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每天都能引起热烈讨论的话题——油价!没错,就算你不开车、只是在家遛娃、追剧,也难免被朋友圈里“油价又涨了”“油价大跌天赐良机”等“神预测”刷到屏幕。到底2021年2月16日的油价会怎样?是要迎来“小目标”的爆发,还是继续沿着“慢慢爬坡”的曲线走?让我们用事实说话,逐家搜索,从十个角度、十篇热门资讯里扒一扒真相!
第二站,国内油价之“龙”,也是焦点。中国的油价调整机制,是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上下起伏、步步为营”。咱们国家的国家发改委会定期(大多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根据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情况,制定相应的调价政策。2021年2月16日,刚好是一期调价的时间点,油价变动的“风向标”就是当天的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
第三站,关于涨跌:2021年2月16日,油价是否会涨?主流观点是,看国际原油价格的“脸色”。其实,国际原油价格在2020年年底逐步回暖,当时布伦特原油已经从最低的每桶20美元左右反弹到50美元以上。这个变化让国内调价的“模子”有点“脸色发炫”,一旦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60美元左右,国内油价就很可能涨一涨,哪怕只涨几毛。
第四站,从“油价调控”的角度说说。调价机制主要有“两桶油”——原油变化率机制和现行的油价调整规则。按照2015年的“油价周期调节办法”,每十天调整一次,调节幅度在每升0.05元左右。对于2021年2月16日来说,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或将迎来微涨。反之亦然。
第五站,国内油价的“地图”在哪里?不同省区、不同加油站的油价会有差异!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广州的油价都不一样,主要受地区税率、运输成本、炼油厂分布影响。比如,沿海地区的油价一般偏高,因为物流成本高于内陆。而且,特殊时期还会有特殊调价,比如春节前后,油价常常会“蹭蹭涨”。
第六站,油价上涨对“钱包”的“杀伤”有多大?其实,油价每涨一毛,带来的日常成本变化也挺大的。比如,乘坐公交、滴滴出行成本可能增加30%-50%;开车的朋友,油耗水平不同,涨价的幅度也不同,不过整体来说,油价每提升一块钱,日常出行的“血槽”就要被挤一挤。
第七站,油价的“小秘密”——成品油价格的组成。你知道吗?一升油的价格其实是由原油成本、炼油利润、运输成本、税费、利润等多“层次”叠加而成的。特别是税费部分,像消费税、增值税,比例可不低,甚至占了整瓶油价格的三分之一。所以,油价的变动不仅跟国际油价有关,还跟税收政策“捣浆糊”。
第八站,油价涨了,油表嗡嗡叫,但你的“买车心”还会不会被动摇?其实,油价不是唯一影响买车欲望的因素。很多人选择插电、混动、纯电,是为了“剁手”少受“油钱”的折磨。可惜的是,新能源车虽然对油价敏感度低,但起步价高,充电难题还不少,所以,油价只是“杀手锏”中的一部分。
第九站,国家“中枢”还能做什么?油价调控背后,是国家调控部门不断考虑的“微调”和“宏调”。例如,2021年,国家可能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适当通过政策引导油品质量升级,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或者出台补贴措施,让大众“大姨妈”少点“肉痛”。
第十站,最后,咱们还能怎么“巧妙应对”?除了关注油价变化,合理规划出行时间,比如错峰出行、拼车、使用新能源,如果实在“油荒”了,也可以考虑换个“低油耗”的车,或者掏出“神奇的”燃油添加剂,搞点“二次博弈”。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油价“战场”上,涨跌之间其实藏着不少“潜规则”。瞧,这不,油价暂时还在“云端蹭蹭涨”,但下次“哼哧哼哧”到超市或高速,别忘了,“油价”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调味料,正悄悄掌控着我们的每一次“出行节奏”。
所以,究竟2021年2月16日,油价会“火山喷发”还是“云淡风轻”?就看那天国际油价的“心情”啦!说不定下一秒你加油站排队时,司机老哥忽然冒出一句:“你猜油价是不是又要迎来大涨?店家还记得去年双十一那天的‘加油神话’吗?”……让人忍不住哈哈一笑,快点去查查最新的油价新闻,别到时候“头发都白啦”才发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