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优选成长,中信量化优选怎么样

2022-08-01 10:18:20 基金 yurongpawn

中信优选成长



本文目录一览:



又见爆款产品!

中信证券第二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于11月4日开启销售,全天销售额超过46亿元,加上原有A类投资者资金规模,该产品目前已有56亿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1日起,外部银行渠道将全面启动,本只产品销售规模还有很大的期待空间。中信证券内部对管理100亿元左右的产品规模充满信心。

资管新规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中信资管的发展战略也在发生着改变,做大零售,已经被列入中信资管的发展战略。

中信证券第二只公募化改造产品出炉,首日销售超46亿

中信证券第二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于11月4日开启销售,首日发售就创造了不俗业绩。据小编了解,单只产品全天销售额超过46亿元,其中内部系统销售额42.04亿元,新收购的广州证券4日销售额3.21亿元,四家银行加上两家互联网平台销售1亿多。

不过,这只产品的销售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期待。据了解,目前,外部银行渠道将于本月11号全面启动,包括中国银行(港股03988)、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港股01988)、平安银行都会加入,而销售能力最强的招商银行(港股03968),大概率于两周后加入销售。

9月16日,国君资管首只参公管理产品“君得明”开放日常申赎,一天共销售122亿元。这其中有大约22亿来自国泰君安(港股02611)的分支渠道。若剔除外部银行渠道的销量,中信证券内部销售渠道销量超过国君“君得明”的募资额,高于行业水平。

中信证券本次开售的公募化改造产品名称为“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一只偏权益方向的混合型产品。其前身“中信证券红利价值集合计划”曾获得“2017年度金牛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长期业绩表现十分*。

据wind,该计划成立于2011年8月25日,至11月1日,中信证券红利价值单位净值1.3136,近1年收益率40.40%,在649个同类产品中排名22;近3年收益率54.88%,同类排名24;成立至今收益率185.48%,在70个同类产品中排名10。

有券商将效仿该产品模式改造大集合产品

“规模真的是很大了,大集合产品很少能听说当天销售超40亿的。”有北方中等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对小编表示,他所在的券商也准备根据中信这款产品的模式改造*大集合产品。

据了解,除了“1元起购”、“权益为主”、“金牛产品”、“封闭一年后随时赎回”这些标签外,中信证券这只公募化产品有两大亮点:

一是管理费仅为同类公募50%,仅收取0.6%管理费,同类型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平均管理费为1.2%;

二是仅6%年化收益以上部分收取业绩报酬。配合长期投资,与产品持有人利益同向化,采取长期的业绩考核以及激励制度。

上述受访的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多数券商大集合产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产品对标公募基金很容易,但是渠道销售能力、产品品牌在个人客户的影响力,和传统公募基金是有明显差距的。

中信证券的公募化改造产品确实具有一些头部券商的天然优势,但对其他券商来说,有两大借鉴意义:

第一是给客户心理预期,6%年化收益率以上部分收取20%,虽然不是刚兑指标,但体现了产品管理团队投资策略所能达到的目标值,这是产品相对于传统公募基金的优势;

第二,业绩报酬计提标准的设置,使得管理人和客户的利益一致性更强了。

中信证券这只产品管理费0.6%,低于同类性公募基金一半的管理费。“从收费结构上来讲的话,公募基金由于它不能提业绩报酬,所以他只能靠规模和管理费来挣钱。而这个产品由于设置了后端分成的条款,所以前端可以压低一些。”该负责人分析道。此外,中信证券以4000万元自有资金参与到这只产品中,体现了管理人对于产品还有策略的信心。

除了中信证券的渠道优势、品牌影响力外,基金管理人刘琦本身良好的业绩和口碑则为这只产品的不俗销量有直接影响。

刘琦现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投委会成员,研究部负责人。据了解,他具有17年行业从业经验,自2006年加入中信资管,至2015年起负责中信资管的买方研究。曾先后在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工作。他管理了中信证券优选成长,8年内年化回报率16.34%;管理的中信证券红利价值股票年化回报13.36%。他所管理的一年期、三年期产品都在行业排名前6%。

接近他的人士表示,多年的从业经历,刘琦将两个特质结合的非常完美,即投研一体化、研究创造价值。他的同事对他有六个字评价:专业、专注、持续。

做大零售已经成为中信资管发展战略

这只产品于10月11日正式拿到证监会批文,在严格执行投资风险管理的前提下,主要投资于预期盈利能力较高、预期分红稳定或分红潜力大且历史分红良好的上市公司,追求稳定的股息收入和长期的资本增值。据了解,该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比例中,股票投资占集合计划资产的50-95%。其中,投资于红利股票的比例不低于本集合计划非现金资产的80%。

资管新规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中信资管的发展战略也在发生着改变:2011年到2015年,中信资管的战略是立足机构、做大平台;2015年到2017年,是立足机构,兼顾零售;2018年以后,战略变为立足机构,做大零售。

就在中信资管第二只公募化改造产品发售的当天,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也于4日发售,销售额度暂未公布。

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正在驶入快车道。广发资管旗下有两只大集合产品10月份获批,作为华南首批转型的产品,备受行业关注。目前,广发资管正对上述两只产品的合同进行变更征询工作。

10月8日,中金公司(港股03908)旗下大集合产品“中金增强型债券收益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公募化改造已获证监会批文,并更名为“中金恒瑞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wuliangye

文 | 新熵,作者|樱木,编辑|月见

在众多巴菲特门徒中,易方达张坤对于白酒的理解,可以说是最深的。

在2020年的采访中,张坤坦言白酒,一个品牌要占领大家的心智,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所有人都知道茅台,成本50块一瓶的酒出厂价969块。赚钱吗?赚。羡慕吗?羡慕。你去复制一下试试?但又无处着手。

就像巴菲特讲的,你给我1000亿美金,我可能不知道怎么去跟可口可乐打,但我知道怎么跟美国钢铁打,怎么跟这些靠资产堆积起来的公司去打。一定要让别人觉得,他用钱都不知道怎么跟你打,这个企业才足够的强。

中国白酒就是这样的黄金赛道,但最近的“千年老二”五粮液却开始了价格战。

11月底,从多方渠道获悉五粮液核心产品第八代五粮液酝酿涨价:889元基础量价格不变,增量价格(包括团购)调整到1089元,以实现高质量的按计划向市场投放产品。业内人士预计经销商最终确定综合打款成本为969元/瓶,经测算,综合下来,增幅近9%,这将与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持平。

*品通过涨价来营销,是LV、爱马仕们玩得熟练的套路。

只是,这个时间档口确实耐人寻味,非财报公布时间节点,却是快到了年末的消费旺季,走传统大商模式的五粮液不害怕涨价得罪了购买者吗?而在还有几十天就要结束的2021,挽回业绩股价颓势,似乎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必要。

五粮液到底想要干什么?

01 被打乱的计划

在五粮液涨价之前,券商其实对于浓香一哥的关注,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翻看研报,机构对于五粮液在四季度的表现,还略微带有一些悲观的味道。以华创证券11月29日的表述为例,五粮液:江苏体量约60亿+,动销平稳,为备战春节加快放量,批价有所回落,库存仍属健康。经典五粮液价格回落至2000元以内,库存略有压力。再看业绩增速2021 年前三季度五粮液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 20.19%/18.02%/10.61%,三季度环比降速明显。

相比于市场追捧的次高端白酒、地产酒,大家对于五粮液似乎并没有抱太多的期待。

原因也简单,五粮液的销售渠道是经典的大经销商模式,所谓大经销商就是全渠道运营,旗下有餐饮、商超、夜场、团购、门店、批发、自有品牌等部门,还有完整的仓库、送货、财务、行政系统。在2021年,疫情的反复让下线客流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作为五粮液酒主销区的江苏、河南分别遭遇了极端天气、水灾等自然灾害,产品销售预计受到影响。经销商在疫情和多重变量之下,对于品牌会表现得更加保守,也加重了五粮液的负担。

另一方面,在这个喝不如藏,藏不如炒的白酒时代,以茅台为代表酱香酒就完全没有五粮液的苦恼。存储时间与涨价空间相对应。小经销商模式,根本无惧短期行情的变化。

同时,新兴品牌也不甘示弱以差异化香型入局、以品牌基础为根,开始逐渐站稳高端价格带。以汾酒青花复兴版、酒鬼酒内参、习酒君品等为主要代表。根据长江证券研报显示,预计 2021 年内参有望实现高速增长,青花复兴版收入规模有望达到 20 亿元左右,这些品牌的共性在于具备香型差异化特色,满足高端客群多元化消费需求,品牌大都具备深厚的历史积淀,或作为酱香天然承接茅台外溢的品牌影响力。而在定价上由于和五粮液同属于千元酒的区间,进一步在侵蚀着五粮液的市场地位。

可是,偏偏在外界一致看空五粮液时,反击开始了,涨价几乎打破了所有玩家的如意算盘。中小玩家立足未稳,虽然增速高,但是毕竟品牌积淀不深,贸然跟随涨价,很容易导致自身营销策略混乱。另一边,茅台还在舆论的风口,虽然茅台今年经受住了考验,展现了品牌强大的韧性,但是此时跟随涨价,显然也十分不理智。

而对于五粮液来说,涨价既是里子也是面子,一方面提振业绩,涨价后股价一路上扬,虽没有暴涨,但是增强了股东和持有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不断地涨价,也展现出了五粮液在千元酒这个区间,强大的品牌信心,在别人不敢动的时候,五粮液先动。夸张的评论员已经用“业绩低迷期谁敢涨价,五粮液:我敢!”这种自信的论调。

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也可以猜测,五粮液涨价也是对茅台马上推出的茅台1935千元系列酒的提前卡位,提升自身价值,在品牌上拉开与同类潜在竞品的身位。

02 茅台的隐忧

五粮液通过涨价,打消了投资者的怀疑,而此刻转身再看茅台,曾经的一哥似乎也到了该变革的前夜。

回溯历史,茅台的成功以及其利润的主要贡献均来自其爆款单品53度飞天茅台。而飞天茅台的制作工艺,则取决于其陈年基酒的产量。根据多方渠道显示,从2007年开始扩产,茅台集团的基酒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上涨,至2020年达50200入库吨数,今年9月11日茅台酒技改工程项目的18栋茅台酒制酒生产房试投产,预计每年实际新增茅台酒产能5200吨。

新产能释放后,茅台酒的设计产能将达到5.6万吨。据此前消息,茅台公司将设计产能提高到5.6万吨后,受制于上下游生产材料、环境保护等因素,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茅台酒产能将不再增加。也就意味着,现在茅台基酒的生产扩张量,已经短期见顶。

另一边,茅台外松内紧,积极资本开支,12月初,据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消息,贵州茅台在遵义市习水县连续购置25宗工业工地,用于其在建的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也显示了,茅台短期扩产似乎已到极值的事实。但是,上产能总是需要周期,不可能短期完成。

那么在未来几年,茅台业绩的增长动能在何处,成了投资者*的疑问。

当然,除了产能受限的原因,限制茅台发展的,还有曾经引以为傲的渠道。

在高端白酒的上行期,75%相对稳定的转化率,批发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对应出厂价格的稳定,直接地刺激了茅台酒出现贮藏属性。卖不如囤,小经销商模式之下,大家一边购买茅台股票,一边加大囤酒力度,两翼齐飞,形成了反身性闭环。这种效益之下,造就茅台股价飙升的同时,也造就了渠道商利益过大,当泡沫累积过大时,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共同富裕也好,防止价格过度波动也好,变革都是必然的。

为了稳定价格,茅台做的事情不少,20年以来贵州茅台的营销渠道逐步多元化、扁平化,到现在,贵州茅台“直营+直销渠道+传统经销商渠道”的渠道体系已经被人们所熟知,降低了渠道的不对称。2021年第一季度交流会上,茅台董事长专门强调了加大对于直销渠道的投放量,用平价茅台的数量,挤出传统渠道商利益过大的问题,这样的策略当然对于茅台的长期发展有好处,但是短期来看却也造成了茅台股票一年的下跌。

换句话说,五粮液现在能涨价,但茅台的涨价之路,肯定没有之前那么顺畅。

酒喝不炒,清理完存量问题之后,茅台新增量匮乏的矛盾,无疑是未来集团公司关注的重点。飞天之外,茅台几乎没有特别能打的选手。自身品牌溢出的销量与产能,都被另几家酱酒和次高端给接了过去,不可谓不可惜。而今年公司计划推出的茅台1935,似乎就是要对这样的竞争格局作出反击。茅台1935定价在千元区间,目标指向谁,非常明显。

但,这个时候,五粮液选择涨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打乱茅台的营销节奏。下一步是应对跟随涨价,还是力推新品上市,都成了茅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03 第一*品的博弈

高端白酒作为中国本土*的*级消费品,每一次的市场动向,都是风向标,牵动着各方的利益。

高端白酒既是行业的晴雨表,也展示着行业的景气度。而在高端白酒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其*品价值的发现,是认清其商业逻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品的属性当中,棘轮效应无疑可以对*品的特征进行了完美地诠释。

棘轮效应指出,人们一旦尝试过*品的甜头,就很难再抗拒它的诱惑,要想再回到原本的消费水平,就变得难上加难。当消费能力下降时,一种与消费能力提升相对应的现象产生了:人们开始消减在传统产品上的开支。例如,人们可以将雪佛兰换成较小也更便宜的福特,但是*品却另当别论。人们会留下法拉利,哪怕得把它搁置在车库里,哪怕从此要以“更环保”为借口改骑自行车。对他们而言,只要能付得起汽车在家的保养费,其他几乎都可以不要。

而如果以*品成长轨迹来看待这次五粮液的涨价,我们可以梳理出另一条清晰的路径。在《*品战略》中,*香槟酒库克的创始人雷米·库克认为,真正的*品就是能自由定价的品牌。

而作者也阐述了,大多数*品都符合所谓凡勃伦商品的特点——我们只要在最初设定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往后慢慢增长,直到销量停止增长,才能找到我们所说的“梦想价值”。到那时,你就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财务情况和其他策略去调整价格(利润、增长额、公司形象等)。

在传统营销中,一个产品新上市的时候定价会很高,之后当开始有其他产品与其竞争,它的价格才会降低。而*品则恰恰相反。一个*品品牌必须一直保持着它与其他产品之间的距离和等级的划分,就像一个精英管理的化身一样。当一个品牌只能通过推出平民化的产品来达到销售和利润的增长时,它就不再属于*品范围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五粮液这次提价几乎完美复刻了这套方法论。在高端白酒的市场当中,真正属于*品的,现今来看似乎还只有茅台。而这次涨价能否让五粮液也开始具有*品属性,我们还需要从后续公司的策略来验证。




中信臻选成长

07月09日讯 中信证券臻选价值成长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称:中信证券臻选成长A,代码900003)07月08日净值上涨1.95%,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4255元,累计净值为2.2439元。

中信证券臻选成长A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4.61%,今年以来收益24.61%,近一月收益12.35%,近一年收益--,近三年收益--。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张燕珍,自2020年02月18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4.61%。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恒瑞医药(持仓比例2.80%)、中国平安(持仓比例2.52%)、格力电器(持仓比例2.30%)、大参林(持仓比例1.59%)、煌上煌(持仓比例1.53%)、安琪酵母(持仓比例1.49%)、贵州茅台(持仓比例1.47%)、盐津铺子(持仓比例1.30%)、海天味业(持仓比例1.23%)、凯利泰(持仓比例1.21%)。

一季度市场行情受新冠疫情冲击,大幅反复。1月底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A股和国内经济预计收到较大影响。春节后,在政府对疫情的管控加强、央行释放的充裕流动性、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出台下,市场以科技成长股为龙头快速反弹。到了3月份,受海外疫情持续发酵、油价大跌、全球权益市场大跌影响,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差。

政策面方面,G20会议声明将通过5万亿美元计划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未来一段时期的出口预计受到严峻冲击。3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季度来看,本季度上证指数跌9.8%,沪深300跌10.0%,中小板跌1.9%,创业板涨4.1%。从板块来看,农林牧渔(16.0%)、医药(8.2%)、计算机(2.9%)等涨幅居前,石油石化(-16.5%)、家电(-15.9%)、非银金融(-15.6%)等跌幅居前。

账户仓位年初较高,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减持了酒店、汽车、电子等受疫情影响较直接的行业和公司。本组合3月份大集合改造,新募集较大资金量。根据前期对市场的判断,判断3月份的外围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在仓位上比较谨慎,所以整体仓位控制在中性偏低的位置。在结构上,目前大消费、医药整体持仓较多,持有一定仓位的科技制造和周期板块。

目前从国内的疫情和复工来看,国内疫情基本企稳,3月份复工明显。外围目前大多数国家也开始采取严控的措施,加大监测,疫情预计也会逐步控制住。在流动性和信用风险风险,美国采取无上限放水的政策,短期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企稳,判断市场再出现大幅跌下跌的概率不大,市场后续的走势需要进一步观察疫情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受影响的程度。

总体看市场逻辑没有破坏,长期的结构也不会变化,短期市场风格会趋于均衡。A股短期跟随外围调整,但由于国内疫情与基本面的好转,空间上调整幅度会持续小于海外,国内疫情最悲观的时候已经过去。*分化将结束,消费成长依旧为主线,价值与周期逐步出现上涨。第二轮反弹幅度由于政策预期和流动性的限制,弹性可能会弱于第一轮,整体趋势更加平稳,体现为震荡调整向上趋势为主。

目前整体仓位中性偏低,持仓消费和医药为主。4月份,在1季报前后,逐步提高仓位,结构上会更加继续优化均衡。未来主要是加仓几个方向:一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小,基本面较好的板块,目前估值也相对合理;一是长期行业和空间较大的公司,在这轮下跌中估值调整到合理或者偏低的位置;第三是长期稳健,但是短期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板块,市场存在过度担忧严重超跌的板块。加仓的方向以前两个方向为主,适当加仓第三个方向。




中信量化优选怎么样

又有券商公募化产品火了。

7月1日,中信证券公募化大集合产品“中信证券卓越成长”迎来了二次发售,基金君获悉,仅一个小时募集金额就超过了50亿元,截止7月1日下午5点,该基金销量已经超过70亿元,并从2号开始暂停大额申购。

另一方面,近日上涨的股市行情也为权益基金的热销提供了土壤。受白酒行情爆发等影响,大盘终于在时隔近4个月后再次站上3000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025.98点,全天涨幅达1.38%。

值得注意的是,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7月1日,今年以来,年内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总募集金额整体超6800亿元,A股入市“弹药”充足。

中信证券旗下公募化产品开售

一小时吸金50亿元

一小时吸金50亿,全天销量已超70亿元......7月1日,中信证券旗下公募化大集合产品“中信证券卓越成长”迎来了二次发售。

基金君获悉,该产品仅一个小时募集金额就超过了50亿元,截止7月1日下午5点,该基金吸金已经超过70亿元。

据中信证券相关人士介绍,该销量已经超出预期,“我们当时预估是新增50亿元,现在的销量比预计的还要好”,该人士表示,公司可能会限制大额申购。

果不其然,7月1日下午2点51分,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从7月2日起,中信证券卓越成长的所有销售机构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对单个计划份额累计的申购金额限额设置为5万元(B类计划份额和C类计划份额分别计算),如某笔申请将导致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本集合计划金额达到或超过5万元(B类计划份额和C类计划份额分别计算),本集合计划管理人将有权拒绝该笔申请。

重点投资具有持续高成长潜力的公司

业绩报酬标准提高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卓越成长是中信证券推出的第四只偏权益类产品,由中信证券资管权益投资部负责人张晓亮担任投资经理,张晓亮曾获得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三年期权益类资管*投资主办”和“五年期权益类资管*投资主办”称号。

张晓亮的长期投资业绩也可圈可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4年8月14日至2020年6月30日,其任职期间累计收益率为328.26%,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也超过了50%。

具体来看,该产品重点投资于具有持续高成长潜力的公司,对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为集合资产计划的50%—95%,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比例占股票资产不超过50%(含50%)。

在近日关于该产品的一场网上路演中,张晓亮表示,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预期是决定“成长是否有质量”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去关注景气度与成长性,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成长”不值得盲目追逐,而寻找“有质量的成长”是不断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全方位的行业覆盖,识别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有质量成长的标的,不局限于某个行业。

在路演中,提到科技类资产,张晓亮表示,该领域部分资产有周期性因素,对未来表现不能盲目乐观。此外目前市场围绕A股电子制造、芯片公司的炒作,需要以谨慎态度回避周期性硬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和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产品一样,该产品也采取业绩报酬模式,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绩报酬”机制是产品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进行利益绑定的一种举措。简而言之,只有持有人赚的越多,管理人才能收取更多的业绩报酬,这就很容易刺激管理人全力做好产品业绩,达到同向激励的目的。

不过,不同于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中信证券对该产品设置了更高的业绩报酬标准,即期间年化收益率超过 8%以上部分按照20%的比例收取管理人业绩报酬,若收益率小于8%,将不收取业绩报酬。而在红利价值产品中,业绩报酬计提的门槛是年化收益率6%。

中信证券自有渠道销量占比近9成

此次该产品的发售渠道除了中信证券自有渠道外,多家银行也参与外部渠道销售。

不过,据基金君获悉,此次产品的热销背后,中信证券自有渠道贡献亮眼,截止收盘,单单中信证券渠道的销售规模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就已经接近9成。

“我们外部银行的销售是陆续启动的,从节奏上来说,肯定没有我们自己系统内抢得这么快,所以今天当天的销量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系统内”,中信证券资管相关人士告诉

尽管如此,中信证券在渠道销售方面的号召力仍可见一斑。事实上,自从去年9月份以来,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已经成为了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的主要阵地之一,并相继产生了多个爆款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中信证券品牌效应和产品历史业绩综合加成之下的结果。

作为券业龙头,中信证券投研实力雄厚,并在多个业务条线保持领先位置,资管业务上也不例外。

从规模上来看,中信证券资管长期占据业内第一的位置,截止今年一季度,中信证券资管规模达1.08万亿元,仍是*一家资管规模过万亿的券商。与此同时,公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也在逐渐提升,截止今年一季度,其主动管理规模达4871.46亿元,占比近50%。

从业绩上来看,作为中信证券资管业务的明星产品,中信证券卓越成长历史业绩也非常亮眼。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自张晓亮担任投资经理以来,年化收益率已经高达27%,颇为*。

中信证券方面表示,中信证券卓越成长完成公募化转型后,将与另外三只混合型大集合——中信证券臻选价值成长、中信证券红利价值、中信证券量化优选构成强大的公募化权益类产品线,进一步覆盖市场主流权益投资策略,并充分匹配不同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

今年爆款基金频出

为A股带来多少“弹药”?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呈现震荡走势,但新基金发行仍不甘示弱,爆款频出。

东方红恒阳五年定开混合发行首日迎来90亿元认购,成为鼠年首个“一日售罄”基金,而后,“日光基”渐成标配态势。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国泰蓝筹精选混合、广发价值优势混合、永赢科技驱动、招商科技创新……这些基金均一日售罄。今年5月底,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基金成立规模逼近270亿元;而时隔半个月,这一纪录再次被刷新,6月份南方成长先锋基金更是一日吸金超321亿元,6月15日,易方达优质企业混合更是刷新记录,销量高达350亿元,最终配售比例为23.45%......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6月30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已累计达到356只,合计募集规模达6721.65亿元。加上7月1日发售的中信证券卓越成长等产品,今年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已超6800亿元。

新基金募集的资金也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新“弹药”。若按照60%的平均仓位计算,今年新发的权益类基金将给市场带来超4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另一方面,7月首日,股市表现也颇为亮眼。受白酒行情爆发等影响,7月1日,大盘终于在时隔近4个月后再次站上3000点,截至7月1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025.98点,全天涨幅达1.38%。而随着A股的士气大振,资金入市的速度或也将继续加快。

5个月倒计时

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进入下半场

对于券商资管来说,公募化改造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根据此前监管规定,今年年底是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时间“大限”,目前已经进入下半年,留给各家券商资管的也就只有5个月时间,因此,各家机构也在加快产品公募化改造的进度和力度。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头部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化改造的速度明显提升。据悉,今年以来,中金公司、广发资管、兴证资管、海通资管等多家券商均推出了公募化改造产品,其中兴证资管、海通资管等推出的均为旗下首只公募化产品。

尽管在权益类市场上,前有成熟的公募基金,后有抢跑的理财子公司,但券商资管发力公募的优势仍非常明显。

从销售情况来看,不再“养在深闺”的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在销量上均表现不俗,体现了*财富管理机构的市场号召力。去年9月16日,国君资管旗下第一只大集合转公募的产品开始销售,销量规模高达122亿元。此外,中信证券第二只参公改造产品也获得了超百亿销售。东方红资产管理首只参公产品东方红启元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单日也获得超30亿元的认购。

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信优选成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信优选成长、wuliangye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0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