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小伙伴们,咱们今天不扯那些枯燥的财报,也不聊什么高大上的宏观经济,只跟你八卦一下“海航控股什么时候终于摘掉了那颗“星”——也就是说,为什么以前人们说海航“星光黯淡”了,现在好像又开始炫耀?是不是有人偷偷把海航从那暗淡无光的星空里请了出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信不少人曾经为海航的“星光”闪耀着,尤其是在它的巅峰时期,海航控股可是中国航空业界的“当红炸子鸡”。但自从2018年起,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债务风暴、股价崩塌、资金链紧绷……简直比韩剧还精彩。一夜之间,从“天之骄子”变成了“落水汪”,这也难怪“摘星”这个词,让人一想到“重新振作”、“凤凰涅槃”。
可是,什么时间点开始“摘星”呢?搜索资料告诉我们,海航控股的“摘星行动”大概可以追溯到2020年左右。当时,海航集团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资金链断裂,连带股价一落千丈。许多投资者看得目瞪口呆,从“股神”到“跳楼线上的人”,意象一夜之间变得湿漉漉的。这种情况下,有消息传出,海航开始“自救”了,有人说是在2020年初就开始谋划让公司走出困境的策略,真是像极了“逆行”的勇士带着披风,从风暴中冲出来。
但是真正的“摘星”要到2021年才逐步落实。一方面,海航在2021年启动了多轮资产重组,试图通过“卖资产,融现金”的方式,把自己绑在了“自救”的快车上。你知道吗?在那段时间,海航把旗下的酒店、地产、航空相关资产陆续变卖,连老老板都在朋友圈发了个“奋起直追”的动态,好像一夜之间从“明星”转变成了“打工人”。
而且,2022年可以谓之是海航“摘星开挂”的元年。从官方披露的讯息来看,海航集团的债务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具体来说,通过资产处置、引入战略投资者、债务重整等一系列“硬核”操作,公司终于被从泥潭中拉了出来。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让人不禁想起“饿了么的外卖员都扬眉吐气了”,毕竟,能在风暴中心扭转局势,谁不佩服?
有意思的是,2023年海航的财报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恢复,股价也开始有了“抬头见喜”的苗头。这让很多股民心中的“星空”再次亮了起来,仿佛从“避之不及”变成了“我等不及见到它再次炫耀”的期待。这一切,都怪“摘星”这件事,于是“何时摘星”的问题又被推到台前。
有人说,海航真是在“逐梦星辰”嘛,但也有人戏谑一句:“看这节奏,差不多得再等个两年,才能说是真真正正‘摘星’成功。”可不嘛,毕竟从“天量危机”到“逐渐复苏”,时间就像个调味剂,让人品味起伏中自有一番滋味。不少专家表示:“海航的摘星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凤凰涅槃’的炼狱,经历了火焰洗礼,才能更坚韧。”可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到底算是“摘星”了,还是“星梦破灭”?还真就见仁见智了。
说到底,海航控股这段“摘星”之路,既有“血泪”铺就,也不乏“韧性”展现。走过风雨,从那个“明星公司”到如今紧跟时代步伐的“韧性巨轮”,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能重新被摘到手中。嗯,这动作看起来像极了某部电影的剧情——“我曾经高悬,却在风雨中跌倒,现在又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