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要点:
当前情况与今年1月降息后并不相同。受益于1月信贷开门红,市场对于春节后公布的社融信贷数据大幅好转有所预期。且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住建部会议先后提及释放住房需求相关要求后,房地产调控有望松动,对宽信用担忧升温。因此1月17日降息后,一周内十债收益率下行了10个基点,随后就转入调整。但现在债市的环境显然要比当时有利得多。
操作建议:把握逢低做多机会。
风险因素:宽信用进展超预期,通胀压力超预期。
1
央行意外降息,现券期债齐涨
8月15日周一盘前央行意外宣布降息,MLF与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双降10个基点,提振债市多头情绪。市场本来预期央行会对即将到期的6000亿元MLF缩量续作以收紧资金面,因而在上周走出调整行情。但央行在缩量2000亿元的同时降息,乐观情绪升温,资金面受影响幅度不大。同时上周五公布的7月社融信贷数据与降息当天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大多走弱,债市环境顺风,降息当天十债收益率单边下行8个基点,T合约涨幅达0.70%。向后看,降息无疑是大利好,但这个利好能持续多长时间,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还有多少,显然是投资者更关注的问题。
图表1 国债收益率历史走势(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2
社融总量结构双弱,融资需求仍是问题
之前市场对于7月社融信贷数据走弱基本是共识,但社融信贷走弱的幅度更超出市场预期,7月社融规模预期13880亿元,实际7561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11500亿元,实际6790亿元,均相差甚大。从结构来看,社融方面,7月信贷转为同比负增,专项债空窗期内政府债的支撑大幅减弱;信贷方面,企业短贷与企业中长贷均转为同比负增,居民中长贷负增扩大,票据冲量现象再现。
图表2 社融规模同比多增 (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3 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同比多增 (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3进出口与贸易差额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一方面,房地产构成宽信用主要拖累。房企端,房企融资环境未改善,地产信用风波雪上加霜,负反馈循环难以打破。除销售与土地购置外,投资、新开工、竣工数据同比均在下探。销售与成交高频数据的修复也未能保持。房企融资问题也会向上传导至整个地产链条,拖累企业中长贷。居民端,房价下行预期叠加收入信心不足,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甚至催生了大量提前还贷,拖累居民中长贷。
另一方面,疫情反复,经济前景不甚明朗,居民负债意愿与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始终难以得到修复。6月疫情恢复后需求积压带来的短期红利结束,留抵退税等财政支持手段也降低了企业短期的流动性需要。因此无论长短端的融资需求表现均疲弱。
图表4 PMI(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5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6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单位:万平)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7 百城成交土地面积(单位:万平)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回头看,今年二季度以来实体融资弱的问题或许从未得到真正解决。6月社融信贷的高增得益于专项债集中发行的支撑,以及疫情后积压的融资需求的释放,但这些都是阶段性、政策性的因素,释放后反而对7月的社融增长有所透支。当前无论是疫情反复、经济压力,还是房地产信用风波,以及高温异常天气对生产基建的影响,都在阻碍融资需求的修复。社融-M2同比增速差转负且持续下行,也能印证当前资金宽裕但融资需求不足。面对当下的挑战,央行选择降息以推动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调,促进消费、投资等修复,托底楼市,也在情理之中。
图表8 社融-M2同比增速差(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3
资金利率低位还能持续多久?
7月底,随着隔夜资金利率降至1.0%左右的低点,市场对于资金面边际收紧的预期也在升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一路上行,8月9日一度突破7万亿元,债市加杠杆现象日益明显。资金空转引发监管层关注。
央行已将公开市场逆回购规模缩量至每日20亿元并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对资金面的影响甚是微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资金宽裕近乎泛滥的局面是由财政投放造成的。财政资金大量流入银行间,但由于需求不足,这部分资金难以流入实体而淤积在银行间。由于财政资金对流动性的补充绕开了央行货币派生体系,央行相应可以使用的主动收紧工具不足。
市场本来预期央行将利用本月6000亿元MLF到期的机会进行较大幅度的缩量续作,以引导资金利率上行。但央行却意外地进行了降息,且2000亿元的缩量幅度也比较缓和,对资金面未构成冲击。
图表9 银行间资金利率(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10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后续来看,央行在资金本就充裕的时点选择降息,首先就意味着央行对于资金利率保持低位的容忍度提高了,其次也侧面验证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严峻。相较于债市加杠杆和资金空转的隐患,目前央行要首先保证对稳增长和宽信用的支持。尽管央行引导资金利率回升的意图在中长期维度仍然不变,但资金面保持宽松的时间会比之前的预期进一步拉长。
4
后市判断
8月15日降息宣布后,单日内十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8个bp至2.65,已突破2022年1月意外降息后的低点2.67,次日又进一步下行。目前十债收益率已达到2020年二季度时水平,投资者对能否继续向下突破或有疑问。
总体来看,当前债市再次由利多主导,收益率总体易下难上,且向下空间应会进一步打开。央行降息释放积极信号,资金利率向上回归的拐点进一步推后,资金宽松还能维持更长时间,前期主要利空的压力缓解。7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及社融信贷数据多数转弱,同样不构成利空。至于市场对于央行态度的预期何时可能转变,至少也要看到稳增长与宽信用明显好转的信号。即使8月经济数据有大幅改善,最早也要等到8月底PMI数据公布时。
03月13日讯 建信核心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建信核心精选混合,代码530006)03月12日净值下跌1.90%,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8540元,累计净值为2.9680元。
建信核心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30.77%,今年以来收益3.86%,近一月收益0.05%,近一年收益37.85%,近三年收益46.73%。
建信核心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9次,累计分红金额5.4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东杰,自2017年08月28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37.83%。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中南建设(持仓比例8.12%)、保利地产(持仓比例7.35%)、五粮液(持仓比例6.78%)、贵州茅台(持仓比例6.48%)、格力电器(持仓比例5.42%)、荣盛发展(持仓比例5.10%)、长春高新(持仓比例4.88%)、宁德时代(持仓比例4.83%)、星宇股份(持仓比例4.16%)、中国巨石(持仓比例3.3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宏观层面,今年4季度经济增长平稳运行,物价水平小幅提升。政策方面,对内中央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在年底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中,求稳成为会议的主基调。对外中美贸易摩擦接近达成第一阶段和解,有助于缓解外需快速向下的压力。
市场方面,上证综指上涨4.99%,创业板指上涨10.48%。行业层面,建材(上涨21.69%)、家电(上涨14.61%)和电子(上涨14.52%)排名靠前。市场预期未来几年地产竣工将迎来向上拐点,与地产竣工相关度高的建材和家电领涨市场。电子受益于真无线耳机放量催化,延续了3季度的强势表现。另一方面,商贸零售(上涨0.08%)、电力及公用事业(上涨0.88%)、建筑(上涨0.92%)表现平淡。这些行业属于典型的低Beta行业,且缺乏催化剂,4季度表现一般。
本基金在四季度始终保持中性仓位,持仓以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为主。我们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是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有效方法。本基金会重点布局竞争优势明显、管理层*、估值相对合理的优质成长股和价值成长股,力求赢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
大家注意到没有,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央行已经连续两次降息了,降息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很多朋友们说当然有关,因为降息我们的房贷利率就会下降,大多数人今天买房子都是要用银行贷款,所以由于lpr利率的下降,使得我们未来每个月还贷的金额会或多或少有点下降。
可是大家知道吗?央行每次调的lpr利率是两种,一种是一年期的lpr,一种是5年及以上的lpr。五年及以上的lpr跟我们的房贷直接挂钩,所以央行最近一次下调了5个基点,虽然调的很低,但是好歹我们房贷可以少还一点钱。而另外1个一年期的lpr利率它跟我们房贷利率是不挂钩的,但是也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民间借贷利率今天是跟lpr直接挂钩的。什么是民间借贷?很好理解,就是我们跟亲戚朋友或者跟一些陌生人借款利率定多少合适,央行是有着明确指导的。
大概在几年之前,央行对于民间借贷利率有一个指导红线,是年化24%和年化36%。当时央行的规定是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24%,如果在以往超过了24%,但是没有超过36%,如果双方同意,那就民不举官不究,但是如果超过了36%,超过部分应当认定为已经归还的本金。
当时央行的规定出台之后,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就是24%了,任何超过24%的借贷合同人民法院都是不予认定的。24%月化2%利率可不算低,但毕竟前几年我们身处于一个高利率环境之下,这两年市场利率都在不断的下调,所以大概在前年央行重新出台了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4倍lpr,因为lpr利率是经常会调整的,所以央行把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划定为4倍lpr。当时一年期的LPR率是3.85%,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就只有15.4%。
从24%降到15.4%,这可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啊,因此这两年您如果跟别人借钱了的话,你可以去翻翻合同,超过4倍lpr利率理论上讲的是不合法的,你是不需要支付这么高利息的。自打上次央行公布了lpr利率之后,大概利率维持了快两年的时间,一直到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央行两次调低了一年期的lpr利率,现在已经从3.85调到3.7了,那么自然民间借贷的上限4倍lpr利率也从15.4%被调低到了14.8%。所以如果您真是以前跟别人借过钱,签过合同甚至此前你就是按照4倍lpr顶格签的话,那么这或多或少也是个好消息,根据央行的规定,你未来可以少还一些利息了,因为咱们现在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已经被调整到14.8%了,甚至未来还会再进一步的下调。
那么当然如果借给你钱的人他不同意,你可以跟他协商,你可以拿出央行的文件跟他看看,如果他不同意的话,到法院打官司说实话法院也不会保护它超过4倍lpr的利率的。14.8%利率说实话已经不算高了,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实际的借款利率是远高于这个数字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使用信用卡的朋友们都知道,信用卡如果你跟他预借现金的话,很多银行规定是日息万分之5的,借1万块钱一天要还5块钱的,那么全年*天算下来,这个数字是高于18%的。
所以就有人问了,你看央行明确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4倍lpr14.8,为什么银行的信用卡要收到18%这么高?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央行有明确规定,4倍lpr指的是民间借贷,什么叫民间借贷?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自然人和公司之间的借款,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借款这些都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就是4倍lpr。但是在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机构叫做金融机构,由人民银行银监会发牌照的,比如说银行、典当行、小贷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这些机构是持牌经营的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他们的借款不受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规范。所以银行可以一年收你18%的利息。
因此这告诉我们所有的消费者,以后你要借贷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你这个利息。以往民间高利贷横行的时候,很多民间借贷的利率是非常高的,是比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还要高好几倍的,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规范了,民间借贷的利率的上限是应当低于金融机构的。
那么反过来讲,我们这个社会中也有很多假冒伪劣的金融机构,比如说过往几年我们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套路贷、裸条贷,其中很多所谓的网上借贷平台你去查一查他的资质,他都是没有拿到合法牌照的金融机构,他们根本就不是拥有合法牌照的金融机构,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公司,所以这些公司如果借款给你,他就要受4倍lpr利率上限的指导,他的借款利息就不可以超过14.8%。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不幸跟一些不正规的公司借了钱了,甚至有的时候签的利息高达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当人家跟你催债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义正辞严的告诉他,你就是非法的高利贷,你欢迎他到法院去起诉你,法院*不会保护他的高利息的。
而另一方面以往我们也跟大家讲过,为了规范各种各样的借贷行为,央行早就有规定,所有金融机构在推销你的借贷产品的时候,你必须明确的告诉用户你的借款的实际年化利率是多少。为什么?有很多机构真是绞尽脑汁在推销他的产品,在他们的口中好像你借这个钱利息是非常非常低的,甚至有人跟你说免息,真免息吗?不是的,利息是免了,收你高额手续费。但是央行明确规定,甭管是利息还是手续费还是各种各样中间环节的收费,通通算利息,而且这些你必须打个包计算一下年化利率到底是多少。
今天大家可以到一些比较正规的借款平台去看,上面打的都很清楚,真的有很多借款都写着年化利率16%、18%,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算一笔账了,你感觉一下这样一个利率合不合适,是不是如果有可能的话跟身边人借一点利息能更低呢?
要点:
当前情况与今年1月降息后并不相同。受益于1月信贷开门红,市场对于春节后公布的社融信贷数据大幅好转有所预期。且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住建部会议先后提及释放住房需求相关要求后,房地产调控有望松动,对宽信用担忧升温。因此1月17日降息后,一周内十债收益率下行了10个基点,随后就转入调整。但现在债市的环境显然要比当时有利得多。
操作建议:把握逢低做多机会。
风险因素:宽信用进展超预期,通胀压力超预期。
1
央行意外降息,现券期债齐涨
8月15日周一盘前央行意外宣布降息,MLF与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双降10个基点,提振债市多头情绪。市场本来预期央行会对即将到期的6000亿元MLF缩量续作以收紧资金面,因而在上周走出调整行情。但央行在缩量2000亿元的同时降息,乐观情绪升温,资金面受影响幅度不大。同时上周五公布的7月社融信贷数据与降息当天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大多走弱,债市环境顺风,降息当天十债收益率单边下行8个基点,T合约涨幅达0.70%。向后看,降息无疑是大利好,但这个利好能持续多长时间,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还有多少,显然是投资者更关注的问题。
图表1 国债收益率历史走势(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2
社融总量结构双弱,融资需求仍是问题
之前市场对于7月社融信贷数据走弱基本是共识,但社融信贷走弱的幅度更超出市场预期,7月社融规模预期13880亿元,实际7561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11500亿元,实际6790亿元,均相差甚大。从结构来看,社融方面,7月信贷转为同比负增,专项债空窗期内政府债的支撑大幅减弱;信贷方面,企业短贷与企业中长贷均转为同比负增,居民中长贷负增扩大,票据冲量现象再现。
图表2 社融规模同比多增 (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3 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同比多增 (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3进出口与贸易差额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一方面,房地产构成宽信用主要拖累。房企端,房企融资环境未改善,地产信用风波雪上加霜,负反馈循环难以打破。除销售与土地购置外,投资、新开工、竣工数据同比均在下探。销售与成交高频数据的修复也未能保持。房企融资问题也会向上传导至整个地产链条,拖累企业中长贷。居民端,房价下行预期叠加收入信心不足,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甚至催生了大量提前还贷,拖累居民中长贷。
另一方面,疫情反复,经济前景不甚明朗,居民负债意愿与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始终难以得到修复。6月疫情恢复后需求积压带来的短期红利结束,留抵退税等财政支持手段也降低了企业短期的流动性需要。因此无论长短端的融资需求表现均疲弱。
图表4 PMI(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5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6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单位:万平)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7 百城成交土地面积(单位:万平)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回头看,今年二季度以来实体融资弱的问题或许从未得到真正解决。6月社融信贷的高增得益于专项债集中发行的支撑,以及疫情后积压的融资需求的释放,但这些都是阶段性、政策性的因素,释放后反而对7月的社融增长有所透支。当前无论是疫情反复、经济压力,还是房地产信用风波,以及高温异常天气对生产基建的影响,都在阻碍融资需求的修复。社融-M2同比增速差转负且持续下行,也能印证当前资金宽裕但融资需求不足。面对当下的挑战,央行选择降息以推动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调,促进消费、投资等修复,托底楼市,也在情理之中。
图表8 社融-M2同比增速差(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3
资金利率低位还能持续多久?
7月底,随着隔夜资金利率降至1.0%左右的低点,市场对于资金面边际收紧的预期也在升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一路上行,8月9日一度突破7万亿元,债市加杠杆现象日益明显。资金空转引发监管层关注。
央行已将公开市场逆回购规模缩量至每日20亿元并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对资金面的影响甚是微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前资金宽裕近乎泛滥的局面是由财政投放造成的。财政资金大量流入银行间,但由于需求不足,这部分资金难以流入实体而淤积在银行间。由于财政资金对流动性的补充绕开了央行货币派生体系,央行相应可以使用的主动收紧工具不足。
市场本来预期央行将利用本月6000亿元MLF到期的机会进行较大幅度的缩量续作,以引导资金利率上行。但央行却意外地进行了降息,且2000亿元的缩量幅度也比较缓和,对资金面未构成冲击。
图表9 银行间资金利率(单位:%)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表10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单位:亿元)
资料Wind,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后续来看,央行在资金本就充裕的时点选择降息,首先就意味着央行对于资金利率保持低位的容忍度提高了,其次也侧面验证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严峻。相较于债市加杠杆和资金空转的隐患,目前央行要首先保证对稳增长和宽信用的支持。尽管央行引导资金利率回升的意图在中长期维度仍然不变,但资金面保持宽松的时间会比之前的预期进一步拉长。
4
后市判断
8月15日降息宣布后,单日内十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8个bp至2.65,已突破2022年1月意外降息后的低点2.67,次日又进一步下行。目前十债收益率已达到2020年二季度时水平,投资者对能否继续向下突破或有疑问。
总体来看,当前债市再次由利多主导,收益率总体易下难上,且向下空间应会进一步打开。央行降息释放积极信号,资金利率向上回归的拐点进一步推后,资金宽松还能维持更长时间,前期主要利空的压力缓解。7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及社融信贷数据多数转弱,同样不构成利空。至于市场对于央行态度的预期何时可能转变,至少也要看到稳增长与宽信用明显好转的信号。即使8月经济数据有大幅改善,最早也要等到8月底PMI数据公布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央行双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央行双降、建信核心精选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