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10万块买基金一年赚多少

2022-08-09 23:54:14 证券 yurongpawn

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有一个研究数据表明,在过去这10年里面,基金投资的回报率远远超过房价的回报率,是不是感觉听错了?怎么可能?

别慌,详细解读这一数据之后,你会大有收获。

01

上图是对比了过去10年各项资产的年化收益率。偏股型混合基金在过去10年平均下来,按照复利计算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4.6%,而深圳房价收益率是11.79%。对比之下,每年基金收益率比房价涨幅超出23%,非常可观。

北上广深和一些重点城市在过去10年上涨的速度比较快。深圳是尤其厉害,所以以深圳作为代表,如果是全国的平均房价涨幅肯定没那么高。

换句话说,基金的平均涨幅比全国房价的平均涨幅高更多。

另外的是一些其他的数据,债券基金、中证全债、定期存款还有CPI,对比起来,大家看第一个柱形和第二个柱形都远超其他,而且,是不是偏股型的混合基金回报率比房价厉害很多?

再把这个数字具体算出来,假如10年前你投了100万买了偏股的混合型基金,平均来算现在账户里面有392万。假如10年前你买了100万的房子,那么现在的价值大概就是303万元。

这个数字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太可能,跟我们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有投资基金经验的朋友,肯定会觉得哪有可能赚这么多?

大多数人的基金都没赚那么多钱,甚至有一些投资者可能在某些时段是亏钱的,即使后来赚钱也只不过是回本的而已。

如果投资房产的人则一定会觉得过去这10年房价的涨幅远远不止这个。

这是什么原因呢?

02

数据是没有骗人的,只是我们的感受可能会有偏差。

原因就在于操作上面,跟我们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我总结出来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大家可能忘记了房子的投资是可以加杠杆的。

所谓的加杠杆就是我们先支付了首付,然后剩余的钱向银行借,银行会收取一定的利息,但只要房子的收益率高过银行收益率,那就是加杠杆放大了我们的收益。

比如说我们在深圳买一套1000万的房子,如果是首套房,我们可能需要支付300万,然后另外的700万向银行借,这700万向银行借的利率可能是5-6%,但是这些年来房价的涨幅平均下来有11%。那相当于这700万,每年净赚了五个点。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房子金额比较大,我们比较容易有一种获得感。

因为我们一投资就几百万,上千万。一赚也是几百万上千万。

但是,很多人买基金是几万、几十万,所以这种获得感是没那么强。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加杠杆,假如你在基金投资上面也可以加杠杆,在过去这些年,你会发现基金的收益率比房子的收益更高。

03

当然也有些朋友会说,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假如我当时是全资1000万扔进去买了一套房子,即使不加杠杆(不贷款),这些年来很明显还是房子赚的钱多。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当初如果有人真拿1000万买基金,现在可能只能赚一点点,一定不会超过房子。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有第二个原因,就是持有期的原因。

大多数基金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很短,有些可能几个月,长一点也可能就是1、2年。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持有房子多长时间?

除了很少部分炒房的可能持有几个月或1、2年的,大多数人持有房子是五年十年。

看看过去10年,通过深圳房价或其他地市的房价赚很多钱的人,基本上都是10年前买了房子,一直拿到现在,但是在过去10年一直拿着基金持有到现在的也少之又少。

也正是因为少之又少,所以才偶尔爆出一、两个这样的新闻来,比如说某一个人当时拿了一笔钱买了富国天惠,到了现在从当时的几十万到现在的几百万,正是因为少,成为特例,才有新闻价值。

假如新闻说的是某一个人当时拿了100万,买了一套房子,现在涨了,变成200万,这种完全没新闻价值,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正是持有期直接就决定了最后实际上的收益。

反过来,这些年买了一套深圳的房子,把它卖了,然后反复地又买又卖,那么这10年来你的收益一定不怎么样。

所以这就说明了假如我们想在基金投资上面获得良好的回报,一定要知道怎么样可以适当延长你的持有期,才能真正地获得良好的回报。




百度百赚

【报告类型】产业研究

【出版时间】即时更新(交付时间约3个工作日)

【发布机构】智研瞻产业研究院

【报告格式】PDF版

本报告介绍了互联网理财行业相关概述、中国互联网理财行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理财行业的现状、中国互联网理财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互联网理财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互联网理财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互联网理财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1章 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背景

1.1 互联网理财相关概述

1.1.1 互联网理财行业相关特征

1.1.2 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大类

1.1.3 互联网理财发展分析

1.2 互联网理财市场增长内因

1.2.1 超高收益类的竞争优势

1.2.2 产品创新实现替代效应

1.2.3 平台优势着重用户体验

1.2.4 低门槛提供普惠金融

1.3 影响互联网理财市场外因

1.3.1 金融行业市场化趋势的影响

1.3.2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1.3.3 监管层监管方式变化影响

1.4 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影响

1.4.1 对银行活期存款的影响

1.4.2 对银行成本的影响测算

1.4.3 对银行体系的深层影响

第2章 互联网理财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1 互联网理财监管政策分析

2.1.1 互联网理财行业监管机构

2.1.2 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政策分析

2.1.3 互联网理财业务监管趋势

2.2 国内理财产品发行环境分析

2.2.1 国内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析

2.2.2 国内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结构

2.2.3 国内理财产品投向类型分析

2.2.4 国内理财产品期限类型分析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2.3.1 P2P网络借贷发展模式分析

2.3.2 大数据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2.3.3 虚拟电子货币模式分析

2.3.4第三方支付发展模式分析

2.3.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模式分析

2.3.6 众筹模式分析

第3章 不同细分群体理财偏好分析

3.1 互联网理财人群特征解析

3.1.1 互联网初次理财环境分析

3.1.2 互联网理财人群年龄分布

3.1.3 互联网理财产品交易时段

3.1.4 互联网理财金额区域分布

3.1.5 互联网理财投资金额分布

3.2 互联网理财产品选择偏好

3.2.1 互联网理财产品选择因素

3.2.2 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渠道

3.2.3 互联网理财客户风险偏好

3.3 互联网理财广告调查分析

3.3.1 互联网理财广告接受程度

3.3.2 互联网理财广告形式偏好

3.3.3 互联网理财广告内容偏好

3.4 互联网理财群体调研结论

3.4.1 互联网理财平台优化建议

3.4.2 互联网理财产品研发建议

3.4.3 互联网理财广告投放建议

第4章 互联网理财投资领域分析

4.1 互联网理财领域投资综述

4.1.1 互联网理财主要信息发布平台

4.1.2 互联网理财投资领域景气度对比

4.2 互联网理财货币投资市场分析

4.2.1 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分析

4.2.2 票据贴现市场发展分析

4.2.3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4.2.4 短期证券市场分析

4.3 互联网理财资本投资市场分析

4.3.1 股权投资市场发展走势

4.3.2 债券投资市场发展走势

4.4 互联网理财商品投资市场分析

4.4.1 基础原材料现货市场分析

4.4.2 能源商品现货市场分析

4.4.3 大宗农产品现货市场分析

4.5 互联网理财衍生投资市场

4.5.1 期权投资市场分析

4.5.2 期货投资市场分析

第5章 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5.1 互联网理财平台类型分析

5.1.1 集成服务型互联网理财平台

5.1.2 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理财平台

5.1.3 P2P理财平台

5.1.4 基金公司直销平台

5.1.5 银行发行的银行端现金管理工具

5.2 互联网理财平台经营状况

5.2.1 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规模

5.2.2 互联网理财平台损益情况

5.2.3 互联网基金平台竞争格局

(1)互联网基金行业竞争主体

(2)互联网理财潜在竞争者分析

5.3 三类互联网理财主体SWOT分析

5.3.1 互联网企业理财业务SWOT分析

5.3.2 金融机构理财业务SWOT分析

5.3.3 三大运营商理财业务SWOT分析

第6章 重点互联网理财平台运营分析

6.1 蚂蚁金服运营分析

6.1.1 蚂蚁金服简介

6.1.2 蚂蚁金服旗下品牌分析

6.1.3 蚂蚁金服理财业务

6.1.4 蚂蚁金服金融牌照分析

6.1.5 蚂蚁金服平台优势

6.2 腾讯理财平台运营分析

6.2.1 腾讯理财平台简介

6.2.2 理财通产品发行情况

6.2.3 理财通平台运营情况

6.2.4 理财通合作金融机构

6.2.5 理财通平台优势分析

6.3 百度理财平台运营分析

6.3.1 百度理财平台简介

6.3.2 百度金融产品发行情况

6.3.3 百度金融产品收益分析

6.3.4 百度金融优劣势分析

6.4 网易理财平台运营分析

6.4.1 网易理财平台简介

6.4.2 网易理财发行情况分析

6.4.3 网易理财运营情况分析

6.4.4 网易理财合作伙伴分析

6.4.5 网易理财平台优势分析

6.5 京东理财平台运营分析

6.5.1 京东理财平台简介

6.5.2 京东理财产品发行分析

6.5.3 京东理财合作伙伴分析

6.5.4 京东理财优势分析

6.6 天天基金网运营分析

6.6.1 天天基金网平台简介

6.6.2 天天基金网平台分析

6.6.3 天天基金网产品分析

6.6.4 天天基金网优势分析

第7章 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模式分析

7.1 互联网基金平台发展模式分析

7.1.1 余额类模式分析

(1)典型余额类基金实现形式

(2)余额类基金模式分类介绍

(3)余额类基金发展分析

7.1.2 基金公司自建平台模式分析

(1)基金公司自建平台模式简介

(2)嘉实财富分析

(3)国金通用财富分析

(4)基金公司自建平台模式优劣势分析

7.1.3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模式分析

(1)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模式简介

(2)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模式经营分析

(3)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模式优劣势分析

7.1.4 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分析

7.2 P2P网贷平台发展模式分析

7.2.1 纯线上模式——拍拍贷

(1)拍拍贷运营模式分析

(2)拍拍贷经营状况分析

(3)拍拍贷模式特点分析

7.2.2 混合模式——红岭创投

(1)红岭创投运营模式分析

(2)红岭创投经营状况分析

(3)红岭创投模式特点分析

7.2.3 线下特定行业模式——微贷网

(1)微贷网运营模式分析

(2)微贷网经营状况分析

(3)微贷网模式特点分析

第8章 标杆互联网理财产品运营经验分析

8.1 互联网企业主导的理财产品

8.1.1 余额宝运营经验分析

(1)余额宝运作模式分析

(2)余额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余额宝竞争优劣势分析

(4)余额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5)余额宝挂钩基金表现分析

8.1.2 微信理财通运营经验分析

(1)微信理财通运作模式分析

(2)微信理财通收益率走势分析

(3)微信理财通竞争优势分析

(4)微信理财通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1.3 百度百赚运营经验分析

(1)百度百赚运作模式分析

(2)百度百赚收益率走势分析

(3)百度百赚竞争优势分析

(4)百度百赚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1.4 零钱宝运营经验分析

(1)零钱宝运作模式分析

(2)零钱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零钱宝竞争优势分析

(4)零钱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1.5 京东小金库运营经验分析

(1)京东小金库运作模式分析

(2)京东小金库收益率走势分析

(3)京东小金库竞争优势分析

(4)京东小金库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1.6 收益宝运营经验分析

(1)收益宝运作模式分析

(2)收益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收益宝竞争优势分析

(4)收益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 基金公司主导的理财产品

8.2.1 E钱包运营经验分析

(1)E钱包运作模式分析

(2)E钱包收益率走势分析

(3)E钱包竞争优势分析

(4)E钱包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2 广发钱袋子运营经验分析

(1)广发钱袋子运作模式分析

(2)广发钱袋子收益率走势分析

(3)广发钱袋子竞争优势分析

(4)广发钱袋子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3 南方现金通运营经验分析

(1)南方现金通运作模式分析

(2)南方现金通收益率走势分析

(3)南方现金通竞争优势分析

(4)南方现金通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4 汇添富现金宝运营经验分析

(1)汇添富现金宝运作模式分析

(2)汇添富现金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汇添富现金宝竞争优势分析

(4)汇添富现金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5 华夏财富宝运营经验分析

(1)华夏财富宝运作模式分析

(2)华夏财富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华夏财富宝竞争优势分析

(4)华夏财富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2.6 嘉实活期宝运营经验分析

(1)嘉实活期宝运作模式分析

(2)嘉实活期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嘉实活期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3 商业银行主导的理财产品

8.3.1 中银活期宝运营经验分析

(1)中银活期宝运作模式分析

(2)中银活期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中银活期宝竞争优势分析

(4)中银活期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3.2 如意宝运营经验分析

(1)如意宝运作模式分析

(2)如意宝收益率走势分析

(3)如意宝竞争优势分析

(4)如意宝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3.3 掌柜钱包运营经验分析

(1)掌柜钱包运作模式分析

(2)掌柜钱包收益率走势分析

(3)掌柜钱包竞争优势分析

(4)掌柜钱包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8.3.4 平安盈运营经验分析

(1)平安盈运作模式分析

(2)平安盈收益率走势分析

(3)平安盈竞争优势分析

(4)平安盈规模增长潜力分析

第9章 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1 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趋势

9.1.1 “产品+平台”是发展的核心,积极拓展应用场景

9.1.2 深挖用户数据,个性化定制产品加速发展

9.1.3 加强账户体系打造,整合用户数据

9.1.4 加速移动互联网基金布局

9.2 互联网理财行业风险分析

9.2.1 互联网理财风险的本质

(1)源于理财平台的风险

(2)源于理财产品的风险

(3)源于外部环境的风险

(4)源于投资者的风险

9.2.2 互联网理财风险的特征

(1)广泛外溢性

(2)高度传染性

(3)快速转化性

9.2.3 互联网理财风险的防范

(1)树立企业自控意识

(2)强化行业自律功能

(3)构建协同监管体系

9.3 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前景

9.3.1 互联网理财用户挖掘空间

9.3.2 互联网理财潜在余额市场

(1)国内居民存款规模分析

(2)债券行业资金规模分析

(3)保险行业资金规模分析

9.3.3 互联网理财市场容量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一手调研数据】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用 户进行访谈,获取*的一手市场资料。

【市场监测数据】

平台对各行业市场跟踪研究、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官方统计数据】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海关总署、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与资料。

【行业公开信息】

1、行业重点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等;

2、主流媒体的文章、评论、观点等;

3、行业*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商业数据】

平台长期合作的商业数据服务商,如:万得、万方、中国知网等。

【文献检索】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需求

本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互联网理财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互联网理财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互联网理财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

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理财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互联网理财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互联网理财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用户研究:通过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互联网理财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5、竞争格局

本报告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互联网理财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五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理财行业竞争格局。同时,通过对互联网理财行业现有竞争者的调研,给出互联网理财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指标,以此判断互联网理财行业市场集中度,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互联网理财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标杆企业

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互联网理财行业规模较大且*代表性的5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行业地位、组织架构、产品构成及定位、经营状况、营销模式、销售网络、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

投资机会

本报告对互联网理财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对互联网理财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

上周,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一则关于基金公司薪酬的指引,加深了基金管理人和基民之间的利益绑定,重点内容


基金经理用不少于30%的当年绩效薪酬,买入自家公司的基金,优先买入本人管理的基金;

基金公司高管、部门负责人用不少于20%的当年绩效薪酬,买入自家公司的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不低于50%;

绩效考核不得以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主要依据,应当结合3年或以上的投资收益情况等等......


是的,监管终于出手了,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改革,另外,我们针对一些大家买基金时遇到的问题,也列举了6条宝贵建议,希望对未来的公募行业良性发展能有一些参考意义。


1、基金经理卸任提前公告


现在基金经理卸任基金产品,是发生了之后才发布公告的,投资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继续持有还是立刻卖出的决定,也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基民们对公募基金的信任。


不能想走就走,玩闪退。你是远走高飞了,把血汗钱托付给你的基民都傻眼了!


基金经理提前公告自己的卸任,比如基金经理想在6月1号卸任,那么就要在5月1号的时候提出来,基金公司也要公告。这就类似于员工递交了辞职报告之后,要有一个月的时间作为交接期一样,交接期过了再走人。


2、自购份额披露上限


现在半年报和年报的时候,会披露基金经理买了多少自己管理的基金。但问题是,*的一档是100万份,那到底是自购了101万份还是2000万份就无从得知了。


如果某只基金的净值是2的话,那么100万份也就是200万元,这个金额对于知名基金经理们来说很容易做到。所以应该补充500万份、1000万份、2000万份这样的披露区间。


3、高位强制性自购


被很多基民深恶痛绝的行为之一,就是市场高位大肆发行新基金,小白投资者深受其害。


这也不是建议高位就不能发新基,如果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对自己的投研能力很有信心,发新基就要强制自购。


基金都有业绩基准,无论是沪深300、恒生指数、还是行业指数,点位越高,自购比例就要越高。


有信心在高位发行,那就要知行合一,与基民们站在一起。


4、赎回披露


之前,某行业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在低点自购买进、高位卖出的操作被投资者们口诛笔伐。而且这件事情,也是发生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发现的。


所以,当基金经理、基金公司赎回自购份额的时候,要马上发公告,告知赎回的时间以及具体数量。就像上市公司股东减持那样,要及时披露。


市场低位时,卖力的宣传自购。高位套现的时候,也得发公告。


5、区分限购对象


一些基金经理会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对自己管理的基金实施限购,很多时候是在市场高位,这很好。


但问题在于,很多基金的限购金额太高了,比如单日限购10万元,可是有多少基民能在一天一只基金上就买10万元呢?真没多少人。


所以限购的金额要区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例如某只基金,机构单日限购10万元,个人单日限购2000元。这样就是“有效限购”,能更大程度上照顾个人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仅仅是区分了机构和个人,而对*限购金额没有要求,也没啥意义。就比如机构限购10万,个人限购9万,这样做没有意义。


6、限制“克隆基”


啥叫“克隆基”?就是同一个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两只基金的重仓股是一样的,可能只是持仓占比不一样,基金A的第2大重仓股是基金B的第7大重仓股。


为什么要限制“克隆基”呢?


假设基金A已经成立两年多了,而基金B刚刚成立,处在建仓期。那么,基金B就会买入那些基金A里有的那些股票,这种买入就会抬高重仓股的股价,基金A的基民们是不是就受益了。这对新基金的投资者显然是不公平的,行话叫“抬轿子”。


如果两只基金有7只重仓股是一样的,基金经理说两只基金的策略不同,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前10只股票都是重合的,再说策略不同就有点......


写在最后


其实说到底,很多投资者们反对的,不是基金经理们获得的丰厚报酬,而是报酬与业绩表现的不匹配、以及一些伤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在我看来,*的基金经理理应获得高额的报酬,因为他们属于稀缺人才、稀缺资产。物以稀为贵,到哪都是这个道理。但是,不能因为名气大、能力强就可以辜负基民的信任。


除了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也非常重要,信息透明是奠定基民长期持有的基石。形成长期投资的习惯和风气,不应只是投资者的单方面努力。


最后,我想引用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话:


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金杯银杯,不如基民的口碑。这奖那奖,不赶基民的嘉奖。


你对这次的薪酬指引有什么想法,欢迎下方留言,别忘了点赞关注,下期再见。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分享,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研习社




10万块买基金一年赚多少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近日,A股市场持续反弹,权益类标的的基金净值出现明显好转,不过仍有不少基金投资者表示买入的基金产品表现不如预期。“我本来是冲着年化10%以上的收益买的基金,现在一年已经过半,收益不仅不到10%的一半,甚至还亏损了不少。”一位投资者向证券时报·小编抱怨。

今年是资管新规元年,刚性兑付的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产品的净值化。在基金产品的宣传中,年化收益率是经常被提及的业绩参考指标。对于那些将年化收益率打上刚性兑付烙印的投资者而言,年化收益率的诱导性宣传往往令不知情的他们遭受损失。

年化收益率指标有哪些陷阱?投资者又该如何“有效”选基?

年化收益率超10%的基金居然连亏三年?

“冲着年化收益率高而选择的基金不靠谱。”一位基金投资者向证券时报·小编表示,“年化收益率是我选基金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有成功案例,但是失败的案例让我损失惨重。”

他向

具体来看,年化13.67%的基金产品在2020年、2021年和今年分别下跌1.08%、11.86%和15.93%。据证券时报·小编观察,因为统计口径的区别,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计算方式有很多种,如年化收益率13.67%的计算公式就是基金区间平均收益率的年化值,即年化收益率=[(1+平均收益率)^(*/计算周期天数)-1]****。

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仅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实现年度盈利,具体年度收益率分别为70%、17%和36%,正是2015年和2019年的高收益率拉高了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证券时报·小编同样注意到,另一只成立超10年、年化收益率超10%的基金产品,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列,去年的历史年化收益率一度接近20%,不过该基金净值从去年2月的历史高点至今已经下跌超50%。数据显示,该基金的份额数量也在去年的净值高点达到历史*,在基金大幅下跌的这段时间里,投资者持有的份额仍处于历史高水位,对于该基金的大多数持有人而言,这笔投资显然是亏损的。

数据显示,去年底年化收益率超10%且成立10年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今年有97%都是亏损的。拉长周期看,若以2020年底作为参考基点,2020年底年化收益率超10%且成立10年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也还有67%的基金至今是亏损的。

如何正确理解年化收益率?这一指标是否反映基金产品未来的收益水平?

对此,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直言,年化收益率很容易被投资者误导为*收益,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过去的结果,是评价历史业绩好坏的一个指标,作为未来投资参考显然是不行的。“以原油主题基金为例,过去1年的业绩非常好,净值回报直接翻倍,而该基金过去多年的业绩并不好,至今年化收益率仍是负值,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作为未来业绩的参考。”

“年化收益率可以直观地看出账户总体是赚是亏、赚了或亏了多少,却并不能够显示出真实的投资能力。”刘亦千对

年化收益率指标的诸多陷阱

年化收益率缘何会被广泛用作基金产品的评价指标?对于公募基金持有人而言,过度关注年化收益率会带来哪些问题?

一家三方基金研究机构分析师对

此外,近年来,由于资管新规落地,传统银行理财的大量资金正在流向公募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率基本上有5个点,所以在销售基金产品时,和客户讲这个产品的年化有十几二十个点,听上去就很有吸引力,银行理财客户也比较好接受。”

不过,她向

“国内的行情大起大落,很多产品的业绩有很强的偶然性。”她坦言,“当然,投资这个事情本身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指标感觉有点误导投资者,给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方法,对基民来说其实变成了‘难上加难’。”

在与

第一,持有人可能买在高位。对于当下的公募市场来说,较短时间内实现超高收益的产品最易吸引眼球,但这些产品的出色业绩往往要靠承受极大的风险来实现。这意味着,持有人容易在高位被产品吸引,持有后,产品进入业绩下行区间。对持有人来说,由于买在高位,即便长期持有,其收益率可能也并不理想。

第二,年化收益率会掩盖极值。市场中有一类资金其实并不能忍受太大幅度的亏损,但年化收益率的这种展示方式,往往让这类投资者看不到所购产品在极端情况下的*亏损情况。“他在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可能以为每年的收益都会在渠道展示的年化收益率附近波动,或许都意识不到会出现他无法忍受的大幅亏损。”他表示。

第三,年化收益率无法反映年化收益的实现概率。有些人会简单地以为年化收益率就是每年都能实现的收益率,比如年化收益率10%,那就是每年都能保证赚10%的收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反而极有可能出现上述提到的某只年化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只有3年盈利,却亏损5年的情况。

第四,年化收益率不适合历史太短的市场。他认为,统计年化收益率应该是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至少要涵盖股市波动的一个牛熊周期。但是A股市场的很多基金经理平均的管理年限还不到三年,尚未穿越牛熊,所以他们的很多年化收益率数据其实更多地反映了牛熊周期中的一段行情,是不客观的,“到了熊市里面它可能全回吐回去了。”

也有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向

投资者如何“有效”选基?

目前,年化收益率指标由于比较直观、最为通俗易懂,仍是不少渠道的主要展示指标。那么,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开年化收益率指标带来的诸多陷阱呢?

对此,刘亦千表示,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基金产品的短、中、长期,以及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同时考虑基金产品业绩背后的风险和收益来源。当然,只有同类型、同区间的比较才能达到全面公允的评价,除此之外,评价指标也可以参考诸如夏普比率之类的二维指标。

上文提到的FOF基金经理认为,一只基金产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可以拆分为两部分的,一是产品风格本身所具有的贝塔,二是基金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的阿尔法。以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来说,如果投资者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更应该去做风格的识别和选择,赚贝塔的钱。但如果投资者暂时没有精力去做风格识别,他也可以选择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去做配置。

而如果要挣阿尔法的钱,该FOF基金经理认为,在挑选基金时,除了考虑年化收益率,起码还要看几个指标:波动率、年化收益的实现概率、统计周期,此外还要对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有个基本判断,分析它取得这个收益率的原因,看看未来是否可持续。

以波动率为例,即便是两只看上去年化收益率差不多的基金产品,其背后所承受的风险可能也有巨大差异。“那同等条件下,我肯定要选波动率低的。对投资者来说,需要考虑风险收益比,也就是我们业内常说的夏普比率。”他表示。此外,可以把最近几年的年化收益率单拎出来,看看产品历年的表现是否稳定;同时,尽量找穿越牛熊的基金,剔除短期市场风格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一家三方基金研究机构分析师认为,相比年化收益率,投资者更应关注基金产品的仓位、风险等级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去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在她看来,参考历史业绩无可厚非,但是更应将其放在市场大环境的参照系里去考量。她认为投资者在选基时,首先要将基金产品展示的年化收益率所统计的时段搞清楚。其次,要观察相关产品的超额收益,比如把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作为参照,看看基金经理是否能在大盘趋势的基础上挣到阿尔法的钱。此外,她认为基金的同类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奖金与排名直接挂钩,排名基本上能够直接体现一位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他在管产品的‘脱水’业绩表现。”

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分享内容,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10万买基金一年赚多少、百度百赚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0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