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月25日,银保监会正式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目的在于推动行业自律和内部廉洁建设,督促各机构员工公平公正履职。
10月11日-11月12日,银保监会就《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有如下变化:
1. 进一步细化了过渡期的工作进度要求
2. 适当放宽对上报摸排情况和清理工作计划的时限要求
3. 修改了部分表述。
我们来看看《指导意见》的重点内容!
《指导意见》共由7个部分、21条内容组成:
总体要求、履职回避工作对象范围、
任职回避、业务回避、
回避程序、工作落实、回避惩戒
《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
区分银行保险机构员工中的
关键人员和普通员工,
分别明确其在任职和业务经营等环节的
回避方式和程序,
并对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惩戒措施等
作出规定。
适用于哪些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
商业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
(银保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适用于哪些员工?
与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及境内机构
(包括各类分支机构、银行业保险业附属机构等)
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在岗人员
非执行董事、股东监事和外部监事
参照关键人员实行履职回避;
银行保险机构劳务派遣人员
参照普通员工实行履职回避
“关键人员”:
指银行保险机构中对该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有决策权或重要影响力的各级管理层成员和内设部门负责人,具体人员范围由各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特点,根据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需要予以确定,并报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
“普通员工”:
除上述人员外的其他员工。
应回避哪些亲属?
关键人员应回避的亲属包括:
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姻亲。
普通员工应回避的亲属包括:
父母、配偶及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
对“任职回避”做出哪些规定?
对“业务回避”做出哪些规定?
对“回避程序”做出哪些规定?
如何推进回避工作?
➤➤“3年整改过渡期”➤➤
各级机构管理层中的存量问题原则上于2020年底前、各级机构内设部门负责人中的存量问题
原则上于2021年底前清理完毕。要求机构原则上在2022年底前将存量任职回避问题清理完毕。
➤➤“可视情况延后”➤➤
确有困难无法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相关存量问题清理的,按豁免回避权限经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党组织或高管层批准后可适当延后。
➤➤“3个月内报送监管”➤➤
摸排情况和回避工作分步实施计划
应于本指导意见印发后3个月内报送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
确有特殊情况的,经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同意可适当延后报送,但延后不得超过3个月。
“逃避履职回避”如何惩戒?
➤➤内部问责➤➤
发现迟报、瞒报、漏报、错报亲属信息,以及通过其它不正当手段逃避履职回避管理等问题的,依据机构内部有关员工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监管约束➤➤
各级监管机构应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情况作为内控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建立整改跟踪台账,持续跟进整改进展和整改结果,开展整改问责。
对于严重违反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应监管部门或属地监管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并视违规情形进行行政处罚。
实习
实习编辑、制表 王梦萦
通信行业的人,对鹏博士都很熟悉,因为不少人都因为宽带和它打过交道,即使不是通信行业的人,对鹏博士也不会陌生,因为很多城市,都有“长城宽带”,说不定你家的宽带就是用它的。
但是,现在这家公司却摇身一变,成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供应商,档次升了,但属于它的日子,却渐渐远去。
01
商业模式有局限
说起鹏博士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
宽带接入是电信运营商的“最后一公里”,虽然长度不算长,但却异常的繁琐,同时也是资本开支、维护费用都不小的领域,于是,产生了电信运营商+第三方合作的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电信运营商将一部分的接入网(也包括部分传送网、骨干网,但总体占比很小)外包给第三方去建设、运营、维护,然后双方再从用户的宽带费中分成。
这种模式对于双方,乃至用户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运营商,可以省去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尽管需要让出一部分收益,但算下来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加上2010年后,国家在大力推动“宽带中国”建设,大量原来的铜质通信电缆要替换成光纤网络,同时,房地产的大发展,使得很多新建区域需要建设光纤,“光进铜退”成为了那个年代电信领域最火热的基建。
鹏博士正是乘着这样一个风口,不断发展壮大,号称中国最大的民营电信运营商。从营收上也可以看出,鹏博士最快的发展期,对应的正是中国宽带建设最火热的2012-2015年。
但之后,鹏博士的业绩却陷入低迷,至今营收已经连续负增长5年,净利润增速也从2015年后一路走低。虽然公司近年来不断加码新业务,但效果却大不及预期。
其实,鹏博士从大热到爆冷,逻辑非常简单,都是商业模式决定的。
首先,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合作商,决定了它一来要依附于电信运营商,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二来行业的发展决定了它的天花板。
就拿电信运营商这个来说,虽然头衔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电信运营商,但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因为电信运营商基本都是国有的,所谓的民营,充其量只是作为一个合作单位,在资源、经营上都存在诸多的限制,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电信网络,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电信运营商,这就决定了鹏博士的身份只是给正规电信运营商打下手。换句话说,如果电信运营商日子好过,生意红火,分成方面还有着落,但一旦电信运营商生意到达瓶颈,这些合作单位的分成比例也好,合作费用也好,都要先打折扣。
最直观的变化,要数鹏博士旗下的长城宽带的ARPU值,从2013年见顶(67元)之后,便一路下滑,到16年,已经下滑至44元,三年时间,跌去34%。
作为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宽带接入本身也存在触顶回落的可能性,因为随着中国家庭光纤宽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市场增量会一步步萎缩,最终变成存量市场。
到了存量市场,比拼的就是真刀真枪,一旦竞争对手利用实力“以本伤人”,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资源、技术和用户群实力,就很容易被抢占市场。中国移动正是以这种策略抢占了很多宽带市场,鹏博士作为电信和联通的合作伙伴,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同时,国家也提出了“提速降费”方面的政策要求,运营商以往过高的宽带费被“削平”,最终使得鹏博士在经历了短暂的业绩辉煌之后,迅速回落。
行业见顶、政策要求、竞争对手打压,是鹏博士最终回落的重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鹏博士本身的商业模式局限所致。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网络资源,成为鹏博士最大的瓶颈。
02
突围之路,困难重重
原有业绩遭遇瓶颈,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成了鹏博士的自救出路。
从近些年的动作来看,鹏博士主要把宝压在两个方向,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这两个方向都是最热门的IT细分领域,鹏博士的选择,貌似并没有什么错误。
但仔细看,又很容易发现问题。
首先,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都是重资本、重技术、重资产的领域,要想真的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就需要投入巨大,但鹏博士只是一个做宽带接入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公司,资本能力、研发实力都很有限,无法承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巨大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它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鹏博士究竟干的什么?
拆开鹏博士的云计算业务,内在的逻辑其实和宽带接入很类似,就是给云计算大厂打下手,成为他们接入层面的合作单位,而重要的云计算资源都还是在大厂手中。
在宽带接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核心网络资源,到了云计算时代,鹏博士也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资源,所以注定干的活只能是依附型的。更重要的是,在宽带接入的时候,这种依附型有本身的价值,因为运营商愿意将生意让出来给你,但是到了云计算,这种价值还有吗?大厂们到底用不用得你,都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云计算已经不存在“光纤入户”的问题了。
除了云计算,数据中心也是鹏博士重点方向,不过,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理想。2020年,鹏博士将部分数据中心资产出售,改为轻资产运营模式,虽然降低公司的成本压力,但也正说明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成本过高,对公司的经营已经构成压力,最后不得不卖出。
背后,恰恰说明公司对于经营重资产业务感到吃力。客观地说,数据中心这块业务是有前景的,它是数字经济最基础的设施之一,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基建,但问题在于,这种业务前期的投入非常巨大,同时回报期也很长,有点类似房地产,先投一大笔钱建好房子,然后再通过租金回收成本。
建设时投入巨大,租金回收又很漫长,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要想通过细水长流来赚钱,很容易等不到真正赚钱的那一天,就已经熬不住。
这才是鹏博士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改变运营模式的根本原因。
03
结语
和很多抢风口的公司一样,鹏博士也因为踩中了国家宽带大发展的风口,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但是,随着宽带风口的消退,鹏博士已经很明显地受到冲击,业绩连年负增长,股价大跌,甚至被戴上“ST”的帽子。
无疑,这种消退不仅是杀业绩、更是杀估值甚至杀逻辑,虽然鹏博士不断自救,但是效果却并未符合预期。
如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之后,鹏博士依然没有看到走出低迷的迹象,宽带业务已经不再新增,业绩持续下滑,这条路基本堵死,而且随着5G网络的普及,宽带的重要性还会进一步下滑;云计算业务改不了依附型的特征,“打下手”是注定的,数据中心又烧钱,卖的卖,剥离的剥离,还有什么能够撑起对它的想象?
貌似真没有。
因为风口而起,注定会因为风口而落,鹏博士的滑落,依然看不到头。
公开征求意见两个月后,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监管文件终于正式落地。
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行为的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和内部廉洁建设,提升内控机制有效性,督促各机构员工公平公正履职。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突出重点、底线思维、强化监管、稳妥有序,下一步将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指导,推动《指导意见》稳妥有序地得到落实。
银保监会网站截图
区分关键人员和普通人员
《指导意见》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总体要求、明确履职回避工作对象范围、严格任职回避、规范业务回避、细化回避程序、抓好工作落实、加大回避惩戒力度。
具体来看,首先,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进行强调,即突出重点,区分关键人员和普通人员;秉持底线思维,各机构可在此基础上,在员工招录、职务调整、业务经营等环节提出更严格、差异化的回避要求;同时强化监督,以强有力的惩戒措施推动履职回避工作在银行保险业“落地生根”;同时也要注意稳妥有序,分步清理存量问题。
其中,区分银行保险员工中的关键人员与普通人员是《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分别明确两者在任职和业务经营等环节的回避方式和程序,并对相关制度机制建设、惩戒措施等做出规定。
具体包括明确履职回避工作的对象范围、回避方式和程序;区分关键人员和普通人员,重点抓好对关键人员的亲属回避管理;同时推动机构健全制度机制建设,银保监会提出,《指导意见》主要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作了原则性规定,在此基础上,强化机构的主体责任,要求各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内部专门的履职回避制度办法,监管机构将给予指导。
《指导意见》还对内外部回避惩戒措施进行明确,包括加强内部问责、强化监管约束;但制度弹性也有所体现与适当增强,“考虑到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指导意见》对于存量任职回避问题的整改给了3年的过渡期,要求机构原则上在2022年底前将存量问题清理完毕;对于确有特殊情况无法按要求进行回避的,允许机构在履行内部审批和公示程序后予以豁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对于关键人员的任职回避要求有哪些?据银保监会介绍,《指导意见》重点关注关键人员的履职回避,从两个维度提出要求,一方面,关键人员和亲属要执行同一单位的职务隶属回避;另一方面,对于不在同一单位,但是本人与亲属存在直接业务制约或利害关系等影响内控机制有效性的情况的,也应回避。另外,关键人员还应按要求进行轮岗,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原则上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省级和地市级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
提出更严格、差异化的回避要求
此外,对于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指导意见》也提出具体要求,在指导和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落实履职回避制度,对有关情况进行指导保管,并督促抓好落实的同时,对违反履职回避工作要求的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发现问题可要求整改问责,严重违反要求的,可进行行政处罚。
“《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突出重点、底线思维、强化监管、稳妥有序。”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提出原则性的底线要求,各机构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员工招录、职务调整、业务经营等环节提出更严格、差异化的回避要求。此外,加强对履职回避工作的内部问责和外部监管,扎紧制度篱笆,堵塞管理漏洞,以强有力的惩戒措施推动履职回避工作在银行业和保险业“落地生根”。
《》
银保监会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有利于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履职回避制度,建立履职回避长效工作机制,营造主动申报、严格回避、公正履职、强化内控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强化对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行为的监管。
封面
【点击文末小程序,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任职回避的基本内容是公务员不得担任与其法定亲情关系有直接关联的职务的制度。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包括:(1)夫妻关系;(2)直系血亲关系;(3)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包括兄弟姐妹、伯叔姑姨舅、堂(表)兄弟姐妹、侄(外甥)子女等;⑷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其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等。
【法律依据】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二条,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履职回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履职回避、600804鹏博士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