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外盘玉米期货
受外盘破位下跌影响,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玉米系整体走势疲弱。玉米2800元关口一度岌岌可危,盘中下探4个月低点2807元,日跌幅达到1.5%,持仓量锐减逾五万手,成交量进一步放大至62.7万手。淀粉主力合约挫幅达到1.7%,跌破5个月最低水平。
CBOT玉米亚洲时段破位下跌,美国中西部地区预计将在作物关键生长期迎来一波凉爽天气,有益于新季作物生长,且原油市场下跌带来额外压力。CBOT玉米亚洲时段挫幅超出2%,触及近4个月最低水平6.76美元。
国内玉米消费表现持续偏差,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厂库存均较为充裕,大多维持间歇性补库模式,对玉米的采买意愿较为疲软,部分饲料企业还积极采用替代品。深加工方面,玉米淀粉加工利润处于略好水平,对玉米需求有一定提振,但成品库存较高,开机率提升速度随之放缓。华北地区的麦收已基本结束,贸易商腾库玉米活动减少,市场流通逐步减量。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208万吨,低于4月份的22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4.1%。今年前5个月累计进口量为1139万吨,同比降低2.9%。此外,5月份高粱进口量为167万吨,远高于4月份的82万吨,同比提高171.4%;1至5月份进口量为508万吨,同比提高37.8%。在玉米高成本的背景下,饲料企业为控制成本也在寻求替代品,替代品需求相对稳定。
对于玉米期货,小褚认为经过近期的疯狂下跌,风险释放基本完毕,下方面临较强支撑,触底反弹概率比较大。建议大家逢低买入比较好;从长期看玉米,甚至有创新高的可能性,但新高以后,还是等待高位重新做空比较好。
首批公募REITs获批一周年,这9只公募REITs自6月7日成立以来有8只收益率为正,最大收益率为38.32%。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扩募细则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首批公募REITs自获批以来已满一周年,尽管整体规模还不到500亿元,但这类可盘活基础设施的公募产品还在靠优秀的业绩不断吸引着资本市场的注意力。截至5月18日收盘,首批9只公募REITs自6月7日成立以来有8只收益率为正,最大收益率为38.32%,平均收益率为16.6%。目前市场上共有12只公募REITs,对应的底层资产包含产业园、仓储物流、高速公路、市政基础设施等。
与国外市场相比,目前国内REITs规模有着广阔空间。证监会在今年3月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正在指导交易所抓紧制定REITs扩募规则,将适时征求市场意见。业内人士告诉
业绩初显成效
首批公募REITs获批一周年之际,业绩成了最大的看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全市场12只公募REITs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16%,同期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9.68%和-15.05%。
虽然是由公募基金公司管理,但REITs的产品类型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公募基金,这类产品投资标的的底层资产是基础设施,也就是说REITs的收益率并不取决于公募基金的管理能力,而关键是在于底层资产的盈利能力。
从首批获批的9只公募REITs表现来看,这类产品在不到一年的运营期内已经初显获取稳定收益的成效。9只公募REITs于2021年5月中旬获批,均成立于2021年6月7日。由于产品都还处在封闭期,只能通过场内交易,截至5月18日,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6.6%,最大收益率为38.32%,仅有1只收益为负。
12只公募REITs的成立总规模合计为458.4亿元,在募资阶段曾经就有多只REITs被各路投资者火爆抢购,比如,今年新成立的华夏中国交建REIT,面向公众部分的份额开卖就售罄,认购规模超840亿元,而按照面向公众发行7.05亿元的预定规模,公众投资者配售比例约为0.8%,这也刷新了公募REITs产品公众配售比例的历史新低。
对于公募REITs过于火热的现象,监管层面已经有所注意,并且正在推进扩募工作。根据证监会于3月18日发布的消息,扩募是REITs产品的重要特性。扩募与网友分享一样,是REITs市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推出REITs扩募机制,有利于已上市优质运营主体依托市场机制增发份额收购资产,优化投资组合,促进并购活动,更好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目前,证监会正在指导交易所抓紧制定REITs扩募规则,将适时征求市场意见。
扩募将带来更大空间
“扩募是公募REITs的生命力。”富荣基金公募REITs投资总监王甲同告诉《国际金融报》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告诉
对于公募REITs未来的发展空间,王甲同表示,鉴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总投资超过100万亿元,即使按照3%-5%的资产证券化率计算,未来公募REITs市场也能达到几万亿级别,公募REITs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讲,特别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信托为主要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公募REITs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有助于增加市场投资人的选择,提高投资组合收益。根据公募REITs发行要求,运营稳定,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分红率不低4%的资产,就适合发行REITs。
目前市场上存续的公募REITs种类偏少,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产业园、物流园、市政基础设施类等。在王甲同看来,监管机构正在深入推进扩募,应当是在目前申报或积极筹划申报的项目中,就细分领域的特点,与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实施相关措施,扫除发行REITs过程中的障碍,鼓励更多大类别资产通过REITs发行上市,扩大市场类别,鼓励更多领域的适格资产发行REITs。
“未来能成为公募REITs扩容主力军的资产,是投资体量大的资产。目前看来,高速公路和产业园这两类资产可能成为未来REITs主力军。”王甲同表示。
荣浩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类会成为新设立的基础设施REITs产品,“一是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市场容量足够大;二是住房需求是一类最基础最广泛的需求,项目现金流相对稳定;三是此类项目可提高租赁房源供给规模,打造租住房的长期可持续模式。”
“从项目收益的想象力角度来看,未来商业地产等权益类REITs可能更有吸引力。”荣浩表示。
近期外盘大宗商品再次迎来下跌风暴,以原油为首的商品开始了一波急跌,其中美玉米12日收盘590美分/蒲式耳,较11日下跌39美分/蒲式耳,跌幅6%。分析这波下跌原因,一方面是,近期美联储加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尚未褪去,外围环境悲观下,大宗商品普跌;另一方面是,7月USDA报告公布数据,2022/2023年度种植面积环比上月增加20万英亩,单产与上月持平,产量环比增加0.45亿蒲式耳,整体数据利空。受外盘美玉米下跌影响,今日连盘玉米持续走弱,前几日的反弹尽数跌完。市场的交易点在外盘天气炒作和外围环境悲观之间随时切换,让参与者应接不暇,大周期看玉米依然在下跌走势,天气炒作仅仅是价格的调味剂,带来小反弹,曾经的3000元/吨一去不返。对于当前的玉米行情我们该如何把握节奏,现货贸易商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
现阶段下跌是大趋势,3000已然很遥远
当前外盘的看空情绪依然浓厚,市场整体还处于宏观悲观预期之中,对于国内玉米来说,虽然进口玉米数量占比国内产量不到10%,但是受外盘的影响力度相比前几年有明显提升。从宏观角度看,为抑制通胀水平,美联储加息还会持续,届时外围风险还会继续影响国内玉米。天气方面,前几日炒作的高温干旱天气在今日有较大缓解,美玉米主产区迎来降雨天气,天气炒作暂时告一段落。总之,现阶段还是以交易宏观预期为主,天气炒作为辅,玉米价格大方向还是不太看好,曾经的3000元/吨已然很遥远。
三季度供需偏宽松,玉米底部有支撑
进入三季度,陈化稻谷持续拍卖,按照每周200万吨的投放量,到9月底新粮上市还能有2000万吨的投放。库存方面,大饲料厂库存普遍到9月份,深加工7月中旬~8月中旬停机检修,在加工利润不佳的情况下,检修时间会加长。另外,北方港口和南方港口库存依然处于历史高位,现货商的去库存压力也非常大。
这样看,唯一能加快玉米去库存的就是饲料企业了,市场只能寄希望于生猪存栏的快速恢复来促进玉米的消费,从当前生猪的行情来看,生猪行业去产能已经结束,新一轮猪周期开始启动,大周期看是有利于玉米消费,不过这个消费快速增长期预计要延迟到9月之后。
对于现货来说,并不需要较大的恐慌,价格底部有强支撑:首先,进入三季度,粮源掌握在贸易商手中,渠道库存同比去年是大幅降低,仅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其次,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生猪存栏已经触底开始反弹,未来玉米的饲用需求是逐步增多的,只要补栏积极性跟的上,玉米的需求增速可以乐观期待;另外,新季玉米成本大幅增加是事实,从产地到港口集港成本在2650-2700元/吨,种植成本是强支撑。
当务之急是去库存,合理利用期货工具控制风险
面对如此大的行情,处境比较艰难的就属现货商了,其实年前的玉米波动还是比较理智,价格一直处于缓慢上行态势,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后今年的贸易商并没有大量囤货,有30-50元/吨利润基本就出货,既扩大了贸易流量,也赚到了利润。问题就出在春节后俄乌战争的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话题炒作持续不断,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期货最高点达到3046元/吨。在这波上涨行情中,部分贸易商开始了囤货,加上疫情的时有发生和需求的弱势,粮源的流动性大幅降低,导致囤货无法顺利出手。
对于自有资金的现货商,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需求的快速恢复,借用三方资金囤货的企业只能亏损去库存。其实,从这波行情中也能体会到,期货和期权工具的利用也能避免很大的风险,大型贸易商就不用说了,他们的风险控制工具已经非常完善,上下游渠道都比较健全,尤其对于中小贸易商,传统的收粮卖粮模式已经过时,套期保值、基差贸易、期权等等应该应用到现货贸易中来合理控制风险,虽然有时候期货工具的应用会吃掉一部分现货的利润,但是更大的益处在于对冲掉极端行情对现货带来的风险,让企业生存的更长久。
2022年第17周,随着鲅鱼圈交通管制解除,北方玉米集港量缓步恢复,南北港口贸易呈现复苏迹象,全国玉米价格稳中向上;期货市场方面,内外盘玉米价格纷纷创下纪录,其中,连盘玉米9月合约期价4月21日盘中创下该合约历史纪录,盘中最高达到3025元/吨;CBOT玉米主力合约期价则在美国玉米播种进度缓慢和全球粮食供应危机担忧下4月19日盘中创下最高814美分/蒲式耳,距离2012年8月31日创下最高纪录849美分/蒲式耳仅一步之遥。然而,在对国内谷物中期供应缺口犹存的担忧中,4月22日中国再度买入近200万吨美国玉米。
一、价格变化:奥密克戎对北方集港不利影响减弱,内贸玉米流动价格稳中向好
现货市场方面,截至2022年4月22日(第17周)全国玉米均价2842元/吨,较上周均价上涨4元;东北玉米主流价格区间保持坚挺2500-2750元/吨,华北主流价格在2750-3000元/吨之间波动,中小饲料企业月内销售不畅导致需求疲弱;南方销区在北港玉米物流有所复苏,价格走强背景下报价同步小涨,进口谷物到货部分限制内贸玉米消费。
期货市场方面,连盘主力合约切换至C2209合约,期价周内一度刷新历史纪录后冲高回落,主力持仓量维持在120万手左右,代表新作的C2301合约期价维持3000元/吨附近震荡,新作播种与生长期动向是我们下一个关注点。参见下图。
数据JCI数据中心www.datajci.com
截至4月22日当周,北方玉米日集港量开始恢复;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汽运到货剩余量维持在400车以上,参见下表。
*截至4月22日统计
数据JCI数据中心www.datajci.com
二、下游消费:生猪养殖亏损大幅修复,行情拐点或现不改猪料消费增长趋势
养殖业方面,2022年第17周我国毛猪均价14.06元/公斤,周比上涨1.53元/公斤,涨幅12.21%;生猪效益区间-380~-50元/头,头均效益亏损193元/头。若后续盈利情况进一步改善,或许有利于高品质原料的消费。长期来看,目前我国生猪行情的拐点已经显现,能繁母猪(父母代)去产能化已基本完成,但从猪料消费来看,未来几个月继续处于增长趋势中。
4月22日当周定向稻谷拍卖继续暂停,截至4月8日最后一次拍卖已累计成交450万吨,现阶段多元谷物替代主要依靠进口谷物。
深加工方面,下游产品涨跌互现。以当地三等玉米挂牌价估算,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下降至179元,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缩窄至21元,山东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亏损上升至152元。4月下旬我国玉米淀粉企业平均开机率降至五成以下,酒精企业平均降至五成附近有小幅反弹迹象。
三、进口谷物:中国再度出手买入美国玉米,陈作玉米未执行合同量达到665万吨
截至2022年4月14日的一周, USDA周报显示2021/22年度玉米对中国净销售量67.5万吨,当周装船40万吨运往中国,尚有530万吨未装船,另购入34万吨2022/23年度玉米,并有95.2万吨玉米未装船;中国采购2021/22年度美国高粱1.1万吨,当周装船28万吨运往中国,尚有155万吨未装船。另外,4月22日,美国方面报告中国买入134.7万吨美国2021/22年玉米和61.2万吨2022/23年玉米。至此,美国方面对华未执行的陈作玉米合同达到665万吨,新作玉米合同也达到156万吨。
进口谷物拍卖方面,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仅限于美国玉米,成交率维持在***。
数据JCI数据中心www.datajci.com
大事记:
4月2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出席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期间表示,2021年,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464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使美国农民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油籽、谷物和肉类出口。研讨会由驻美使馆、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奎因大使、前美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美驻华大使伯恩斯、两国农业官员、有关农业行业协会、企业等500人出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外盘玉米期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外盘玉米期货、公募reits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