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为当年的爆款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然而,成立将近15年,该产品已累计亏损近百亿元,最新净值约为0.86元,基金规模也缩水超九成。
图1: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成立以来单位净值走势
研究显示,除了市场大势的影响,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只QDII基金出海失败。然而,接近百亿元的亏损并不影响上投摩根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自成立以来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用超20亿元。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基金于市场高位之际迅速建仓的投研决策是否勤勉尽责?“重网友分享、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首只“千亿”爆款基金 成立15年累亏近百亿元
2007年10月,我国面向海外投资渠道QDII正式获批,第一批“出海”基金共计4只。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配售比为25.8%。
然而,在创下发行纪录之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基金遭受重创。2008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
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至今依然亏损14.37%。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投资者2007年发行时申购该基金,持有近15年仍亏损超过一成。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业绩表现
截至2021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97.3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历史净利润(亿元)
金融危机前夕高位建仓 投研能力存疑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出海的失败,固然与基金发行时市场处于高位有关,但也与基金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金于2007年10月正式成立,而2007年年报显示,刚运作满两个月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已在市场高位之际基本完成建仓,股票持仓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达到91.02%,彼时基金净值还位于0.895元。
2008年初,金融危机的海啸已初现端倪,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在一季报中作出判断:“大跌后,亚股投资价值相对浮现,整体股市已呈现筑底回温走势”,基金选择保85%以上的股票持仓,并集中投资于港股、韩国等地股市。
图4:2007-2008年首批QDII基金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
不仅如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还于2008年二季度逆势增仓,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增至89.99%,成为当时仓位最高的基金系QDII产品。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亚太地区也成为反应较为强烈的“震中”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年内跌幅达到57.2%,期内利润亏损152亿元,不仅远远跑输全球各大股指,同时也成为已经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下跌幅度最大的产品。
除高位建仓之外,对海外市场判断欠佳是其净值落后的一大因素。
根据投资目标,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主要投资于亚太地区证券市场以及在其他证券市场交易的亚太企业,投资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韩国、港股、印度及新加坡等区域证券市场(日本除外),分散投资风险并追求基金资产稳定增值。
图5: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近五年重仓地区占基金净值比例(%)
虽然QDII基金宗旨是投资于多个资本市场,有效分散风险,不过港股仍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投资的市场。研究基金持股发现,自成立以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偏好大盘蓝筹股,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股。
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金融业遭受重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的下滑。此外,基金当时主攻的韩国及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里下跌幅度同样惊人。
此后,虽然基金表现有所回暖,但2021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再度下跌12.10%。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坐收23亿元管理费
作为曾经“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在发行之初铺天盖地的营销、狂热的市场氛围褪去后,其业绩只剩“一地鸡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7.15亿元左右。
虽然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却并不赔本。自成立到今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共从这只基金收取了23.44亿元的管理费。
事实上,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5月10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其中,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一样,同属于张军管理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成立十年以来累计亏损3.01%,跑输业绩基准超60%。基金首募规模4.13亿元,目前资产净值只剩下1.12亿元。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严禁短期激励行为,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公募基金公司“重网友分享、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阅读 隐藏边栏发布日期:2022-05-11 22:57:10 所属分类: 传媒
站讯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146)(以下简称:荣盛发展)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荣盛发展继续秉承“两横、两纵、三组团”的土储战略,不断优化市场格局;面对上半年新冠疫情对行业整体的冲击,积极应对,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同时荣盛发展的财务结构持续优化,现金流状况良好,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地产业务增长显韧性 多元业务布局成熟
经营方面,报告期内荣盛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61.54亿元,同比增长7.36%;实现营业利润44.57亿元,同比增长12.79%。合约销售方面,2020年1-6月,荣盛发展累计实现签约面积434.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3%;累计实现签约金额482.25亿元,同比增长3.54%。
制图: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巨灵财经
如上图所示,荣盛发展近5年的半年度业绩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营业收入5年复合增长率为23.10%,归母净利5年复合增长率为22.63%。业绩稳增一方面得益于城市地产板块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得益于多元化产业链布局的日益成熟。
康旅板块方面,报告期内荣盛康旅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新增土地储备面积77.48万平方米,“盛行天下”计划步入实践阶段,成功创建“六个一键”线上操作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居地产长住难、收费难、旅游难等问题。产业园板块方面,报告期内荣盛兴城共实现净利润3.11亿元,完成收款23.81亿元,品牌影响力上升,招商签约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签订土地类招商协议8家,总投资额58亿元。
此外,2020年5月荣盛发展公告将分拆旗下物业公司荣万家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并于6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材料。房地产公司分拆旗下物业业务上市成为近年来行业内一大热潮,荣盛发展顺应形势,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产业链布局,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质量,树立品牌优势。
土储结构合理 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土储方面,荣盛发展发挥渠道优势,运用招拍挂、股权收购等多种方式,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等区域的22个城市获得土地45宗,规划建筑面积467.43万平方米。截至报告期末,荣盛发展土地储备建筑面积4036万平方米,从土储的城市能级分布上看,荣盛发展避开竞争相对激烈的一线城市,以项目利润为导向专注布局二线及强三线城市,土储结构较为合理、数量充足。
财务结构方面,报告期内荣盛发展新增融资额329.82亿元,截至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82.74%,较上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东莞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1月荣盛发展发行一期3亿美元债,利率8.75%,3月发行了270天的超短期融资券,规模14.1亿,利率水平为 6.98%,融资工具呈现多样化趋势,财务结构持续向好。
因涉嫌操纵股票价格,韩国经济担当、第一大股票三星电子实控人李在镕遭起诉。
李在镕目前为韩国第四大富豪,其父为韩国第一大富豪。三星电子同时也是韩国经济的门面担当,对韩国股票指数走势影响巨大,也成为中国基金在韩投资的主要对象。
截至目前,韩国是中国基金的第三大外国投资目的地,已有5只基金涉足韩国股票市场。其中,韩国市场占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仓位15.18%,该基金仅在三星电子一只股票上就投入2.8亿人民币。
韩国股市一哥遭起诉
韩国检方9月1日下午称,决定起诉韩国三星电子副会长、集团实际控制人李在镕等人。此前,检方逮捕令被驳回。
李在镕可谓是韩国股票市场的一哥,他控制的三星电子为韩国最大市值股票,三星电子在韩国综合股价指数的市值中比重约为20%,在过去7年,三星电子的销售额占据了韩国1000家上市公司总销售额的10%,营业利润更是占比约30%。
由此可见,该事件对韩国股票市场及韩国经济存在较大影响。李在镕1968年出生,是三星集团创始人李健熙独子。2014年李健熙生病入院后,李在镕成为集团实际控制人。根据媒体报道,李在镕由于卷入韩国时任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曾获缓刑,但2019年韩国最高法院要求重审该案。
2020年6月4日,由于涉嫌操纵股价、经营权不法继承等,检方向法院提请批捕李在镕,但检方批捕令申请随后被驳回。韩国调查审议委员会6月底做出建议检方终止相关调查、不提起公诉的决定。
据悉,李在镕被控在 2015 年三星两家关联公司 Cheil Industries Inc. 和三星 C&;T 的合并案中涉嫌操纵股票、违反资本市场法和外部审计以及违反信托,并在三星生物制药部门涉嫌会计欺诈,从而为李在镕接班营造有利环境。另外,10名三星前高管和在职高管,也因类似的罪名被起诉。
三星电子在韩国有着支柱的意义,三星电子一度针对该事件发表声明称,在疫情长期化的情况下,本应成为挽救韩国经济的主力团队反而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需要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秩序。这暗示检方对三星电子有负面影响。
根据2020年7月披露的福布斯韩国富豪榜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实控人李在镕是韩国第四大富翁,拥有大约67亿美元的资产,他的父亲李健熙目前是韩国第一大富豪,身价超过170亿美元。韩国的第二大富豪、第三大富豪分别是生物医药、游戏领域的创业者。
三星的价格操纵从洗衣机到股票
三星电子这次操纵股票价格源于2015年。自2015年1月开始,三星电子的股价已累计上涨148%,大幅跑赢韩国市场的主要指数。三星电子不仅喜欢操纵股票价格,也喜欢操纵产品的价格。
作为全球芯片业巨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在2005年12月30日在美国法院承认操纵存储器价格,该公司因此被罚款3亿美元。据法新社报道,三星公司首席财务官当天向旧金山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菲利斯?汉密尔顿表示,三星将与侦查参与价格操纵的其他计算机芯片制造商的美国联邦调查员进行合作。
美国助理司法部长尼尔?林奇说,美方的证据表明,在1999年4月1日到2002年6月15日期间,三星及其在美国硅谷的半导体子公司与其他一些生产商串通一气来操纵计算机芯片价格。美国法院的文件显示,在上述期间内,三星公司在美国销售的动态随机存储器总额接近12亿美元。
当时,汉密尔顿命令三星公司在今后5年内分期付清3亿美元罚款。
除了股票价格、存储器价格,三星电子甚至还操纵手机价格。
2012年4月,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宣布,对三星电子等多家厂商处以453亿韩元的罚款,原因是这些企业哄抬手机价格,合谋欺骗消费者。
另外,三星电子对面板价格的操纵也没有放过。
2011年11月,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对10家亚洲液晶面板制造商罚款1940亿韩元,其中受罚最高的仍是三星电子及其海外分公司,罚金达972亿韩元。
此外,还有洗衣机的价格。2012年初,三星因为在韩国涉嫌串谋抬高洗衣机的价格,三星被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处以258亿韩元罚款。
三星为中国QDII基金重仓股
截至2020年9月1日,三星电子的市值约为3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5万亿元。三星电子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三星第二季度营收为457亿美元,同比下滑5.6%,净利润约合47亿美元,同比增长7.2%。
半导体部门在二季度贡献了最大营业利润占比,销售额为18.23万亿韩元(约合153亿美元),营业利润为5.43万亿韩元(约合46亿美元),占总营业利润的66.6%。
作为当下的支柱型产业,三星对半导体业务寄予厚望,除了内存生意,随着工厂的逐渐放开,芯片代工的客户需求正在复苏。据韩媒etnews报道,三星电子已获得思科和谷歌的下一代芯片订单,将负责从芯片设计到生产的整个制造流程。
三星是韩国经济的门面担当,也是中国QDII基金在韩国股票市场投资的主要对象。截至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半年报,上投摩根亚太基金的韩国仓位为15.18%,持仓的市值为6.5亿人民币。
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持仓数据显示,在韩国证交所上市的三星电子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持仓市值约为2.8亿人民币,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6.43%。
截至2020年6月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规模为43亿人民币,其中,三星电子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贡献颇丰。
作为该基金的核心重仓股之一,三星电子2015年1月至今,股价累计上涨了148%,股价的上涨也使得三星电子,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连续数年成为该基金的核心股票之一。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在最新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报告中表示,基金目前仍然超配韩国市场,认为东北亚整体的态势,不管在疫情或是经济的部分表现会较好,因此看好其股市的表现会优于东南亚市场。看好科技及大消费板块,由于市场已有所反弹,估计下半年股市波动较大,但因市场资金仍然充沛,利率在低位,预期股市仍然是向上的趋势。
编者按:
一些长期业绩差、让投资者亏钱的产品仍然向投资者收取巨额管理费,费率甚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否合理?
本“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系列,将重点研究类似问题。本篇是上投摩根基金旗下产品2022年二季报财报研究的首篇。后续研究将透视更多产品的核心数据。
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二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本文结合财报数据,透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这只产品。
牛市高位火爆限购发行 15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是一只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
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基金最终配售比为25.8%,有效净认购金额约295.69亿元。但截至2022年6月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101.5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根据该产品历史走势图,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自发行起就一路震荡下跌。2008年末,基金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该基金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
最新二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2022年第二季度亏损约1.51亿元,上半年合计亏损约3.45亿元。
截至2022年8月3日,基金单位净值仅为0.8398元。此外,过去的近十五年间,基金从未分过红,这意味着成立时认购的投资者,若期间没有申赎持有至今,亏损仍超过一成。
投资者“割肉”离场
基金亏损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
数据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从2008年开始持续遭遇净赎回。其中,2010年、2014年、2015年为赎回高峰期,分别净赎回30.46亿份、38.57亿份以及52.51亿份。
观察该产品成立以来的日均单位净值,大部分年份均低于1元,这意味着最初申购该产品的投资者无论持有至今还是在期间赎回,大概率面临亏损。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5.43亿元左右,规模缩水超九成。
成立15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23亿元
尽管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不佳,上投摩根基金每年仍然能够收到相当金额的管理费。年报显示,2021年上投摩根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从该产品获得的报酬约6462.44万元。根据费率计算,2022年也仍获得数千万元管理费。
统计显示,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获取管理费合计约23.44亿元。
管理年费高达1.80%,是否合理?
作为2007年第一批出海QDII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管理费率达1.80%,。该产品的管理费率不仅在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中最高,在整个公募QDII基金市场(初始基金口径)也位居前列。
除管理费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托管费率为0.35%,申购费率在0.40%-1.80%之间,赎回费率在0.00%-1.50%之间。于投资者而言,持有该基金首年总费率约为2.55%-5.45%。
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8月3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在公司官网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介绍语是“26年投资老将掌舵,专注挖掘亚太明星企业”。面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长期业绩,该基金是否真正做到择优选股?累计超百亿元的的亏损之下,基金公司是否应该降低管理费费率?
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提到,对存在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投资运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的基金管理人可能采取审慎性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投亚太优势基金、股票002146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