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铁们!是不是最近手头有点闲钱,心里那个“当个包租公、包租婆,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小火苗又开始噗噗往上冒了?看着街边那些人来人往的门面房,是不是感觉它们都在向你招手,嘴里还喊着“快来呀,来收租呀”?打住!在你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中介之前,咱得先聊聊一个能让你瞬间“emo”的大boss——增值税。别小看这玩意儿,它就像你吃火锅时不小心点了个巨辣的锅底,能让你一边流泪一边喊爽(省钱的时候),也能让你辣到怀疑人生(算错的时候)。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你从谁手里买这个“小金库”?这决定了你接下来要走的剧情线。买门面房,主要就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开发商手里买全新的,这叫“一手房”;另一种是从上一个老板手里接盘,这叫“二手房”。这两条路的增值税税率和玩法,那可是天差地别,堪比青铜局和王者局的差距。
先来说说最简单直接的,从开发商手里买新铺子。开发商爸爸们,那基本都是“一般纳税人”,家大业大,税务上必须正规。他们卖房子、卖商铺,开出来的增值税发票,税率明明白白就是9%。对,你没听错,就是9%。你付的房款,比如109万,里面其实就包含了9万的增值税(100万房款 + 9万增值税)。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瞪大你的卡姿兰大眼睛,跟开发商要一样神器——增值税专用发票(俗称“专票”)。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小票,它就是你未来省钱路上的“通关文牒”,后面咱细说它有多牛。
好了,接下来进入hard模式:买二手门面房。这里的剧情就开始扑朔迷离了,因为你的上家(卖方)身份太多变了。他可能是一家公司,也可能是隔壁老王。咱们得分情况讨论,不然保证你当场“整不会了”。
第一种情况,卖方是一家公司,而且是“一般纳税人”。这家公司当年买这个铺子的时候,如果也拿到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抵扣过进项税,那他现在卖给你,就得按照9%的税率来计算增值税。但如果他当年是通过一些“骚操作”或者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是“营改增”之前买的),没抵扣过进,那他就可以选择一种更温柔的方式——简易计税,按照5%的征收率来交税。你看,同样是公司卖房,税率就有9%和5%两种可能,是不是已经开始头大了?别急,还没完。
第二种情况,卖方是一家公司,但是个“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嘛,船小好调头,税务上也简单。他们卖不动产,统一按5%的征收率来计算增值税。没得选,就这一条路,简单粗暴。
第三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卖方是个人,比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个人卖非住宅类的房产(门面房就属于这类),也得交增值税,同样是按照5%的征收率来算。所以,如果你从个人手里买铺子,对方需要去税务局代开一张发票,税就是按5%交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说:“管他卖方是谁,反正交税的又不是我,我只管给钱!”NONONO!格局小了,我的朋友!卖方交的这个税,你以为他会自己承担吗?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钱最终都会体现在你的购房总价里。更重要的是,这直接关系到你——买方——能不能把这笔钱“捞回来”!
现在,咱们就来揭晓前面提到的那张“通关文牒”——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终极奥义。这东西的唯一作用,就是“抵扣”!但前提是,你,也就是买方,也得有个身份——“一般纳税人”。如果你是以个人名义买的,或者你注册的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那这张专票对你来说就跟一张普通的收款凭证没啥区别,只能证明你花了钱,一分钱税都抵不了,纯纯当个纪念品。
但如果你是以“一般纳税人”公司(比如你自己的公司)的名义买这个门面房,那故事就瞬间反转,堪称“屌丝逆袭”!你拿到上家开给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面注明的税额,就可以用来抵扣你公司自己要交的增值税。举个栗子,你公司这个月卖货要交10万的增值税,但你刚好买了那个109万的铺子,拿到了9万的增值税专票。这9万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不过,税务爸爸为了防止大家玩脱了,还设了个“防沉迷”系统。这9万的进项税额,不能一次性全部抵扣,得玩个“分期付款”。规定是:购买不动产,60%的进项税额在当期抵扣,剩下的40%要从第13个月开始才能抵扣。就像一个渣男,答应给你的东西,非要分两次给,还隔了一年之久。就上面那个例子,你这个月能抵扣的税额是9万 * 60% = 5.4万。于是你公司这个月实际只需要交10万 - 5.4万 = 4.6万的税。剩下那3.6万(9万 * 40%),就得等到一年后才能继续抵扣。虽然有点慢,但好歹是真金白银省下来了啊!是不是瞬间觉得这铺子买得更香了?
所以,买铺子前一定要算清楚这笔账。如果你本身就是一般纳税人,那从同样是一般纳税人的开发商或公司手里买铺子,并且能拿到9%的专票,虽然看起来税率高,但你能抵扣的也多,长远看可能更划算。如果你从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人手里买,对方只能开出5%(甚至是3%,如果对方是小规模纳税人自己去代开专票的话)的专票,你这边能抵扣的就少。当然,这笔账还得结合你的购房总价和公司本身的纳税情况来综合盘算。
除了增值税这个大头,买卖门面房的过程中,你还会遇到契税(通常是3%-5%)、印花税(万分之五)等其他税费,这些都是买方要承担的硬成本,也得提前算进你的预算里。千万别只盯着房价,最后被各种税费搞得措手不及,那可真是“蓝瘦香菇”了。
话说回来,如果你用这个门面房开了一家零食店,卖的是可以免征增值税的农产品,比如红薯干,那你买铺子时抵扣的这个进项税,税务局会不会让你再吐出来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