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年下半年汽车大幅度降价是怎么回事啊,以及2022年下半年汽车大幅度降价是怎么回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汽车降价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今后的汽车生产逐渐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来装面子抬高身份的,大款富豪和装逼人士专用,俗称豪车。另外一种是一般品牌汽车,底层人民普通大众驾驶使用,俗称为代步工具。
汽车今后必然要降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新能源车逐步成为汽车主流,今后淘汰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燃油车降价销售保命已成必然选择。
二是当前中国造车技术越来越成熟,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也减少了国外厂商的利润盘剥,造车成本降低,汽车也必然要降价。
三是市场上造车厂家逐步增多,打破了原来几家车商垄断市场的局面,车商竞争加剧,也会造成汽车销售降价。
四是疫情影响,疫情几年来,对经济影响巨大,消费者收入降低,没有闲钱来购买新车,也无心换置新车。市场疲软,也是今后汽车降价的主要原因。
今年汽车领域“有多惨”,连国家也不能不掏出600亿来进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来救市。车企壮士断腕来促销也完全能理解了。
上半年销量惨淡
今年1-6月份国内汽车累计销量为926.1万辆,同比下降7.2%。其中轿车上半年销量为458.5万辆,同比下降5.3%;SUV上半年销量为424.6万辆,同比下降7.1%;MPV上半年销量为43万辆,同比下降23.6%。作为国内的支柱产业,汽车销量减少对国家税收和车企的盈利造成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国内用车市场饱和
这是国内近几年的汽车销量数据:2011年,1850万辆2012年,1900万辆2013年,2198万辆2014年,2300万辆2015年,2459万辆2016年,2808万辆2017年,2888万辆2018年,2802万辆2019年,2577万辆2020年,2532万辆
20011年到2016年是国内汽车销量爆发的几年,从2017年开始归于平淡,到2019年遇到断崖式下跌,加上近几年受全球疫情影响,芯片断供、国民收入减少,汽车作为一个高消费品销量减少也是理所当然的。
自主品牌崛起
这是今年国内七月份汽车厂商排名,其中新能源车企比亚迪零售销量强势登顶第一,加上国内其它一线自主品牌的抢占市场份额,我觉得合资车确实慌了。可以看得出来销量前十厂商里面自主品牌占了四个名额,长安和吉利排名靠前。
另外可以做一个对比,下面是2021年国内汽车厂商销量排名,吉利和长安的的排名相差不大,但是比亚迪从十名开外直接登顶,加上长城进入前十,这里面的影响就天差地别了。
新能源的热销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不仅增幅远远高于整体市场,而且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也达到了整体市场的26.7%,新能源的销量份额已经接近汽车销量市场的三分之一,随着国内油价上涨和人们对新能源的认可,这一比例肯定会加大,另外数据中可以看的到,新能源方面自主品牌完全是一家独大。就特斯拉和一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堪堪进了前十五。也就是表明这26.7%的汽车销量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一口吃下了。另外像理想、小鹏、蔚来、问界这些造车新势力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认可,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被提前布局。
汽车优惠力度有多大。
都说汽车优惠力度大,那到底有多大呢?这是网友整理的大部分车型的优惠力度和落地价格(这份定价有需要的可以保存收藏)!
豪华品牌确实内饰内卷严重,不管是超一线品牌保时捷还是一线品牌bba系列都有很大的优惠力度,以一线品牌奥迪A4L以例优惠力度达到了6万多。像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Ct6的优惠力度更是达到了12万,捷豹个别车型的优惠力度更是达到了30多万。
不只是豪华品牌,热销合资品牌的优惠力度也不只是一般的大,像国内的几个合资汽车厂商比如大众和日系车的优惠也大多在两三万左右,个别车型也达到了四五万的优惠。
与合资热销车型相比,冷门合资车企的优惠力度反而较少,但是优惠力度也普遍在两万以上,个别车型优惠也达到了六万。
与合资车相比,自主品牌的优惠力度确实少了很多,也就红旗可能定价高一点,在优惠力度上面比较大。其他像长安、吉利、奇瑞、哈弗的优惠很少有达到两万的,这主要也是自主品牌的价格本来就低,跟溢价严重的合资品牌没法比。
总结:总得来说,合资车企的品牌本来定价就高,就算打折销售也是有利可图。如果咬牙不降价,市场份额会被自主品牌完全挤占,更加得不偿失。但是按现在的自由市场销量来看,合资车企的降价促销有一定用处,但是用处并不大。
汽车用芯片大幅度降价是主要原因。我国汽车生产之前未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供大于求。下半年也是各汽车厂家冲销量的关健期。
未来的汽车就像如今的手机,人手至少一部,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
请注意,我说的是未来,不是现在!今年的汽车的降价并不是单纯的汽车成本下降的原因,据我所知,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还在不断加价,例如今年上市的比亚迪汉、海豹等价格普遍超出网友的预期,所以很多人在喊:“比亚迪飘了”。
现在这个阶段并不是预示着汽车进入降价的常态,今年之所以降价,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策层面:提振消费,拉动经济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累计销量为955.5万辆,同比下滑12.2%。乘用车小幅下滑,这主要是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受限于消费者腰包够不够“鼓”。
从今年6月开始,国家为提振低迷的乘用车市场,实施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凡是从2022年6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购买的新车,如果购车的价格不超过30万,并且排量在2.0L以下的乘用车,即可享受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当然,这仅仅是针对燃油车推出的政策利好。所以,可以看到今年很多燃油车都开始了普遍降价,特别是不可一世的合资车,甚至豪华车都纷纷降价,从结果看,销量却是冲了一大波。
2、供应链层面:原材料降价下降,成本得以控制
2022年2月14日,长城旗下的欧拉汽车向4S店发出通知,要求从15日起停止接受白猫和黑猫的订单,而之前近2万台的已下订单,将继续履行交付,售后不受影响。随后欧拉汽车CEO 董玉东在欧拉汽车APP发出一则说明,解释了此次停止接单的原因,称:“黑、白猫停止接单,并不是停产,而是遇到了困难!”
有订单不接,是不是傻 其实,欧拉遇到的困难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前两年,锂、钴等一系列有色金属的价格一路狂涨,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一路飙升,买这些股票和基金的人都赚翻了。而动力电池占汽车成本的30%以上,去年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品牌车也不得不一路提价,少的加价5千,多的加价2万。
根据周期理论,大宗商品狂涨之后就是下跌,有色金属的价格开始趋于稳定,自然汽车成本也相应下降,降价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今,汽车市场很卷,特别是新能源市场。有些汽车主机厂恨不得一年上几十款新车。老百姓选择多了自然好,但是也挑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到底哪个才适合自己,哪个才最有性价比。
市场就这么大,产品多了,自然竞争激烈。况且,汽车是除房子以外,第二大消费品,老百姓做选择更慎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突围,降价是很常见的手段。就像当初的电视机,从国外进口的时候,又贵又难买,后来本土有人造了,自然价格就下降了。
最后,未来汽车硬件将会进入平权时代,智能化和品牌化将是关键。大部分的汽车,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就像如今的手机。人手一个房子,一部车的小康生活很快就会到来。
1、对于消费者来说,经济不景气,很多人连房贷都还不起了,更别说买车了。
但是,销量*前10车型大多是在15万以下的,优惠个1-2万,对于刚需用车家庭的吸引力还是不小的。占汽车消费比例*人群就是集中在10-15万区间的车型,这部分人群消费趋向于保守,如有降价,就会愿意等等,油价上涨后,也会考虑延迟买车。
2、对于厂家来说,一开工就要成本。
今年的销量那么差,厂家当然还不如降价保销量,总比让别人占领自己的市场份额好。最恶心的是一些厂家,比如东本、日产某些不愁卖的车型在购置税减半情况下落地价还是保持不变,相当于提高了裸车价,不过我想这种操作主要是为了安抚前几个月下定的车主吧。
3、对于油车/电车之争。
电车的渗透率越来高,油车还不降价,把油车最后的技术压榨干净。潜在的车主转移到新能源车去了,而新能源车有一些品牌是涨价的。
国产车慢慢的崛起 确实给合资车带来了压力。在一个 我们受到疫情影响,百姓消费能力也有所下降
刺激消费。上半年疫情汽车销量本来就不好,下半年疫情没这么严重了。这么多的汽车厂都有好多库存,上半年没有好的销量下半年不知道要赔多少,有多少人失业,有多少下面分厂倒闭。汽车大幅度降价也是在保证利润最小化的前提下。
汽车销量减少跟后面的附加消费有关系,现在的城市停车难,油价上涨,保险和维修费用增加,使有买车意向但非刚需的用户都打消或暂缓了买车。
一个是疫情影响,二是受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冲击,燃油车受到了前所未有地挑战。不降低价格卖不出去了
今天关于《2022年下半年汽车大幅度降价是怎么回事》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