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3月15日,沪深两市再次大跌。上证指数跌幅达-4.95%,深成指跌幅达-4.36%,创业板指数跌幅达-2.55%。
本轮市场调整已经达到熊市级别。
2021年9月份以来,上证指数从最高3723点下跌到3063点,跌幅17.73%;深成指从最高15288点下跌到11537点,跌幅24.54%;创业板从3522点下跌到2504点,跌幅28.9%。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更大。
部分股票的下跌幅度已经超过2015年股灾,市场已经出现需要国家队救市的声音。
作为2015年股灾救市的主力--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又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
一、证金公司介绍
根据证金公司的官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金融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28日,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类金融机构,是中国境内唯一从事转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旨在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
其股东单位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转融资和转融券服务;运用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的供给;管理证券公司提交的转融通担保品;统计监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监测分析融资融券交易情况,防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同意的其他业务。
从经营范围上我们看到,证金公司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的供给,这就为证金公司参与救市找到了突破口。
二、2015年救市路线图
在2015年股灾当中,证金公司携手其他资金,成为救市的国家队。这一轮救市主要的步骤
2015年7月5日 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充分发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流动性支持。
2015年7月8日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指出,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协助中国证券金融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支持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5年7月8日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中国证监会决定,由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充裕资金用于申购公募基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出资申购公募基金,为基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旨在充分利用市场机构的专业优势,增强投资者信心,保障公募基金行业平稳运行,切实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2015年7月9日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240亿元增至1000亿元。同一天,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2015年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720亿元。
2015年8月14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证监会公告([2015]21号)称,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依照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央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稳定市场作用,也有利于更好恢复市场功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至此救市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证金公司在什么时候可以入场救市呢?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告([2015]21号):今后若干年,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也就是说,证金公司是在市场剧烈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入场救市。根据国金证券研究,自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后入市以来,证金公司扮演市场稳定器的角色,通过逆周期操作以降低市场波动。具体而言,证金公司持股规模占比(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与净增持公司数量(增持公司数量-减持公司数量)均和上证综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这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证金公司通过逆周期操作,防止市场大幅下跌以及上涨过快,充分发挥了市场稳定器的作用,降低市场波动。
三、证金公司架构与持仓
根据WIND数据,目前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债券已经全部到期,无存续债券。
证金公司参与A股市场投资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证金公司直接买入,另外一个就是证金公司在公募基金成立专户来入场。
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目前证金公司共在10家公募基金设立专户。
目前这10个专户仍然存续。证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在近期的应急操作过程中,确有部分股票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5%,已及时将超比例股票划转至基金管理公司‘一对多’账户中管理‛。由此可见,证金公司参与设立 10 个资管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分散持仓,规避持股比例超过 5%的举牌线。
根据2021年三季报,目前证金公司直接持有的股票达174只,持有市值达5967亿,而通过10个专户持有的股票也超过千亿,证金公司已经成为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以下为证金公司直接持有的排名前20的股票:
证金公司的持仓也会发生变动,我们看到,2021年三季报证金公司就对多只股票进行增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证金公司本身也会考虑二级市场的部分变化,进行调仓。
总体来说,证金公司的持仓非常稳定,主要是以蓝筹股为主。事实上,在2015年救市期间,证金公司买入部分中小创股票,也曾经引起一定争议。
在在2018年市场持续下跌的时期,证金公司明显进行了加仓以稳定市场,期间增持了80家公司,没有减持相关公司。其中明显增持的行业为银行、交通、地产、建筑和医药,增持公司家数分别为14家、8家、8家、7家和6家。随着2019年一季度股市场持续回暖,证金公司持仓维持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增减仓操作。
现在,A股市场再次来到大幅波动的时期,我们期待救市国家队--证金公司能够发挥作用。
截至2022年7月15日收盘,精锻科技(300258)报收于11.81元,上涨1.81%,换手率1.03%,成交量4.77万手,成交额5627.89万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4.1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98.6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12.79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1.89。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7月16日消息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今日出席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中期宏观峰会表示,下半年市场总体基调中性偏乐观,虽然可能出现波动和震荡,总体是向上的走势,主要有四个面可以值得关注的宏观因素。
一是关于业绩驱动的因素,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上半年从公司的业绩看,应该说已经基本确立了一个底部的区间,下半年市场三季报的业绩有可能是如期复苏的阶段,这是业绩因素从几个方面都已经出来了。
二是跨境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美国加息的效应已经大大的弱化,对我国资本市场很有可能是有利的方向,在下半年有可能成为全球投资国际资本资金的避风港。
三是估值缺口。中国蓝筹股占70%的部分,估值是不到10倍,或者不到15倍的水平,但是中小板市值大体占30%,估值都是在50倍和60倍。经过上半年的调整和近几年的调整,这个喇叭口在逐步收窄。下半年市场可能有结构性的下调和结构性的提升,估值能不能发生,取决于中国的投资习惯,资金的流向,财富效益和各方面。
四是中国会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的消费需求。随着精准防控越来越成熟,生产性的恢复性反弹和个人消费的恢复性反弹,会带动不同的板块出现新的上涨趋势。
聂庆平认为,总体来看,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常态化和精准化,社会生活逐步恢复,国内经济的通胀是可控的,流动性又较宽裕的环境下,资本市场也会出现稳步复苏。随着投资效应的逐步显现,小幅需求的逐步回升,贸易需求增长相对平稳,整个下半年的股市仍然会是一个波动向上的稳健行情。
9月7日上证指数强势暴涨1.5%,向3700点挺近,这其中银行板块迎来了罕见的集体上涨。银行板块没有拖大盘的后腿,实在是难能可贵。
国有六大行也没有让投资者失望,连续6个交易日走出了上涨行情,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都甚至走出了6根阳线,只有一位伙伴近6天出现了一根阴线,它就是:
邮储银行
截止9月7日,邮储银行近六个交易日从4.99元上涨至5.41元,上涨幅度接近10%,但前强后弱——在9月1日拉出一根中阳线后,其后4个交易日均处于调整状态,9月3日当日略跌,并收出了一根阴线。
总之,邮储银行近六个交易日的表现,逊于其它几位同门师兄。
有头条朋友发来私信,笔者对此有何解读?查阅资料,六大商业银行中,证金、汇金两大国资,从来不碰邮储银行,这是为什么?
同门不同宗,与汇金、证金无渊源
国有六大行中,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年,时间最晚。此前,邮储银行是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的一个业务板块,称为邮政储汇局。
这个邮政储汇局的初始功能,就是帮客户寄钱,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银行汇款不很方便情况下,为城乡之间、异地之间的现金来往,提供了便利。
改成邮储银行后,原来的主管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就成为大股东。
当前的国有六大行中,其它几家工、农、中、建的第一大股东均为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另外一家历史悠久的交通银行,最大股东是财政部。
所以,邮储银行虽被划为银保监会管理的六大行之一,但与其它几家并不同宗,资历也很浅。
但在以后的时间里,代表国务院行使对国有金融机构出资人权利的汇金公司,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入股邮储银行。
一次是2015年,邮储银行香港上市前夕,一次性引入10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450亿元左右。
从名单来看,10家战投包括六家国际牛逼的金融机构瑞银集团、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国内有中国人寿、中国电信2家大型国有企业和蚂蚁金服、腾讯2家互联网企业。
邮储银行声称,此次战略引资综合考虑了战略协同、交易价格、财务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实际上,当时去香港上市在即,主要考虑应该是引入几家国际知名机构,以吸引海外市场投资者,腾讯和蚂蚁则主要从战略协同角度考虑。
相比之下,汇金当时对邮储银行来说并不重要。
第二次机会是2019年。当年12月邮储银行回国内A股上市,引进了8家战略投资者,获得了20亿股的战略配售份额。
张金良,邮储银行现任董事长
如此体量的配售份额,仍然没有出现中央汇金的身影。20亿份额被6家公募基金、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分配了。
资料显示,汇金公司是依据《公司法》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汇金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汇金公司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没有汇金加持,你说邮储银行就不是国有重点金融企业了?
战略投资者不讲“战略”,提前撤离
前文说的,2019年12月邮储银行上市时,引进了8家战略投资者,包括6家三年封闭期的配售公募基金。战略投资者的锁定期,为一年时间。
2020年12月10日解禁期到了以后,邮储银行的A股二级市场价格,却跌到了4.8元左右,当时发行价格是5.5元,等于是把全部战投都包了饺子。
2021年1月份以后,邮储银行二级市场风向突变,股价从4.7元左右,最高涨到6.46元,就在投资者都以为邮储银行的行情来了的时候,到1季度末,投资者突然发现,战略投资者出现了跑路的迹象。
截止三月底,6家公募配售基金卖出了6亿股,除去资金成本,仅℡☎联系:利而已。
但是到了2021年6月底,6家公募配售基金走得一个不留、一股不剩。股东人数3个月增长了3万多,大部分都成了接盘侠。
笔者认为,2021年初邮储银行的股价行情,来得蹊跷,走得飞快。在4月底以后,邮储银行的股价,就回落到发行价5.5元以下,最低到了4.63元,目前经过最近时间的反弹,也仅在5.4元左右,仍未能越过发行价。
另外一件略显诡异的事情,就是社保基金的退出。作为战略投资者之一,2019年社保基金总共配售了4072万股,价格也是5.5元。2020年12月10日解禁以后,至12月21日这段时间的交易日里,邮储银行的股价始终处于4.9元以下。
尽管如此,到12月底的年报显示,社保基金却不见了踪影。也就是说,社保基金在解禁期到了后,不管股价高低,全部卖光了事。保守估计,社保基金当了一回邮储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尽管资金不多,但也亏了10%以上。
目前,中国证金公司和中央汇金公司,持有工商银行的流通股分别为24亿股和10亿股,持有建设银行分别是22亿股和4.97亿股,持有农业银行分别是18.4亿股和12.5亿股,持有中国银行79.4亿股和18.1亿股。
交通银行股东阵营里,中证金公司持有22.2亿股,汇金资产公司没有出现。
作为国家队资金,中证金公司和汇金资产公司持有工农中建交的股份时间长、数量大,真正起到了托住股价、稳住军心的作用。
有股民说,如果中证金公司和汇金资产公司,能够在二级市场买入邮储银行,长期持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邮储银行跌破发行价的时间,也不会持续时间这么长。
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比如社保基金,当了一年邮储银行的战投,时间一到,亏损10%以上夺路而逃,但社保基金的身影,却出现在其它几家股东里,比如交行、农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里,也经常见到社保基金的身影。
你说这是为什么?
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看到的是邮储银行连续几年来业绩优秀,2019年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768亿元,净利润609亿元,分别增长了6%和16%,2020年继续保持增长,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到了2862亿元和641亿元。
但是,中证金也好、汇金也好,或者社保和6家战略配售公募基金,它们是国家队资金或者是顶级的投资机构,它们处在信息和资讯传播链的最上端。他们做买卖任何股份,都有充足的理由。
说明白点,就邮储银行而言,已经进来的匆匆而走,没有进来的还在观望迟疑。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了散户们没有看到的东西。
这么长时间,邮储银行二级市场的惨淡表现,似乎也能诠释这个问题。
写到这里,只能向邮储银行的25万小股东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证金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证金公司、精锻科技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