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开个脑洞,想象一下:1930年代的珠宝店,那个年代的奢侈品简直就是“土豪金”达人秀,珠宝价格仿佛跟着股市牛熊一样,上蹿下跳,让人头晕眼花。要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珠宝价格咋样?大咖们买不起还得舔屏!咱们今天就扒扒那个年代的珠宝价格,给你脑补个“古董富豪”的生活画面。
我们先从黄金说起。1930年代黄金价格,差不多稳定在每盎司20美元到35美元之间。听起来不多?别忘了,这个价在那个年代简直是贵出翔!当时的美元购买力和现在相比,简直是“百倍放大器”,买颗小小的金戒指得掏不少银子。比方说,一枚纯金戒指可能就卖五六百块银元,当年买辆“小汽车”不过几千块,这戒指价值不一般。
钻石的价格就更加有趣了,那个年代钻石市场主要被几大珠宝巨头把控,尤其是戴比尔斯(De Beers)稳如老狗。钻石价格紧跟着需求波动,有点像今天的潮鞋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直线上天。1930年代中期,克拉级别的好钻石价格大致在500美元到1000美元一克拉,折合成当时的购买力,绝对能买一套小公寓了!
翡翠和珊瑚等珠宝也火得不行。上世纪三十年代,翡翠主要从缅甸进口,翡翠的价格不但跟质地挂钩,还受到供需影响。优质冰种翡翠那时候的价格也不便宜,足够有身份的土豪才敢挥霍。珊瑚更是高级配饰的代名词,红珊瑚价格因产地和颜色不同差别超大,顶级红珊瑚就像当年的“顶流明星”,价格水涨船高。
价格方面的风云变幻也得看社会环境影响。1930年左右,美国实施了货币紧缩政策,美元黄金兑换率调整,使黄金价格上涨至35美元一盎司,这直接拉高了包括珠宝在内的金制品售价。换句话说,黄金饰品成了“涨价王”,当时买金算是对抗通货膨胀的理想选择。
顺便说说珍珠,那个年代珍珠是贵妇们的最爱。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价格差距巨大,名不虚传的日本海水珍珠因养殖技术成熟,性价比高,但顶级南洋珍珠仍是奢侈品界的“VIP”。价格方面,1930年代顶级珍珠项链售价可比肩一辆汽车,感觉买个珍珠等于买了个身份认证卡。
你要问为啥这些珠宝价格能这么高?当然是“做工精细”、“产地稀缺”,还有“文化象征”!那个年代的工匠们没有现代科技助阵,真是踏踏实实地手工打造,每一颗宝石都能算上“艺术品”级别。加上当时社会阶级分明,珠宝是显摆身份的利器,“土豪有钱任性”的范儿满满!
再说个有趣的,1930年代的珠宝广告特别讲究“情怀”与“故事”,卖的不只是珠宝,还有“浪漫传奇”和“贵族气息”。比如戴比尔斯那个经典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听起来都让人膝盖发软,珠宝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买家闻着味儿就激动。
在中国,那个年代珠宝市场还没现在这么多样化,黄金首饰主要流通于沿海城市,价格通常按两计算,一两金的价格在6—8元人民币间波动。虽说中国货币受多次币制改革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但珠宝作为保值资产,深受商贾和达官贵人的喜爱,一般都有很强的“收藏+投资”意味。
还别说,有意思的事儿是,当年珠宝定价通常不透明,玩的是“私下谈价”和“圈内报价”,小买家的“砍价技能”要是在线,说不定能捞到隐藏价格优惠,有点像今天抢双十一秒杀,刺激且带点玄学。
好了,讲了这么多,怕你惊呆了有没有?从黄金到钻石,再到珊瑚和珍珠,这些珠宝曾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可是深藏“天价密码”的存在!你知道吗,当年你要花上半年工资才能买颗像样的钻戒,那感觉,不比今天买个限量款球鞋差!
说到这,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如果1930年代的珠宝价格穿越到今天,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行情?买不起的散户表示:还是来买个网红“塑料钻”解解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