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中资机构越来越为境外机构所重视。
日前,欧洲知名投资杂志“欧洲养老金与投资”发布2022全球资管500强名单。相关方面向中国基金报*提供的中国机构的排名情况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机构名次进一步提升,其中两家机构冲进全球50强,8家机构冲进全球100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生力量理财子公司大爆发,其中,建信理财从前一年的全球203名上升至86名,前进了117名。
IPE发布的2022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显示,中国30强全部在全球200强之内。据悉,IPE全球500强榜单中国部分由海外中国配置研究机构“配置中国倡议”与IPE合作完成。
国寿资产管理全球排名38
在 2022 年 IPE 500 榜单中,中国 30 强管理人的位置介于第 38 和第 182 之间。
其中,中国人寿资产管理以4.42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38,中国机构*,全球排名与去年持平。平安资产管理以4.14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45,中国机构排名第二,去年全球排名49;招银理财以2.78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第71,中国排名第三,去年全球排名第73,招银理财是今年理财子公司排名*的;公募基金龙头老大易方达全球排名第74,中国排名第四,去年全球排名第83,它也是*排进全球资管100强的基金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全球排名第75,中国排名第五,去年全球排名87。
中国资管30强全球排名
ATC 注:其中太保资产管理、银华基金、太平资产管理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
中国机构前5强中含3家保险资管,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1家公募基金。中国前30强含6家保险资管,1家保险公司旗下养老金管理公司,14家公募基金,1家券商,8家理财子公司。
中国30强中的各类型资管机构占比
ATC8家机构进入全球100强
ATC
以人民币计,截至2021 年底,中国*的 30 家资产管理机构的总体资产管理规模比之上一年 度增加了 20%, 这与 IPE 全球 500 强年度资产管理规模 19.7%的增长水平持平。但若以欧元计,考虑到人民币在 2021 年底相较一年前有 10.3%的升值,中国资产管理 30 强的年度管 理规模增加了 33.6%。
其中8家机构进入了全球100强,较前一年增加了两家。这8家机构,包含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三家保险资管公司,一家公募基金(易方达)。其中,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为今年新进入全球100强的两家中国机构,建信理财较去年的排名前进了超过100名。
14家公募基金进入中国30强
2022年共有 14 家基金管理公司进入 中国 30 强榜单,机构数量和具体入榜机构均与去年一致。广发基金全球排名从去年的133前进至119名,工银瑞信从去年的全球114名,前进至104名;南方基金从去年的121名前进至112名。鹏华基金也从去年的全球183名前进至159名,富国基金从去年的166名前进至139名。
上述14 家基金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在 2021 年间增长了 15%。公募基金是进入中国30强中数量最多的机构类型。
进入中国30强的公募基金公司
ATC
理财子公司大爆发
去年,IPE在发布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时将中国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纳入考虑。2022年的榜单上中国理财子公司大放异彩,共有 8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 30 强, 较之去年增加了 2 家,分别是交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对比两年均入榜的 6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资产管理总规模在过去一年增加了 45%,其中排名变化*的是建信理财,从 29 位提升到第 6 位(全球排名从第 203 位提升到第 86 位)。
中国30强中的理财子公司
ATC
银行理财子公司之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两年均进入榜单的 6 家保险资产公司,截至2021年底总资产管理规模环比增加了 13%。在*的 5 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占据了 3 个 席位。
27家中国机构进入万亿俱乐部
根据IPE的2022年全球500强榜单和ATC的中国30强榜单,27家中国机构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这27家机构含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养老金公司,13家公募基金,7家理财子公司,1家证券公司(中信证券)。
27家万亿元中国资管机构
ATC
海外大金主希望了解中国资管机构
“配置中国倡议”创始人Sun Wei 参与IPE 200全球资管500强中国名单的制定,他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解释了榜单的数据收集和制作过程。
中国基金报:在你看来,今年名单*的变化是什么?
Sun Wei:今年中国资管30强名单*的变化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崛起。
中国基金报:为什么IPE的全球资管500强榜单要开始涵盖中国,海外哪类的投资者对这一榜单感兴趣。
Sun Wei:中国资管行业在过去数年间快速发展,总体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美国。IPE500 要反映全球资管全貌无法忽视中国的领先资管机构。这也是我们去年开始跟IPE合作的一个背景。但应该看到,大多数中国资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强,正处在开发、探索国际业务的路上。IPE 500 主要面对的受众是养老金等资产所有者(asset owner),他们对榜上中国机构的兴趣,是希望多了解中国的本土机构,为将来的配置提供参考。但是除了这类资产拥有者外,我们关注到,很多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对入榜中国资管行业的变化趋势、领先机构颇感兴趣,他们的兴趣点有两个:1,一些国际资管机构在进军中国市场时会考虑与中国资管机构合作,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等类型的本土机构,与他们有能力互补,所以成为他们关注重点;2,中国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在也是海外市场资产配置的主力军,有潜力使用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的服务、购买其产品,或与其合作。
中国基金报:从这个榜单开始涵盖中国开始,上榜的中国机构展现的*特点是什么?
Sun Wei:成熟和稳健。除了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类别处于快速增长和变动期外,其他类别的领先资管机构,都是历经风雨、以稳健见长的,上榜机构的变动较小,各家机构的管理规模也都处于稳健增长的状态。这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日益成熟的体现。
中国基金报:可以解释一下数据的获取方式和统计口径吗?
Sun Wei:基本上全口径。例如,保险资管流动性资产和非标资产都包含;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其披露的管理资产总规模计;公募基金包含基金子公司。数据采集方面,结合了调研和公开披露数据。
全球资管机构总规模突破100万亿欧元
尽管中国机构全球排名有显著进步,但与全球巨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IPE发布的全球资管500强名单,截至2021年底全球资产管理行业,IPE收录的资产管理机构总规模突破了100万亿欧元。据IPE的统计,这是这一数值数次突破100万亿欧元,较前一年增长了19.7%。IPE收录的资产管理机构总规模达到108.6万亿欧元。
截至2021年底全球资管10强名单与2020年底相比变化甚微。前10整体显示了强者恒强的趋势。全球资管10强在总规模中的占比达33.7%,截至2020年底这一数值为32.8%。如果将视线拉长,自2014年底,没有一年全球资管10强总规模占比下降过,不是维持不变就是增长。
截至2021年底,进入全球资管10强的机构分别为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道富环球、摩根资管、资本集团、纽约梅隆、东方汇理、高盛、品浩(PIMCO)。与前1年的名单相比,前10内部的位次有所调整,前4名与头一年维持不变。摩根资管前进一步跃升至第5名,资本集团则退后1名,从前1年的第6跌落至第5。品浩从前一年的第7名跌至第10名,纽约梅隆、东方汇理、高盛较前1年分别前进1名。
前10强榜单由美国机构主导,欧洲机构仅东方汇理上榜(品浩母公司安联注册于德国,但品浩注册于美国),其中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和道富环球等四家美国机构则稳居前四。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中国基金报)
随着2022年上半年A股行情收官,公募基金业绩半年成绩单正式出炉。在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大幅震荡的情况下,公募基金先跌后涨,呈现出“V”形走势。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业绩较平,公募基金总数量在上半年*突破万只,总规模*突破26万亿元,同时上半年累计分红也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行业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权益类基金表现欠佳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美联储紧缩超预期、俄乌冲突加剧等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A股市场受到较大冲击。随后5月份到6月份,在国内疫情持续好转的背景下,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稳经济、促增长政策,A股逐步平稳回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在主要规模指数中,上证综指、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科创50在上半年分别下跌6.63%、9.22%、13.20%、15.41%和20.92%。
在行业表现方面,煤炭、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较为亮眼,其中煤炭板块可谓“一骑绝尘”,今年以来上涨幅度超过了30%,而电子、传媒等行业则呈现较大跌幅。
A股市场表现影响了公募基金上半年的业绩,对权益类基金的影响尤为明显。数据显示,剔除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截至6月30日,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以及FOF的年内平均业绩分别为-9.44%、-7.13%、-9.32%和-4.84%。
和大盘指数一样,公募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同样经历了“V”形反转,但目前绝大多数基金仍未收复失地。具体来看,截至6月30日,在73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仅38只收益为正,年内总回报跌逾10%的仍有353只;在268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仅有176只收益为正,年内总回报跌逾10%的共有1362只,其中更有103只年内收益跌幅超过20%。
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则实现收涨,平均业绩分别为0.88%和0.97%。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下滑主要是受此前大盘长时间调整、多数板块下跌影响。5月份以来,多数公募基金业绩受到市场回暖带动,业绩跌幅明显收窄。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由于配置资产波动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整体波动不大,同时,为对冲宏观经济短期扰动因素,国内加大稳增长政策调控力度,靠前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有所下行,对债券型基金价格形成支撑。
再从基金公司的表现来看,公司业绩的分化程度明显。海通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统计的16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9家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了正收益,前10%分位点对应的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为-3.09%,而后10%分位点对应的基金公司收益率为-14.58%。
此外,研报还指出,分公司类型来看,中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小型基金公司的业绩优于大型基金公司。海通证券表示,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下跌,煤炭和金融地产等价值风格板块跌幅相对较小,部分小型基金公司把握住了相关风格的结构性行情,取得了更好的回撤控制效果。
绩优基金“小而美”
从上半年单只基金表现中可以发现,业绩好坏与基金持仓的含“煤”量有直接关系,同时绩优基金普遍呈现出“小而美”特征。
在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上半年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势头强劲,相关主题基金净值涨幅居前。从全市场来看,今年的“半年”*由原油类QDII取得,截至6月30日,嘉实原油以58.35%的年内收益率在公募基金全市场中*位,同期,还有国泰大宗商品、易方达原油A人民币以及南方原油的年内收益率也超过了50%。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绩优的基金产品中,大部分产品是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比如,取得权益类半年业绩“*”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规模仅为2.67亿元,分列第二、三位的万家新利和万家精选A规模也只有2.60亿元和7.63亿元。
同时,从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也可以看到,仅有1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规模超过50亿元,而其余9只基金的*规模均低于10亿元。
对此,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今年股市波动较为频繁,板块轮动较为普遍,规模较小的基金更容易快速调整投资策略和方向,投资交易更加灵活,所谓“船小好调头”,因而对行情把握准确的小规模基金表现更佳。
“不过,基金规模小并不必然代表着业绩一定好。因为基金规模小,意味着可以持股更集中、更关注某一细分行业,调仓更频繁,一旦所选个股表现较好,可以获取超额收益;但反之,如果选股错误,也会出现大幅落后。”邓海清说。
行业实现稳步发展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都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26万亿元,两项数据实现平稳上升。
Wind数据显示,6月份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138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目前正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有94只,排除6月份已经清盘的20只基金,综合来看,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突破1万只大关。
从产品结构看,在1万只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有6000多只,为现阶段我国公募市场*的“主力军”,但产品管理规模不到30%。同时,债券类基金有1900多只,规模占比不足20%;货币基金、FOF均有300多只,其中货基规模占比超过了40%,是目前规模*的公募产品类型。此外,市场上还有QDII基金、公募REITs等产品。
对于基金产品数量的提升,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公募基金无论数量还是管理规模近几年都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的持续转变。这背后离不开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不断进步,产品线逐渐多元化,也离不开日益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桥梁,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助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上,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26万亿元,较4月底增加7000多亿元。这也是继今年2月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6万亿元后,再度站上26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国民财富也在不断增长,机构投资需求和居民理财需求不断上升。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是居民财富和理财需求快速增长的缩影。在资管新规实施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被动投资、主题基金等亮点频出。可以说,基金行业在供给端的创新和国民理财在需求端的扩容共同推动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发展。”邓海清表示。
此外,公募基金上半年分红也创下同期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纳入统计的全部基金累计分红金额达到141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部分权益基金较好的业绩为今年基金分红提供了基础,在今年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通过分红提前锁定收益,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一方面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便于基金经理对产品运作进行阶段性调整。
展望下半年,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复苏,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股市估值低洼,市场情绪持续回暖,公募基金整体业绩改善前景可期,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将推动公募行业进一步发展。
监制:刘志奇
审核:张倩
年报季开启,陆续有上市银行公布业绩,整体呈现出净利润大幅增长、不良量率双降的态势。“喜报”也在理财子公司中蔓延,截至目前伴随母行披露上年成绩单的7家理财子全部盈利。
但是,目前理财子们正在面临着自面世以来前所未有的考量——多重因素交织下,市场振幅明显带动大批理财子产品净值回撤。也因此,多家理财子近期齐发公告安抚投资者情绪,光大理财率先打响理财子回购第一枪后已有其他理财子跟进。
不可否认也不可避免的是,面对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净值化转型带动理财产品更加“贴近”市场,理财产品的净值、收益短期波动甚至震荡将成为常态化。这不仅仅是对理财子们投研能力、风险管理的考验,也是对投资者观念与心态的磨练。
成绩:规模、业绩普涨 净值化转型提速
截至3月28日,共有平安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7家理财公司披露了2021年业绩。从中不难看出自2019年开闸后,理财子的经营运转日趋成熟,相对此前的起步阶段而言,2021年理财子的盈利水平得以大幅增长。
从各家银行披露的理财子成绩单中,也可以看出开业时间与业绩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趋势。
分别在2019年6月、9月、11月、12月开业的交银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业绩增长率在30%—200%的区间内。
其中,交银理财2021年净利润为11.55亿元,同比增长73.61%;光大理财净利润15.86亿元,同比增181.21%;招银理财净利润32.03亿元,同比增长30.37%;兴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108.62%。
2020年开业的理财子中,平安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879.39%至16.16亿元、信银理财同比增203.53%至18.06亿元。目前*一家披露业绩的城商行理财子青银理财于2020年11月开业,当年净利润为0.03亿元,2021年全年则为4.08亿元。
而从管理的资产规模来看,目前公布业绩的7家理财子中,已有5家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突破万亿大关。而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入,合规产品的比例得以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78万亿,较上年末增长13.47%,位居当前的头把交椅。招行透露,截至报告期末,新产品余额2.60万亿,较上年末增长56.63%,占理财产品余额的93.53%,较上年末提高25.77个百分点。
其余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分别以1.4万亿、1.35万亿的理财余额紧随其后。信银理财表示,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1.27万亿元,占比达90%,较年初提升22个百分点。此外,光大理财在报告期末管理资产总规模也超过万亿,达到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7.67%。
成立时间较晚的平安理财的理财余额在控制在万亿以内。2021年,平安理财理财余额8721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值型产品比率96.1%,老产品比率3.9%。
交银理财是目前*披露数据的国有行理财子,数据显示其去年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29.43%,理财产品余额1.22万亿元。
2020年11月成立的青银理财是上述理财子中开业成立时间最晚的一家,报告期末,青银理财规模1678.04亿元,管理资产规模1817.45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达***。
展望未来,各家理财子的发展方向各有不同,但在持续压降老产品规模、加强产品配置及增强风险管控方面达成共识。
招银理财表示,在丰富产品体系方面,招银理财聚焦客户需求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财产品,固收+、多资产、权益类产品规模稳步增长。
平安理财也称,将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力争全方位满足客户对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投资需求,同时积极研发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产品、养老产品,践行平安理财社会责任。
挑战:市场震荡产品破净 投资者信心待提振
在理财子陆续公布去年的优异成绩时,一向相对稳健的理财市场正在面临少见的波动。在多家理财子旗下的权益类产品率先跌破净值后,破净趋势迅速蔓延至全体银行理财产品中。
Wind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剔除近六个月无净值产品后,28452只存续理财产品中,目前有超过2100只理财产品破净,占比为7.4%。中信建投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3月18日,选取的11家样本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中,每日公布净值的产品年初至今的净值变动为-0.39%,每日公布净值的产品按周环比净值变动为-0.16%,每日公布净值的产品按月环比净值变动为-0.50%。
分析指出,资管新规施行后,银行压降收益相对较高的非标资产,在债券和权益资产收益率大幅波动的背景下,非标资产稳定器功能难以发挥。
工银、建信、交银、中银、兴银、浦银、宁银、苏银、南银和汇华等理财子在针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解读公告中则揭示了近期理财破净的原因——主要受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影响。上述理财子也同时提示,产品净值阶段性的回撤和产品到期时的实质性亏损并非同一概念,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的投资结果。
而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近期理财子已各有动作。光大理财日前公告称,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打响了理财子公司自购第一枪。而后城商行系的南银理财以及国有大行旗下的中邮理财也分别宣布以5亿元和6.5亿元自购或申购旗下产品。
光大理财方面表示,此次增持旗下产品,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也是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任。光大理财希望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保证自有资金的收益空间。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理财子公司产品出现跌破净值,主要原因是与资本市场波动有关,当前招银理财有几十只产品出现了破净现象,这与行业其他公司状况一致。实际上,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以后,理财业务向公司化、净值化转型,因此净值波动将是趋势,也是常态。
据其介绍,目前招银理财正在研究措施,结合银行客户低风险的配置,加大债券等固收类产品的投入;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加大投研能力,延长理财产品封闭期;加强资产配置,减少回撤。同时也要加大投资者教育。
尽管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与投资者间的关系向着“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转变。但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对银行理财“稳健”、“保本”的印象仍需要时间更新,投资者教育或许也将成为理财子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常规任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此前便在《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中向投资者及银行业倡议,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正确认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基本原则,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等。
“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推进,理财资产端配置和产品性质的改变,及自购理财的举措,银行理财中固收类产品的净值将逐步回升”中信建投预计:“同时,在目前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收益率的对比中,银行理财依然是波动率偏低收益最为稳健的资管产品,银行理财子也需要抓紧这个时间窗口来加快理财产品的发行,同时做好产品类型和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
【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中资机构越来越为境外机构所重视。
日前,欧洲知名投资杂志“欧洲养老金与投资”发布2022全球资管500强名单。相关方面向中国基金报*提供的中国机构的排名情况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机构名次进一步提升,其中两家机构冲进全球50强,8家机构冲进全球100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生力量理财子公司大爆发,其中,建信理财从前一年的全球203名上升至86名,前进了117名。
IPE发布的2022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显示,中国30强全部在全球200强之内。据悉,IPE全球500强榜单中国部分由海外中国配置研究机构“配置中国倡议”与IPE合作完成。
国寿资产管理全球排名38
在 2022 年 IPE 500榜单中,中国 30强管理人的位置介于第 38 和第 182 之间。
其中,中国人寿资产管理以4.42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38,中国机构*,全球排名与去年持平。平安资产管理以4.14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45,中国机构排名第二,去年全球排名49;招银理财以2.78万亿元的规模全球排名第71,中国排名第三,去年全球排名第73,招银理财是今年理财子公司排名*的;公募基金龙头老大易方达全球排名第74,中国排名第四,去年全球排名第83,它也是*排进全球资管100强的基金公司;泰康资产管理全球排名第75,中国排名第五,去年全球排名87。
中国资管30强全球排名
ATC 注:其中太保资产管理、银华基金、太平资产管理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
中国机构前5强中含3家保险资管,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1家公募基金。中国前30强含6家保险资管,1家保险公司旗下养老金管理公司,14家公募基金,1家券商,8家理财子公司。
中国30强中的各类型资管机构占比
8家机构进入全球100强
ATC
以人民币计,截至2021 年底,中国*的 30家资产管理机构的总体资产管理规模比之上一年 度增加了 20%, 这与 IPE 全球 500强年度资产管理规模 19.7%的增长水平持平。但若以欧元计,考虑到人民币在 2021 年底相较一年前有 10.3%的升值,中国资产管理 30强的年度管 理规模增加了 33.6%。
其中8家机构进入了全球100强,较前一年增加了两家。这8家机构,包含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三家保险资管公司,一家公募基金(易方达)。其中,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为今年新进入全球100强的两家中国机构,建信理财较去年的排名前进了超过100名。
14家公募基金进入中国30强
2022年共有 14 家基金管理公司进入 中国 30强榜单,机构数量和具体入榜机构均与去年一致。广发基金全球排名从去年的133前进至119名,工银瑞信从去年的全球114名,前进至104名;南方基金从去年的121名前进至112名。鹏华基金也从去年的全球183名前进至159名,富国基金从去年的166名前进至139名。
上述14 家基金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在 2021 年间增长了 15%。公募基金是进入中国30强中数量最多的机构类型。
进入中国30强的公募基金公司
理财子公司大爆发
去年,IPE在发布全球资管500强榜单时将中国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纳入考虑。2022年的榜单上中国理财子公司大放异彩,共有 8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进入 30强, 较之去年增加了 2 家,分别是交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对比两年均入榜的 6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资产管理总规模在过去一年增加了 45%,其中排名变化*的是建信理财,从 29 位提升到第 6 位(全球排名从第 203 位提升到第 86 位)。
中国30强中的理财子公司
ATC
ATC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理财公司排名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理财公司排名榜、基金业绩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