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点赞了的2021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分享文章,第704篇。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康泰生物,所长给大家覆盖过很多次了,不过,本周咱们专门讲讲疫苗板块,所以,自然避不开康泰,而且,大家一整周所有的疫苗公司一起看,反而可以有个对照。
和沃森一样,康泰的持股体验非常不好,这里面原因很多,首先,咱们国家的疫苗行业,别看发展几十年了,可其实,整个行业都还是个幼儿,十分落后,在这次新冠疫情之前,整个行业都以传统技术路线(灭活)为主,即便是最头部的一线企业,也很少有新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
即便是在国际上用了几十年的技术,重组蛋白疫苗(即本次疫情,智飞生物搞的三针的新冠苗技术路线)基本只有乙肝苗在用,这都还是上世纪80年代,康泰受让默沙东技术转移来的....
一直到2019年之前,国内疫苗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都来自进口跨国企业的大产品。直到2019年,沃森的13价肺炎疫苗获批,2020年万泰生物的2价HPv获批,算是标志着,咱们国内自研大品种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国内top10疫苗出现了国产的身影。
正是由于大家技术落后,而疫苗动则10数年才能研发成功,中间一旦出什么幺蛾子,延期或者失败,实在正常不过,业绩无法保证稳定增长,因此,持股体验相当之差(除了代理默沙东的智飞)。
以13价肺炎为例,沃森和康泰同时在2005年立项,沃森的苗在2019年底(说2020年也行)上市,康泰由于临床多做了几年,今年才能上市,大家就觉得康泰实力有问题,一直delay。
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康泰已经很不错的,看看康希诺,首款13价研发成功后转让给科兴,科兴2009年拿到转让,至今都没能把苗推上人体临床,而康希诺,明明都做出来一次了,做第二款13价,还是用了5年才推进人体临床一期。
疫苗技术壁垒太高,动则10年+的周期,因此,有个几年进度偏差,实属正常...
也是如此,除了代理默沙东疫苗的智飞,可以保证业绩稳定增长外,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保证其业绩稳定增长,所以,除了智飞,其余几家疫苗公司,都跟哈士奇一样,上串下跳、持股体验异常糟糕。
不过,所长一直提醒大家,散户比起机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看长期,钱是自己的,一旦你用的是自己长期可以不动地闲钱,那么,你战胜机构的概率就会大增。
看疫苗公司,一样的,不要看短期业绩是否可以稳定,只用看长期他是否会越来越好,就可以了。
疫苗龙头
如果把代理默沙东疫苗的智飞排除,目前的康泰,就是整个行业内的龙头,1992年成立,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其对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研发人员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目前已经上市的六款疫苗(咱们本节内容暂时排除新冠,后面单独讲),后续管线不论是丰富度,还是节奏,都是所有疫苗企业中最好的(当然,肯定有朋友要说,所长昨儿讲的康希诺,认为康希诺才是最好的,诚然,所长自己也这么说,但我们要看到,康希诺的管线,绝大多数还处在临床前或者临床一期,按照前文列出来的13价肺炎苗研发进度,康希诺的管线,大多数5年内都不能贡献任何价值)。
而且,康泰的管线,非常重视联苗,可以说是国内联苗布局最领先的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啥是联苗呢?
联苗就是,把好几款疫苗合在一起,打一款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显然,如果有联苗,不论是出于经济还是方便性考虑,肯定还是优先打联苗的(不难看到,康泰的四联苗近些年迅速放量)。
而康泰不出意外,今年将上市13价肺炎,这个全球第一重磅的品种(2020年,辉瑞13价卖了近60亿美金,国内仅有进口辉瑞苗和沃森苗,而辉瑞苗全球供不应求,能够给到中国区的较少),由于同阿斯利康在新冠方面有合作,公司有望凭借自己产能优势,未来出海。
据各大券商测算,这款产品,仅在中国,康泰就有望取得46亿人民币的销售峰值,而明年上市的二倍体狂苗,也是20多亿销售峰值的大品种。
新冠疫情机遇
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对于各行各业都是灾难,可对于疫苗行业,尤其是中国疫苗行业,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所长可以先给大家下个结论,赶上了这波疫情的疫苗公司,和没赶上、没参与的,以后再也不是一个梯队的企业。
为什么?
因为钱!
一个靠新冠赚了几十甚至上百亿的企业,和没赚到钱的企业那能一样么?智飞为什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二线成为目前全行业绝对的龙头?正是因为代理默沙东的疫苗赚了个盆满钵满,使得可以拿赚到的钱去补贴研发,如果仅仅靠智飞自有管线的输出去挣钱再研发,花都谢了。
为啥沃森一路走来各种不顺,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缺钱,如果沃森不缺钱,就不会因为早年收购一些企业元气大伤,也不会为了不被ST而变卖资产,更不会想出以30多亿的估值“贱卖”拥有hpv2、hpv9价疫苗管线的上海泽润。
智飞的得意、沃森的种种匪夷所思,归根到底,就是钱。
康泰,由于是大公司,一开始准备和复星一样,走代理的路,复星代理mRNA,康泰代理腺病毒载体,都是全新的技术,一边可以获得新技术的授权,另一边根据经验,海外研发就是比国内快,所以,肯定能大赚。
不得不说,康泰和复星都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惜,由于海外大厂自己产能都不足,能给到国内的可想而知,其次,由于各种绿色通道,国内传统路线出苗的速度也很快,最后,不论是腺病毒载体苗还是mRNA苗,都在海外爆出各种副作用(毕竟新技术,难免),所以,看起来,康泰和复星好像都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了。
不过,康泰作为大厂的好处就在这里体现出了,一手可以搞代理,另一手,我抓紧时间立项做新冠灭活疫苗,也还是能赶趟。
前些日子,康泰的疫苗附条件上市,比起智飞,也就晚了一两个月而已,公司灭活疫苗的数据,目前是所有灭活中数据最好的。
目前公司规划的年产能为2亿剂,最大可提升至6亿剂,由于和阿斯利康有合作,未来出海也十分值得期待,据公司自己讲,未来出海定价可以在20美金一支以上(国内是40-50块钱),已经拿到马来西亚一亿剂的订单,今年的产能消化完全不是问题(上述数据来自公司今年6月18号的调研纪要)。
而公司和AZ(阿斯利康)合作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在国内获批可能会较长,为此,公司想了第二条路径,由于AZ自己的产能不足,所以希望康泰提供成品,因此,公司在积极推进这个事情,毕竟,中国制造不是盖的,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优势以及产能优势。AZ疫苗出口,定价大约是7-8美金。
综上,康泰是完全可以赶上这波新冠的,手握两种苗,两手准备,目测可以赚不少钱,其次,和AZ的合作,赚一波新冠的钱倒是次要,所长认为,最重要的是,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的引进。
前沿技术布局
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都是下一代技术,而腺病毒载体和mRNA前面的技术路线都是一样的,两者区别也就在于外面包裹不同,这也是市场对康希诺的期待,认为康希诺能够很好的利用现有腺病毒载体技术切入mRNA 。
那么,这样的逻辑,放在康泰身上同样合适,毕竟,康泰得到了AZ的技术转移。
且不说,公司自己也讲,有在布局mRNA,分三个团队三条线在做,上海团队负责递送系统、浙江团队负责构建、北京团队负责动物模型,都是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负责。
而且公司对自己新冠赚的钱进行了利润规划,其中,就有一个在建的面积为8万平的实验室并且,5年后要进入新型疫苗研发阶段,因此,康泰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写在最后
康泰算是国内成立时间最久的疫苗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疫苗第一梯队,后续管线尤其是联苗布局,国内领先,近期有13价肺炎以及二倍体狂苗两个大品种将上市,新冠更是有两种剂型参与,由于和阿斯利康合作,其出海能更加顺利,也是拥有阿斯利康技术转移,为公司布局下一代疫苗技术打下基础。
好公司需要好价格,收益确定性才更高,那什么样的价格算好价格呢?价值事务所团队花了几个月,打磨了企业估值简易学习课程,实操性非常强。尤其企业研究实力还没有足够精深的,更需要估值配合,抓紧机会哦。
新华社芝加哥7月13日电(
当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5.952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8.75美分,涨幅为1.49%;小麦9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8.107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5美分,跌幅为0.43%;大豆1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3.49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5美分,涨幅为0.48%。(完)
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疫苗的推广会变得困难,需求必然会受到压制,在目前生物医药整体熊市环境下,资金对风险厌恶度更加敏感,疫苗行业只能继续在地下痛苦的呻吟,上海疫情之前,康泰一波强劲反弹因上海北京疫情而中断并最终向下创新低,一季报数据强劲,仍挡不住高开低走,正式开启一轮漫漫熊途,盘中信号明显当涨不涨,主观上还是重视不够,过于盲目自信缺少应有的敬畏,在当前国家稳经济稳保民生的宏观政策方针下,疫苗真的还需要时间,虽然康泰很优秀,管理层也很努力,康泰也不可能成为我们要留给下一代的股票,更不可能成为套死人的股票,但当下降低一点预期多一点困难的心里准备可能是每个持有者更现实的需求!
2021年,康泰生物(300601.SZ)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同比增长61.51%;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86.01%。
康泰生物净利润增长实际上离不开研发资本化的贡献。2021年,公司对研发资本化时点予以变更,该操作大幅增厚当期利润。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康泰生物研发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约为30.41%、45.29%。此种调节或许是为了维护公司股价,进而帮助参与机构或员工解套。
会计变更增利
得益于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并上市销售,康泰生物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6.52亿元,同比增长61.51%,其中免疫规划疫苗实现销售收入11.64亿元,非免疫规划疫苗收入24.86亿元,相比2020年的2883万元、22.3亿元同比增长39倍、11.47%。
免疫规划疫苗的激增很可能来自新冠疫苗的销售,公司新冠灭活疫苗于2021年5月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Y25腺病毒载体)于2021年10月获得印度尼西亚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管局紧急使用授权,但是康泰生物并未给出两种新冠疫苗销售的具体数据。
2021年,康泰生物销售费用仅5.78亿元,而2020年为8.78亿元。年报显示其原因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销售推广受到疫情影响市场投入减少所致。2021年公司非免疫规划疫苗收入24.86亿元,相比上年的22.61亿元仍有所增长,销售费用大幅下降合理吗?如果非免疫规划疫苗中包含新冠疫苗,具体金额又是多少呢?公司或许需要做出相应说明。
纵向来看,康泰生物销售费用率逐年降低,尤以2019年最为明显。2017-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3%、49.85%、40.37%、38.85%、15.83%。《证券市场周刊》此前曾就公司2019年销售费用大降、其他应付款同时下降的情况提出过疑问,康泰生物可能将其他应付款作为业绩“蓄水池”,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费用来调节利润。
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8.78亿元,同比增长9384万元;而其他应付款中销售服务费7.39亿元,同比大增2.48亿元,远高于上述销售费用增加额。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降低3亿元,其他应付款-销售服务费降低153万元。康泰生物是否借助其他应付款调低2020年利润、进而增加2021年的利润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康泰生物新冠疫苗的销售带来2021年营收60%、净利润80%以上的增长,但是规模仍与同行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智飞生物2021年自主产品收入为96.97亿元,相比2020年的12.01亿元增长7倍有余,据光大证券,智飞生物子公司龙科马2021年营收84.19亿元,净利润55.8亿元,主要产品即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康希诺2021年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72倍,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扭亏;科兴生物2021年营收1235.29亿元,净利润539.86亿元,同比增长37倍、76倍。
或许因为业绩增长远不及同行,康泰生物对研发资本化时点予以变更以增加利润。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资本化金额占到2021年净利润的30%。
2021年以前,康泰生物账面开发支出的金额仅有几千万元,例如2020年年末只有7299万元,但2021年年末达到3.9亿元,2022年一季度末又迅速增至5.14亿元。
2021年8月29日,康泰生物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于2021年5月取得紧急使用许可,公司对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重新划分,增加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是否取得疫苗紧急使用许可或附条件批准疫苗注册上市”,增加之后的资本化时点“是否取得疫苗紧急使用许可或附条件批准疫苗注册上市或申报生产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该变更自2021年7月1日起执行。
按照会计准则,研发项目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资本化处理,否则也要计入当期损益。由于研发资本化时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公司可以通过开发支出来调节利润。康泰生物本次增加研发资本化时点,无疑可以显著增加当期及期后的利润。
年报显示,2019-2021年,康泰生物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15亿元、2.73亿元、7.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09%、12.09%、20.22%,2021年占比突然升高,而此前多年该比例均维持在11%-12%左右。据年报,该比例升高原因为新冠灭活疫苗三期临床研发投入金额较大所致。
会计变更的背景下,康泰生物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激增,2021年达到3.84亿元,占研发投入的52.03%,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0.41%,远远高于此前水平:公司2020年的上述指标分别为4070万元、14.89%、5.99%,2019年分别为1719万元、7.98%、2.99%。研发资本化时点增加对公司2021年利润贡献显著。
2022年一季度,康泰生物净利润为2.74亿元,同比增长987.71%。除了主要产品四联苗和乙肝疫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新增销售产品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带来净利润大幅增长,研发资本化依然贡献不小。
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开发支出为5.14亿元,较年初增长1.24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高达45.29%,相比2021年的30.41%进一步升高。另外,公司一季度研发费用为9560万元。以上述数据粗略推算可知,康泰生物一季度研发资本化比例约为43.55%。
目的不纯
康泰生物调节研发资本化时点增加当期利润,目的或许在于维护公司股价,进而帮助有关机构或员工解套。
2020年5月20日,康泰生物完成30亿元定增,认购对象共12家,包括广发基金、国泰君安证券、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共7家金融机构,以及项光隆、刘俊辉、王雪平等共5名自然人,发行价格为110元/股,锁定期6个月。
康泰生物刚完成定增之时,公司股价处于相对高位,2020年5月20日收盘价144.95元/股,随后一路上涨,2020年8月4日达到最高价248.63元/股。2020年11月20日上述定增限售股解禁,当日收盘价148.36元/股。若按照该价格出售,认购对象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但直至目前,仍有机构可能尚未出售所认购公司股份,2021年5月公司股价达到阶段性高点221.29元/股后,便一路下行,2022年4月27日达到近两年来最低价59.15元/股,2022年4月29日,公司股价收于64.73元/股,远低于110元的定增发行价,即便考虑到历次寥寥无几的分红,没有及时抛售的定增参与者也损失惨重。
广发基金为康泰生物金额最大的认购对象,彼时公司发行股份数量2727万股,广发基金配售股数982万股,配售金额10.8亿元。年报显示广发基金参与定增前即持有公司股份,2019年年末,公司前10名股东中广发基金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1851万股,2020年年末增加1967万股,2021年年末减少455万股,广发基金有可能未完全出售定增认购股份。另外,2020年在认购定增份额的同时,广发基金进一步买入公司股份,然而2020年公司股价区间为87.42-174.02元/股,远高于目前的59.15元/股,或已被深度套牢。
或许为维护股价,康泰生物实控人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并承诺买入产生的亏损由其补偿,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随后公司重要股东YUANLI PING宣布提前终止此前的减持计划,但事与愿违,公司股价仍一路向下。经统计,自2021年9月22日至2021年10月29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员工中,共有126位员工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股票37.37万股,增持总金额为4206万元。根据Wind,上述增持期间公司股价区间107.81-114.25元/股,若增持员工时至今日依然持有公司股票,浮亏已接近一半。
因此,康泰生物“做高”业绩进而拉升股价背后的动机可能在于帮助定增机构或重要股东解套。4月27日年报发布后,康泰生物股价有所上涨,4月29日涨幅达到5%,收于64.73元/股。
《证券市场周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康泰生物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康泰生物股吧、芝加哥农产品交易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