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陕西证监局再次对中邮证券开出罚单并责令改正。中邮证券此次涉及的问题是公司廉洁从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资管业务主要业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收入递延支付制度执行不规范等。与此同时,中邮证券时任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丁奇文等三人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12月,中邮证券也分别受到过处罚。
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资产管理业务
5月7日,陕西证监局发布了对中邮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经调查发现,中邮证券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是公司廉洁从业内部控制不完善,未制定事后追责机制,不同部门确定廉洁从业责任人和监督人的标准不统一,资产管理分公司廉洁从业风险点梳理不全面,未包含“让渡资产管理账户实际投资决策权限”等风险点及相应风险控制措施,未结合岗位、人员调整情况及时更新廉洁从业风险防控目录,不符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廉洁从业规定》(证监会令第145号)第四条第*、第六条的规定。
二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业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收入递延支付制度执行不规范,2018年度和2019年度递延支付的收入金额低于40%,部分资产管理计划所持有的金融工具估值不合理,不符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18〕31号)第四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和第三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
陕西证监局称,中邮证券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各层级人员合规意识,按照内部制度追究责任,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在完成整改并经我局验收前,不得新增资产管理业务。
同时,陕西证监局还表示,丁奇文、李小振、胡韧分别为中邮证券时任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时任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资产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因而对三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一年以来频繁受罚
值得一提的是,《》
2020年6月30日,证监会发布对中邮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经调查,中邮证券在开展债券交易业务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人员岗位混同,二是异常交易缺乏管控,三是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完善,四是自营远期业务交易对手管理制度缺位。此外,也因为上述原因,中邮证券相关人员需接受监管谈话。
当然,此事件并未就此结束。同年8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要求中邮证券处分有关人员,即对资产运营部投资经理郑文学、交易员吴昊以及风险管理部负责人王常鉴,按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经济处分与问责。此外,证监会还认定王常鉴为不适当人选,要求中邮证券免除王常鉴现有职务,而且两年内王常鉴不得担任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人。
紧接着2020年12月22日,陕西证监局表示,中邮证券在全面风险管理、公司债券和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若干问题,上述情况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因此责令公司改正。
在上述发现的问题中,就资管业务而言,陕西证监局称,中邮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均为资管业务条线人员,且个别项目合规、风控人员均明确提示违规风险,决策委员会仍审议通过。
去年资管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提升5个名次
不难发现,在2020年12月和近日的处罚中,都涉及中邮证券的资管业务。事实上,去年中邮证券资管业务发展确实令人惊喜,但是从上述处罚中也能看到,在公司该业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据中邮证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中邮证券营业收入达7.94亿元,实现净利润达2.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2%和15.26%。其中,经纪业务净收入1.1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2.01亿元,资管业务净收入1.05亿元,自营业务净收入2.24亿元,投行业务净收入1.48亿元。
中邮证券2020年年报
中邮证券表示,资产管理业务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主动管理转型取得丰硕成果,银证协同模式下的小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突破百亿规模,全年规模增长83.43亿元,新增资产管理产品50只。
此外,中邮证券强调称,投研能力得到市场验证,投资业绩报酬显著提升,全年实现业绩报酬收入3903.40万元,占资管总收入的比重超37%。市场化收入占比突破历史新高,带动单位规模管理费率提升38%,推动市场地位和行业排名不断前移。
数据显示,2020年,中邮证券资管净收入行业排名列51位、规模行业排名列40位,净收入、规模行业排名较去年分别提升5名、3名,稳步跻身行业中游水平。
今日上午,法狮龙、盛泰集团等近期热门股开盘跌停。罗曼股份8分钟上演“天地板”, 有网友在涨停板挂单买入但没有成交,直呼“好险”!
盘面上,建筑材料板块涨幅居前,煤炭、家用电器、环保等板块实现上涨;传媒、食品饮料、计算机等板块大幅下跌。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15%,深证成指上涨0.21%,创业板指上涨0.02%。
元宇宙概念股走弱
今日上午,元宇宙概念股走弱,天下秀、云南旅游跌停,金运激光、蓝色光标跌超10%,罗曼股份、三湘印象等跟跌。
中证金牛座APP
罗曼股份上演“天地板”,开盘封涨停,9时40分,突然跳水,9时48分,趴在跌停板上。不到3分钟,罗曼股份又被拉起。截至午间收盘,下跌8.73%,报45.89元/股,换手率为53.14%。
中证金牛座APP
此前3个交易日,罗曼股份3连板,区间涨幅25%。此前11个交易日,罗曼股份收获10根阳线,区间涨幅79%。
12月24日,罗曼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Holovis合作推进的虚拟文娱业务尚未实际开展,尚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对公司当期营业收入、利润增长没有任何影响。
罗曼股份的股吧在今日上午也异常热闹,有网友直呼:“好险啊!涨停板挂单买,没有成交,撤单了。”也有网友在跌停板买入,并表示:“等会涨停是不是就跟创业板20厘米一样了?”
罗曼股份股吧
此外,网红经济板块承压,盛天网络、奥飞娱乐、完美世界、华策影视等普跌。
白酒板块一路下滑
今日上午,白酒板块一路下滑,贵州茅台、五粮液盘中均跌超3%,至午间收盘,今世缘跌超3%,古井贡酒、金徽酒、五粮液、舍得酒业、贵州茅台等跌超2%。
中证金牛座APP
消息层面上,12月24日,顺鑫农业宣布将上调旗下部分白酒产品的销售价格,牛栏山白酒系列价格上调20元-50元/瓶。此前五粮液、泸州老窖、习酒、古井贡酒等白酒品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
平安证券表示,我国白酒行业处于量减价增的挤压式增长阶段,行业整体需求平稳,消费升级与品牌集中的趋势不改。名酒作为行业风向标,相继提价有利于打开行业量价空间,构筑2022年行业增长确定性,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中药板块开盘再度走强,龙津药业4连板。太极集团、特一药业、精华药业、龙津药业、佛慈制药、大理药业等涨停,红日药业、陇神戎发涨超10%。其中,龙津药业涨停4连板,启迪药业、上海凯宝、华润三九等跟涨。
中证金牛座APP
消息面上,湖北牵头组成的19省份省际联盟开展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采购中共有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拟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降幅82.63%。
农业股集体上涨
核电板块连续拉升,永兴材料、盾安环境、首航高科、深南电A涨停,中国核电盘中股价创多年新高,江苏神通、中核科技等也涨幅居前。
农业股集体上涨,*农牧涨停,京粮控股、深粮控股、金健米业、宏辉果蔬等跟涨。
中银证券表示,调整不足惧,关注2022年成长主线布局机会。考虑到资本开支上行周期景气为王的特征,高景气成长方向以及TMT科技仍然是布局主线。
渤海证券表示,考虑到2022年“跨年行情”有望在流动性稳中趋松、政策基调侧重于“稳”以及业绩真空期下展开,短期的不利因素,反而给投资者以更合理价格参与市场的机会,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行业配置方面,可立足明年全年,沿着趋势延续和困境反转两条主线进行配置。
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不胫而走。
6月27日,有媒体称证监会或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随后,多方业内人士分析,此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关注到媒体报道,但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言人表示,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在尚在讨论之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证监会发言人此言一出,更印证了“将有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此言不虚。
为何传言在此时发生?
此刻传出“证监会将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或许与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有关。
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这意味着国外的保险、券商、期货公司以及信用评级机构从这一天开始都可来中国开全资公司。如果他们想要收购中国的同类金融机构,也没有持股比例限制,可轻易获得控股地位,甚至***持股。
其实早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国外巨头便开始了行动。
3月27日,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同时宣布,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
持股51%并不是高盛的最终目标。高盛表示,会寻求尽早实现对合资券商***的所有权。
相比于对我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国外*券商,我国券商实力堪忧。根据高盛2019年的年报,其营业收入达*.46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排名前十的广发证券2019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28.10亿人民币,有分析直指,中国一百来家证券公司加在一起,整体实力都不一定比得上一家高盛。
对此,有关部门并非没有行动。在2019年11月29日,证监会就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
于是,此传言顺理成章地被解读为有关部门希望利用银行业强大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为我国弱小的券商业“强身健体”。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合史
在欧美及日本市场,银行下辖证券业务部门或成立证券业务子公司已是常规操作。
欧洲国家中,德国和瑞士一直将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美国则受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此后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日本和英国也从30年代起确立了分业经营制度。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解除禁令,以提高金融业活力,并且允许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相互持股,打破边界,互相竞争。
但在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由来已久。
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我国银行的非银业务凤毛麟角,并无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的问题;80年代中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设立证券营业部,银行与券商混业经营始于此。
不同于国外的做法,我国的混业经营并没有股东层面混业,经营层面隔离的限制,而是完全地混在一起。
自1992年开始,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商业银行损失惨重。由此,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与券商分业经营原则,商业银行从此不得存在证券经营业务,这一法律一直延续至今。
*的《商业银行法》修订于2015年,在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且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商业银行法》有过两次修订,分别发生在2003和2015年,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券商的这一规定没有变化)
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开始施行,总则第六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再一次确立了分业经营的原则。不过,在《商业银行法》与新《证券法》中都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句话,这无疑给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留下了想象空间。
有分析人士猜测,若此消息属实,极有可能由得到国务院特许授权的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当然,鉴于上述法律上的障碍,不可能出现大量商业银行短期内同时获得券商牌照的情况。
而且,目前我国银行的体量在资金、资产和从业人数上远超券商,银行控股或可成为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并非没有银行拥有券商牌照: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都设立了证券业务的子公司,名为国开证券和中邮证券;中国银行则通过全资控股的形式控股了中银国际证券,可在香港和内地开展券商业务;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则收购了在香港的券商,可在香港开展券商业务。
券商牌照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利好?
抛开高盛等国际巨头,仅与我国银行的庞大体量相比,券商业的规模也微乎其微。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2019年我国银行业获得6万亿元收入,而证券业只有3600亿元进账,假设银行能在混业经营之后获得50%的证券业当下份额,也只能增加至多3.5%的收入;根据万德数据,2019年国内金融机构中,券商、保险和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挣得0.27万亿元的利润,不到商业银行挣得的1.99万亿元利润的14%。
除了营业收入,银行相较于券商业的体量优势还很多:目前排名前十的商业银行总资产是排名前十的券商资产总和的37.1倍,总收入则为21.5倍,总利润为27.8倍;工、农、中、建四大行目前有6.5万个实体网点,而主流券商目前的营业网点一共不超过5000家。
也就是说,即便最终以银行控股的形式实现混业经营,在商业银行眼中,拿到券商牌照的*好处并非是券商业务的这些营收,而是将银行自身业务与券商牌照相结合,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一旦获得券商牌照,目的不在于对现有的3600亿元的收入再“扒一层皮”,而是将目光瞄准增量市场,开展新的业务,券商业务被纳入银行体系之后也会有新的角色。
根据已经获得在香港开展券商业务资格的银行的实践经验,证券业务可在银行体系内充当“投贷联动”平台。所谓“投贷联动”是指将股权投资与银行贷款结合,在分业经营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无法同时撬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但若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就得以投身资本市场,也能带动企业参与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银行能将此前所处的信贷市场和接下来能够进入的资本市场相结合,形成“从头到尾”地服务于企业的链条。从投贷联动到上市辅导,再到IPO退出机制,完整的服务闭环得以就此拼成。
目前券商在我国的地位不高,存在感低,虽然一方面帮助投资者开户向股市输送资金,另一方面帮助企业IPO,但却不掌握资金,且未能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和成长;银行则不同,它掌握了大量资金,也是各大企业紧密的金融伙伴,可以预见,银行进入证券业后,证券业将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此前由券商主导的格局。
不过,东吴证券非银业务研究团队分析称,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最终实现混业经营虽然是历史趋势,但这个趋势是渐进的长期过程。
况且,目前我国位居前十的海通、国泰君安、国信、华泰等券商,并没有获得来自银行业多大的资源支持。因一两个新玩家的入局就改变当下竞争格局和供需关系的情况不会发生。
2020年,中邮证券营业收入7.94亿元,实现净利润2.24亿元。截至去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15.94亿元,相比年初增加7.27亿元,相比年初增长6.69%, 2020年,公司业绩保持增长,资产规模稳步提升,经纪两融业务活跃,融出资金相比去年增加4.50亿元,相比年初增长46.13%,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同比增加较多;应收账款相比年初增长116.54%,主要为转入逾期债券所致。公司资产流动性良好、结构合理。此外,已按预期信用损失法,充分计提了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亦合理计提,资产质量较高。
截止报告期末,经纪业务账户总量达到162万户、客户保证金20.16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全年规模增长83.43亿元,新增资产管理产品50只。投研能力得到市场验证,投资业绩报酬显著提升,全年实现业绩报酬收入3,903.40万元,占资管总收入的比重超37%。市场化收入占比突破历史新高,带动单位规模管理费率提升38%,推动市场地位和行业排名不断前移。2020年,资管净收入排名列51位、规模排名列40位,净收入、规模行业排名较去年分别提升5名、3名,稳步跻身行业中游水平。
投行业务方面,2020年公司继续强化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优势,债券承销规模进一步取得增长。未来将继续巩固债券业务优势,打造压舱石;推进股权业务,打造新增长点。为了有效应对行业变革新形势,公司积极推进另类投资子公司的设立,专项推进科创板跟投业务。报告期内,债券承销规模179.7亿元,同比增长364.4%。公司先后担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亿元小公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00亿元永续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0亿小公募、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亿元资本补充债、北汽集团20亿公司债等重大项目的联席(牵头)主承销商,积极协同股东战略客户、股东板块建立业务关系,实现多方共赢。
自营业务方面,通过提高AAA以上债券持仓占比,严控信用风险;实施资金渠道竞价引入,降低资金成本;增加波段操作和短期交易,优化资产配置,保持稳定收益规模。2020年,固收团队通过平稳控制信用债持仓规模,并通过债券借贷、信用拆借、日间透支等多种工具多种渠道,保障了流动性安全,规避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提高了息差收益。权益投资团队加强投资研究,坚持稳健操作,保持低仓位运行,严控回撤,及时变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邮证券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邮证券怎么样、罗曼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