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华社香港11月24日电(
纪念钞面值港币20元,以唐诗“天涯共此时”为设计理念,寓意香港市民心连冬奥、情系祖国。钞票正面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及香港中银大厦为主景,以冰雪图案作衬托。背面以万里长城为主景,香港维多利亚港为背景,两者以冰雪运动员在滑道上的英姿相连,象征香港市民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祝福及支持。
据介绍,这次纪念钞发行量为200万张,装帧共三个种类,包括:单钞157万套,每张售价港币138元;四连张共2万套,每套售价港币338元;以及三十五连张共1万套,每套售价港币1388元。此外,中银香港还特别精选200套慈善珍藏版,将以竞投方式发售。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视频致辞时表示,中银香港发行港币冬奥纪念钞,是中行支持冬奥会的重要举措。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值新春佳节,届时中国银行将深入冬奥服务的最前沿,为全球奥运健儿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百年品牌传播冬奥梦想。
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视频致辞时表示,这次发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港币纪念钞,将冬奥主题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完美结合,集收藏和艺术于一身,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银行支持体育事业的信心决心和作为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纪念钞的发行凝聚了精神、盛载着情谊、表达了祝福、展示了支持。“天涯共此时”的设计理念,寓意香港市民心连冬奥、情系祖国,象征香港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和支持。同时,中银香港把冬奥会纪念钞销售的净收益全部捐赠作慈善用途,让这一次的发钞活动更具意义。
纪念钞将于2021年12月1日至10日接受认购申请,净收益将全部捐赠作香港公益慈善用途。
摘要
本篇报告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中美利率的静态相关性、中美利率的动态相关性及中美经济相关性对中美利率相关性的领先作用,从而归纳出以下三个重要的结论:
(1)2015年前后中美利率相关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15年后中美利率相关性明显提升,但考虑到美债利率通过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债利率的机制并不顺畅,那么第三次汇改并非提升中美利率相关性的主要原因;
(2)中美经济相关性对中美利率相关性的指示作用较强,体现为:中美PMI相关性对中美利率相关性的领先性较强,且中美产出缺口的背离时点领先中美利率的背离时点;
(3)当两国央行中有一方的货币政策不以经济为主要目标时,两国经济相关性对两国利率相关性的指示作用将会明显降低。
本篇报告的展望部分指出,今年二季度,虽然中美经济大概率分化,但中美利率却有望共振向上,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处于回归正常化的进程中。
风险提示:导致我们判断失误的风险在于,一季度快速上升的美债利率若充分定价了未来的加息预期,那么,二季度加息兑现时,美债利率反而下行。?
一中美利率的相关性
对于中美利率的相关性,我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探究,静态相关性研究部分将时间序列分成两段以观测不同时段中美利率的相关性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动态相关性研究部分将探讨中美利率的相关性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
1.静态相关性
初步测算2007.12.14至今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的静态相关系数为0.62,表明中美利率走势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美债利率可能通过汇率机制与中债利率产生联动,2015年8月11日国内央行开启了第三次重要的汇改,因此,本文以该时间点为临界线划分成两个时间段,分别探讨中美利率的相关性(见表1 和表2)。
表1和表2中我们选取了六个变量,分别计算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描述的中美利率主要指10y名义利率),可以发现第三次汇改前后,中美利率的相关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2015年以前中美利率的正相关性明显弱于2015年至今,即2015年以来,虽然中美货币政策频频脱钩,但中美利率的正相关性却增强。
(2)2015年以前中债利率与美债实际利率的相关性很弱,与美债通胀预期的相关性较强,但2015年以后中债利率与美债实际利率的相关性较强,与美债通胀预期的相关性减弱,反映出2015年以来中债利率更倾向于与美债实际利率产生联动。
(3)2015年以前中债期限利差与美债名义和实际利率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但2015年以后中债期限利差与美债利率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与美债实际利率的相关性很弱。
(4)2015年以前中债期限利差与美债期限利差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但2015年以后中债期限利差与美债期限利差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
以上研究似乎反映出第三次人民币汇改提升了中美利率的联动性。美债利率通过人民币汇率对国内利率的传导机制,逻辑上通常对应两种经济层面的常见解释:一是美债利率上行阶段,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央行倾向于收紧货币应对资本外流压力,导致国内利率上行;二是美债利率上行,中美利差收窄,流入国内债市的增量资金边际减少。
对于解释一,美债利率上行→人民币贬值和人民币贬值→国内央行收紧两条传导机制皆难言顺畅,图1表明美债利率上行阶段,人民币更容易升值,图2表明人民币贬值阶段,央行往往放松而非收紧货币。
对于解释二,图3和4表明,中美利差与境外机构持有国内债券增速之间无必然联系,且外资持有国内债券的占比较低,事实上难以对国内利率造成影响。综上所述,两种看似符合逻辑的解释皆难成立,故从汇率的角度难以解释中美利率的相关性变化,第三次汇改后中美利率相关性提升更可能是一种巧合。
2.动态相关性
那么,如何解释中美利率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我们认为,虽然中美利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投资者主体差异不小,但利率的运行终将难以脱离经济基本面,因此,我们将从经济层面尝试解答,引入的分析指标是中美两国的PMI和产出缺口。
考虑到相关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我们进一步测算了中美利率的动态相关系数,以两年期为滚动窗口期,选取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月度数据计算滚动相关系数。动态相关系数的好处在于可近似反映中美利率的背离度,当相关性越高时意味着中美利率趋于同向,反之则趋于背离。
首先,我们采用中美PMI相关性近似衡量中美经济背离度,将其与中美利率相关性放于同一张图中进行对比分析(如图5)。不难发现,中美利率相关性与中美PMI相关性的趋势相近,后者甚至更容易领先前者,反映出中美经济周期的差异是导致中美利率出现背离的主要原因。
然后,考虑到直接采用GDP指标难以观察中美经济周期的明显差异且具备滞后性,这里我们使用名义产出缺口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产出缺口的计算方式为:对中美的名义GDP季度累计同比数据进行滤波后,趋势项与周期项之差作为衡量产出缺口的指标。如图2所示,矩形阴影部分标注了由产出缺口反映出的中美经济差异较大的时间区间。值得一提的是,图6的矩形阴影与图5的黑色箭头指示的区域基本对应,接下来结合表3详细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
在对表3具体分析前,我们将由产出缺口反映的中美经济背离情形分为三类:高低分化(产出缺口一正一负);趋势背离(产出缺口趋势完全相反);周期错位(产出缺口一前一后)。由表中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重要结论:中美产出缺口背离的时点多数情况领先于中美利率背离的时点,领先时间大约为半年至一年,与图5反映的内容相互印证,领先的原因或在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通常滞后于经济拐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经济相关性对于中美利率相关性的领先作用在2013年-2014年和2016-2017年两个时间段降低。不难发现,彼时恰逢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聚焦“去金融杠杆”,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实质是“去债务杠杆”),对经济的敏感度亦降低,从而导致经济因素对两国利率的影响度皆有所降低。
二 中美债利率背离时段回顾
接下来回顾中美利率背离的五个时段,理清两国利率背离时期的基本面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美经济相关性与中美利率相关性的关系。
2005年1月-2007年4月:中债利率先下后上,美债利率先上后下。中美通胀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了本轮周期中美利率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中国CPI先大幅回落后又大幅攀升,中国央行升息操作暂停后又重启,美国核心PCE持续上行后见顶回落,美联储持续加息后暂停,并在随后进入降息周期。
2010年4月-2011年10月:中美利率均表现为先下后上,但节奏明显分化,中债利率的表现领先于美债利率。中美经济的错位导致了本轮周期中美利率的错位,货币政策并非主要矛盾,主因彼时中美利率的走势与自身货币政策的节奏均不同步。中美利率均先定价衰退再定价通胀,但由于中国先于美国进入类滞胀状态,因此中债利率拐点也早于美债利率出现。
2018年3月-2019年4月:中债利率先下后反弹,美债利率冲高后回落。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背离导致了本轮周期中美利率的背离,由于中国的社融对于经济有较强的领先作用,因此,该阶段中国央行更加关注信用的复苏情况,从而表现为中债利率跟随社融先下后上。而美联储依然以“稳经济”为主要目标,美债利率跟随通胀预期冲高回落。
2020年5月-2021年5月:中债利率先上后下,美债利率曲折上行。
中美抗疫节奏的不同导致中美经济复苏的节奏不同,使得两国货币政策明显分化,从而导致中美利率的错位。彼时中债利率跟随社融先上后下,美债利率跟随通胀曲折上行。
2021年6月-2021年12月:中债利率下行,美债利率上行。
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分化导致本轮周期中美利率的分化,彼时中债利率跟随社融大幅下行,美债利率跟随通胀大幅上行。总体而言,2018-2021年期间,中国社融领先中债利率,美国核心PCE领先美债利率。
综上所述,中美PMI的相关性变动基本可以解释中美利率的相关性变动,这是因为多数时候中美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均是“稳经济(包含通胀)”, 但2013-2014年和2015-2016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两国央行中有一方的货币政策不以经济为主要目标时,两国的经济相关性对两国的利率相关性的指示作用将会明显降低,这正是2022年可能发生的情况。
三 展望
2022年以来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美债利率与通胀预期明显背离(图13),反映的是美债利率的上行由实际利率带动,而实际利率的上行推动力来自于加息预期的陡然上升,核心原因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已步入非通胀左右的回归正常化的进程中(即经济在衰退但货币仍收紧),其目的可能是为下一轮经济刺激预留充足的弹药。
因此,即使美国通胀在今年一季度见顶,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恐维持紧缩基调,货币政策与经济通胀的关联度将降低,在此情形下,中美经济相关性对中美利率相关性的指示作用将降低。故我们判断今年上半年可能见到中美经济虽不同步,但中美利率同步性提高的情况发生。
结合此前我们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判断,预计二季度随着国内信用大幅回暖(图14),经济见底回升,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预期亦将升温。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处于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进程中,最终导致中美利率在二季度呈现共振向上的局面。
首批公募基金三季报来了!
10月13日中银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1年三季度报告出炉,截至今日下午三点,中银基金已经公布旗下9只长期纯债型基金、4只货币市场型基金。由此,2021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季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13只基金产品在三季度的基金规模变动较为稳定,其中11只基金规模增长,超八成的产品在三季度期间的收益率都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收益。从投资策略上,债券基金的配置方向主要重点配置在中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货币基金方面,大部分产品都加大了同业存单、同业存款或短期融资券的配置。
首批13只产品三季度期间实现基金利润6.28亿元
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除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中银机构现金管理货币在三季度期间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下滑外,其余11只基金产品的规模均实现一定幅度的提升。
具体来看,中银货币B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已经从二季度末的66.66亿元,提升至110.59亿元,增幅65.9%;中银中债1-5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则从二季度末的38.16亿元,提升至51.42亿元,增幅34.74%。而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17.61亿元,较二季度末的44.01亿元缩水59.98%;中银机构现金管理货币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40.08亿元,较二季度末的68.55亿元缩水41.54%。
从基金所取得的超额收益情况来看,超八成的产品在三季度期间的收益率都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投资者实现了超额收益。其中中银中债1-5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在三季度期间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14个百分点;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在三季度期间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1%,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1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中银丰禧定期开放债券、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三季度收益率小幅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跑输0.02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
这13只债基和货币基金在三季度期间也可谓赚的盆满钵满。整体来看,13只产品在三季度期间合计实现基金利润6.28亿元。
其中中银活期宝货币在三季度期间的基金利润实现2.24亿元,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在三季度期间的基金利润实现7405万元。
三季度债基重点配置中短期限利率债
回顾三季度市场情况,中银中债1-3年期农发行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小组在三季报中分析称,债券市场方面,三季度债市各品种小幅上涨。其中,三季度中债总全价指数上涨1.25%,中债银行间国债全价指数上涨1.54%,中债企业债总全价指数上涨0.45%。在收益率曲线上,三季度收益率曲线走势平坦化。其中,三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08%回落20bp至2.88%,10年期金融债(国开)收益率从3.49%回落29bp至3.20%。
货币市场方面,7月份央行降准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央行公开市场小幅缩量续作,银行间资金面总体平衡,其中,三季度银行间1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值在2.06%左右,较上季度均值上行5bp,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均值在2.28%左右,与上季度均值基本持平。
从三季度基金投资策略上,债券基金的配置方向主要重点配置在中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通过合理分配类属资产比例,保持合适的久期和杠杆比例,优化配置结构,提升基金的业绩表现。
货币基金方面,三季度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平稳,季初央行意外降准,资金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较多,但9月份回购利率居高不下,叠加季末效应,资金市场存单存款利率重回上行通道。
所以三季度货币基金产品主要是维持适当组合剩余期限,大部分产品都加大了同业存单、同业存款或短期融资券的配置,把握利率波动中交易性机会,保证了在低风险状况下的较好回报。
应重点关注债基三季报这三个指标
事实上,对于广大基民来说,关注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季报和年报在投资理财期间至关重要。那么,在投资者实际操作时,到底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基金季报披露的信息呢?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一年需要披露六次定期报告,分别为四次季报、一次半年报和一次年报。一般中期报告是在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公布,基金的季度报是在季度结束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公布。
对于债基产品来说,基民可以重点关注这三大指标: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基金资产组合报告。
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部分主要关注的财务指标有:本期利润、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及展示的超额收益情况。
投资者可以通过本期利润了解基金在报告期间赚/亏了多少钱,通过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了解基金真实的收益率,通过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了解基金还有多少分红可以给持有人,通过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了解基金规模的变动等。(王思文)
证券日报网
尊敬的投资者:
由于系统升级维护,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将于2019年1月7日22:30到2019年1月8日1:00暂停中银活期宝货币市场基金(000539)中银基金电子直销平台(网上直销、℡☎联系:信客户端、APP)及中国银行指定平台(手机银行“余额理财”栏、“易商”平台——易商理财
请投资者提前做好相关安排,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投资者可以通过本基金管理人的网站(www.bocim.com)或拨打客户服务电话(400-888-5566)咨询相关情况。
风险揭示:
快速赎回服务非法定义务,提现有条件,依约可暂停。快速赎回服务可能会因系统维护、垫资账户余额不足等原因而暂停,该情形下投资者仍然可以选择申请办理普通赎回业务。
投资者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最新的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拟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投资者申请使用电子直销交易前,应认真阅读电子直销业务交易协议和规则,了解电子直销交易的固有风险,投资者应慎重选择,并在使用时妥善保管好电子直销交易信息,特别是账号和密码。
特此公告。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1月7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银货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银货币、国债期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