20亿。

据了解,通过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完成,搭载自主北斗定位芯片加位置服务的北斗产品具备了服务全球的能力。北斗全球位置服务平台基于自主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全球卫星定位辅助服务等技术,与北斗定位芯片算法相结合,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分米级增强定位和辅助定位服务,在中国、欧洲及北美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目前日访问量达25亿次。

北斗全球位置服务平台负责人 周儒欣:从发布以后到现在的话,已经有大量的客户在接入,包括无人机的客户,包括车的客户,包括割草机器人的客户,也包括手机的客户,目前的接入量已经超过了20多个亿。

当前,无人机、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穿戴设备等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类智能应用场景对于定位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22纳米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已实现量产。新一代北斗芯片的加速应用,对提升北斗导航终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北斗全球位置服务平台负责人 周儒欣:这一代(芯片模组)产品的尺寸应该是上一代产品的1/6,那么功耗的话也差不多是1/6,所以它在无人的设备上占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飞机,这种自动驾驶的车,或者辅助驾驶的车都会越来越多的应用我们的服务,得到他们需要的定位精度。

北斗赋能电网 守护电力“生命线”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的支柱能源和经济命脉,对自主可靠的定位、授时有着很高的需求。如今,北斗导航已经深入应用于电力行业,为电网规划、基建、巡检巡查等业务领域提供高精度位置等服务,大幅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电力事故发生,守护电力“生命线”。

在河北雄安新区的一处变电站里,机器人和无人机正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检。变电站里地形复杂,电力设备的安全要求又极高,机器人和无人机能够在这里穿梭自如、安全完成巡检任务,靠的就是由北斗导航所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国家电网北斗位置服务负责人 臧志斌:有了北斗的*定位,它能达到厘米级的定位,这样可以同时设定它(机器人和无人机),把低空、地面、中空和高空同时一起都巡(检)掉,这样的话能提高我们的巡检效率,同时也能够实现无死角的全覆盖、无遗漏的巡检。

不仅在雄安,目前,国家电网已在山东、江苏等六省开展北斗应用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在18万辆车辆、150多条输电线路、13家省公司基建现场累计使用应用北斗终端20余万套,为作业人员、电网设备提供了安全保障,配网故障定位时间减少30分钟以上,输电线路灾害巡检效率提升46.8%,实现重要线路地质灾害隐患预警,有力保障供电安全可靠,提升电力抢修、监控和服务效率。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产业负责人 黄震:北斗导航广泛应用于我们电网的像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我们输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一车辆管理等等业务场景,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提升我们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g+北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g+北斗、通化东宝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