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姐妹们,是不是最近又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燃起了心中的那团火?是不是觉得自己距离“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差一个电商平台了?别急,在你准备大展拳脚,想着平台名字叫“淘西西”还是“拼夕夕”之前,咱们先来聊聊一个能让你从入门到放弃,或者从入门到“头秃”的东西——公司营业范围。
你以为注册公司时,营业范围那一栏,随便写个“电子商务”就完事了?Naive!天真!图样图森破!这玩意儿,写得不对,轻则让你反复跑断腿去变更,重则可能让你喜提“超范围经营”罚单大礼包。它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也像游戏里的技能树,点错了,你这号基本上就废了一半。所以,今天咱就来盘一盘,搞一个电商平台,这个“天书”一样的营业范围到底该怎么写,才能让你安心搞钱,而不是天天跟工商局的老师们“极限拉扯”。
首先,咱们得有个“新手村大礼包”,也就是不管你干啥互联网公司,都得先写上的那些“万金油”条款。这部分属于基础操作,坐下,勿6。通常是这么一套组合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等等。这套话术,甭管你是搞平台的,还是搞网站的,写上去总没错,显得你公司技术底蕴深厚,一看就是正规军,不是什么草台班子。
好了,基础款搞定,接下来才是重头戏,真正区分你是“小卖部”还是“大商场”的关键。你要搞的是“电商平台”,注意“平台”这两个字,敲黑板!这意味着你不是自己卖货,你是要让千千万万的商家入驻进来,在你的地盘上开店卖货。这就好比,你是自己开个小摊卖煎饼果子,还是建一个万达广场,让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都来入驻。性质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只是自己卖货,那就在营业范围里加上“利用互联网销售XXX(具体商品类别)”。但如果你是平台,让别人来卖,那么一个神级许可证就必须登场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个证又分为好几种,跟咱们电商平台息息相关的主要是两个“大魔王”:ICP许可证和EDI许可证。很多萌新就在这里翻车了。
简单来说,ICP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的是“信息发布”。你的平台有商家入驻,他们要发布商品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你需要ICP证。但是!真正的杀手锏是EDI许可证(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个证才是平台模式的核心!只要你的平台涉及到让第三方商家入驻、在线下单、在线支付、撮合交易,那么EDI证就是你的“准生证”,没有它,你就是“无证驾驶”,逮到就是一顿“社会毒打”。所以,营业范围里必须有一条:“经营电信业务”或“增值电信业务”。等你拿到了EDI证,这条才算名副其实。记住,想做平台,想让别人来你这卖东西,EDI证才是YYDS!
搞定了平台资质这个大头,接下来就是“氪金升级”环节了,也就是根据你平台上卖的具体商品来添加“DLC扩展包”。千万别以为有了平台资质就能为所欲为了,你想卖啥就卖啥?想得美!不同类型的商品,对应着不同的“通关文牒”。
比如说,你想让吃货们在你的平台上尽情“剁手”,卖螺蛳粉、辣条、自热火锅?那你得先去办个《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范围里就得加上“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销售”等。记住,食品安全大过天,没有这个证,你就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也不敢卖一包方便面。否则,市场监管局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又或者,你想打造一个文化人的精神角落,在平台上卖书、卖杂志、卖音像制品?那《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就是你的“文化门槛”。营业范围里得加上“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知识的海洋虽好,可不是你想游就能游的,得先拿到“游泳圈”。
再来点时髦的,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你想在平台上搞直播,让主播们喊着“OMG,买它!”,顺便让榜一大哥刷点虚拟礼物,比如“火箭”、“嘉年华”?那《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就得安排上了。这个证主要针对的是虚拟货币交易、网络表演等。营业范围里可能就要涉及“网络文化经营”、“演出经纪”之类的。想在虚拟世界里搞钱,也得有现实世界的牌照。
还有更硬核的,比如卖个口罩、体温计、隐形眼镜?这些都属于医疗器械。那你得去啃《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这块硬骨头。根据产品风险等级,还分一二三类,手续极其繁琐。营业范围里就要写明“销售第I类、II类、III类医疗器械”。这块水深,没点实力和耐心,劝你善良。
所以,一个完整的电商平台营业范围,应该是“新手村大礼包” + “平台核心资质” + “N个商品分类DLC”的组合体。写出来大概是这个画风:“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此处省略一万字基础款);经营电信业务;利用互联网销售: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化妆品...(这些是一般商品,不需要前置审批);销售食品(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图书、期刊的销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括号里的备注,就是工商老师在温柔地提醒你:先去把证办了再来谈理想!
总而言之,这个营业范围就是你未来商业帝国的蓝图,既要考虑当前业务,也要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写得太窄,以后想加个品类就得跑去变更;写得太宽,有些项目需要前置审批,你办不下来,公司都注册不了。这其中的分寸感,需要你像一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精准拿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在我的平台上卖一个能自动点赞的软件,这个软件又能让用户购买虚拟皮肤,那我到底需要几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