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核心结论:①05-08年A股经历了史上波动最大的牛熊周期。牛市起于股改、经济强劲,终于通胀高政策紧,最终基本面回落。②特点一:美林投资时钟引入A股,完美刻画了此轮资产轮动。③特点二: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股价与基本面的相关性提升。④特点三:公募基金大发展,公募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最高时达 28 %。
周期盛行——牛熊复盘之05-08年
策略研究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日常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研究框架。在20年8-9月,我们发布了《少即是多——策略研究框架探讨-20200814》等6篇研究方法论报告,21年9月底出版了《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一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的框架体系有更细致的阐述。我们整套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对比研究,因为历史虽然不会重演细节,但过程却会重复相似。今年我们以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博士经历的5轮牛熊作为案例,以复盘的形式对研究框架做进一步的补充。复盘的内容除了包括牛熊背后的逻辑,还会包括每一轮牛熊的三个特点。本篇报告复盘05-08年牛熊周期。
1.史上波动最大的牛熊
05-08年A股经历了史上波动最大的牛熊。以上证综指刻画,这轮大的牛熊周期始于上证综指2005年6月6日的998点,见顶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然后再次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在05-07年的牛市中,上证综指累计上涨了28个月,最大涨幅5倍,期间涨幅最大的行业聚焦在周期、大金融中,比如有色金属指数涨了12倍、非银金融10倍、地产8倍、煤炭7倍、银行6倍;在07-08年熊市中,上证综指在12个月的时间内下跌超过70%,前期领涨的有色领跌,熊市期间下跌85%,非银金融和煤炭跌75%,地产跌70%,银行跌65%。回过头看,当时的A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波动,10倍股在牛市中很多,但是进入熊市后又面临继续大跌,上证综指在当时创下的6124高点,至今没有突破。
牛市的“起”:股权分置改革、宏观经济强劲、居民资金入市。回到6124点的左侧,我们发现这轮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的牛市背后是几个宏观大环境的变化:
一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29日,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整个股改核心想解决的是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在股改之前,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从二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来说,当时全市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客观上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影响股价最大的变量是股票的供求关系(而非基本面),股价波动较大、定价机制扭曲。经过2年股改后,各类投资者从此同股同权,利益一致,股票价格也开始反映基本面的变化,这为股市至今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宏观经济强劲。除了制度环境友好外,05-07年我国经济本身也非常的强劲,04Q4我国实际GDP单季度同比增速为8.8%,之后GDP一路走高至07Q2最高的15%,而随着经济的一路走高,微观企业利润也大幅攀升,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也从06Q1的-14%一路上升到07Q3的64%。由于当时宏观经济数据大幅波动,04年由美林银行推出的美林资产和行业配置投资时钟在国内资本市场盛行,宏观策略分析师很多人在争论“当下是几点钟”。
三是公募大发展,居民资金大量入市。牛市从最初的蠢蠢欲动走到最后的泡沫阶段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轮牛市由于波动较大(十倍股辈出)且时间持续很长(持续了两年多),吸引了大量居民入市。赚钱效应下2005年A股新增开户数只有85万,到2006年跃升至300万,到07年大幅跃升至3800万户,股市的火爆也带动了公募基金的发展,2005年公募基金只发行了400亿,2006年跃升至3000亿,2007年翻倍至6000亿,公募持股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比重最高为28%。
牛市的“落”:估值高企、政策收紧导致基本面回落。就像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股市的泡沫很美好,但是终有破灭的一天,07年10月股市见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估值太高,当时全部A股PE(TTM,整体法)达到最高的56倍,从证券化率的角度看,当时全部A股总市值最高时为35万亿,对应当年27万亿的名义GDP,证券化率为130%,而根据巴菲特的经验,证券化率在100%以上股市就算高估了,120%以上就算严重高估;二是政策收紧导致基本面下行。随着经济在05-06年复苏,CPI也一路走高,CPI同比增速从06年3月开始回升,到07年3月突破3%,07年8月突破6%,08年4月达到最高的8.5%。为了抗击通胀,货币政策从06年就开始收紧,06年2次加息、3次升准,07年政策进一步收紧,全年央行进行了6次加息、10次升准,07年底政策的定调更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政策收紧后基本面开始下行,GDP同比增速在2007Q2见顶回落,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也从07Q3的64%开始回落,最低回落至09Q1的-26%,基本面下行拖累股市由牛转熊。此外,08年的A股也受到了海外因素的扰动,2008年海外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金融危机,08年9月雷曼破产进一步拖累A股,即便当年9月央行降息降准标志着国内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但是A股在08年9月之后继续下跌,直到10月底上证综指见底1664点。
2.投资时钟为代表的周期分析盛行
美林投资时钟为人所熟知。2004年美林证券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联系起来,提出“美林投资时钟”。美林证券通过经济增长、通胀两大指标把经济周期划为复苏、过热、滞胀、衰退四个区间,然后分析股票、大宗商品、现金、债券四大类资产在哪个周期表现最好。美林投资时钟简单明了,非常经典,以至于我们今天还在使用,《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第2章第2节,对美林投资时钟进一步改进,加入了名义利率(代表着货币政策,如加息或降息)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两个流动性指标,从而使得新的投资时钟从原本的4个阶段变成了7个阶段,新版本对宏观经济弱波动的当下指导意义更强。
复盘05-08年牛熊,我们发现美林投资时钟完美地诠释了股票市场在各阶段的表现:
复苏期:从05Q1开始,GDP便进入了上升通道,而此时物价仍在下行,CPI当月同比从05年2月的3.9%一直下滑至06年3月的0.8%,以此为节点,05/03-06/03我们认为是复苏的前期,而06年3月之后为复苏后期。直至06年6月央行升准,整个复苏期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0%。
过热期:当经济复苏到一定时间后通胀会显著上升,届时政策会调整,意味着经济转向了过热。06年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6月16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因此我们可以大致认为06Q2是政策收紧的时间点,之后经济便进入了过热期。直至07Q2GDP增速见顶,整个过热期上证综指累计涨幅130%。
滞胀期:政策收紧一段时间后,经济会开始转头向下,但通胀会依照惯性继续上行。这便是07Q2之后的情形,当时、CPI一直上行至08年2月的8.7%,因此07/06-08/02经济整体处在滞胀期,期间上证综指累计上涨约10%。这期间农林牧渔、煤炭、钢铁、有色等受益于涨价的行业涨幅均在30%以上,明显跑赢了大盘。
衰退期:08年2月之后,CPI和GDP一起进入下行的通道,经济进入衰退期,直到08年9月15/16日央行连续降准降息,08年11月我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刺激政策,我们认为经济就此进入了衰退后期,整个衰退期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60%,下跌主要发生在政策尚未转向宽松的衰退前期。
就股票市场而言,以上证综指刻画,股票市场的确如投资时钟那样,在复苏和过热期表现较优,在滞胀和衰退前期表现较差,而等衰退进入政策托底的后期,股市往往已经见底(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见底1664点)。
3.股改改变了股市形态
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难点与解决方案。从1990年资本市场建立,到2005年股改之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既包括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也包括了很大部分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前者称为流通股,主要是中小股东持有,后者称为非流通股,主要包括了国有股,法人股。这种股权上的分置是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在最初的企业股份制改革时,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出,公有股不可以上市流通,当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新发股份为流通股,原有股票则成为了非流通股。这导致了同股不同权的局面,即流通股对企业没有投票权,而非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权。
这种同股不同权造成了资本市场两大弊端:一是股价不能反映基本面,因为流通股规模太小,股价易被操纵;二是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不一致,流通股股东完全靠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盈利,而非流通股只能通过场外协议转让,所以非流通股股东并不关心股价,股权激励形同虚设,同时非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有绝对控制权,这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易构成侵害。
股改的难点在于全流通情况下,非流通股获得了在二级市场上出售的权利的同时必然会冲击股价。因此为了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需向潜在的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那么,这个“补偿”究竟是多少,如何来确定?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改革的核心确定了这个补偿将由市场博弈决定,证监会表示不会介入到公司的具体方案制定。
市场对股改的认知:从担忧供给冲击到关注业绩的释放。在股改刚刚开始推进时,投资者对股改带来的供给冲击十分担忧。背后的原因是股改前的2004年全部A股大约2/3是非流通股(见前文图3),如果这部分全都流通且大股东真的减持了,那的确会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2005年5月9日推出的股改第一批试点企业只有4家,其中三一重工是第一家推出股改方案的公司,而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疑虑,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报道,时任董事长梁稳根公开表达“有生之年绝不放弃公司的控制权”。6月20日证监会公布第二批42家试点名单,相比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在数量和公司代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到6月27日,证监会召开有史以来首次中外媒体参加的见面会,时任主席尚福林在会上全面阐述股改的意义和作用。7月21日,国务院召开重点省市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座谈会,提出全面推进股改工作。至此,投资者对股改的担忧基本消除,股价开始逐步向基本面靠拢。我们拆分了2004-2007年二级行业当年年度涨跌幅与当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的关系,发现2004年两者的相关性接近为0,2005-2006年相关性为0.3,2007年为0.2。
4.公募基金大发展
牛市前,公募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国最早公募基金出现在1998年,2001年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公募基金问世,2003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我国基金业的根本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简称“《基金法》”),该法于200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金法》正式实施前后,2003-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六个规章密集出台,“一法六规”为公募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但是直到05-07年这轮牛市前,公募基金的规模一直不大,截止2004年底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大约是3000亿元,其中持股市值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14%,占A股总市值比重只有3%。不过,由于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下公募基金大放光彩,价值投资理念开始得到传播,普通股票投资者也开始意识到,相比自己亲自入市炒股,委托基金经理代为理财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为后面基金在牛市中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05-07年是基金扩张的岁月,公募持股占股市流通市值比重接近30%。2005年A股先跌后涨,全年上证综指跌8%,万得全A跌12%,但是那一年基金却赚钱了,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在2005年上涨3%,大幅跑赢股市,投资者开始被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到了2006年,上证综指全年涨130%,但是股票型基金指数涨了134%,基金表现依旧超越基准。股市赚钱效应叠加基金选股更优促使公募基金大规模发行,2006年3月,公募管理规模突破5000亿元,5月发行的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仅用8个发行日就募集了185亿元,成为当年第一只百亿基金,而6月发行的易方达价值精选只用了4个发行日就募集了118亿元,基金发行进一步加速。等到10月底时,随着行情不断上涨,华夏优势增长只用了2个发行日便募集了141亿元。进入2007年,由于股市依旧在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急切地涌入基金,基金发行几乎供不应求,证监会也开始提示基金投资的风险,到2007年10月时,单月仅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规模就达到了1000亿,基金持股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比重也从04年的14%上升到了07年最高的28%。
截至22Q2,公募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比重为17%,相较07年明显下降,但这并不是因为公募基金规模缩水,而是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限售股不断变成流通股,稀释了公募的份额。相反,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壮大,公募尤其是偏股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壮大,2007年底偏股型规模突破3万亿,2015年6月突破4万亿。18年底因为熊市最低降到2.2万亿,之后的2019年至今公募规模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19-21年三年内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增加了6万亿,截至22Q2存量规模达到了7.7万亿,公募基金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
风险提示:历史并不代表未来。
哈尔滨70岁的朱先生,走出法院后,低头看着手中的离婚调解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他未曾想到,4个月前与他如胶似漆的“小娇妻”,如今竟与他对簿公堂抢房产。但无论怎样都已经结束了,他只希望双方各自安好,将来互不打扰。
网络配图
70岁的朱先生是哈市一家企业的退休干部,与原配妻子育有一女。退休后,退休金丰盈,女儿孝顺,他和老伴日子过得也清闲,但老伴的突然离世,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都说“少时夫妻老来伴”,虽然女儿经常来看望,但每当女儿离开时,望着空荡荡的房间,老朱总觉得家里毫无生机。
“她在的时候,没觉得多重要,也没啥话说。现在她走了,我却想找个人说说话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
朱先生听说一个相亲节目,
反复思量后他报了名。
▼
在众多的单身女性资料里,朱先生相中了一位名为“黄秋秋”的单身女子。黄女士48岁,早年离异。虽然二人相差22岁,但双方见面后,她却对朱先生并不挑剔。按她的话讲,觉得年龄大的男士更成熟、更具安全感。
听到心仪的女人说不在乎年龄,
这给朱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
他觉得两人的这种感觉,
并不仅限于好感,
而是他在暮年的一次爱恋。
随后的时间,他对黄女士整日嘘寒问暖展开追求,黄女士对这种追求也并不反感,照单全收。
黄女士对朱先生的经历、家庭情况“特别”感兴趣,认为朱先生有学识,对家庭和子女有担当,“我都被你迷住了”,这样的话她经常挂在嘴边,让朱先生很受用,觉得对方已经爱上了自己。尽管相处不到两个月,但“热恋”中的二人很快谈起了将来的婚后生活。
网络配图
朱先生表示会给黄女士一个家,是真正的婚姻,“我们要登记那种的,不是搭伙。”黄女士也表示,自己年轻,入门后会给朱先生洗衣煮饭,承担起生活中的责任。听到这些,朱先生总是不禁感动。
两人相识两个月后的一天,朱先生对黄女士提出了结婚登记的请求。此时的黄女士却显得有些犹豫:“大哥,咱俩相处的日子,我觉得你人挺好,我也相中你了,但是我还是有顾虑。”朱先生听后说:“妹,咱俩处得都到这份上了,你有啥话就直接说。”于是黄女士说:“我们年龄相差这么多,你得给我个保障。大哥,你看你身体也挺好,我是诚心诚意跟你的,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老了,到时候有变故的话,我该怎么办,再找别人也难了。”
黄女士提出的要求是,
希望朱先生把他的住房分她一半,
平时他的工资卡也由她支配。
网络配图
朱先生经过短暂的思考,
觉得对方比他小20多岁有要求也很应该,
于是便一口答应了。
随即,双方到房产部门拿着原配妻子的死亡证明,将朱先生的住房产权变更为他与黄女士“双方共有”。黄女士也很守“承诺”,双方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结婚的事儿,他们还通知了各自家属,孩子们也并未反对。但朱先生为了“维稳”,并未将房产更名的情况告诉女儿。
就这样,两个通过电台结识相处了2个月的男女,成了一家人。
正当朱先生满心期待,
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时,
两人的关系却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
黄女士并没有履行当初洗衣做饭、照顾生活的承诺,而是朱先生在为她服务。脾气也是随着时间“水涨船高”,婚前的温柔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比我大20多岁,迁就我不应该么?”
同时,黄女士整天早出晚归,当朱先生问她行踪时,她也毫不避讳:“我去跟别的男人跳舞了,但没干别的,我这不晚上都回家吗?”
而且工资卡在对方手里,哪怕是哪天不想做饭了,想到楼下吃个便餐,也得向黄女士要钱。
结婚2个月后的一天,
朱先生终于向“小娇妻”表达了不满。
朱先生
“咱俩就不能好好过吗?”
黄女士
“我这不跟你好好过着呢吗?”
朱先生
“要不咱俩就离了吧,好聚好散。”
黄女士
“散伙也行,那你这房子我得分一半。”
朱先生
“咱俩才过几天啊,你就要我房子?”
黄女士
“你这么老,我能白跟你一回吗?”
见对方气势汹汹,
朱先生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心里虽然怀疑,
却也不愿意承认只能忍着继续生活。
此后,
黄女士更是变本加厉经常两三天不回家。
回家后,
也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对朱先生不闻不问。
还用聊天软件跟其他男人
发暧昧语音、打电话,
故意引起朱先生的注意。
一次次的矛盾冲突,气得朱先生心跳加速,“她再这么气我,我有个三长两短,这房子都成她的了!”朱先生最终坚定了离婚的决心,他鼓足勇气,将这件事的前后经过告诉了女儿。
女儿在数落父亲的同时,也与黄女士谈了几次。但黄女士的意思却很坚决,想离婚就得分割房产。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朱先生只能在女儿的帮助下,将黄女士起诉至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要求离婚。
网络配图
对于被起诉,黄女士似乎并不陌生,从容应诉。在法庭上,她坚持表示,朱先生是自愿将房产变成“双方共有”,而且是婚前行为,她享有一半的产权和处置权。对此情况,朱先生的代理律师却寻找到了这起案件的“破局点”。
由于朱先生原配妻子去世后,并没有办理相关继承手续。该房产的一半产权是归原配妻子所有,朱先生无权进行支配。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朱先生原配妻子的产权,当她离世后应由朱先生及其子女进行继承。但朱先生当庭表示他放弃继承权,也就是说,原配妻子产权的唯一继承人是朱先生的女儿。朱先生只能支配属于自己的一半产权。因此,黄女士享有的产权是朱先生所居住房产的四分之一,不是一半,法庭支持了朱先生的请求。
这个情况,让黄女士也没有想到。经过法庭调解,她也准备退一步。最终,在法官调解下,以朱先生支付10万元给黄女士为代价,终于平息了这场“闪婚风波”。
人到暮年还经历“闪婚”“闪离”,这让朱先生感慨万千。“回到家,看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其实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虽然她带给我这么多伤害,但也算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给了我安慰,当时我还劝她,希望她找个年龄相仿的人结婚,没想到她最后竟说‘我才不找年龄相仿的呢,再找的话,还找你这样的。’”
转自:新晚报
山西晚报
08月27日讯 华夏优势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夏优势增长混合,代码000021)08月26日净值下跌1.67%,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2.4780元,累计净值为3.6480元。
华夏优势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407.35%,今年以来收益29.26%,近一月收益1.81%,近一年收益53.34%,近三年收益44.74%。
华夏优势增长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4次,累计分红金额104.95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郑晓辉,自2013年05月1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7.02%。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立讯精密(持仓比例7.32%)、先导智能(持仓比例5.22%)、宁德时代(持仓比例4.66%)、创业慧康(持仓比例4.38%)、广联达(持仓比例3.33%)、沃森生物(持仓比例3.03%)、贵州茅台(持仓比例2.92%)、卓胜微(持仓比例2.90%)、卫宁健康(持仓比例2.64%)、金山办公(持仓比例2.47%)。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5月份初以来,欧、美等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复工复产,但是由于游行等因素部分削弱了疫情防控措施,从6月下旬开始,美国新增新冠肺炎患者数目再创新高,12个州宣布暂停复工计划。而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大国新增患者数目仍然在不断创新高。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仍然出现了吉林、北京等少数聚集性病例,疫情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经济方面,随着欧、美、日等主要国家的复工复产,全球经济缓慢触底回升。美国分别于5月15日发起了对华为海思的处罚,6月24日又开始对欧洲加征新关税,贸易战阴影仍然困扰着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国内方面,新增信贷4、5月份连续超预期,新增社融、MI、M2纷纷开始触底回升。工业增加值同比逐渐提升,CPI、PPI不断下行,整体上国内复苏态势强于国外。
二季度,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和,在世界各国史无前例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作用下,包括A股在内的世界各国股票市场都基本上呈现单边上涨态势。A股市场中,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医药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板块继续受到资金的追捧,电子、家电等外需暴露较高的行业股票也触底反弹。部分跟经济关联度较大的建筑、采掘等行业表现较差。
报告期内,本基金适度提高了股票仓位。主要增持了部分基本面逐渐变好、估值较低的成长股,减持了一些涨幅偏大、与经济关联度较紧密的个股。由于坚持了一贯的中高成长型价值投资风格,本报告期基金净值反弹幅度较大,表现尚可。
证星研究院讯,4月21日华夏基金旗下郑晓辉管理的华夏优势增长混合型基金公布一季报,近1年净值增长率2.88%。与上一季度相比,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新增保利发展,北方华创;其中宁德时代持仓占比5.22%,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北摩高科,华友钴业等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详细数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夏优势增长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天天房产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