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今天咱聊个能让无数电商打工人头秃的话题——内容定位。是不是每天睁开眼就是“今天发啥”,闭上眼就是“明天发啥”,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比门口的共享单车还稀缺?别慌,今天就来把这事儿给捋直了,让你从此告别“内容便秘”,走向“灵感喷发”的康庄大道!
咱们先来做个灵魂拷问:你觉得你的内容是给谁看的?要是你的回答是“所有人”,那恭喜你,你的店铺流量估计也就跟“所有人”家里的自来水管漏水速度差不多——看似有,实则无。在电商这个“卷王”横行的世界里,想做所有人的生意,最后的结果就是谁的生意都做不成。所以,内容定位的第一步,也是最要命的一步,就是给你的“上帝”画个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画像”。
别一听“用户画像”就觉得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搞清楚你要把东西卖给谁。这可不是让你随便脑补一个“18-35岁,男女不限,热爱生活”的抽象概念。不行,这太虚了!你要具体到他(她)可能是个天天996,发际线比事业线还让人担忧的程序员小哥;也可能是一个娃刚上幼儿园,天天混迹于各种宝妈群,对“成分安全”比对老公的行踪还敏感的全职妈妈。他们在哪儿“冲浪”?是刷着抖音傻乐,还是在小红书上精心“种草”?他们说话是满嘴“YYDS”、“绝绝子”,还是喜欢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他们的痛点是啥?是缺钱、缺爱,还是缺头发?把这些细节都扒拉清楚,你的用户才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网友”。
搞定了“对谁说”,接下来就是“说啥”和“怎么说”了。这就是你的品牌人设和内容调性。你总不能对着一群追求极简风的文艺青年,天天喊“买一送一,最后三天,不买不是人”吧?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你要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你是想当一个毒舌又专业的“成分党”博主,还是一个插科打诨的“沙雕”店主?是高冷范儿的设计师,还是亲和力爆棚的邻家姐姐?这个人设一旦立住,你所有的内容都得围着它转。你的文案、你的图片风格、你的视频节奏,甚至你回复评论的语气,都得是“同一个人”干出来的事儿。千万别今天高冷,明天逗比,后天又开始伤春悲秋,用户会觉得你精神分裂,然后默默把你拉黑,栓Q!
选对“人设”后,咱们就得选对“场子”。不同的平台,就像不同的江湖,规矩和玩法都不一样。小红书是“种草”的沃土,用户就是来找好东西、看美好生活的,你上来就硬邦邦地甩链接,人家直接一个“举报”送你走。在这里,你得学会分享干货、展示精致生活、营造氛围感,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你“种”下一片青青草原。抖音呢,就是个巨大的娱乐广场,用户是来找乐子的,你得在短短15秒内抓住他的眼球,要么有梗,要么有颜,要么有反转,内容得像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而B站,那是“学习”和“深度交流”的社区,用户耐心足,喜欢看长视频和深度测评,你可以在这里把一个产品从里到外扒个底朝天,只要够专业,三连投币绝对不会少。在知乎,你得是个“专家”,用知识和数据说话,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在对的场子做对的事,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是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好了,用户、人设、平台都搞定了,是不是可以开始疯狂输出了?别急,最后一个关键步骤,搭建你的“内容矩阵”,也叫“内容金字塔”。这就好比打仗,不能光靠一个兵种往前冲,得有战略布局。内容金字塔一般分为三层。
塔尖是“品牌/引流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以直接卖货为目的,它的核心目标是“搞事情”,扩大品牌知名度,吸引泛流量。比如蹭热点、做有趣的挑战、拍一些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段子。这部分内容就像是你们认识的“开场白”,先让大家知道“哦,有你这么个号存在”。
塔中间是“信任/种草内容”。当用户通过塔尖内容关注你之后,你就得用这部分内容把他们留住,建立信任感。这部分是内容的核心,要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干货。比如你是卖护肤品的,可以出“不同肤质如何选精华”的教程;你是卖厨具的,可以分享“懒人一周不重样菜谱”。通过专业、有用的内容,让用户觉得“诶,这哥们儿/姐们儿有点东西,靠谱!”。这就是深度“种草”的过程,让他们从“知道你”变成“信任你”。
塔基是“转化/收割内容”。当信任建立起来后,卖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部分内容就非常直接了,比如产品测评、限时优惠、直播带货、买家秀征集等等。它的目的就是临门一脚,告诉那些已经被你种草的用户:“别犹豫了,就是现在,买它!”。这三层内容要合理搭配,有节奏地发布。如果天天都是塔基的促销内容,用户会觉得你功利心太强,迟早取关;如果天天都是塔尖的泛娱乐内容,粉丝是多了,但他们压根不知道你是卖啥的,转化率为零,老板第一个请你走人。
所以,整个内容定位的逻辑链就是:先用用户画像找到你的“精准鱼塘”,再用品牌人设打造独特的“鱼饵”,然后选择最合适的“钓鱼平台”,最后通过内容矩阵,有节奏地“撒网”和“收网”。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测试、复盘、调整,没有一劳永逸的公式。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天天盯着后台数据,看用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今天这个梗爆了,明天那个话题火了,赶紧调整姿势跟上。千万别搞“像素级模仿”,看人家发啥火了,你也跟着发,往往东施效颦,效果惨淡。因为你只抄了皮毛,没学到人家背后完整的内容定位逻辑。所以,你得先搞明白你到底是谁,你的粉丝到底是谁,你们之间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用户画像、品牌人设、平台选择和内容矩阵,你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你花了一周时间,策划了第一条堪称完美的种草视频,文案、画面、配乐都无可挑剔,就在你准备点击发布按钮的那一刻,你的老板突然从背后拍了拍你,指着屏幕问:“为什么我们的模特不用隔壁公司那个秃头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