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涨停价(北汽蓝谷上市价格)

2022-12-15 7:08:54 证券 yurongpawn

华为上车极狐,“40万的快消品”值不值?

编辑 | 施智梁

华为一直宣称不造车,但“华为 Inside”车型已经到来。

4月17日晚,纯电轿车阿尔法S推出,包含4款售价25.19万元-34.49万元的“普通版”,以及2款售价38.89-42.99万元的“华为HI版”。

据悉,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量产车,已经在上海公开试乘,在极狐公布的视频中,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全程无司机接管方向盘。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这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随着新车的推出,华为在自动驾驶上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在此之前,资本市场的热情已经被点燃,极狐ARCFOX母公司北汽蓝谷(600733.SH)于2021年4月14日、4月15日、4月1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截至4月16日收盘,北汽蓝谷再次涨停,报收12.51元/股,与华为同样有着深度合作的另外两家车企广汽集团(601238.SH)涨6.57%、长安 汽车 (000625.SZ)涨停。二级市场上,华为概念股以及无人驾驶概念股股价一再拉升

2020年北汽蓝谷的股价表现一直很平,得益于华为的合作,北汽蓝谷股价得以飙升。不过,作为首款“华为 Inside”车型,阿尔法S一经发布却陷入价格过高的争议中。

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的总裁王军曾表示,“未来, 30到50万的车有可能成为快消品。”但现在,40万的华为HI版,能否给消费者同等价位的品牌力和技术体验,仍然存疑。

何为“华为 Inside”?

王军解释称,华为发挥ICT的优势,车企发挥产品制造、整车定义、面向客户的优势,联合采用共同设计、开发、销售这样的模式,定义为“华为 Inside”模式。

简而言之,“华为 Inside”模式可以理解为华为和车企深度合作的系列产品。阿尔法 S 的最大卖点便是搭载了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 ADS。其中包括 3 颗 96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6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摄像头,13 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400Tops 的华为自研芯片。

“华为 Inside”模式也可以看出在联合打造新车型的过程中华为和北汽双方的分工。北汽更多负责车身的机械系统、底盘系统等传统部分,华为更多负责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后端云端等计算机化的部分。

不过,阿尔法S华为HI版价格公布之后,其比Model Y、 宝马iX3价格还要高的定价成为一大争议。

对于价格的争议存在两个方面,一是,阿尔法S华为HI版比普通版贵了10多万元,而特斯拉城市自动驾驶系统FSD国内售价仅为6.4万元。二是,阿尔法S华为HI版的价格比Model Y、宝马IX3等车型要高,但是ARCFOX的品牌力和渠道覆盖面,却无法与特斯拉、宝马等豪华品牌相提并论。

对于第一项争议,王军表示主要原因是功能不同。阿尔法S普通版的功能与FSD类似,但华为HI版的功能要超过FSD,因此才会出现HI版车型比普通版阿尔法贵10多万的情况。

对于第二项争议,北汽和华为方面均认为与竞品相比,定价“合理”。“我们定价策略很清晰,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好,保证产品价格竞争力在行业里保持最优的状态。”刘宇认为,根据性能搭载的配置可以得出结论,阿尔法S在同级别里性价比是最好的。

ARCFOX是北汽新能源重点打造的品牌。北汽新能源自成立以来,一直实施单品牌战略,现阶段整车产品以性价比车型为主,且重头押注在TO B市场,缺乏面向新能源高端市场的产品种类。极狐ACRFOX品牌对于北汽蓝谷来讲,肩负着冲击中高端、争夺TO C市场的重任。

北汽新能源正在将更多资源押注在ARCFOX上。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花重金打造ARCFOX的新车型、网络渠道、智能系统以及智能工厂等;另一方面,为摆脱品牌桎梏、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北汽新能源重新招聘了用户运营和交付、直销顾问等人员,其中不乏有来自宝马、戴姆勒等一线豪华品牌的管理人员。

2020年10月,ARCFOX极狐品牌首款量产SUV车型为ARCFOX αT 上市,但是销量一直没有大的起色。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0月-12月份,ARCFOX αT的销量分别为:336辆、94辆、224辆,共计683辆。2021年一季度,ARCFOX αT的累计销量也仅为304辆。

不可否认的是,ARCFOX当前的品牌力和渠道铺设速度均是硬伤。在知名 汽车 分析师李颜伟看来,阿尔法S过高的定价对于当前的ARCFOX来说,难以实现走量。“在ARCFOX品牌没有树立起来之前,又发布了一款价格更贵的车型,很难成功。极狐需要审视自己的战略,如果价格进入15万元区间,还是比较有希望走量的。”

此外,据刘宇介绍,阿尔法S目前只是完成了单体试验,为保障制造一致性和稳定性,新车预计将于2021年年底才能实现小批量交付,规模在500辆-1000辆左右,2022年一季度阿尔法S才会实现大批量交付。

换言之,ARCFOX 2020年的销量还需依靠ARCFOX αT 。根据规划,2021年,ARCFOX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销售渠道布局,计划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重点城市开设100家门店,2022开设150家门店。不管是阿尔法S的起量还是渠道的铺设,仍需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不是华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即使华为的溢价能力较高,ARCFOX车型很快便不是唯一选择。

“不论对于华为还是北汽来讲,(智能车型的打造)投资都是非常巨大的,不会只做一个车型。” 华为 ADS 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称,2021年上半年开始,由华为和车企联合打造的一系列车型将到来,其合作对象不只是北汽,还有长安和广汽。

华为在智能 汽车 时代的优势在于能将激光雷达硬件和自动驾驶系统涉及的算法算力一并解决;而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云、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积累,也使得华为在智能网联的底层架构上掌握先机。

对此,苏菁近日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传统车企造车和 科技 公司造车的根本分歧在于未来 汽车 的主体。

“传统车企的看法是把车作为基础,试图把计算机嵌进去,我们认为计算机是基础,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传统车企会做很多小盒子,来一个功能加一个盒子,但我们本身就是一台大计算机,把车挂上去,这是本质的不同。”

华为4月18日发布的HI五大新品,可以作为对这段华为“造车思想”的解读。

简单来说,自动驾驶方面,华为认为传统数据中心已经不能满足研发需求,必须放在云端,因此推出了“八爪鱼”自动驾驶云平台;智能座舱上,华为要打通车与华为其他电子产品关联,将华为的智能生态进一步延伸到 汽车 上,因此采用了“鸿蒙系统”,将 汽车 打造成手机、电脑一样的智能终端。

但苏菁的言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媒体曝出疑似美团CEO王兴对华为“计算机外设”的评价:“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 汽车 企业的优势领域华为的短板较为明显,如 汽车 底盘,涉及到车辆的运动、转向、舒适性、悬挂、减震等因素,华为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和落地。

华为在智能 汽车 的另一大版图是自动驾驶。4月15日,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

公开试乘的视频显示,现场测试车辆的行驶情况较为平稳,在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情形下均能实现城区通勤无干预自动驾驶。

事实上,阿尔法S华为HI版之所以定价40万元左右,与该车型的硬件成本、技术研发投入关系密切。3个激光雷达、400Tops的中央超算成本可能较高,此前的研发投入需要较高的定价来摊平。

由于价格太贵且早期技术不成熟,此前大部分车企对激光雷达都是“高攀不起”,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也多次表示绝不使用激光雷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 科技 公司涌入,激光雷达的成本已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把激光雷达作为卖点。

一些车企的选择是与激光雷达供应商合作,如小鹏 汽车 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 科技 合作激光雷达,蔚来ET7的供应商则是蔚来投资的Innovusion公司。家大业大的华为选择自研,从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到相关的预测、决策等软硬件,华为在自动驾驶的投入一年大概为10亿美金,未来还会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给极狐阿尔法S提供的方案打出了“L4”的标签,即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提供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但从具体落地的角度来说,消费者短期内能体验到的依然是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

L3难落地,法律法规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早在2017年,奥迪A8已经推出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水平的量产车,能够在60km/h以下实现L3级的TJP(交通拥堵自动驾驶)功能,然而发布至今该功能都不能正式“上路”。

上亿欧元的技术研发成本打了水漂,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现有的法律法规条件下, L3级自动驾驶的权责界定依然没有明确;同样的困境也限制着更高级别的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比如全无人出租车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

L4级的自动驾驶水平在华为解决方案中首次登上乘用车。受法律和技术限制,短期内无法给用户带来真正“解放双手”的体验,研发投入和硬件成本却先摊到了车主身上。如果说极狐加上华为才能值40万,对于40万中暂时不能真正落地的部分,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硬件冗余是短期的必经阶段,无人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加入除了对于数据积累有重要作用,还有对品牌的支撑。当然涉及到定价,就不只是纯粹的考虑这个级别无人驾驶,还有品牌定位的思考。即使不能完全使用,但部分辅助驾驶功能也是有使用基础。”于亚飞称。

“我个人觉得(阿尔法S的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王军也答复媒体称,“但最终还要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北汽蓝谷涨停价(北汽蓝谷上市价格) 第1张

汽车股:未知迷茫下的一场硬仗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时间倒回2019年12月,武汉开始出现新型肺炎疫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并且没有针对性药物,以及种种其他因素影响之下,导致疫情迅速恶化并且蔓延至全国。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和周边的鄂州市、黄冈市、荆门市等先后宣布“封城”。一时间社会恐慌和焦虑情绪在不断滋长。而这种情绪给了中国股市重重一锤,自然也包括汽车股。

毫无意外,股市春节恢复交易以后全线大跌,汽车行业更是几近全线跌停。然而,众所周知,这种悲观的情绪多半是出于对疫情的恐慌,缺少来自行业的基本面的客观考量。

扉旅汽车发现,截至2月7日收盘,汽车板块近半数个股飘红,汽车股整体企稳。

业内人士也表示,下跌主要是恐慌情绪的积压,市场情绪恢复以后,行业也会慢慢分化。此次疫情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利弊均有,如果疫情控制得当,预期未来会对乘用车有一轮需求刺激。

跌停与分化

这场跌停像极了一场心理战。这不是上市公司想要的,更不是投资者愿见的。但悲观的情绪确实积压了太久,市场需要一个出口,而股市的宣泄出口便是下挫。

2月3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毫不意外地上演了开盘千股跌停。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跌7.72%,深证指跌8.45%,创业板指跌6.85%。成交量大大减少,其中,上证指数一度创下23年以来最大跌幅。截止当日收盘,两市3803家公司跌停个股达到3200支。

当天,汽车板块收盘下跌9.55%。刨除与特斯拉牵手的宁德时代(300750),整个汽车板块149支股票当中148支下跌。其中北汽蓝谷(600733)、江淮汽车(600418)、长安汽车(000625)、一汽轿车(000800)等整车企业纷纷以10%的跌幅封在跌停榜。整车板块整体跌幅达9.50%,汽车零部件板块整体跌幅达9.73%。

投资者并不是对汽车行业的丧失了信心,而是无法判断此次疫情会给整个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更无法判断此次疫情加之在汽车行业的影响会有多大。

除了医药行业以后,几乎所有行业都陷入了一种未知的迷茫。据IHS Markit预测,由于疫情仍在扩张期,相关汽车企业的工厂停工有可能延续到3月中旬,或致中国汽车产量缩减超170万辆,同比下滑32%。丰田、本田、雷诺、特斯拉等多家车企宣布配合中国延缓复工的政策, 在华工厂临时停产;韩国现代因中国零部件供应链问题,而导致停产。

正如很多券商研究员在接受扉旅汽车的采访时分析所言:目前,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现在还不好判断,需要看疫情的控制情况。眼下,短期内汽车产量下跌是必然的,汽车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防护工作,未来行情将会面临分化。

市场情绪似乎修复得很快。2月5日,应声大跌后的汽车股又迎来了普涨。其中比亚迪大涨7.9%,一汽轿车上涨7.64%。行情开始有了分化的迹象。部分公司的股价逐渐企稳。截至2月7日收盘,汽车板块70支个股飘红,其中北汽蓝谷封在涨停板。此外,下跌个股71支,平盘个股9支。

是考验,也是机会

危中有机。

不可否认,疫情对于汽车行业的利空,但是,整个汽车行业也会借助此次疫情,加速行业的探底进程,加快了落后车企的淘汰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行业的调整步调。鱼龙或许就此分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狭义乘用车累计产量为2572.1万辆,累计销量约为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

长城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孙志东表示,从全年维度看,该疫情对汽车需求影响有限,预计 2-3月份被抑制的需求将在第 2-3季度逐步释放。2-3月份购车人群由于疫情被迫不去4S店等零售渠道购车,这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只是被短期抑制而已,当第2季度疫情逐步好转之后,这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将逐步释放。

他还分析称,该疫情或许会提振私家车购买情绪,增加首次购车需求。因为在此次疫情中湖北封城,公共交通停运,私家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没有购车的家庭在此次恐慌中或许会产生购买私家车的想法,另外,在传染病疫情等非常时期,搭乘公共交通(公交、高铁、地铁等)染病的概率高于私家车,所以从这两个角度看,该疫情或许会提振私家车购买情绪。

当然,汽车行业也必须清楚地的认识到“危中有机”,“机”是靠自己挖掘的,而“危”是恒定的。

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当年非典爆发期集中在 3-4?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第二季度。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始于去年12月,专家预计 2月为爆发期,大概率在 4-5?月份结束。所以, 2020年上半年汽车需求必然受到冲击。这对于汽车股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利空。

但是,二级市场上,还有一个因素在支撑着汽车股的行情——业绩。汽车行业的2019年年报马上就要出炉。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纷纷披露了业绩预报。比如,长安汽车2019年业绩预告全年公司亏损24亿-29亿元;上汽集团预告2019年净利润相比同期减少104亿元;一汽轿车预计2019年净利润下降70-80%;力帆汽车2019年度业绩预亏将达到近50亿元;众泰汽车2019年预计亏损超过60亿元。股价的表现自然会在业绩上见真章。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看,疫情对整个汽车行业供给端影响非常有限,由于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产能充足,所以这段时间损失的产量在后续可以迅速补回。目前,各家车企在支援防疫前线的同时也纷纷着手“自救”,对于未来的行业走向有一定的判断和预期。

东方证券关于疫情之下的汽车行业研究报告复盘了非典时期的汽车股的表现,并且与当下的疫情进行了对比,认为二季度有望见到行业向上的拐点,看好特斯拉产业链配套的公司,以及低估值的行业龙头。

2月会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一只手送走了严寒,一只手迎来了温暖。虽然是一场硬仗,但疫情不会长久远。汽车股,要挺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600万人围观崔健,赞助商极狐焦虑上位,单车营销费超8万?

撰文 / 王达叶

编辑 / 冒诗阳

作为这场线上演唱会的独家冠名商,极狐品牌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品牌露出机会。有知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北京蓝谷极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极狐)之所以碰上爆款,是因为极狐一直是腾讯的广告大客户,而视频号是腾讯重点推介的项目。

事实上,极狐品牌背后的极狐正在大范围提升营销力度。2021年极狐品牌营销费用4亿元,但同年,该品牌只卖了4993辆车,完成既定销量目标的41%。如果粗略平摊到极狐卖出的每辆车上,单车营销成本超过8万元。

要继续支撑这样的“土豪式”营销,极狐的母公司北汽蓝谷压力不小。根据财报,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5.89亿元、52.72亿元、86.97亿元,波动明显;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64.82亿元和-52.44亿元。

对于2021年巨额亏损的原因,北汽蓝谷官方给出的解释为“由于公司销量未达预期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营销所致”。各项费用中,北汽蓝谷广告宣传及运营等销售费用高达17亿元。

难怪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崔健让极狐火了一把,但这把火能烧多久还很难说。

4600万人围观崔健,极狐接得住吗?

“几天前看到崔健线上音乐会的广告,赶紧预定了闹钟提醒。”看完演出后,一位70后观众心潮澎湃地对《 财经 天下》周刊说:“一听老崔的声音,听到嘹亮的小号,听到急促的吉他,听到敲在心上的鼓点,听到横空出世的铙钹,看到老崔五角星的帽子,感觉时光倒流。”

根据百准数据的统计,演唱会峰值出现在9点20分,平均观看人数增速达到180842/分钟,同时观看人数增量峰值达到37万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崔健演唱会当晚的数据已经超越品牌方预期。按照第三方服务公司测算,此次演唱会成本为七百万上下。

“4000多万人看过,有1%的人能记住极狐,这个效果就非常牛了。”熟悉极狐品牌的人评价,这是极狐营销团队 历史 上首次成功案例。

事实上,“在市场上要有声音”,是极狐品牌高层给营销公司2022年下的命令。但一场崔健的线上音乐会,真正的带动效果还有待观察。

“试驾名额还很充足。”4月18日,极狐品牌位于三里屯的一家旗舰店面的销售人员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该店内并未准备配合崔健演唱会的宣传物料,经过一个周末,因崔健线上演唱会而来电话咨询的消费者也并不多。

在一位熟悉 汽车 营销的人士看来,极狐在保障转化率上还可以更下功夫,目前的销售线索转化方式十分传统。点击广告,会将用户跳转至极狐的看车试驾的报名页面,与传统的引流广告无异。虽然品牌方在页面下方给出了演唱会定制福利,包括48小时试驾、腾讯视频会员卡等,但这些基本只是“标配”。

“崔健这次演唱会当然成功,但崔健与极狐的关联度实际上是不够的。”一位 汽车 行业分析师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极狐是谁。极狐想要靠崔健演唱会赞助商实现品牌声量突破的话,需要有接下来的组合拳。”

图源/视觉中国

营销提速,极狐难产

碰到崔健之前,知名度不高的极狐上一次碰到能如此“吸睛”的机会,还是通过华为。

去年4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在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但除了极狐自己的站台外,这款车还被摆在了华为的展台上。

车展前,华为发布了一稿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路测视频,引发轰动。视频中,上述车型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完成各种路况下的自动驾驶。同年9月26日,北汽新能源宣布与华为签署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消息一出,北汽蓝谷连日涨停,收盘价13.48元每股,总市值两日内上涨超64亿元,达到578亿元。

靠着“与华为合作”的热度,时任北汽极狐总裁的于立国说,要在年底前完成1.2万辆极狐的交付目标。然而,极狐同样并没有接住华为的热度。

这款与华为合作车型的交付时间一推再推,极狐原计划2021年年底正式交付,后推迟到今年3月,但截至现在,该量产车型依然“难产”。最终2021极狐累计销量仅有4993辆,与1.2万辆年销量目标相差甚远。

“这个产品开发过程是紧锣密鼓的,我们做了很多测试,现在我们在路上跑的车在做泛化测试,邀请不同人群试车。”4月6日,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这款“智能化足够领先”的车型,提前一年预热并不算久,但什么时候准备成熟,目前还不得而知,“越往后越觉得我们要再测一遍以应对更多的突发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北汽蓝谷,极狐品牌是其面向C端市场和高端化战略的背水一战。

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北汽蓝谷曾极高的起点,2019年之前,旗下北汽新能源最高年销量超过15万辆,在电动车市场上曾是7年销冠。但所有光环都在2020年消失,北汽新能源一落千丈,到2021年全年北汽蓝谷的销量只剩2.6万辆。

北汽新能源衰落的背后,品牌长期靠价格10万元区间的低端车打市场,当电动车的消费群体由出行公司变为普通消费者后,北汽新能源的口碑和品牌力急剧衰落。

在北汽新能源还领先的几年中,并非对高端市场没有反应。2016年北汽新能源在三里屯正式发布了“ARCFOX”品牌,中文名极狐, 并为此在北京潮流地三里屯设立了一处大型体验中心,新车主打高端,直面特斯拉竞争。彼时,也正是国内炙手可热的新造车品牌蔚来、理想、小鹏起步的年份。

但一款外观吸睛的概念车展了又展,ARCFOX一直没有量产面世。直到2019年底,北汽新能源召开“生而破界”发布会,宣布ARCFOX极狐的重生。

2020年10月,筹备四年的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极狐终于推出旗下首款车型极狐阿尔法T,补贴后起售价24.19万元的ARCFOX极狐阿尔法T搭载了华为MH5000 5G芯片。

半年后,北汽新能源又推出“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的阿尔法S,定位为3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轿车,在价位上和中高端品类的特斯拉Model 3相差不大。

由于品牌声量小,成立时间短,极狐单车定价基本都在25万元以上。此时市场上有实力的竞争者已经很多,再加上母公司北汽新能源的口碑并不好,注定了这些品牌的高端之路不会走得太顺畅。

极狐两款车自上市以来销量极其惨淡,2020年10月上市至今,单月最高卖出500余辆,累计总销量仅为4000辆。而去年极狐刚推出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也并未打开局面,上市至今总销量仅有3590辆。

图源/视觉中国

两年亏百亿,北汽蓝谷大手笔营销还能维持多久?

极狐很慢,北汽蓝谷却很难再等。

2022年3月25日,北汽蓝谷晚间发布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95%,但归母净利润-52.44亿元,2020年归母净利润-64.82亿元,北汽蓝谷两年亏损额已经达到了117.26亿元。

对于2021年巨额亏损的原因,北汽蓝谷称,为了实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全力推进ARCFOX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公司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广告宣传及运营等销售费用增加,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高达17亿元,具体到极狐的营销费用为4亿元。

前段时间,北汽新能源百万贪腐案被炒得沸沸扬扬。据悉,时任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监助理许峰在“EU、EX”等多个项目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嫌金额超百万,因受贿罪、行贿罪被审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此外,时任公司营销传播部部长曹斌也被另案处理,曾担任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极狐事业部总经理的陆皓也曾被上海警方带走调查。

“高端电动车不仅注重产品,还需要从品牌内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精神上的共鸣。这是有待去深入挖掘的。这些也使得极狐的营销颇具挑战,让营销触达客户才是真正的开始。”上述行业人士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

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北汽在努力尝试做出改变。目前北汽集团已经对新能源业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公司内改变组织结构,力推极狐。此外,北汽蓝谷正在打造一个豪华的班底,曾任北汽研究员院长的代康伟出任北汽新能源总经理,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刘宇担任北汽蓝谷董事长。

在2022年北汽新年致辞中,代康伟称2022年要力争实现总体销量10万辆的目标,这几乎是前一年的四倍。

然而,华为在 汽车 行业的合作开始遍地开花,最早与华为联合造车的北汽极狐,头顶的华为光环正在慢慢消解。当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各大车企争夺潜在市场窗口期的竞争也在加剧,直接竞争对手就来自华为的另外一个合作伙伴长安阿维塔。

“我相信对于真正想买车的人,华为绝对是比崔健更具有购买影响力的。但华为和长安合作的车型阿维塔已经要落地了,今年就量产,并且是明确了的Huawei Inside的第一款车。”一位 汽车 业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虽然极狐HI版也是这样打造和宣传的,但到现在都没有量产出来,拿不出来华为HI版车,极狐基本算是玩脱了。”

上述行业分析师认为,现阶段对于极狐而言,无论是借力华为,还是依托自身渠道网络,尽快将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投放终端渠道,才是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