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初识基金时,各种“值”总是搞得人眼花缭乱,每个字都懂,合起来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1 丨单位净值
单位净值一般就直接叫净值,最容易理解,就是现在基金的价格。
如果想要买入,或者卖出基金,就是按照基金的单位净值成交。
截图来自支付宝
如图,今天兴全合润的单位净值就是1.7321元,如果在今天15:00前申购或者赎回该基金,每一份额成交价就是1.7321元。
净值的计算方式很简单:
单位净值 = (总资产 - 总负债) / 份额
把所有资产扣掉负债,再分成许多份,按实际价格买卖,这的确算得上明码标价了。
基金的资产主要还是股票或者债券资产,会跟随市场涨跌变化,导致净值变化,市场好,股票涨,净值也涨。
基金的负债包括应付的费用和利息,比如应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应付的税费等内容。
基金的份额则会根据基民的申赎产生变化,申购则增加,赎回则减少份额。封闭型基金在封闭期的份额不变。
希望上面的几个小段,可以替“贵”的基金说句话。
因为经常会有对净值的一个误解是:净值高的基金更贵,净值低的基金更便宜,要买便宜的,不要买贵的。
2 丨分红方式
没想到吧,第二个内容不是详解累计净值,而是先说分红方式。
这就像解方程要先学个加减乘除一样,这是前置阶段。不过,解方程很难,理解分红方式也就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基金分红的钱一般有两个来源,买卖股票的差价和股息。基金经理拿着你的钱,去赚到钱了,那一部分出来分给你的意思。
开基金会不定期给投资者分配收益,我们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或者红利再投资。
分红时,基金公司把钱分出去了,总资产就降低了,基金的单位净值也随着降低了。
3 丨累计净值
累计净值则不考虑分红给基金净值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用来反应一只基金从成立以来总体的发展情况。
来个简单例子:某基金单位净值2.8,后来分红0.5,又涨到2.8,此时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分别是?
单位净值:例子上说了,涨到2.8,也就是现在的单位净值就是2.8。
累计净值:简单算就是,净值加上被分红出去的部分,也就是累计净值等于 2.8+0.5=3.3。
如果这没说清楚,后台留言骂我好了,我再给你讲一遍。
除了盗版书店中足有十厘米厚小说的陈旧纸张味,以及网吧中泡面与汗混合的奇怪味道,怪兽叔的青春中或许还夹杂着为数不多的手机塑胶味。
前一段时间怪兽叔《EVE》手游群群主晒了一张小灵通上《空间大战》的照片,一下子把群里的氛围带动了起来。
群里最积极的当属90后电玩老炮,对老手机赞不绝口,对老游戏无比狂热;还有一些98年到03年的朋友,和他们的同龄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对老物件有着浓厚兴趣。
长期水群刷存在感的怪兽叔自然不甘示弱,从《贪吃蛇》聊到《混沌与秩序》,足足给群友科普了一下手游史的厚重。
而在我舌绽莲花吹嘘自己丰富的游戏经历时,总有那么*游戏让人充满诸多回忆,如潮水般袭来......
▌ 有些东西成了执念
虽然怪兽叔接触手游较早,但老式手机上的游戏我并不算玩过,高难度操作对于年少时的怪兽叔来说有些强人所难,每次游玩都无法坚持一分钟以上。
几乎是到了07年左右的时间,怪兽叔才算正式在摩托罗拉的翻盖机上玩了*游戏——《帝国时代2》。
相比于需要集中操作的动作类和益智类游戏,顾及全局考验合理分配的RTS与SLG更适合我。
其实那段时间我并不是天天都能玩到这款游戏,因为手机在亲戚家,我几乎十天半个月才能过去一次。
直到2010年怪兽叔才拥有了一部几乎要被淘汰的索爱P1,期间从wap社区页游到许多安装包后缀是sisx的Java游戏都有玩过,但我依然对那款《帝国时代2》念念不忘。
(索爱P1)
由于当时怪兽叔未曾拥有过传说中的“零花钱”,靠和堂弟去钓鱼和捡废品获得的微薄收入依然无法支持我完成一次“刷机大业”,想在手机中安装*《帝国时代2》成了奢望。
直到我们前面说的,怪兽叔在群里吹老游戏时聊到了它。
▌ 有些东西*留在回忆里
如今的怪兽叔或许不再是那个囊中羞涩的穷小子了,想要怀旧或是玩些其它的游戏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甚至在我们另一个栏目“塞班考古队”中还同大家聊了聊《钻石狂潮》这个经典游戏;
或许我想要玩《帝国时代2》,无非是点一下支付按钮就能完成心愿,甚至我想体验当时摩托罗拉上原汁原味的那种感觉,下一点功夫也不是没有可能办到;
(对于找游戏这种事情,怪兽叔还是很有自信的)
而我同样可以把这个大费周折的过程整理整理发出来,再水一篇稿子。
但我仔细想了想,这似乎没有必要。
怪兽叔与大家聊这段回忆,一半是出于我很长一段时间对念而不得而难以释怀,不吐不快;一半是个人认为这算一个趣闻,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原来《帝国时代2》也出过手游,还是在塞班手机上”的趣闻。
游戏里和游戏外的故事都很长,很有趣,很难忘。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你真正在手机上玩的第*游戏是哪款呢?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留言讨论哦~
初识基金时,各种“值”总是搞得人眼花缭乱,每个字都懂,合起来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1 丨单位净值
单位净值一般就直接叫净值,最容易理解,就是现在基金的价格。
如果想要买入,或者卖出基金,就是按照基金的单位净值成交。
截图来自支付宝
如图,今天兴全合润的单位净值就是1.7321元,如果在今天15:00前申购或者赎回该基金,每一份额成交价就是1.7321元。
净值的计算方式很简单:
单位净值 = (总资产 - 总负债) / 份额
把所有资产扣掉负债,再分成许多份,按实际价格买卖,这的确算得上明码标价了。
基金的资产主要还是股票或者债券资产,会跟随市场涨跌变化,导致净值变化,市场好,股票涨,净值也涨。
基金的负债包括应付的费用和利息,比如应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应付的税费等内容。
基金的份额则会根据基民的申赎产生变化,申购则增加,赎回则减少份额。封闭型基金在封闭期的份额不变。
希望上面的几个小段,可以替“贵”的基金说句话。
因为经常会有对净值的一个误解是:净值高的基金更贵,净值低的基金更便宜,要买便宜的,不要买贵的。
2 丨分红方式
没想到吧,第二个内容不是详解累计净值,而是先说分红方式。
这就像解方程要先学个加减乘除一样,这是前置阶段。不过,解方程很难,理解分红方式也就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基金分红的钱一般有两个来源,买卖股票的差价和股息。基金经理拿着你的钱,去赚到钱了,那一部分出来分给你的意思。
开基金会不定期给投资者分配收益,我们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或者红利再投资。
分红时,基金公司把钱分出去了,总资产就降低了,基金的单位净值也随着降低了。
3 丨累计净值
累计净值则不考虑分红给基金净值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用来反应一只基金从成立以来总体的发展情况。
来个简单例子:某基金单位净值2.8,后来分红0.5,又涨到2.8,此时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分别是?
单位净值:例子上说了,涨到2.8,也就是现在的单位净值就是2.8。
累计净值:简单算就是,净值加上被分红出去的部分,也就是累计净值等于 2.8+0.5=3.3。
如果这没说清楚,后台留言骂我好了,我再给你讲一遍。
导读:现在在市场上有很多交易类及财商教育类产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叫做“定投计算器”的理财小工具。用户可以选择的自己关注的某只基金,通过设置定投金额和定投周期,计算出这只基金累计收益、累计收益率等数据,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为什么严谨的交易工具产品中会出现这个小工具?一起来文中看看吧。
一、背景
提到增长,一定离不开海盗模型,即AARRR模型。
对于业务比较单一的基金交易类产品,除主要的交易功能外,还能设计哪些更有意思的功能,来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特别是对于初级交易用户的,提高他们的活跃度和增加用户的交易量,趣味的理财小工具很好的让这些难题引刃而解:
1)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在严谨的基金交易产品中,理财小工具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用户使用时的趣味性,从而会大大提高产品的用户活跃度,除了交易时间以外,增加了用户在线时长;
2)提高用户的留存
对于传统的基金交易产品,如果新注册用户没有入金行为,用户的流失率会非常高,因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目标比较单一,社区的建立也只能够满足用户“看”的动作,无法让用户体验到真实基金的数据,小工具则解决了用户不交易就无法使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新用的留存;
3)提高用户的交易保有量
理财小工具本身的业务逻辑是要满足用户通过提供简单的基金信息,去回测自己的目标产品的历史数据,从而对自己未来交易的想法提供数据的帮助和借鉴,所以对增加用户的交易保有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竞品分析
对于“定投计算器”这个款小工具,主流的基金公司都已有非常成熟的产品。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分析两款不同基金公司的“定投计算器”
1. 天天基金-定投计算器
1)主要页面展示
2)产品结构图
3)优势
支持基金搜索功能,基金数据比较丰富,并有推荐策略、最近浏览、自选持仓的筛选功能;给用户提供不同的定投策略,用户可以对比在不同的定投策略下的收益情况;搜索结果的收益对比使用折线图展示,给用户更加直观展示策略收益的对比;4)劣势
不支持用户设定定投周期、及定投日,与实际的定投功能有区别,无法让用户感受到真实定投环境;各种策略没有详细解释,用户无法理解各定投策略算法的区别,特别是对小白用户和初级投资者,由于看不懂算法策略,更无法设置策略自定义数据;2. 招商基金-定投计算器
1)主要页面展示
2)产品结构图
3)优势
支持基金搜索功能,可以按照股票、债券、混合的类型进行筛选;支持用户选择定投周期及定投日,完全模拟真实的定投设置;明确告知用户分红方式及定投费率;4)劣势
只提供本基金公司产品数据,限制了用户的搜索的范围;只提供普通定投策略,策略单一,无法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从两款定投计算器的功能设置,及业务流程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天天基金定投计算器更加适合在投资领域相对比较专业的用户使用,而招行基金定投计算器比较适合初级理财用户;
三、发难前期准备
通过对两款主流的定投计算器的分析,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理财知识为维度,去设计更适合自己用户的定投计算器,在设计定投计算器之前我们还需要准备那些工作,笔者觉得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必须不能忽视以下两点:
1. 数据支持
1)设计前端需要获取用户的信息
主流的定投计算器会获取用户的标的基金、基金定投起始日、基金定投终止日、定投频率(日/双周/单周/月)、定投扣款日(双周单周输入周一-周五任意一天,日定投不用输入,月定投输入每月某日)等基础的信息;
2)后台的数据储备
需要后台建立足够丰富的基金数据储备,主要的基础信息有基金名称,基金成立时间、基金复权净值(包括成立以来),基金涨跌幅等;
2. 算法的提供
市场上的定投投资策略比较多,主流的定投周期策略、目标止盈策略、移动止盈策略等,各基金公司会根据需要转化的用户人群,去制定定投策略,通过对不同的定投策略的历史数据回测,来引导用户使用定制的定投策略,从而提高用户的金额保有量;
(以下高能预警,满满的干货,敲个黑板先)
接下来笔者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础的定投周期策略的算法,用户通过输入关键数据信息,可以获得以下相关收益结果
定投总期数;累计买入份额;累计买入金额;区间定投收益率;期末总资产;期末总收入算法:
1.计算扣款日的买入份额:假定每次买X元,扣款日复权净值是Y(扣款日是非交易日,按下一个交易日的复权净值计算),则扣款日买入份额F=X/Y,
2、计算累计买入份额:F_all=求和(扣款日买入份额Yi)
3、计算累计买入金额:X_all=求和(扣款日天数N*X)
4、计算区间定投收益率:R= ( F_all*定投终止日复权净值)/X_all-1
5、期末总资产=F_all*定投终止日复权净值
6、定投总收入=F_all*定投日终止日复权净值-X_all
四、需求方案落地
完成前期的竞品调研,以及数据和算法的支持、我们对平台用户的理财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分别从投资年限、投资风险喜好、投资产品的占比,及收入进行了精细化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平台初级理财用户占比较高,所以我们首先会先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1)业务流程的设计
针对初级理财用户,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遵循以下规则:
主流程清晰,在设计具体功能前,我们要先把主干流程梳理一遍,保证流程是通畅无阻且切实可行的,尽量不要有太复杂的分支流程;业务要在数据中顺利流转,每一个业务在流程中的判断不能太复杂2)功能结构图
对于功能的设置,我们尽量要先以满足业务优先,所以我们在设计定投计算器时,需要先把收集关键数据为首位,我们需要收集「基金信息」、「定投金额」、「定投周期」、「定投起始时间」、「定投结束时间」;
除了基本的要满足收集数据,用户在前端页面的交互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设置功能是做了以下功能设计(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
预防错误的提示,我们要在用户选择之前给出用户提示;首先我们会提示用户合规的定投金额,如果用户输入有误,我们会提示用户规格的金额的范围;尽量给出用户选项目,而不要让用户去创造或填写;我们设置了定投起始时间的底部选择弹窗,用户直接选择即可,无需填写在测算出结果以后,我们会自然的去引导用户,如果对此结果比较满意,则可以选择此目标基金进行定投,增加了用户买入基金的便捷性,也同样提高了,平台的资金保有量;在做前端交互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交互的一致性,减少用户重新学习交互的成本;3)最终设计稿如下
五、说在后面
在枯燥的交易类软件中,增加用户的趣味性、增加用户非交易的粘性和激活用户持续关注的热情;作为金融类产品经理,这是我们会时常思考的问题,小工具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开拓了用户对交易类产品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引导用户达成我们希望的目标。
后续我会给大家带来,不同的小工具的需求解决方案,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收藏。
透过结构看世界!我是大大大大浪,一个永远热泪盈眶的产品汪!
本文由@勇敢的心 分享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份额计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份额计算、第一社区sis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