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制药在近期股价暴跌,未来有没希望不好说。
从2020年12月16日开始,连续十个跌停板。至2021年1月27日,济民制药的跌幅高达82.22%,位居医药板块前十大"熊股"。在众多上市医药股当中,就属济民制药"特立独行",用股价的十连跌停的方式走进2021年,令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
济民制药2020年1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警示函》显示,浙江证监局发现济民制药存在以下问题:2020年12月26日,公司披露《全资子公司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聚民生物与美国RTI公司签订《生产协议第二次修订案》,涉及9亿支安全注射针(EasyPoint)和安全注射器(VanishPoint)产品;
总金额约为5.4亿元人民币”“自2021年1月1日起30个月内,将安全注射针(EasyPoint)和安全注射器(VanishPoint)的单价提高0.005美元/支,直至RTI采购达到9亿支上述相关产品”;
经查,2020年4月,公司全资子公司聚民生物与美国RTI公司签订《生产协议第一次修订案》,对RTI出售安全注射器(VanishPoint)的单价降低0.005美元/支,但公司未披露上述降价信息。公司对同类事件进行选择性披露,未遵循信息披露一致性原则。
浙江证监局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济民制药董事长李丽莎、总裁田云飞、董事会秘书张茜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按照相关规定,对其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济民制药表示,公司及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上述《警示函》所指出的问题,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认真吸取教训,并及时向浙江证监局报送相关书面文件。
济民制药近期股价暴跌。截至2021年1月6日的15个交易日内,该公司股价从41.79元滑落至12.16元,累计下跌70.90%,其中,2020年12月16日至2020年12月29日该股连续10天跌停。济民制药曾于连续跌停期间发布全资子公司聚民生物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但该消息未能阻止股价跌势。
扩展资料:
公开资料显示,济民制药创立于1996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系浙江省医药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是中国制药行业中较早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以专业生产销售一次性聚丙烯塑料瓶、非PVC软袋大输液产品为主,是国内最大的软包装输液生产基地之一。
2015年2月17日上市,每股发行价7.36元。
雪球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其营收为6.05亿元,同比增长4.65%,净利润只有3483.77万元,同比下跌15.6%。拉长时间轴不难发现,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其营收在4亿到8亿之间徘徊,净利润在3千万到7千万之间波动,且呈现一年为正数,次年为负数的规律走势。
参考资料来源:***-济民制药因信披违规收警示函
每一轮牛市都会有10倍牛股出现。新一波牛市来临,不少投资者希望能重仓一次10倍牛股,以完成投资经验与资产账户的双重升华。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取乎上者得乎中,通过对以往10倍牛股的量化分析,从千差万别中找出共同特质,仍有助于我们从A股近3000只个股中发现真正的牛股。
根据数据,从1664点以来(涨幅2008年12月28日至今)在10倍或以上的个股共24只;最近10年(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价格涨幅在10倍或以上的个股共90只。虽然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机构并没有持股10年以上的耐心,但是为了保证样本的多样性,笔者选取最近10年的10倍牛股为分析对象。其间,除去重组股13只,剩余分析标的为77只,这是真正能穿越牛熊的个股。
由于个股情况千差万别,严谨的量化分析无法实现,笔者以量化分析为基础,试图采用归纳法得出上述10倍牛股的特质6大特质如下:
一、处在政策支持的朝阳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10倍牛股来自16个行业,其中大部分来自非周期性行业,尤其以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占比最多,电子信息行业占比也比较大。其中,医药生物行业10只,食品饮料行业6只。这些公司依靠本身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的过程中,不断开疆拓土,保持稳步增长。以涨幅最大的恒生电子(600570)为例,10年大涨50倍,即是跟上了电商大发展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生物行业诞生了最多的牛股。比如,中恒集团(600252)、吉林敖东(000623)、双鹭药业(002038)、恒瑞医药(600276)、国药股份(600511)、长春高新(000661)等,10年涨幅均在15倍以上,涨幅最大的中恒集团达到21倍。这验证了多数投资者的经验:医药行业需求并不受经济周期影响,天然具有穿越牛熊的基因。不过,上述公司均抓住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中恒集团的血栓通主攻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此类疾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再如长春高新,其对专治矮小症药物的研发,直指市场空白点,想象空间巨大。
另一个10倍牛股集中地是食品饮料行业,如传统名酒贵州茅台(600519)、老白干酒(600559)、古井贡酒(000596)、泸州老窖(000568),主营天然饮料的承德露露(000848),乳业巨头伊利股份(600887),涨幅均在11倍以上。
无论宏观经济如何调整,上述两大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人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即使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7年,这两大行业都能独善其身跑出大牛股。未来,白酒业将进入调整,符合90后需求的新型饮料、符合疾病发展趋势的创新型药品,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此外,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也是牛股诞生地,如桑德环境(000826)10年大涨19倍,三安光电(600703)10年大涨24倍。
可见,非周期性、契合市场长期需求,是10倍牛股的一大特征。
二、起步时市值较小,约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上市时间长。
统计上述10倍牛股,相当部分个股起步时市值较小:约在20亿元—40亿元之间,如广晟有色(600259)、隆平高科(000998)2005年市值不足20亿元,包钢稀土(600111)股价爆发时,也才20多亿市值。诞生牛股,要有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因此,大行业下的小公司是牛股的另一大特征。
一般而言,20亿元市值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坎,在此以下,说明业务还没有完全伸展开,盈利能力有待加强,爆发力不足;如果能顺利越过去,市值在20亿到30亿元之间,则是爆发的黄金起点,一方面主营业务有了足够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空间很可能打开,迅速冲向200亿到300亿市值便有希望。从20亿—30亿元到200亿—300亿元这一10倍增长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最有可能充分享受业绩提升和股价重估的双重好处。不过,上市公司市值一旦达到200亿元到300亿元之间,便很容易进入“估值陷阱”。由于市值增大,增长自然性趋缓,支撑之前的高估值便显得更加困难。最终,如果没有出现令市场满意的业绩爆发或外延式并购,将会遭遇用脚投票。
反观这些10倍牛股,市值均是从小到大,大部分增长均发生在20亿元到200亿元的黄金增长期,因此,尽管不全面,但这仍可以看作是牛股的第二大基因。
三、业绩中高速增长加股本扩张
2005年至2014年的10倍牛股中,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普遍在20%左右,最低为12%。其中,华夏幸福(600340)达到63%、包钢稀土50%、山东黄金(600547)55%、泸州老窖(000568)60%。其中,周期性行业的个股往往处于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或资源价格爆发期,山东黄金受益于金价在过去10年的整体上涨,包钢稀土受益于稀土价格的再发现,泸州老窖则受益于社会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对行业而言需要有长长的坡道,对公司而言需要有优秀的盈利能力。据统计,上述个股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毛利率在3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在20%以上,是长期牛股和阶段性牛股所具有的明显特征,大盘、中盘或小盘股均是如此。毛利率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市场定价权,以贵州茅台(600519)为例,95%的毛利率傲视群雄,国药一致(000028)、康缘药业(600557)、新华医疗(600587)、云南白药(000538)等大部分长期牛股,毛利率也普遍在30%以上。
股本持续性扩张是绝大部分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共同特征。此处不再赘述。
四、主营业务市场需求爆发
这些牛股大部分契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热点。2005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中,地产、汽车、电力、机械等传统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诞生了以中天城投(000540)、中联重科(000157)、泛海控股(000046)为代表的诸多牛股;近年来,国家鼓励7大战略性产业,又诞生了网宿科技(300017)、三安光电(600703)等大牛股;此外,达安基因(002030)的基因测序、天士力(60053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特药物,均契合了时代的需求。
以达安基因为例,不计以前的涨幅,该股从2012年底4.54元的低价,一路涨到2014年10月29.98元历史高点,不到两年大涨6倍。这得益于达安基因的基因测序新技术受到市场的广泛期待,因此估值也不断水涨船高。此外,网宿科技2013年一年大涨近10倍,更是赚够了眼球,其原因无外乎公司所处CDN领域的爆发性增长。
五、独有资源优势
过去10年,山东黄金、中金黄金(600489)、包钢稀土、盐湖钾肥等资源股,云南白药、东阿阿胶(000423)、片仔癀(600436)等医药股,泸州老窖、五粮液(000858)、贵州茅台(600519)等白酒股,无疑不是具有独有的资源优势甚至垄断优势,受益于消费升级、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主营收入与毛利率逐年稳步增长。目前为止,这些独有资源股,在A股中大部分已被挖掘,如果出现中期回调,便是买入时机。不过,传统的独有资源股已经相当稀少了,新的独有资源股,则有待于某个特定子行业爆发带来的需求增长。
万科A、苏宁云商(002024)、美的电器、格力电器(000651)等,尽管不属于内在的独有资源股,但其优秀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它们在竞争充分的行业仍能不断壮大,充分受益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提升,外延式快速扩张让其他企业难以追赶。这既是外延式扩张的独有优势,又是股价能穿越牛熊的独门秘籍。
六、外延式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诞生大牛股的便捷途径。过去10年,13只10倍牛股便从此诞生。
以三安光电为例,其前身是ST天颐,重组后变成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LED生产商,并快速打造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在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股价一年内屡创新高。
再比如鹏博士(600804),其前身成都工益从事特钢冶炼,转型重组后的鹏博士则主要从事电信增值服务、安防监控和网络传媒等热门行业,2013年,安防概念股和传媒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鹏博士也一跃变成大牛股。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不过,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此类个股缺乏完整的分析逻辑,时间成本较高,把握难度很大。
展望未来,如何寻找大牛股?通过以上分析,大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要继续在大消费行业找;二要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7大战略性新兴行业中找,如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三是对目前还处于冷门的行业保持关注,过去10年的大牛股,不少出自当时少人关注的冷门领域。
1、所属行业紧随时代特征
大牛股诞生的背后,是行业轮转、产业更迭与时代变迁。
90年代属于初市场经济确立,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制造时代开启。长时间的短缺经济使得商品百货需求大增,第一轮牛市中,爱使股份和飞乐股份为代表商贸、轻工类行业领涨。
2、起步市值普遍在20亿以下
小市值,大空间,大牛股起步阶段市值普遍小于20亿。小市值公司弹性空间大。统计发现,大牛股在牛市起步阶段市值较A股整体偏低,而在牛市高点偏高。
3、业绩增速明显
牛股背后往往对应着业绩高增长。统计发现,大牛股上涨有着坚实基本面的支撑。盈利高增长为股价持续上升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A股五轮牛市中,大牛股复合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起步阶段估值并不便宜
从估值水平看,大牛股在起步阶段也并不便宜。五轮牛市起步阶段,大牛股市盈率中位数分别为50.40倍、16.88倍、22.09倍、18.98倍、27.18倍,从估值看,大牛股与其他股票无明显差异。因此,“便宜股才会大涨”的结论是错误的。
5、普遍有并购动作
很多大牛股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并购扩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股
参考资料来源:***-盘点2014年十大牛股:次新股集体称王
白马股可以理解为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股票,这样的股票长期绩优、回报率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样的公司信息公开比较透明、业绩增长比较明朗,同时公司的发展面临较低的风险,这时股票会表现出较强的升势。
白马股的股价一般较高,但是由于成长性比较好且具备高业绩,造成这样的股票具有较低的市场风险,尽管有时其绝对价位不低,但相对于公司高成长的潜质而言,股价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市盈率的真实水平相对较低。
白马股的股价一般表现为稳定缓慢的增长,这是很多人购买白马股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股票拥有长期投资的潜力,一般投资期限越长,个人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毕竟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其实不论买卖什么样的股票都需要承担很大风险,不是说我们买了“白马股”就可以赚钱,投资过程中还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买卖股票时赚到钱。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投资速报:度小满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满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更多产品信息可以通过度小满金融APP了解。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时间一览表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22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第十一次牛市:2022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
首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该公司的净利润必须是逐年递增的,即成长性强。这种股票才具备穿越牛熊的可能。记住:还只是可能!净利润不增长,或增长幅度小的公司,只能当债券的来估值,其价格波动主要受资金成本的影响。
其次,该股票的价格必须适当。即使利润逐年递增,只要价格炒的过高,仍然难以超越牛熊。最好是随净利润的增幅缓慢上涨。
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长期看,股票价格肯定是上涨的。不相信的话,随便举个最让股民恶心的板块中最让股民恶心的股票:银行股中的建设银行。建设银行在2013年之前,利润也是逐年递增的。假设有个傻帽在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买进,老实的持有到现在也翻了一倍多。如果买进贵州茅台,涨的更多。
至于那种股票涨的多,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受到市值大小、股民预期、特殊的政策变化、特殊事件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但是,只要利润递增,买的价格合理,穿越牛熊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