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下称:警方)发布大麦理财、三农金服、绿化贷、融易投等平台的案情通报。
其中“大麦理财”平台的案情通报,备受外界关注。
警方通报称,已于2020年6月1日对深圳大麦理财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大麦理财”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
资料显示,深圳大麦理财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大麦理财)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较早成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之一。并于2017年6月上线银行资金存管。
值得注意的是,大麦理财是P2P行业为数不多完成完成C轮融资的网贷机构,并先后获得长城长富(国资背景)和升达林业(上市公司背景)等战略投资。与2018年10月,大麦理财确定D轮融资并启动美股上市计划。
根据通报,深圳是公安局福田分局接上级专办线索,已于2020年7月17日依法对涉案公司负责人谷某广、刘某、担保方查某等3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警方正全力收集其他涉案人员的犯罪证据,并依法持续开展打击,并已依法调取475个账户流水,并聘请司法审计公司对涉案公司资金进行全面审计,追查资产去向。
警方通报显示,初步查明,“大麦理财”平台成立至今,累计向68266人非法募集29.84亿元。
同时,警方要求本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人(包括股东、高管、业务员、业务辅助人员)及其他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提供帮助的人员,限期将其在大麦理财或其关联企业服务期间收取的代理费、好处费、佣金、返点费及提成费用等非法所得退缴至专案回款账户。
警方强调,在本公告限期内拒不退缴赃款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警方敦促本案相关借款人依法履行还款义务,及时归还借款本息,将相关款项归还至相关回款账户,并注明还款人姓名和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大麦理财先后获得长城长富和升达林业等战略投资资料显示,长城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长城长富。根据其官网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11月,长城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长城长富对大麦理财完成了B轮注资;2016年1月获得上市公司升达林业C轮注资。
而据其官方数据显示,大麦理财平台运营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平台累积出借金额49.7亿元,借贷待还余额2.75亿元。
于百程表示,“目前,大型网贷机构的清退工作多数仍在进行中,存量越大往往意味着坏账规模较大,问题也比较多,因此良性退出并不容易。股东和平台的实力、资产质量、合规程度以及监管方的态度、新业务开展情况等,都将影响平台的退出进程。”他同时强调,只有业内相对优质的公司,才能实现转型,比如转型助贷等方案,以延续近年来积累下来的网络借贷业务能力和用户。但涉嫌犯罪的平台则肯定不存在清退和转型的机会,要依法处理。”
(编辑 沈明)
7月19日盘中消息,10点1分万邦德(002082)封涨停板。目前价格10.74,上涨10.04%。其所属行业工业金属目前上涨。领涨股为众源新材。该股为有色 · 铝,有色金属,阿尔茨海默病概念热股,当日有色 · 铝概念上涨1.41%,有色金属概念上涨1.01%,阿尔茨海默病概念上涨0.79%。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36.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356.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879.9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万邦德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万邦德(002082)个股
前言
“保险每年交这么多钱,如果没出事那钱不是白交了吗?”
有想法!保险公司就喜欢你这样的客户!
“有事赔钱,没事返本,多划算!不用担心自己花了钱没着落!”
“交多少领多少,重疾身故终身保!”
“有病治病,无病养老”,没事健健康康的到时候可以取出本金+利息
甚至是这样的:“交完保费就可以取出来了”......
返还型保险的销售套路,大家应该听得不少吧?有没有瑟瑟发抖~?
之前,我们已经从数据上分析过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值不值得购买,我们今天也用数据来看一看作为“返还型“的两全险,是否值得购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两全险是什么?
两全保险,又称生死两全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身故,或者在保险期间届满仍生存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均应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寿保险。两全保险兼具“储蓄型”和“给付型/返还型”的双重功能。
说人话就是死了赔钱,活着也得赔钱。
通俗的理解就是如果你买了保险,要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不幸去世了,保险公司赔你一笔钱,这笔钱就是死亡保险金;要是在约定的时间后你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有买了两全险的话,那么恭喜你,保险公司还是会赔你一笔钱,这笔钱就是生存保险金。
这样的产品完美迎合了“有事赔钱,没事返保费”的一部分客户需求,迎合国人“保本”的心态,生也赔,死也赔,中途挂了给保额,到期没出事还返还保费给利息。又保生又保死,很厉害的名字。
它实际上是以储蓄为重点的生存保险。两全险是寿险性质,所以身故是赔偿保额,生存是返还一定的保费(***~150%不等)。如果把它拆解,其实就是定期寿险+储蓄险的组合形态。
两全保险的意思就是保险的责任只有两种,保生和保死,生存给付生存金,死亡给付死亡金,在中国现在的保险行业发展,两全保险的责任已经跟和年金险越来越接近了。只是两全保险通常都是定期的形态,年金险可以有不同的保障年限选择。
两全险的保险责任少,对消费者而言,购买保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如果要使两全险真正“两全”,保险公司必然不断开发两全险的保障责任,所以,多数保险公司都会将两全险和重疾险意外险等搭配或捆绑出售。
长期以来,两全保险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稳定长期的现金流,加上产品自身有着保本甚至增值的属性,受到了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喜爱。当然,在保险常识普及的今天,两全险已经被很多人认识,两全险其实并不“两全”。
假如你上网搜一下:“史上zui坑的保险”,会告诉你两全险是史上zui大的坑之一。假如你搜”两全险的坑“,会出来这样的结果:
(截图来源于百度)
两全险被人诟病主要是分红型两全险惹的祸。保费高、预期收益低,保险责任还少。但实际上,保险责任少并不是两全险的缺陷,它本身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只保生和死。
1、保障责任单一:两全保险的保障内容比较单一,一般只有生存和死亡责任。
2、保费高:两全险在为被保人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够强制储蓄,毕竟交了钱中途退保会亏损。满期或者达到约定期限,就可以把这笔钱拿回来。但其保费水平较高。比起同样也保障死亡的定期寿险来说,保费可能要高出几倍。
3、预期收益低:虽然两全保险具有储蓄性,并且预期收益稳定,但预期收益低,性价比较差。如果是没有理财功能的两全保险,其价值可能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越来越小,几十年后的价值远不及如今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详细拆解两全险
从寿险的种类来说,最常见的可分为三种: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和两全险。
两全险的保障期通常都是有期限的,比方说保障10年、20年、30年、至60岁、70岁等等。
保险公司销售这类产品的心理,通常是因为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接受不了较贵的终身寿险,所以才设计保障期限较短的。而有的消费者又担心花了钱消费掉了,所以保险公司设置了返还保费,这样一来,“皆大欢喜”。
我们先从结果来说,“返本”这种设定,假设今年我交的保费一共是10万,30年后因为没发生意外保险公司给回我10万(多的也有15万的样子),但是,你确定30年后的10万(或15万)还是你的“本金”吗?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即便我们忽略掉时间价值,那通货膨胀要不要再了解一下?
假设你认为保障更重要,这个“本金”(保费)返还多少无所谓。那么,比两全险便宜得多的定期寿险要不要了解一下?节约下来的保费存到银行,最后的收益也不见得比10万(或15万)的“本金”少呀!
数据会说话,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案例一』纯两全险
(数据截图来源于保险师app)
一款纯两全险,没有附加任何附加险,很好计算。
50万保额保30年,到期可领取满期金800000元,身故保障也是80万,简单明了。10年交,30岁的男女性都是5万元/年。
拆解成定寿+理财险形态,即保障期为30年的定期寿险+保障期为30年的定期年金(中途不领取)。
大麦2022定寿费率:30岁男性,80万保额保30年,10年交,年交保费为1970.4元;30岁女性,年交保费为1065.6元。
列表计算定期年金的收益:
『案例二』分红型两全险
(数据截图来源于保险师app)
50万保额保30年,到期可领取满期金500000元,身故保障也是50万,可享受保险公司的浮动分红(分红是不确定的,这个想想就好,不保证,不会有多少)。10年交,30岁的男性32595元/年,30岁女性是32115元/年。
拆解成定寿+理财险形态,即保障期为30年的定期寿险+保障期为30年的定期年金(中途不领取)。
大麦2022定寿费率:30岁男性,50万保额保30年,10年交,年交保费为1231.5元;30岁女性,年交保费为666元。
定期年金的收益为:
『案例三』返还型意外险
返还型意外险(诸如种种的百万驾乘、百万如意行、百万任我行、百万行无忧、乐行天下等等),实际上是意外险+两全险的组合产品,“不花钱得保障”是它们统一的噱头。来看看下面这款:
每天6.8元,拥有这么多保障,到期还返钱,就问你动心没?
我们先看看保障责任。
1. 只有身故,全残才能获得赔付。
注意,是全残!不是伤残。全残和伤残,一字之差,区别十万八千里。当意外发生后,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达到全残级别的,那么,不好意思,没得赔。
『案例三』返还型意外险条款
2. 满期给付所交保费
期满金37500元,我们跟下面第3点一起分析。
3. 疾病身故保障
如果未满期疾病身故,41周岁前身故,交费的160%赔付,41-61,交费的140%赔付,大于61,交费的120%赔付。
按zui高的计算,2500元/年×15年×160%=60000,这就是一款保额为6万,保障到75岁的定期寿险。
以同方全球臻爱互联网定期寿险为例,30岁男性,60万保额保至80岁,10年交,保费为6068元/年;20年交,保费为3496元/年。
换算成6万保额,15年交,保费大约为480元/年。
意外险方面,100万保额的人保大护甲2号和小蜜蜂2号超越版均为299元/年(大护甲2号zui大投保年龄为60岁,小蜜蜂2号超越版zui大投保年龄为65岁)。平安好意保20万保额每年保费398元,zui大投保年龄为80岁,按5份(100万保额)计算。至于航空意外这些高保额,不值钱,风险几率实在太小,还不如意外医疗和伤残分级赔付实在。
得出下表:
满打满算!假设以一年期的消费型意外险+定期寿险代替这款“不花钱买了45年安心”的返还型意外险(两全),那么,你需要做的只是将剩下来的钱,随便买一款年化收益为2.6%+的理财险就足够了!而且意外保障更全更好!
2.6%的理财险,满大街都是。
『案例四』返还型重疾险
也是一个名称是“XX百分百”的产品:
号称是“不花钱,免费的保险”,一看,好像还真挺好的。来看看保障责任:
1. 重大疾病保障(80种),赔付保额
2. 满期返回保费
3. 身故赔保额
(数据截图来源于保险师app)
保障上的缺失我们不去深究,毕竟它是一款两全险,附加了带身故责任的纯重疾险而已。附加的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我们也不讨论,即便是两全险和附带的身故责任在两全险保障期间的共享保额,我们统统忽略不计(这份保险假设在两全保障期间理赔过重疾保险金之后,合同终止。满期金呢?要扣减!要扣减!)。
『案例四』返还型重疾险条款
大部分两全产品重疾保险金和满期保险金、身故保险金仅给付一项(或者共享保额)。换句话说,假如在两全保险期间内发生重疾赔付,则无法领取满期金(或进行相应扣减)。
需要了解身故责任的朋友可点击下面文章:
重疾险要不要附加身故?那么多人都没说明白,我用数据来验证
我们在这里只探讨这一份两全险。好了,30岁男性,50万保额保至70岁,期满领取361500元,30年交,年交保费6600元;30岁女性,50万保额保至70岁,期满领取355500元,30年交,年交保费5850元。保至60岁和80岁情况
考虑到保至60岁时,保单现金价值在保障期限末期会超过保额,并且低于满期金,故保至60岁时定期寿险以60万保额计算。
同样,以定寿+理财险替换,看看结果如何:
好吧,满打满算,按最理想的情况来计算,收益率也达不到3%。这样的理财险,不难找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要不要一棍子打死?
绝大多数的两全险,都是以上的四种形态。绝大多数的两全险,都不划算,都可以用定寿+理财来替代(可能再加上重疾或意外等),并可以获得更好的保障和更高的收益。
两全险的市场表现是普遍的保障单一、收益性低、流动性差(只能定期返还)。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购买两全险?有没有值得购买的两全险?
还真的有哦。
从需求来说,只有极少数人才需要两全险,从收益性来说,绝大多数两全险都不值得买。但不能以偏概全,凡事总有例外,市场上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的,这些两全险的收益,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来举两个例子(避免广告嫌疑,我会把产品名称马赛克掉):
『栗子一』
(数据截图来源于保险师app)
这是一款纯粹的两全险,没有附加其他任何附加险。
50万保额保至70岁,70岁可领取满期金175000元,身故保障为现价、120%/140%/160%保费(按年龄)及保额三者中较大值。20年交,男女性都是3500元/年。
按照定寿+理财的组合形态,看看它的收益如何?
大麦2022定寿费率:30岁男性,50万保额保至70岁,20年交,年交保费为1393.5元;30岁女性,年交保费为826.5元。
没想到吧!30岁男性作为被保人,40年的时间,70岁期满,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irr可以达到4.4213%,超越了绝大部分的理财险;女性作为被保人,则收益差距巨大,但3.6567%的收益,也秒掉了所有的增额终身寿险和大部分的年金险!
当然,这份保险只适合尚未购买并且打算购买定寿,又不想让自己的保费打水漂,并且对理财险的流动性没有什么要求的那一小部分人群。
『栗子二』
这是一款保障至终身的重疾险,附加两全责任可以保至60、65或70岁。
40岁男性,重疾40万保额保终身,附加的两全责任保至70岁,20年交费,两全责任附加险费率为7228元/元;女性费率为7252元/年。
大麦2022定寿费率:40岁男性,40万保额保至70岁,20年交,年交保费为1412.4元;40岁女性,年交保费为855.2元。
单单从这个附加的两全险收益来看,30年时间,男性,收益率可以达到4.9075%,几乎秒掉一切理财险!女性也有4.2239%的收益!
同样的,这份保险也只适合少部分人,承受得起高昂的保费(加上重疾险主险的保费,40岁男性20年交费率达17412元/年,女性为16520元/年),也是对理财险的流动性没有什么要求的人群。
再看看条款:
『栗子二』重疾险附加两全责任条款
跟上面所说的大部分重疾与两全责任一样,属于“共享保额”,也是个“假两全”。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还得有足够的自信,在保障期满前不会发生重疾理赔,才能拿到4.9075%或4.2239%的收益!
有“假两全”,必定有“真两全”,“真两全”的条款如何呢?大致是这么个情况:
真”两全“条款(1)
真”两全“条款(2)
瞧,“真两全”的条款非常明确:只要期满“仍生存”,即按约定给付满期金,跟是否发生重疾理赔并无关联。
只是,“真两全”的收益率是否值得,同样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便可得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四、结论
1. 绝大部分的两全险,都不值得买。
2. 只有极少部分的纯两全险,收益确实不错。但是,它们只适合极少部分人,还得放弃资金的流动性。
3. 意外+两全形态的各类返还型长期意外险,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保障缺失非常大,理财收益也很低。
4. 重疾+两全的返还型重疾险,需要区分两点:一是“真假两全”,二是“真两全”的理财属性是否满足你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Ps:
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轻易买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等,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横向、纵向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如果搞不清楚保险产品的规则、保障、服务以及保费等方面,不懂得如何选择,请记得向您身边的保险专业人士咨询。
《财经》新媒体 涂伟/文
近期,有多名大麦理财用户反映存在标的退出困难情况,这其中,包括部分投资者首次投资的新手标。
《财经》新媒体通过大麦理财官网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2019年6月10日0点,该平台有13个100万金额的借款项目存在逾期风险,在时间分布上,这些标的呈相对集中分布状态。
《财经》新媒体截稿前多次试图联系大麦理财的相关工作人员求证上述情况,均未能成功。但大麦理财官方网站的在线客服证实了有的项目存在部分逾期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大麦理财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较早成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之一。
“100万”大额借款项目或集中逾期?
为了体验出借人在大麦理财的投标过程,《财经》新媒体通过点击该平台官网“我要出借”进入相关页面后,发现了一些“意外”的数据。
如图所示,该页面能够查询到大麦理财自2018年年初以来的借款项目。通过把所有的搜索条件都设置成“全部”后,截止2019年6月10日0点,得到137页借款项目集合列表,每页所列的项目为10个,合计1364个借款项目。
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分析,该页面所列数据中,大麦理财标注为“已还款”的借款项目为44个,其余的借款项目均标注为“已满标”。“麦田1月计划-1M19043001”是列表中第一个显示为“已还款”的借款项目,根据“借款标题”推断,该借款项目发标时间为2019年4月30日。
另据查阅得知,其余1320个标注为“已满标”的借款项目,大部分处于未到还款期状态,但也有部分借款项目标题所列时间叠加借款期限后,仍显示“已满标”标注,而不是“已还款”标注。有业内人士分析,借款项目发标后,虽然存在不超过20天的投标时间,但大多数借款项目一般短短几天时间内便能完成满标放款,借款项目发标时间叠加借款期限,再附加一定的投标时间后仍未显示“已还款”,基本可以认为是逾期项目。
根据大麦理财官网提供的数据,以借款金额1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为采集标准,《财经》新媒体通过统计发现,截至2019年6月10日0点,大麦理财有14个借款项目符合采集要求。这其中,显示“已还款”的只有“麦田12月计划-12M18060102”一个借款项目,其余均为“已满标”状态。
若上述表格中13个借款项目均为逾期项目,仅此一项统计就会有最高不超过1300万元的逾期金额产生,且时间跨度相差很小。
为此,《财经》新媒体通过大麦理财电话客服人员提供的邮箱对该现象进行采访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来自大麦理财官方的回复。
有没有可能是大麦理财网站数据更新不及时造成这种现象?虽然,大麦理财未对采访做出回复,不过,《财经》新媒体随后联系上了大麦理财官方网站的在线客服,得到了一些回复。
在样本的选择上,《财经》新媒体选取了上述表格中“麦田12月计划-12M18060101”,之后以普通咨询者的身份向大麦理财在线客服咨询为何这个借款项目未显示“已还款”,是否出现逾期?该客服回复称,“这边核实到借款方目前已经还款部分的资金,目前该项目正在催收还款资金”。
《财经》新媒体手上一份大麦理财借款协议显示,如果还款日当日24:00前,出借人未足额收到应收款项,则视为借款人逾期。
信息披露方面,大麦理财的月度运营报告中未找到关于当月逾期情况的总结。
代偿机制“稀释”逾期率
由于第三方担保机构代偿机制的存在,大麦理财上述13个100万金额借款项目假设全部为逾期项目,最后也未必能全部计入平台最终的逾期率。
2017年年末,在“去刚兑”的监管要求下,P2P平台纷纷下线“风险准备金”,引进“履约险”、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机制。
大麦理财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日0点,该平台累计逾期金额5115.43万元,且全部为逾期90天(含)以下资金。第三方担保机构代偿方面,同一时期内,累计代偿金额3563.56万元,产生730笔代偿。
对于逾期金额和代偿金额之间的关系,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完全的“去刚兑”平台,其信披数据应体现出“有逾期0代偿”的特征,即完全的“谁投资、谁担风险”。不过,当下部分P2P平台给到出借人的收益仍然依赖于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的“事实刚兑”,即便借款合同中有提示相关的投资风险,但最后还是会按照合同利率对借款人进行结算。
另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年4月份数据显示,89家已披露运营数据的平台中,有53家平台逾期金额为0,这其中,代偿金额也同时为0的平台只有5家。
由此可知,即便P2P平台资产端出现逾期项目,通过触发第三方担保机构的代偿机制,仍可以做到逾期率为0。但是,这种做法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于,平台逾期数据无法对资产质量作出真实反映,客观上淡化了借款人的违约事实。
简单计算可知,大麦理财累计代偿金额达到了累计逾期金额的70%,如果累计代偿金额未能计入累计逾期金额中,其平台披露的1.08%资金端逾期率说服力也要大打折扣。
对于代偿机制存在的风险,经济学家宋清辉提醒投资者,这种第三方机构担保代偿机制并不等同于刚兑,一旦担保公司无力担保、担而不保,或者是选择性担保,那么无疑会带来较高的风险。
截至《财经》新媒体发稿之前,仍未放弃对大麦理财的采访,遗憾的是,一直都未能联系上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上述连续多个“100万”借款项目存在的集中逾期风险进行求证,《财经》新媒体将持续关注事态的进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大麦理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大麦理财、002082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