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妈呀,又来了又来了!打开交易软件,心头一紧,好家伙,江淮汽车这股票又给咱们来了一出“高台跳水”啊!是不是感觉这剧本有点眼熟?每次信心满满觉得它要“雄起”的时候,啪叽一下,又是一根大绿棒子,简直是股民的心电图,跌宕起伏得让人想问一句:“大哥,您是跟我们这群小散有仇吗?”
话说回来,江淮汽车这跌法,就跟那夏天阵雨似的,说来就来,毫无征兆,关键是,它还经常来!搞得我们这群“韭菜”每次一听到江淮俩字儿,就条件反射地摸摸自己的钱包,生怕又被“割”了一茬。这不,今天它又刷屏了,大家都在问:“江淮汽车股票怎么又跌了呢?这次又是为啥啊?”别急别急,咱们搬个小板凳,泡杯茶,好好唠唠这背后的“猫腻”和那些“意难平”。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简直是“卷到飞起”,比高考还内卷。新能源汽车赛道更是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哪个不是卯足了劲儿往前冲?技术迭代快得像坐了火箭,新车型层出不穷,价格战更是打得“刀刀见血”。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不能拿出点“杀手锏”来,光靠“情怀”是站不住脚的。
江淮汽车,作为一家老牌国企,底子是有的,在商用车领域也算是个“老炮儿”。但问题是,现在大家炒股票,更看重的是未来和成长性啊!尤其是在乘用车,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这个赛道上,江淮似乎总感觉有点儿“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既视感。你说它没努力吧,人家也跟大众“牵手”了,也给蔚来“代工”了,最近还跟华为“眉来眼去”的,概念是拉满了。可概念归概念,落地才是王道啊!
咱们来掰扯掰扯它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合作。
当年跟大众的“世纪牵手”,那可是赚足了眼球,无数股民都觉得“这回江淮要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合资品牌“思皓”一出来,大家期待值直接拉满。结果呢?几年过去了,“思皓”这个品牌,嗯……怎么说呢,在销量上表现得一直都挺“佛系”的。路上见到它的概率,比见到流星雨还低。这不就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吗?大家一看,这“干爹”似乎也没带来想象中的巨大流量和技术飞跃,那失望情绪自然就上来了。
再说说给蔚来代工这事儿,这确实是江淮的硬核实力证明,能代工蔚来,说明它的生产制造能力是得到了认可的。但代工毕竟是代工,赚的是辛苦钱,是“旱涝保收”没错,但利润空间有限,而且这种业务的“天花板”也比较明显。它能让公司营收好看,但要指望它能让江淮的股价“一飞冲天”,那指定是想多了。毕竟,当别人家的孩子在赛道上撒欢儿狂奔的时候,江淮还在默默地“造轮子”,虽然很重要,但想象空间确实没那么大。
至于最近盛传的跟华为的“深度合作”,这消息一出,韭菜们的心又活了,甚至一度拉了两三个涨停板,大家都在YY(意淫)是不是要“搭上华为这趟快车”了!但说实话,合作模式没完全敲定,具体车型和量产时间也没个准信儿,这不就是“画大饼”吗?饼画得再香,吃不到嘴里也白搭。市场最怕的就是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故事,一旦预期落空,那股民的失望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直接就能把股价往下踹。而且,现在谁都想抱华为的大腿,华为自己也有一堆“亲儿子”在跑,江淮能不能分到一口肥肉,这真的是个大问号。
除了合作层面,咱们还得看看江淮自己的“硬实力”。在乘用车方面,尤其是新能源车型,江淮自己的品牌似乎一直没能打造出那个“爆款密码”。外观设计、智能座舱、续航里程,这些消费者最看重的点,江淮的车型在市场上好像总差那么一口气,没办法跟那些新势力或者传统巨头的新能源产品正面硬刚。在宣传营销上,也显得比较“低调”,有点儿“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意思。当别的车企恨不得把发布会开到太空去的时候,江淮似乎还在默默耕耘,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你不吆喝,谁知道你呀?
还有就是,商用车作为江淮的传统“压舱石”,虽然底子厚,但整体经济大环境不给力,商用车市场也得“看天吃饭”。货运量、工程项目、基建投资这些,一有点风吹草动,商用车销量就得跟着抖三抖。这块业务虽然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在增长性上,很难给资本市场带来惊喜。所以,当投资者把目光都聚焦在新能源乘用车的时候,商用车这块的稳健,反而显得有点“平淡无奇”了。
说白了,咱小散买股票,图的就是一个“预期”,一个“故事”,一个“未来”。江淮这跌法,把大家的“预期”都跌没了,把“故事”讲得有点“老套”,把“未来”描绘得有点“模糊”。大家一合计,与其拿着它,还不如去买点别的“妖股”,说不定还能搏个“自行车变摩托”呢!
最后,你再看看大盘整体环境,有时候不是江淮自己的问题,而是大A股这个“提款机”不给力。外围市场一有点风吹草动,内部资金面一有点紧缺,大家就开始“抱团取暖”,砍掉那些短期看不到希望的票,江淮可能就不幸成了“被砍”的对象之一。反正,我是有点儿搞不懂了,难道这江淮股票是专门为了考验咱们股民的忍耐极限而存在的吗?每次跌,每次都想问一句:“到底是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