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150296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0.5%。
高校录取时看的是什么?学生的整体分数。成绩优异者被名校录取,总分差点地只能退而求其次,但偏科就意味着与名校无缘吗?可能事实并非如此,今年有一名考生用事实证明:英语不及格,也能被名校录取。
语文138数学150理综296,这三科正常发挥,英语不过考了79分也是正常发挥,总分663分,不出意外的话,会被985高校录取。只是不少学生为其感到惋惜,这样的学霸如果英语能再高40分或是50分,清华北大是没跑了。
见过偏科严重的,但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更没有见过偏科还能被名校录取的,可能这只是个例吧,毕竟这样的学霸确实少,真正的学霸靠各科总和被名校录取,虚假的学霸只能靠偏科上个名校。
或许这样的学生实力就是牛,但谁能保证自己也能像这位学霸一般呢?要么是全科成绩优异,要么是各科成绩平平,一旦有一项科目偏科,总分就上不去,更被说被名校录取了,笔者高考那年,隔壁班有位同学英语只有30分,总分不过500出头,哪怕再多些也不会到三本院校就读。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避免偏科?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每位学生都要解决的难题。笔者整理了以下三点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理把握时间,善于反思总结
高考看似时间跨度很大,但实际上不过高中三年而已,如果能巧妙利用把握时间,学习自然不是件难事,毕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学习进度和能力要甩出去别人一大截,规定何时做何事,像早上背单词晚上刷题,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等等。
当然学习并不是只学新知识,也要对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与回顾,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这样一来就不划算了,毕竟之前学习的内容很多,越往后知识越少,学会总结之前的内容,反思之前的重点难点错题难题,才更有把握取得高分。
高考不是看优势科目,而是看你的劣势科目,就好比“木桶效应”一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劣势科目,不懂就问身边的同学或是老师,将劣势科目的基础知识与内容掌握,分数自然不会低。
学会调整心态,时刻保持自信
高考是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在准备高考的路上,有人保持良好心态不断向前,有人学不会厌烦意乱选择自暴自弃,你要成为前者还是后者?高考绝非易事,如果想取得高分,就必须调整个人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状态,只有将所有精力放到学习中,你才有更大的机会去超越他人。
学习时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懂得自信,自信并非盲目地相信自己,不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而是说要坚信自己能成功能取得高分,能将这些重点难点都做对做会,在不断积累中成长,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乐观的态度会让你更想学习,更想掌握更多更难的知识。
见过不少人因为个人心态问题,在高考前不再学习,或是没有之前的学习劲头,反而是慌张与压力占据上风,高考时也是慌张匆忙地完成答卷,成绩自然不理想,高考拼的不是谁聪明谁学得更快,而是谁能用积极的心态坚持到最后,用自信直面困难。
消除个人意见,学会多次记忆
多数学生偏科的原因很直接,不喜欢任课教师,大都是老师课上或是课下的某一举动行为,或是某句话惹得学生不高兴,对任课教师丧失了兴趣,自然对其任教学科丧失学习的兴趣,一旦成为劣势科目,怎能助你提高成绩成为学霸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任课教师,学生与教师互诉心扉,找到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该科目的原因,消除个人偏见,毕竟高考是为学生考,关乎学生自己的未来,不能拿自己的未来与命运开玩笑。
备战高考并不是简单的背诵或是记忆过程,而是将这些内容与知识多次记忆背诵,将本无联系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的过程,见过不少学生自认为成绩可以,对每门科目都熟记于心,但综合考察下来,没几个学生能做全答全。
高考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保持良好心态丶对所有科目都有浓厚兴趣丶善于课后总结反思的学生,才能坚持到最后,取得优异成绩,如果不想成为偏科生,让劣势科目拖你后腿,不妨试试以上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怎么看呢?
了解
春节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全线大跌。截至2月3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7.72%,深证成指下挫8.45%,创业板指收跌6.85%。3212只个股遭遇跌停。此轮调整周期和幅度如何、拐点在哪里,是市场当前最为关心的话题。
由于同受疫情影响,2003年非典时的A股走势近日被市场拿来反复比对,但结论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观点指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存在极大不同,并不存在可比性。但亦有观点指出,在对冲政策对市场影响、行业受冲击情况等方面,以及市场情绪演变上,历史走势仍可借鉴。
争议最终需要等待实践的检验。但更多市场观点认同,本轮A股调整的拐点将出现在新增病例的阶段高点;在新增病例出现下降或者增速放缓等改善时,市场有望进入修复期。多位券商分析师对该拐点的预期是2月中旬,并预计A股有望在本月实现先抑后扬。
争议:历史走势能否复刻?
突发疫情的影响,并不在分析师传统的研究框架体系内。A股分别在2003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延长休市时间,均因受疫情影响。因此,面对并不明确的后市走势,市场便热衷于从历史走势中找寻逻辑。
在近两日的研究报告中,更常见的分析框架是分阶段对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的A股走势进行分析,同时将当前疫情发展阶段与之对比,进而通过历史走势来确定A股“走到哪个阶段”。
比如,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就表示,非典疫情风险偏好对A股的影响呈现三个阶段,2002年11月首例病例出现到2003年4月中旬的“认知期”,2003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恐慌期”,以及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的“消化期”。
这其中,在当年恐慌期内上证综指曾8个交易日快速急跌8.8%。而伴随新增确诊病例的下降,A股逐渐从“恐慌”到“消化”,消化期内上证综指仅下跌1%。“2020年春节假期的信息浓缩,已是2003年3月至4月的‘快进版’。当前开市后的股市短期表现,可聚焦在2003年4月下旬8个交易日指数下跌9%。”戴康表示。
东吴证券证券分析师王杨也把非典时期A股走势进行了“三段分”。其中,2003年4月下旬疑似病例报告达到*峰并开始下降是拐点,A股开始出现情绪性修复。在其看来,本次肺炎疫情中的病例数量,特别是新增疑似病例的环比变化将会是短期影响市场节奏的核心变量。即如果疑似病例数量见顶,A股大概率迎来拐点。但从1月23日A股表现来看,市场当前仍处于“恐慌期”,并将在未来1至2周内持续。
类比历史走势,能否有效预测A股的未来?有分析师对此持有明确的反对态度。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很大,中长期影响也不容忽视。当前很多研究将本次疫情和2003年非典进行对比,但认为可比性并不强,当前的宏观环境和当时完全相反。”中泰证券分析师梁中华表示,2003年非典暴发时,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强劲复苏的起始点,当时经济处于上升通道,这与当前的情况截然不同。
梁中华还表示,2003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达43%,而2019年这一水平为负增长2%左右;当前服务业占比明显高于2003年,各部门杠杆率也处于高位,房地产和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也不可同日而语。“两个时期的环境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冲击,带来的经济和预期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2003年非典对当前疫情影响分析的参考意义并不大。”
即便回顾并类比了非典时期走势,戴康也指出,当前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可简单复刻2003年全程。
戴康还进一步总结了两次疫情时期的背景差异,集中在当前全球经济基本面不如2003年乐观,目前经济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度超过2003年;此外,当前交通往来和交互的限制更为严格,春节延缓复工的情况更为严峻,工业、商务和贸易活动受阻的影响可能要比2003年更为严重。但其也指出,在逆周期政策的预期、产业板块的受益和受损情况上,市场仍可从2003年非典时期有所借鉴。
共识:调整周期更短,长期趋势不改
是否可以借鉴非典疫情时期的走势,尚没有定论。但市场观点普遍认同,疫情影响仍局限于短期,本轮受疫情影响的调整周期可能会更短;A股中长期的逻辑和趋势不会改变,具有成长性的新经济资产更为安全。
戴康表示,长假期间就可类比进入2003年4月下旬的“恐慌期”。但由于此次疫情的舆情监督和信息透明度胜于非典时期,“恐慌期”将比非典时连续8个交易日更短。从幅度上,A股节前累计跌幅3.2%,富时中国A50期指春节期间跌幅7.4%,2003年A/H市场指数普遍下跌9%至12%;综合上述几个指标来看,预计开市后指数会有5%至7%的调整压力。
戴康也指出,新增病例向下拐点是2003年非典时期市场企稳反弹的重要分水岭。类比来看,今年春节返工高峰的病例变化值得重点跟踪。其预计,开市后市场将进入快速调整,资金此时将寻找避险港湾,受益行业板块包括医药、游戏、低估值高股息的金融等;在新增病例数下降的拐点到来,前期超跌的休闲服务、零售、 TMT或迎来阶段性的反弹修复。而当疫情影响逐渐平息,科技成长行情将再度回归,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和游戏等都可关注。
更为乐观的观点还认为,节后低开基本就能兑现市场的担忧,疫情对A股的第一波冲击很快就将消化。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樊继拓在报告中称,从2003年疫情时期的走势来看,A股主要在4月中下旬受到冲击,五一假期休市延长结束后,市场只出现了一个交易日的惯性下跌;随后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市场开始反弹。“如果只是基于当下的疫情数据,节日期间对疫情的关注和担心已经很充分地传播,节后低开基本就能兑现节日期间的担心。”
樊继拓也同时指出,此次疫情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影响、疫情是否还会恶化;是否存在第二波冲击,观察节点主要在2月中旬疫情相关数据。但其强调,2003年A股的整体风险溢价低,股市本身估值贵、性价比很低。从更长期视角来看,当前A股的估值中枢远好于2003年,各行业盈利不断出现改善的趋势远没有结束,“这一次疫情大概率不会改变2020年指数中枢抬升的大逻辑”。
尽管并不认同与2003年非典时期走势类比,但粱中华也表示,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权益市场短期存在调整压力,但拉长时间来看,等待疫情出现一定转折后,流动性宽松的逻辑会继续,仍看好成长方向的新经济资产。周期仍面临短期盈利下滑、长期悲观预期,恐怕难有好的表现;消费存在高估,需要调整后才能看机会。
境外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24日,欧美股市全线暴跌。其中,道琼斯指数狂泻逾1000点,回吐2020年涨幅;德国DAX指数跌4.01%。韩国股市也暴跌近4%。与此同时,恐慌指数VIX暴涨46.55%,市场避险情绪飙升,黄金期货价格续创7年新高。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夜盘跌约1.2%,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
而24日,A股表现较好,上证指数守住3000点关口,深证成指上涨1.23%。创业板指数上涨1.68%。分析人士认为,A股已逐步消化掉疫情带来的利空,在短期流动性充裕不变的背景下,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全球股市遇冷
据Wind数据,2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收盘,道指收跌1031.61点,跌幅为3.56%,创下自2018年2月以来的*单日跌幅,报27960.80点。标普500指数下跌3.35%至3225.89点,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71%至9221.28点。其中,道指回吐了2020年的涨幅,标普500指数也创下近两年来最差单日表现,并抹去了年初至今的涨幅。
Wind
24日,美国大型科技股全线大跌,苹果跌4.75%,亚马逊跌4.14%,奈飞跌2.99%,谷歌跌4.29%,Facebook跌4.5%,微软跌4.31%。
能源股也集体重挫,埃克森美孚跌4.65%,雪佛龙跌3.94%,康菲石油跌3.52%,斯伦贝谢跌7.38%,EOG能源跌5.83%。
同时,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阿里巴巴跌3.02%,京东跌2.6%,百度跌3.06%;跌11.43%,趣店跌8.79%,瑞幸咖啡跌7.6%,拼多多跌4.14%,蔚来汽车跌4.9%。而在线教育股则逆市飘红,安博教育涨30.17%,无忧英语涨12.21%,有道涨5.81%。
24日,欧洲股市和韩国股市也集体重挫。法国CAC40指数跌3.94%,德国DAX指数跌4.01%,英国富时100指数跌超3%,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超5%。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3.8%。韩国股市暴跌近4%。
Wind
英为财情数据显示,24日,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下跌1.2%。
英为财情
恐慌指数涨逾45% 黄金创七年新高
在美股大跌的同时,恐慌指数VIX飙升,据英为财情数据,2月24日,VIX 暴涨逾45%,报25.03点。
英为财情
美油、布油24日双双走低。据Wind数据,NYMEX原油期货收跌3.82%报51.34美元/桶,布油跌3.99%报55.63美元/桶。
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价格24日大涨1.69%,创2013年2月以来的7年收盘新高。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黄金价格短期有望进一步上涨。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组指出,考虑到黄金中长期上涨主要驱动力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乏力以及货币政策持续性宽松在短期看不到转向的迹象,在中长期牛市趋势下,短期金价仍将继续上涨。
长江证券也表示,全球股市高波动环境下,黄金是*的对冲资产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股市高波动环境下,黄金配置价值依然凸显。回溯历史数据,历次VIX指数中枢抬升阶段,黄金作为具有保值属性的避险资产,均受到市场追逐、被大幅增配。
海外疫情蔓延
分析人士认为,海外市场24日普跌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蔓延。
据新华社报道,韩国23日到24日间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大幅增加;23日,意大利宣布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累计已超150人,伊朗感染者升至43人,日本和英国等地感染人数也有所上升。
中金公司认为,整体来看,随着部分海外地区疫情传播的突然加速、以及更多数据表明对海外基本面影响开始显现,都使得近期海外避险情绪卷土重来。此外,当前主要市场的盈利调整情绪依然偏弱、且对一季度和2020年全年盈利预期的普遍下调也会从盈利角度带来一定压力。
天风证券认为,近期海外市场的避险情绪上升有三个原因:第一,2月以来公布的美日欧部分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下滑或走势分化,并未出现强劲复苏的迹象;第二,海外市场对疫情拖累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逐渐发酵;第三,近期日本韩国的病例数上升较快,加重了病毒全球性扩散的尾部风险。
展望未来,某中型券商海外组分析师认为,疫情未来可能会对美股风险偏好造成冲击,特别是目前美股估值整体处于高位,而日本股市和韩国股市也可能受到拖累。
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短期内,随着更多一季度数据的披露和盈利预期的调整,市场的关注点会更多转向对基本面影响程度的评估,因此不排除在短期内仍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和扰动,特别是考虑估值也相对偏高的背景下。不过中期趋势的影响仍有待观察,如果对基本面的影响短暂可控、且政策应对及时,尚不至于彻底逆转当前市场的中期趋势。
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与外围市场不同的是,A股2月24日表现相对抗跌,其中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28%,守住3000点关口,深证成指上涨1.23%。而创业板指数表现强劲,上涨1.68%。
上海某大型券商海外组分析师告诉中证君,A股已逐步消化疫情带来的利空,在短期流动性充裕不变的背景下,A股受疫情影响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但短期看,外围市场对A股仍可能会有影响。事实上,24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受此影响,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但创业板指依然坚挺。
天风证券认为,金融市场方面,短期人民币小幅走贬的概率较大,疫情可能影响到海外资产管理机构对于新兴市场特别是港股的配置;美股高位回调可能带来全球波动率释放。
华鑫证券认为,从目前来看,A股连续放出万亿成交量,走出强势逼空行情之后,显然指数正处于强势的上涨阶段,当然连续的逼空上涨难免也会有波动,但波动形成分歧后的个股出现调整,不乏增仓的机会。
粤开证券指出,当前流动性仍有望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而逆周期的财政、产业政策未来还处在逐步落地阶段,市场仍然值得期待。如果大金融有所涌动,行情很可能会尝试挑战1月中旬的高点。不过,粤开证券也提醒,外围市场近期略有调整,需要关注是否会对外资的流入产生干扰。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兴业证券建议,在行业配置中“两头走”,第一,聚焦“大创新”中的新能源车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半导体链、5G应用化等科技成长方向,“实干家”小企业有望相对更受益于本轮再融资新规。另一头“核心资产”中受益于再融资政策放松、市场成交量放大,券商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全年来看地产低估值、业绩稳定龙头仍值得关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富时中国a50指数行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富时中国a50指数行情、150296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