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协会4月15日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明确私募基金两类募集机构主体,募集机构需承担合格投资者的甄别和认定责任,引入资金账户监督机构,保证资金原路返还。办法2016年7月15日正式生效,从发布到实施的3个月过渡期内,募集机构须当尽快完成相关行为整改和内部制度建设。
【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撤销资格】
中国基金业协会4月15日通报,已决定对中金赛富、中金信安和中投金汇作出撤销管理人登记的纪律处分,对有关责任人员公开谴责,加入黑名单。此外,之前已收到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的私募机构华兴泰达,经约谈后申请注销管理人登记。
【证监会对多家基金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证监会通报近期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年度专项检查情况。拟对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拟对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基金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3个月的行政监管举措;拟对黑龙江省容维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客户3个月的行政监管举措。
============================
一、宏观、数据
1、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15.85万亿,同比增长6.7%。国泰君安任泽平称,实体生产等数据与货币信贷等数据相互佐证,经济回升力度较强,预计持续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维持经济中短期W型,长期L型判断。
2、央行: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59万亿,同比多增1.93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同比多增9301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44.75万亿,同比增长13.4%;M2余额144.62万亿,同比增长13.4%。
3、招商银行:首季度社融爆发式增长,主要由于稳增长措施带来基建、房地产需求。不过,目前的信贷高增长与去杠杆去产能目标不符,且企业杠杆率已近极限,因此不排除央行有对银行信贷政策收紧的风险,信贷高增较难持续。
4、财政部: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788亿,同比增长20.1%。证券交易印花税356亿,同比下降15.7%。
5、统计局: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5843亿,同比名义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4亿,同比名义增长10.5%。
6、央行行长周小川:债转股是一项新政策,有些内容细节还在讨论。债转股主要针对杠杆率比较高的公司,并不针对特定规模或产权结构的某一类企业。大型企业借贷比较多,杠杆率自然也比较高。这个政策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杠杆率。
7、央行:3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1447.61亿元,至23.84万亿元,降幅继续收窄。周五,进行35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2.25%。当日有200亿逆回购到期。本周净投放700亿,上周净回笼2750亿。
8、上证报:央行近日召开会议进一步对建立全国性的票据交易所进行论证。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是否强制推行电子票据上。央行牵头的票据交易所的性质、接入机构、操作流程设计也在讨论中。票据交易所设在上海的可能性极大。
9、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制度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管制度。下一步保监会将发布一系列相关制度,并公布首批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
10、央行:3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万亿;货币市场成交量共计62.1万亿,同比增长104.2%;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1.3万亿,日均成交4930.8亿,同比增长105.3%。
二、房产
1、统计局: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同比名义增长6.2%;商品房销售面积24299万平,同比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额18524亿,同比增长54.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516万平,环比减少415万平。
2、易居研究院:3月份库存降低和市场交易异常火爆有关系。而后续市场交易可能没有如此火爆,所以去库存效果可能会略有差异。部分热点城市类似南京、苏州、合肥、郑州等城市依然需要积极补库存。
3、财政部:受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回暖以及上年基数较低等影响,3月,房地产营业税1917亿,同比增长32%;契税1012亿,同比增长15.4%;土地增值税1127亿,同比增长19.9%。
4、住建部:今年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凡缴存比例高于12%的一律予以规范调整,该政策暂按两年执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除可以降低缴存比例外,还可以申请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
三、市场
1、发改委、财政部:从今年起逐步有序消化国家储备棉库存,将储备规模调整至合理水平。细化规定显示,轮出总量不超过200万吨。原则上每日挂牌销售数量不超过3万吨,优先安排进口棉轮出。
2、国务院:印发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的通知。2020年前,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3、经济参考报: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基本结束,已于近期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审议,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前沿新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石墨烯、3D打印、超导、智能仿生等4大类14个分类材料。
4、国务院:原则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具体政策。
5、住建部:正在进行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的筛选,申报城市在经过初选入围和竞争性评审之后即可评为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青岛、湛江等多个城市递交材料申报。与此同时,超20省市启动数千海绵城市项目。
6、工信部: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呼吁尽快启动虚拟现实标准化工作研究,建立标准体系。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15.4亿,预计2016年达56.6亿,2020年超过550亿。
7、京华时报:中国食品工业已连续5年换挡降速,2016年将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2015年,全行业累计完成主营收入11.35万亿,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首次低于中国工业经济6.1%的增速。
8、央行:近日发文要求,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取消信用卡滞纳金,由发卡机构和持卡人协定违约金;ATM提现日限额由2000元提高至1万元。明年1月1日起实施。
9、新华社: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于2016到2018年进行,今年工作重点是进行单点等关键技术方案的验证试验。今年1月,由国内外企业参加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正式启动,将有力推动5G标准形成和完善。
10、上证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强制国家标准制定工作14日正式启动。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对电视盒子的监管将越来越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行业健康发展。
11、中证报:酒类行业的消费税征收方式有望在今年内调整完成,中国酒协与国务院研究中心已就调整方案上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多个部委参考。此次调整的思路是将征收环节从以往的生产或进口环节,转为向批发或零售环节。
12、21世纪:4月15日,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和中债-中国绿色债券精选指数试发布。这两个指数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为国内首批发布的绿色债券指数。
13、新三板:4月15日合计挂牌6583家公司,当日新增19家,成交金额7.72亿,其中做市转让4.82亿,协议转让2.9亿。
14、北京商报:自商事制度改革、新企业登记门槛放宽以来,创业企业发展迅速。2016年一季度,新登记各类企业同比增长25.9%,平均每天新登记1.17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开业率达71.4%,八成企业开业即实现创收。
四、股市
1、上证综指收报3078.12点,下跌0.14%,成交额2241.4亿。深成指收报10733.64点,下跌0.35%,成交额3613.2亿。创业板收报2309.68点,下跌0.63%,成交额1008.9亿。两市合计成交5854亿元。钛白粉、集成电路、电子发票、乳业等板块涨幅居前。
2、香港恒生指数跌0.1%,报21316.47点。日经225指数跌0.4%,报16848.03点。
3、民生管清友:房地产不是万灵药,基建也只是短效药,只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才能带来真正的反转。目前股市还在舞台上,但不知音乐何时会停,二季度的基本面或许在5月就透支了,所以速战速决是最理性的选择。
4、北京晨报:截至目前,A股多达260家上市公司在去年参与证券投资,其中多数公司为主业不佳。有250家公司披露了投资金额,总计约354亿,分别投向了1384只投资标的。业内分析,今年上市公司“炒股”有扩容趋势。
5、证监会:截至4月14日,受理首发企业766家,其中,已过会113家,未过会653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22家,中止审查企业31家。
6、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2016年7月15日正式生效。明确三个重要问题,私募基金两类募集机构主体;募集机构承担合格投资者的甄别和认定责任;引入资金账户监督机构。
7、两市融资余额:截至4月14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154.61亿,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87亿;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796.79亿,增加15.66亿;两市合计8951.4亿,增加28.53亿。
五、国际
1、路透调查:美联储今年将加息两次,下次最有可能是在6月,但这种可能性已消退,因有迹象显示今年经济开局不利,通胀仍较疲弱,而且全球经济不振。
2、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涨6.4%,十六连涨,报635点。
六、外汇
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跌0.01%,收盘价报6.4816。
2、NDF:3月报6.5093,6个月报6.5528,1年报6.6413,2年报6.886。
七、美股
标普500指数收跌2点,跌幅0.10%,报2080点。
道指收跌32点,跌幅0.16%,报17897点。
纳指收跌7点,跌幅0.16%,报4938点。
能源与科技股领跌。
八、欧股
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42%,报10051点。
法国CAC 40指数收跌0.36%,报4495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34%,报6343点。
汽车板块领跌。
九、黄金
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黄金期货价格收涨8.10美元,涨幅0.7%,收于每盎司1234.60美元。
全周金价下跌0.8%,因本周美元汇率上涨。
十、石油
WTI 5月原油期货收跌1.14美元,跌幅2.8%,报40.36美元/桶。
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收跌0.74美元,跌幅1.7%,报43.10美元/桶。
60万元月利息达到3600元,相当于年化收益率7.2%,这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收益目标,但是只通过低风险理财没法实现,只能通过中高风险以上的产品实现。
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产品方式,另一种是组合产品方式。我的理财目标就是“ 保7争10 ”,就是确保7%的收益率,争取10%的收益率,与题目目标比较接近,说一下我的经验供您参考。
现在理财市场,能够固定收益率超过7.2%的产品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主要是两种,我都有过投资。
一种是P2P理财,年化收益率在8-9%左右,自去年暴雷过后,现在比较平静,正处在备案整改的关键时候。应该说“大浪淘沙”之后,P2P的风险相对降低,大部分头部平台是比较有投资价值的,P2P单产品投资60万实现月收入3600元没有压力。
另一种是信托投资,年化收益率7-9%左右,但是信托投资有门槛,要求投资100万以上。如果您资金达不到这个标准,可以和别人联合投资投,我以前就这样做过,实现7.2%的年化收益率没有问题。
单产品投资很多人可能不太适应,确实,我也倾向于通过组合投资实现一定的理财目标。要实现7.2%的收益率,低风险的单产品是达不到的,那就要通过不同风险收益的产品去组合,把大部分资金放在低风险产品上,少量资金放在高风险投资上,以期实现整体投资目标。
举一个组合投资的例子,60万资金,可以配置到低中高三类产品,比如亿联银行的5年期银行存款,年化收益率5.45%,可以配置40万元,每月收益1816元;10万元投资P2P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9%,每月收益750元;10万元定投指数基金,年化收益率15%,每月1250元。三种收益相加等于3816元,超过3600元的目标。
投资组合的方式可以把资金配置到不同风险的产品中,起到平衡风险的作用,万一单产品发生问题,不会影响家庭生活。
上面只是举个一个例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投资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是要看您对产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二是要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三是要看产品获得的方便性。
无风险想要达到年化7.2%的收益,在现在的理财行情下,基本不可能,如果能够承担一定风险(风险可控),想要达到年化7.2%还是大有可能,按照分散投资理论,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投资多个产品,达到分散投资目的,我们来算一下如何分散投资。
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的慧盈-安e+,有平安产险和平安旗下担保公司担保,平安产险偿付充足率接近200%,偿付有保障,年化利率8.4%,还款方式等额本息。45万3年总共利息为60643元,每个月平均收益1684元,等额本息每个月回款14184元,每个月回款再去投资5.45%的定期存款,回款总共可以收益40583元,每月平均收益1127元。
短债基金每月的259元+定期存款每月454元+慧盈-安e+每个月平均收益1684元+慧盈-安e+的回款投资定期存款平均收益1127元,总共每个月平均收益3524元,接近每个月3600元。
不请自来。题主的要求是月利率0.6%,年利率7.2%的投资。
要达到7.2%年利率,保本型理财是达不到这样的收益的,承担些许风险,达到这个年利率还是有希望的。
1.信托。2018年信托行业的平均回报率为7.8%,符合题主的要求。索然2018年有部分信托项目暴雷,但是在年内绝大部分项目都完成了兑付,信托行业的风险整体可控,还是值得信赖的。信托一般门槛为100万元,这个和题主的本金有点差距,题主还需要凑足差额部分。
2.优化资产配置。
50%,30万元购买债券基金,这是一个长期投资,这部分投资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持续增长。预计收益6%-8%(2018年共有488支基金收益率超过了6%
预计利息收入:300000*6%=18000元
10%,6万元购买货币基金,这是一个短期投资,这部分钱作为日常生活的开支、和临时应急使用,需要流动性较强。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普遍下跌,余额宝只有2.6%左右的收益了,只有少部分货币基金能保持在在3%的。
预计收益:60000*3%=1800元
40%,即24万元分成四份分别投资在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上,每份金额为4万元。这个也是一个长期投资账户,目的就是赚取超额收益,由于不知道题主的所掌握的金融知识、金融市场实际的操作能力,所以这里只推荐了指数基金。
数基金相较于其他投项目来说风险要小的多。根据过往投资回报的推算,投资能够坚持10年的话,综合年化10%的收益问题不大。
预计收益:240000*10%=24000元
18000+1800+24000=43800元
3600*12=43200元
43800>43200,满足题主的要求
上面2个例子只是简单的举例,现实中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7.2%的年利率,但都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不能保证本金的安全。题主还可以结合自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灵活选择、搭配。
60万元,银行存款需每月3600元的利息,年利率达到7.2%,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购买理财产品,稍微冒一点风险,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60万元,年收益需7.2%以上,采用低、中、高风险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的方式,兼顾资金安全及流动性,可获得平均较高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