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慈善演唱会,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这是个“做善事、唱歌救人”的好活动?可别小看了这些音乐“盛宴”,它的背后可暗藏着一套复杂又妙不可言的盈利套路。今天咱们就拆解一下,这些天上掉下来的“金锭”都藏在哪儿,怎么变成了救助的“弹药”。
首先,慈善演唱会最经典的盈利渠道当然是门票销售,这就像你去看一场演出一样:买票、入场、欢呼、鼓掌,整个流程中,门票收入毫无悬念地成为主要“血库”。大牌明星的演唱会门票能卖出天价,甚至有人愿意为一张票掏出几千、几万块,都是为了“救人一命”、给“美丽的梦想”添点“金粉”。当然,很多慈善演唱会也会设置不同档次,既有“白菜价”,也有“天价票”,利于最大化募款,同时还能吸引不同层次的粉丝蜂拥而至。
不过,除了门票,赞助商们的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燃料”。你以为明星和粉丝们就全靠自己默默奉献?NOPE!广告商、企业赞助商像打了鸡血一样,争先恐后地往演唱会里投“注”。企业不仅可在现场投放广告,还能通过冠名赞助、产品植入等形式,将品牌“植入”慈善舞台。这可是“貌似公益、实则生财”的经典操作,毕竟,企业能借助慈善的名义给自己做“社会好人”的形象铺天盖地打广告,双赢不是梦。
再者,有没有想过现场里那些“巨额”募捐箱其实是“隐藏的盈利点”?有的慈善演唱会会设置专门的募捐区,现场鼓励粉丝用现金、手机扫一扫、支付宝微信转账。虽然号称“善款善用”,但你没发现,这些“善款”被精准引导到专门账户后,部分会流向主办方的“口袋”?而且,有的慈善演出会设有“特别募捐”环节,让明星或者嘉宾“当众呼吁”,这一天,现场的“善款”数字可是水涨船高,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演唱会上的周边商品销售也是一大“金矿”。记得小时候看演出,总是买个什么“明星签名照”、“印有公益字样的小玩意”,今天看来,这些商品不只是“留作纪念”,更是变身“移动的募款器”。明星同款T恤、限量版海报、签名CD……只要包装得好,粉丝一买就是一大堆,钱就像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一样流进慈善基金池里。好比“卖商品赚善款”,既能推广公益,又能赚得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些慈善演唱会还会利用“直播+会员”策略把收入做得更丰富。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直播,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不能到现场的“云粉丝”参与,还能通过付费观看、打赏赠礼、会员订阅等多种方式,让“云端”变成“钱袋子”。为此,直播平台还推出了“公益金红包”、“明星在线互动有奖问答”等“吸金”新玩法,赚得不亦乐乎。这还不算完,许多演出会搞“豪华套餐”,比如“线上线下一体化套餐”,让粉丝出钱不出力,软硬兼施,又能扩大影响力,又能收入翻倍,双赢!
你以为这个套路就这么简单?当然不!再说一下场外的“二次销售”——那些慈善演唱会的宣传资料、纪念品、收藏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在线上线下大卖特卖。比如“限量版”签名海报、演出票根收藏卡、明星签名照……这些东西一出手,价格就像“涨停板”一样飞涨。粉丝们或者“钱多多”的投资者当然愿意花点“血汗钱”收藏这些“纪念品”,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二次市场”。
有人会问:“那么多钱怎么用?”这里的“钱怎么用”问题,依旧是个“迷”。有人说,用往人道救助堪称“善款运转的生命线”;有人则调侃说“部分募款被‘精打细算’之后,变成了演出背后那些‘笑点’片段的‘成长基金’”。但不管怎么说,背后那一套“盈利密码”就像是一部“公益+商业”的超级大片,既能救人又能赚钱,把“慈善”和“利润”剥离不开的关系,几乎是天作之合。你觉得,这样的“赚钱机器”有没有点像“慈善界的‘扭蛋机’”?探索一番后,你是不是忍不住想知道:这些钱到底落到谁的口袋?嗯……猜猜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