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基金委面上项目申请相对自由简单,不需要组织大队伍,往往更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思想,更兼这几年资助强度迅速提高,因而吸引了大批科研人员申报。虽然基金委资助项目量大面广,但对申请人能否获得资助来讲总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究其原因可以套用一句名言“幸福的申请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落选者各有各的不幸”。了解幸福者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助于后来人明确努力方向,而看看落选者的不幸之处则可能提醒后来者避免重蹈覆辙。
从理论上讲,申请书是基金评审函评专家打分的*依据,对项目的评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申请书”的评审,申请书撰写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项目是上还是下。申请书又是一种格式作文,怎么写好这篇作文,避免因为写作问题使一个好项目被埋没使需要动点脑筋、下点功夫的。
笔者因为在科研处工作多年、负责本单位的基金申请工作,看了不少申请书,也接触到一些函评意见,在这里谈几点粗浅体会和感受,仅供参考,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一、典型函评意见分析
(一)“幸福者”的相似之处
首先分享三份得到资助的申请书的肯定性评价:
a) 该项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XX信号通路及YY分子在ZZ问题中机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先进,研究内容适当,重点突出,关键问题准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项目申请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项目组搭配合理,实验条件具备。
b) 该项目立意新颖,有较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恰当,总体方案合理可行,申请人课题组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
c) 该项目属于生物学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内容充实,研究目标明确,实验方案可行。申请者长期从事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础。
从这几条非常相似的意见中可以大概了解评委们看重哪些东西。我们的体会是,一个好的申请书就是要做到既要让评委认可你所提出的科学问题不但很重要而且有新意,而且还要让他认为按申请书中设计的方案开展相应的研究、完成相应研究内容,就能够解答、解决所提出来的科学问题,最后要让他相信申请人的团队足以胜任这些研究工作。如果这几点都达到了,本子应可算成功。
(二)“落选者”的各种“不幸”
表一是对几十份落选申请书的一些典型负面评价的简单归类,有些类似的评价已并为一条。可以看出,引起专家负面评价的原因五花八门,涉及到申请书的各个方面。从数量上看,“研究内容过多”、“缺乏预实验”、“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过于简单”等是被提及最多的负面评价(数据未展示)。
表一 典型负面意见
导致表中这些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一个原因是申请者对相关问题不够重视。类似“工作基础中图注错误”、“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立项依据论述过于表面”这样的问题,申请者要是肯在这些地方下功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另一个原因恐怕是项目还不够成熟。比如“没有提出明确的假说”、“缺乏创新性设计”、“目标不明、思路不清”、“最基本的动物模型也还没有”等问题,反映出申请者对所申请项目的构思还不够完善,条件还不成熟。这种情况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申请者应做好准备工作,提炼出好的科学问题,理清思路。
还有一个原因是申请者对各部分撰写尺度拿捏不准。这中情况在新手中比较常见,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很快可以提高的。比如立项依据要从哪些方面论述,说到什么程度?面上项目多少内容算合适?为避免发生这类问题可以找一些范文来揣摩,并多向有经验者讨教。
现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基金委各类项目的评价要点,也能找到很多成功的范本,甚至是申请书撰写技巧、攻略。如果申请者感到把握不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请教,上网搜索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项目本身好是成功的基础,写作技巧只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二、体会和感受
(一)项目申请书的每个部分都需要用心推敲
前文说过,申请书是一个格式作文。它的不同部分是有主次详略之分,每个部分内也有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写得好的申请书,不同部分应该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申请书全文则要思路顺畅、层次清晰、前后呼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撰写申请书时必须有全局考虑,精心安排每个部分要写的内容,不可以写到哪算到哪,更不应该你写几段我写几段再拼凑成一个本子。
我们常听到有专家说“我只看摘要和paper list”,也有专家说“我就看立项依据和工作基础”。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申请书会被指派给哪个专家。因此申请者必须反复推敲,让每个部分都挑不出毛病,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追求重点的地方出彩,争取评分靠前。最忌讳在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地方就对付了事,因为不管哪个部分有漏洞都有可能“致命”。比如有一份申请书,填写项目组主要成员时把名字错成了同音字,造成签名与文本不一致,结果没能通过形式审查。其他部分花再多心血也白费了。
(二)要能够以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申请书
申请者熟知的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评委也了解。可能申请者认为常识性的观点,评审专家未必清楚;同样的一个术语,在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的意思。申请者如果没注意这些情况,就可能自我感觉写得顺理成章,却让评审专家看得不知所云,最后得到负面评价,比如“创新性不足”、“立项依据不足”等。笔者建议申请人把科学问题放到更大的科学背景下,并对申请书中关键的概念给出简要解释,以便评委快速把握申请者的思路。申请者需要先忘掉所有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再来读自己的申请书,看论述是否有脱节或是晦涩难懂的地方,然后做相应的修改完善。
(三)要善于表述,有所取舍
申请书的表述非常重要。有些申请书在“立项依据”部分只综述了其他人的研究,没有结合自己的发现去论述,没能充分体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申请者其实观察到重要的现象,取得一些数据,却因为表述的问题使评委误以为“缺乏预实验”、“前期基础不够”。有的研究内容本来是上下相连的部分,却因为缺少必要的交代使它们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相关性”。申请者应该多考虑怎么样表述更能打动评委,比如实验数据图注为“xxxx实验”,不如改成“xxxx实验表明XXXX”,因为这样可以领着评委按申请书的思路往下看。
申请书的用词一定要精当,用词准确是学术素养的体现。特别是提到申请者本人的研究时,不要谦虚,更不能夸大。用“发现了”还是用“观察到”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
善于取舍才能写好申请书。有的申请书立项依据综述十多页,评委未必能耐心看完。这个部分只要围绕关键科学问题,讲清楚项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就够了。还有的申请者在“工作基础”部分给出很多实验数据,包括很多细节,恐怕并不合适。申请者通过“工作基础”部分的文字要达到几个目的:一是要表明申请书所提出的科学假设是有实验基础的;二是要展示申请者已经掌握了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关键实验技术;三是展示申请人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过多的数据可能会淹没关键的内容,还有可能发生“图注错误”被评委揪出错误,甚至会导致评委产生“都快做完了,还要申请经费”的想法。
在研究内容方面也要善于取舍,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有的申请书“研究内容太多”,让评委担心申请人不能完成所有内容,或者让评委觉得重点不突出,也有的让评委觉得“几个部分不相关”。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时都是按时间进程来安排,但要注意与科学假设最相关的那些内容最应该重点写,为完成这部分内容而必须先完成的内容以及延伸性的内容可以写简略一点。一个面上项目大概体量是多少可以参考最近几年获得资助的面上项目申请书。
全球粮价开始降温。
面对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多国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和粮食危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号召全球给予援助。据外媒报道,欧盟定于当地时间7月20日批准一份草案,内容是允许俄罗斯一些主要银行,将部分资金用于粮食和化肥贸易。
盘面上,北京时间7月2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交投最活跃的玉米合约下跌0.8%,至每蒲式耳5.90-1/4美元;大豆下跌1.3%,至每蒲式耳13.41美元。豆粕合约下跌1%,报每短吨387.8美元。豆油合约跌1.1%,报每磅58.87美分;小麦合约下跌1%,至每蒲式耳8.25美元。
俄罗斯是粮食和化肥出口大国,此前欧盟对俄金融限制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上述草案指出,在确保有必要动用上述银行资金购买、进口或运输粮食和化肥的前提下,欧盟国家将允许解冻上述银行的经济资产。
除此之外,当地时间7月19日,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格里菲思决定,从中央应急基金快速反应窗口拨款1500万美元,应对中非共和国的粮食不安全状况。这些资金将帮助相关援助组织扩大对粮食不安全状况最严重的20万人的紧急援助。非洲开发银行(AFDB)董事会也于近日批准了一项2.71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资助埃及的粮食安全计划。
近期粮价开始有了降温迹象,标普高盛农产品总收益指数(S&P GSCI agricultural prices index)自5月中旬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已下跌28%。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对冲基金正撤离农产品市场,截至2022年6月28日,大豆期货以及期权部位持有净多单124498手,比前一周前减少2915手。而截至当周共有153660份农产品期货合约被清算,价值82亿美元。根据Peak Trading Research的数据,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大多头头寸抛售潮。而就在5月份,对冲基金还在大举涌入小麦、大豆等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
多国政府正努力填补粮食供应缺口,缓解供需紧张局面。
“但不能忽略的是小农户人群实际上是世界粮食供应的中坚力量,为了改变粮食系统,还需要改变更多小农户的耕作方式。”雅苒国际非洲及亚洲区执行副总裁Fernanda Lopes Larsen于7月19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新领军者对话会上分析称,当前的地缘冲突正在影响着肥料价格,小农户收入在原本有限的情况下,又面临着成本上涨的困境。这样一来,小农户要削减投入量来减少损失,这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粮食产量。
联合国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全球化肥供应量减少近一半,同时价格飙升。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受化肥短缺影响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可能从2021年的4500万吨下降至3800万吨左右。
据Fernanda Lopes Larsen介绍,小农户是指经营耕地面积小于1公顷(15亩)的群体,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而全世界70%的农户为小农户,约包含6.08亿个家庭农场。面对高企的化肥价格和种植成本,帮助小农户解决资金、技术、零售商市场渠道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保险公司和银行来说,可以为农户提供融资或降低风险;对于食品产业链来说,重新评估食品价值链,寻找更大规模的本地粮食来源,鼓励农户通过可持续的方式生产粮食。如奖励小农户种植粮食,并且使用有助于土壤健康、有助于固碳的方式实践再生农业,为农民生产的粮食付钱的同时,也为其生产粮食的方式付钱。Fernanda Lopes Larsen分析称。
冠通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姜庭煜预计,伴随着美联储超预期的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增加,农产品期货大跌行情的演绎也明确了阶段性涨势迎来终结,但只是短线投机资金离场信号的具象化。结合当下粮食减产、粮食危机的背景看,农产品价格尚未见顶。
中新网2月13日电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指南,现向社会公布。工作指南明确,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审职称时予以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职称。
一是避免组织举办专业技术人才聚集性活动。活动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线下学习培训、职称集中评审、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书发放、人才项目评审、各类专家人才服务活动、博士后交流论坛等。统筹做好上半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安排,部分考试将视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必要调整。推迟有关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暂缓职业资格纸质证书发放和补办。延长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博士后综合评估、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日期。
二是加大对疫情防控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倾斜。在2020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各地开展的人才项目选拔中,对在一线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发挥积极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倾斜。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在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研修班计划中,增加疫情防控和科研的选题。开展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表彰时,注重对防疫科研人员和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表彰。在2020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评审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度过难关,共克时艰。组织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开展重大公共卫生科研公关,博士后基金会相应进行支持。
三是坚决破除“唯论文”倾向。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解决重大专业技术课题和人民生命健康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业绩贡献在疫情防控一线。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审职称时予以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职称。
四是充分发挥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作用。鼓励利用网站、信息平台等进行业务办理,公布咨询电话,通过电子邮箱、快递邮寄等接收申报材料,采用函评、通讯评审多种方式进行评审,推行“不见面”的高效便捷服务。暂停博士后进出站服务窗口现场办理,所有手续全程网上办理。对节前已通知报送材料的项目,适当延长材料报送期限,特别是对疫情严重地区,采用灵活方式报送。
五是优化窗口服务和内部管理。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博士后服务窗口服务相关工作,采取“网上办、邮寄办、延期办”等方式,为广大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加强对博士后公寓的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人员登记、消毒杀毒、健康状况报告、饮食卫生等有关工作。加强新疆、西藏特培学员管理服务,保持沟通联系,密切关注特培学员的外出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
六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舆情引导,及时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宣传引导,密切关注各地动态及出台的政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苗头问题提前研判,及时引导。跟踪了解各地特别是疫情较重地区涌现出来的抗疫典型,积极做好宣传,报道防疫抗疫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事迹,讲好我国抗击疫情故事。
七是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监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2年的国自然评审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其中函审,大部分已经结束;按照以往的经验,6月-7月会评,8月公布结果。
马上开始会评,在等待的时刻,先大概说一说国自然会评(上会)的情况。
所谓上会,就是指基金委依据通讯评审的结果由评审系统汇总得出相应打分排名,这个阶段,就是常听到的几个A上会,有C可能会被淘汰等等。
项目根据通讯评审意见自动分级,根据每一个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赋予A、B、C的评审结果对应的分值,也就是赋予“优先资助”、“资助”和“不资助”,最后按规则得分。面青地申请书的通讯评审3~5份,具体学部以及各学科并不一致。
一、如何确定上会?
通常一份面地青的本子会有3-5位函评专家,据大多数基友反映,大部分的青年基金的本子会有3位函评专家,地区基金和面上基金则是5位函评专家(医学口,大部分面上也是3位专家)。由于每年都有新的后浪加入,所以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年胜似一年。如果有一个函评专家打了C的情况下,在计算上会分值的时候会明显明显拉低总分值,上会难度就大很多了。
首先,我们看看函评打分的情况,请注意下面的截图(面地青差不多)。
一份本子能否上会主要取决于综合评价和资助意见。那么我们知道,一个专家的函评意见不代表什么,所以通常会把3-5位函评专家的意见或者打分及资助意见汇总起来,才能决定一份本子是否上会。
那函评意见之外,有无特殊情况呢?
通常,诚信问题会一票否决;另外,有些申请人同年申请不同类型的项目,比如青年和面上或者青年和地区同时申请,这时候学科处会给会评专家加注予以说明,有可能会同时资助,有可能会资助其中一个项目;还有就是同年申请杰青和面上或地区,或者优青和面上或地区,一般可能会评专家会收到学科处的加注。
二、上会比例多少?
上会比例有多少?
按照国自然的评审规则,在会评之前,基金委就会开会确定每个学科的资助名额。函评结束后,明确上会的名额,一般按照130%-160%的比例上会,上会后再淘汰打分较低的少部分项目。
以下是2021年国自然地球科学部环境地球化学学科(D07)面青地项目送审原则和拟上会情况,可见具体上会与否与该学部申请者的科学属性、平均分和资助意见等有关系。
2021年度环境地球科学学科项目评审与结题成果分析
2021年国自然共资助了约4.5万项,如果按照130%的比例上会,那么仅有约6万项进入2020年的会评中,剩下的超过21万项则在函评阶段被淘汰。
本子只有上会,才有可能最终获得资助。
本文转自”解说科研项目““天天老师说科研”“科教小站”
本文仅限转载,不代表本*观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函评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函评什么意思、粮食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