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吃瓜群众,搬好小板凳!今天咱们来聊个陈年巨瓜,这瓜保熟,而且甜度爆表。话说在那个电商还在野蛮生长,物流还靠三蹦子满街跑的年代,江湖上两大巨头——一个是线上世界的“武林盟主”阿里巴巴,一个是家电界的“实体霸主”海尔,突然有一天,他俩官宣“在一起”了!这消息一出,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纷纷表示:这是什么神仙操作?马爸爸和张爸爸这是要组CP出道吗?
时间拉回到2013年,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份。阿里巴巴当时正雄心勃勃地构建自己的“菜鸟网络”,梦想着“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有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梗在心头,那就是大家电的物流。你想啊,在网上买件衣服,买本书,快递小哥骑个小电驴就送来了。但你要是买个双开门大冰箱、滚筒洗衣机呢?快递小哥总不能扛着冰箱爬八楼吧?就算扛上去了,安装调试怎么办?这“最后一公里”,不,是“最后一百米加安装”,简直是电商巨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就在马云“急得直挠头”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了山东青岛的那位“家电大佬”——海尔。海尔牛在哪?除了“砸冰箱”的传说和深入人心的海尔兄弟,它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王牌,那就是“日日顺物流”。这可不是一般的物流公司,人家是专门干大家电配送和安装的“特种部队”。网络覆盖那叫一个广,别说一线城市,就算是你老家在某个犄角旮旯的村里,日日顺的小哥都能开着车,把冰箱给你稳稳当当送到家,还顺带帮你安装好,教你怎么用,服务简直贴心到让人想哭。
于是乎,一顿操作猛如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豪掷28.22亿港元,对海尔集团的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战略投资。这笔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认购海尔电器发行的股份,成了人家的股东;另一部分更关键,是投到了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物流,专门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简单来说,就是马爸爸不仅看上了海尔家的“闺女”(海尔电器),更是相中了她那个身强力壮、能扛能打的“儿子”(日日顺物流)。
这波联姻,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作之合。对阿里来说,瞬间补齐了大家电物流这块最大的短板。有了日日顺这个“重装骑兵”,菜鸟网络的版图才算真正完整了。以后天猫上卖冰箱、卖空调,再也不用心虚了,用户体验直接拉满,666!而对于海尔来说,好处也是大大的。那个年代,传统企业都面临着互联网转型的焦虑,海尔虽然家大业大,但也需要拥抱线上流量。跟阿里这个“流量天王”深度捆绑,意味着海尔的产品能更直接地触达数亿的线上消费者,还能利用阿里的数据能力,玩一把C2B(消费者到企业)定制,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吃瓜群众们当时纷纷预测,这两大巨头联手,必定会在家电零售和智慧物流领域掀起滔天巨浪。一个是线上流量的王者,一个是线下服务和供应链的王者,这“王炸”组合,简直不给对手留活路。大家都在想,接下来是不是就要看到印着“菜鸟”和“日日顺”logo的货车并驾齐驱,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了?
然而,资本市场的故事,永远比电视剧还要精彩。时间快进几年,画风突然就变了。大家发现,阿里和海尔的这段“蜜月期”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故事的高潮并非发生在业务层面,而是来了一次让人意想不到的资本大挪移。海尔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乾坤大挪移”式的重组。原本在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要被它在上海上市的兄弟公司“青岛海尔”(后来改名“海尔智家”)给“吸收合并”了,也就是搞私有化。
欸,等一下,这关系有点绕,我给你捋捋。就好比,你投资了张三开的A分店,结果张三说,我要把A分店关了,并入我哥们李四开的B总店,以后A分店的业务都在B总店里。作为A分店的股东,你的股份怎么办?当然是换成B总店的股份啦!阿里巴巴当时就面临这个情况,它手里握着的是“海尔电器”的股票。现在“海尔电器”要退市了,阿里的这些股票,就按照一定的比例,置换成了“海尔智家”的股票。
所以,一通操作下来,阿里巴巴从“海尔电器”的股东,摇身一变,成了“海尔智家”的股东。虽然持股主体变了,但从本质上看,阿里和海尔的资本纽带不仅没有断,反而联系得更深了。因为“海尔智家”才是海尔集团旗下最核心的家电和智能家居业务平台,格局瞬间打开了有木有!阿里这笔投资,兜兜转转,从投资一个“物流特长生”,变成了投资一个全方位的“智慧家庭学霸”。
那么,最初那个让阿里“魂牵梦绕”的日日顺物流,后来怎么样了?它并没有因为这些资本变动而停下脚步。相反,它作为菜鸟大件物流网络的核心合作伙伴,一直在默默发力。如今的日日顺,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供应链科技服务巨头,不仅服务海尔和阿里,还对外开放,给家居、健身器材等各种大件商品提供从仓储、干线、配送到安装、维修的一站式“保姆级”服务。你以为快递小哥给你送个冰箱就完了?人家还负责给你装好调试好,一条龙服务,问你服不服!这套服务体系,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标杆,可以说是阿里当年那笔投资结出的最甜美的果实之一。
所以你看,资本的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兜兜转转,大家还是在一个锅里吃饭。说到吃饭,海尔冰箱的那个零度保鲜功能,到底是怎么做到让草莓放一个星期还像刚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