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债券基金排名
对于一家基金公司来说,始终保持长期业绩领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唯有不断专注深度投研,深耕投研体系,强化团队建设,才能在始终波动的市场中收获一份令投资者们满意的成绩单。深耕固收领域多年的鹏华基金,凭借着其在固收领域长期*的业绩表现,在晨星中国*公布的中长期基金业绩排行榜中大放异彩。
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不同统计区间内,鹏华固收旗下共有8只债券基金在14个品类方面荣登同类TOP 10。其中,由刘涛管理的鹏华丰禄债券和王石千管理的鹏华可转债A,更是同时跻身五年期、三年期榜单同类TOP1。
具体来看,在本次晨星中国中长期基金业绩榜单中,鹏华固收旗下8只不同类型的债券基金在近五年、近三年和近一年的不同时间维度中共上榜14次。可转债基金方面,由王石千管理的鹏华可转债债券A以近三年、近五年23.56%和15.01%的年化净值增长率荣登三年期、五年期排行榜的*;纯债基金方面,由方昶管理的鹏华丰享则以4.81%和5.35%的近三年、近五年年化净值增长率分别超越了217只和132只同类产品,位居同类第7名和第4名。
信用债方面,由刘涛管理的鹏华丰禄在五年期、三年期和一年期的榜单上均有上榜,不但以近一年6.24%的期间净值增长率位居同类第3名,更是以近三年、近五年6.37%、6.35%的年化净值增长率超越同类基金位居榜单榜首;而由祝松和应琛共同管理的鹏华丰康也以优异的业绩表现紧跟其后,在三年期、五年期榜单中分别以5.29%和5.65%的年化净值增长率,占据了同类产品中的第5名和第2名。
此外,利率债领域中,由刘太阳和吴国杰共同管理的鹏华丰玉以4.11%的近五年年化净值增长率排名同类第5,由张佳蕾管理的鹏华9-10年利率债A也以近一年5.85%的期间净值增长率位居同类第5名。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习近平总书记6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国之重器”,多次强调坚持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资本市场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光谷”考察的华工激光工程公司就是因资本市场助力而腾飞的典型代表。华工激光的母公司华工科技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以激光为主业的高科技企业。20多年来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加持,华工激光不断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让更多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聚力创新,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链接作用,诸如华工科技这样的“硬核”企业仅仅是一个缩影。过去十年,资本市场每年的IPO家数从2012年的156家增长到2021年的481家,融资额也从2012年的1034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5351亿元,IPO家数和融资额在去年创下十年新高。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和科创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各个板块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科技企业蔚然成林,“含科量”不断提升。
多层次资本市场
集体加持“硬科技”
过去十年,是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十年。资本市场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肩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责任。不论是科创板率先试点注册制,创业板存量和增量公司推行注册制改革,还是北交所的开市,都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注册制改革开启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创业、投资迎来高光时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通过分层融资功能,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订制式服务”。各板块形成错位和互补发展,有效满足了我国各行业、各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资本市场平台的需求,加速推动了我国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接受证券时报
2018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一大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行业的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快速“起跑”,在多个领域逐步实现国内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根据爱集微数据统计,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以来,半导体行业上市所需时间和其他行业相比最短,平均用时255.5天。以中国大陆技术*进、规模*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为例,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19天,被称为“闪电过会”;从申请到正式上市仅用时46天,刷新A股最快上市纪录。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目前中芯国际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五大晶圆代工厂商,全球市场占有率约5%,2021年营收356亿元。由于有持续的资本投入,中芯国际在规模、盈利能力、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同行的差距正在缩小,市场占有率也有望继续提升。
历经三年淬炼,科创板“硬科技”成色愈加显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科创板432家上市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板块的公司数量达到160家,占比高达37%;生物产业公司92家,占比2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75家,占比17%;新材料产业公司55家,占比13%。
从试验田到新高地,科创板探索发展的每一步,对我国资本市场都意义非凡。三年来,科创板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一系列创新制度落地见效,为“硬科技”企业支撑起一片新天地。
“科创板及注册制的推出,特别有利于两类硬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一是与欧美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新科技企业,如人工智能和5G等;二是与欧美相比差距较大的硬科技企业如芯片、高端装备、基础材料等。”
而在科创板创立之前,承载着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使命的创业板市场已经扬帆启航多年。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成功上市,标志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的速度在加速推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日表示,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分别是9.6%和4.6%,远远高于其他板块,比未上市公司的比例更高,对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深沪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也成为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企业的另外一个舞台。贝特瑞、富士达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崭露头角。截至2022年7月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100家,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占比近90%。
产业发展强劲有力,资本助推汹涌澎湃。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VC/PE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在科技创新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助推器”、优化资源配置的“催化剂”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好伙伴。
从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3月底,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共有2.46万家,其中VC/PE机构1.5万家,管理着13.24万亿的基金,是支持企业获取股权融资最重要、最专业的一支力量。
从IPO贡献度来看,近十年,由VC/PE支持的IPO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最近三年新上市的企业中,上市前获得过VC/PE投资的比例接近70%,在科创板这一比例更是超过80%。在2022年1~5月新上市的129家企业中,有92家在上市前获得过VC/PE机构支持,参与率超过70%,其中科创板高达89.36%。
应文禄强调,资本市场各行各业龙头企业云集,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大部分长跑型、青睐科技投资的机构成为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受益者,对硬科技的投资正让创投机构和科技创新走向良性循环的通道。
国资民企八仙过海
争相赋能科技创新
2021年12月,专注于功率半导体研发销售的芯导科技登陆科创板。而在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新发展片区集贤中心,有7家芯片相关企业已经或即将在科创板上市。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位于上海浦东张江,是上海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园区自2018年开园以来,已引入130多个优质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链。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只是上海集成电路高速发展的缩影。上海目前已经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的地区,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设备,芯片产业链五大关键领域,均有龙头企业布局。从体量上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集中了中国1/3以上的晶圆厂、封测厂,还有占比超过30%的芯片设计和最核心的掩膜版等各种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厂商。截至2021年底,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中上海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曾经表示,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过去10多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上海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扶持,并于2012年、2017年、2022年出台三轮综合性支持政策。而上海国资在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上功不可没。2015年成立的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基金规模500亿元,采用“3+1+1”格局设立三个行业基金,即100亿元设计业并购基金、100亿元装备材料业基金、300亿元制造业基金,由上海市政府主导,并由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国企共同发起创立。2022年1月,上海印发《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规模,上海市国有投资平台企业、相关园区开发平台联合增加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基金募资支持。
上海国资重金投入,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丰厚回报,包括中芯国际、格科微、复旦微电、中微公司、聚辰股份、沪硅产业等半导体企业上市后股价均较招股价大幅上涨。
上海只是国资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的一个缩影。据清科数据,中国已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中,投向战略新兴产业的基金规模占比高达61.3%。
在国家层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以中国烟草、中移动、上海国盛、亦庄国际等为主要出资人,规模达到了1387亿元。大基金二期规模高达2000亿元。此外,大规模的国家产业基金还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规模1472亿元;国家军民融合基金,规模56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模350亿元等。高强度的投资催生了我国芯片上市公司和独角兽的繁荣发展局面。
除了上海国资大力支持的芯片产业,安徽国资也持续助力京东方,还雪中送炭支持“最惨中年人”李斌,以70亿真金白银投向困境中的蔚来汽车。2019年,蔚来股价自低点上涨30倍。安徽国资创投神话自此出圈。
国有投资机构深度参与关键产业的布局,背后既有践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拉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同样也不能忽略国资对资本市场高回报的期望。
前述大基金一期,拉动包括各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社会投资共计4651.7亿元。而资本市场给予大基金的回报也相当可观。大基金一期共投资20家上市公司,近367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持股市值上涨超过一倍。
在国资的引领下,市场化投资机构更是竞相加大硬科技方面的投入。2021年初,高瓴创投公布,过去一年中投资的超200个项目里,技术驱动型公司占到78%,其中硬科技投资超过80起。而2021年9月,红杉中国沈南鹏披露,近年来硬科技项目已经超过红杉投资组合的80%。头部产业VC腾讯同样加码硬科技赛道,自2020年初至今,腾讯投资了超过百家科技企业,涉及云服务等多个领域,且多以早期投资为主。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排名前三的是信息技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生物技术,不管是数量和投资金额,占比均超过60%。
科学家下海创业
成资本市场亮丽风景线
2022年5月27日,人工智能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加上此前在香港上市的商汤科技,四小龙已经有两家登陆资本市场。而另外两家,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的上市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这四家企业的创始人,或是业内*的科学家,或是毕业于知名高校。
云从科技诞生于中科院的一间实验室。创始人周曦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师承美国“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目前仍然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教授职位。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朱珑曾在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
事实上,人工智能行业作为过去十年最热门的科技赛道,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参与其中,而创投机构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科创板上市之前,云从科技累计完成4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背后不乏元禾原点、广州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创投机构的真金白银加持,使得公司自主研发出跨镜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等AI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正是得益于创投机构持续地投资,以四小龙为首的人工智能行业得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央财智库的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的相关专利方面,2021年我国提交的专利数量是2015年的30倍以上,复合年增率为76.9%,中国的专利申请数已经超过全球一半。
而在半导体、医疗健康等领域急需突破关键技术的背景下,市场投资机构甚至主动到高校挖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投资高校教授、科学家为投资策略,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力。近两年,股权投资市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关注度明显提升,甚至出现了一波创投机构排队“抢”科学家的浪潮。
除了一级市场,科学家背景的上市公司同样在二级市场吃香。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上市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000%,打破了科创板涨幅纪录。其第二大股东潘建伟,为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
张维认为,科学家创业是中国进入硬科技时代的必然产物。技术创新要求创业团队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这为公司带来又宽又深的护城河,科学家创业的显著优点就是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而*科学家的才华和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稀缺品。
在我国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当下,“科技+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这十年正不断通过融资促进、人才激励等多种机制助推企业研发和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持续深入的资本市场全方位改革,让更多的科创企业驶上资本市场“高速路”,焕发科技创新新活力。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紧急提示!操作不当亏超40%,末日转债又来,时间窗仅剩一天丨原油重挫9%失守100美元,欧美股市也大跌丨美将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刚刚,外交部回应!A股逾3400股下跌,千亿市值“防水茅”跌停,3000亿硅料巨头再创新高丨桂林市调查“超生调剂”事件,全州卫健局局长被停职!丨重磅!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通话
本文要点:
比较满意的1只是鹏华丰禄债券,只不过是日限购100元。
正文:
近日,粉丝留言说权益波动太大,让看下纯债里有哪些优质基金,本期来对比看下近6年的晨星中国获奖的债券基金里面,哪只更*?
一、基金筛选
首先,2017年度-2022年度的晨星中国纯债型基金是下面6只,其中易方达信用债获奖两次。
晨星中国2022年度基金纯债型奖:鹏华丰禄债券
晨星中国2021年度基金纯债型奖:南方通利债券
晨星中国2020年度基金纯债型奖:富国信用债券
晨星中国2019年度基金纯债型奖:易方达信用债债券
晨星中国2018年度基金纯债型奖:新华纯债添利债券
晨星中国2017年度基金纯债型奖:易方达信用债债券
之前在文章《拒绝“固收-”,固收+这样选!(挖掘的1只固收+)》里挖掘过一只:博时裕泰纯债基金。
二、基金对比
1、基本资料
下面主要对比上上述六只产品:都是中长期纯债
如上图:富国和易方达信用债都是超百亿的,规模*的是富国信用债规模达到了220.19亿。
除了易方达信用债和南方通利,其他四只产品都是限购的。
2、业绩表现
如上图,从年化回报上看,鹏华丰禄债券以年化5.92%的业绩位列第一。
3、超额回报
如下图,近5年、近2年、近1年时间里,回报、超额回报、信息比率、夏普比率鹏华丰禄都是表现比较好的。
4、动态回撤
动态回撤里,鹏华丰禄表现较好,比较差的是易方达信用债,历史*回撤达到了-4.97%。
进一步细看,鹏华丰禄债券历史*回撤-0.69%,修复天数是52天,不到0.7%的历史*回撤,表现还是比较强的。
进一步查看发现,鹏华丰禄也是年年、季季正收益的,但不是月月正收益,各阶段也是远超业绩基准的。
基金经理刘涛也一直在任,其在Q1指出:本季度债市先涨后跌。1月随着央行下调MLF利率资金宽松,债市出现上涨,2月至3月随着宽信用加快,债市出现回调。在债券的配置上,我们先攻后守,前期以偏长久期利率做进攻,后期卖出利率债兑现收益、以偏中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持有为主,从而使得组合净值在本季度债市波动的情况下表现稳健。
综上,比较满意的一只是鹏华丰禄债券,该基金日限购100元。
如果风险偏好高的还是建议逢跌补投权益类基金,不要着急,0427-0429+0505四天大涨,让人感觉踏空了,昨天加仓的不少应该,但是0506就跌了,所以市场不缺买点,不要梭哈,这样的市场分批慢慢来。在负收益下,如果有能力就补,不用纠结于大盘点数,因为负收益下的定投都是摊薄成本的。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您的盈亏与我无关。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 #基金# #金融# #理财# #基金投资#
纯债型基金,顾名思义就是全部投资债券的基金,被很多投资者视为低风险理财的*产品。低风险往往伴随着低收益,因此纯债基主要有两种用途:作为稳健收益偏好者的“储蓄罐”,或是投资者在等待其他机会时的“备用子弹”。截止2021年12月31日,国内市场共有正常存续的纯债型基金1962只,资产管理总规模约51350.6亿元。
谁是三年来全市场纯债型基金单只产品的盈利*?今天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揭晓TOP10榜单。
需要特别强调,我们只是基金数据的搬运工,不对投资做任何建议。
截止2022 年 3月 31 日,运作期限满3年的指数型基金共有936只,根据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统计,盈利规模TOP10中,中银基金有4只产品上榜,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中银证券占2只。具体来看,前3名近三年利润合计均超过40亿元,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以48.66亿元的盈利规模夺得第1名;中银*定期开放债券和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债券,分别以45.98亿元和42.37亿元的盈利规模位居第2和第3。
TOP10的产品中,在2021年四季度获得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五星评级的有2只,分别是富国信用债债券、兴全稳益定开债发起式;四星评级的有1只,为国寿安保安康纯债债券;三星评级的有3只,分别为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债券,中银证券安进债券、中银丰润定期开放债券; 二星评级的有3只,分别为中银*定期开放债券、中银睿享定开债券、中银悦享定期开放债券发起式。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因巨额赎回导致资产净值波动异常,没有达到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评级要求,故评级缺失。
*: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近三年为基民盈利48.66亿,规模为2.17.亿。
亚军:中银*定期开放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45.98亿,规模为476.37亿。
季军: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42.37亿,规模为434.37亿。
第4名:中银证券安进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36.93亿,规模为337.96亿。
第5名:国寿安保安康纯债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25.48亿,规模为182.56亿。
第6名:中银睿享定开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25.09亿,规模为248.06亿。
第7名:中银悦享定期开放债券发起式,近三年为基民盈利24.27亿,规模为218.47亿。
第8名:中银丰润定期开放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19.63亿,规模为166.44亿。
第9名:富国信用债债券,近三年为基民盈利18.92亿,规模为264.27亿。
第10名:兴全稳益定开债发起式,近三年为基民盈利15.95亿,规模为100.61亿。
纵观盈利TOP10的纯债型基金产品,有以下特点:
中银基金和中银证券2家公司表现亮眼。TOP10产品中,中银基金占4只,中银证券占2只。
TOP10中有3只纯债型基金产品三年盈利规模超过40亿,分别是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48.66亿元)、中银*定期开放债券(45.98亿元)、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债券(42.37亿元)。
TOP10中,除了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外,其余9只产品的净值规模均超过100亿元。有3只产品净值规模突破了300亿元,分别是中银*定期开放债券476.37亿元,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债券434.37亿元,中银证券安进债券337.96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获得三年盈利规模*的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显示基金净值异常。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其基金净值规模仅为2.17亿元,远远低于盈利规模TOP10其他产品至少百亿的规模。根据农银汇理公开披露的报告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农银汇理金穗纯债3个月定开债的净资产规模从746.02亿元降至2.16亿元,基金净值异常波动,净资产变动率高达-99.71%,考虑是发生了巨额赎回。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债券基金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债券基金排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间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