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菲遐
编辑 |
吉利汽车(0175.HK)终于熬不住了。
5月29日开盘,吉利汽车跌超10%。下跌源于一则配售公告。5月29日盘前,吉利汽车公告称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拟以配售价每股配售股份港币10.8元认购6亿股配售股份,配售股份占本公布日期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6.51%,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估计分别约为港币64.8亿元。
截至5月28日收盘,吉利汽车股价报收11.72港元/股。相较10.8港元/股的认购价,折价约10%。吉利汽车的这个“跌停”,只是市场只是根据配售股份的公告行事而已,并不冤枉。
吉利汽车在这个时间点选择配售,看似主动实则无奈。吉利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经历着洗牌。
从销量来看,吉利汽车正经历着久违的颓势。
2020年前四个月,是中国车市“停摆”的四个月,吉利汽车也不例外。虽然四月销量逐步回暖,但前四个月吉利汽车仅实现销量31.14万辆,同比减少34%。要知道2019年4月的基数也仅为47万辆,已经较2018年下降约10%。连续两年的下降让吉利汽车有苦难言。前四月的销量成绩,仅完成全年141万台销量目标的22%。
虽然吉利汽车并非*一家销量下滑的车企,但吉利汽车却是近年来并购步伐最快的一家。
2020年2月,吉利汽车公布了与沃尔沃的新一轮整合计划。公告称,吉利正与沃尔沃进行初步讨论,双方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重组,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汽车集团。
如果说吉利汽车于沃尔沃的合并的姻缘早已埋下,那接下来的几则并购,则显得吉利汽车野心勃勃。除了拿下沃尔沃汽车股权外,2017年,吉利收购马来西亚重工业公司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莲花51%的股权。2018年,吉利还拿下了戴姆勒集团 9.69%股权,成功进入一线汽车品牌阵营。
买买买也给吉利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根据市场估计,2018年吉利拿下戴姆勒9.69%股权的代价约为70-90亿美元。其后,吉利还大手笔从戴姆勒手中买下smart整个品牌和生产线。
这些大手笔的收购让吉利的债务日渐庞大。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吉利汽车应付票据及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高达485亿元,而现金以及应收账款余额仅为450亿元,2019年吉利汽车净利润也仅为81.9亿元极端情况下流动性捉襟见肘。此外,吉利汽车的负债也有所增加,账面上应付账款以及长期借贷分别增加65亿元以及21亿元,应付账款的同比增速23%,超过应收账款12%的增速。
由此可见,吉利面临的是钱紧和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开拓新的融资途径,已经迫在眉睫。配售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但配售股也会给吉利汽车带来后遗症。
首先是大股东股份的稀释。
此次配售股份占吉利汽车已发行股本约6.51%,占经股份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6.11%。配售完成后,李书福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将由43.88%稀释为41.2%。
配售股带来的第二个后遗症,就是每股收益的稀释。
据测算,吉利汽车配股后,将同时稀释每股收益约6%,这将使现有股东利益受挫。数据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的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9元,较2018年下降36%。随着配股的完成以及2020年吉利汽车利润的下滑,不难推测2020年的EPS将更低。这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比较成熟的股市上,配售并不受股东欢迎。当公司资金短缺时,通常会通过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配售则是无奈的选择。
但优势也同样不可忽视。在配售完成后,吉利汽车在手现金将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左右。另外,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拟合并后叶将发挥较强协同效应,公司销量及营收、净利润规模均会大幅提高。
吉利汽车未来花钱的地方也数不胜数。
首先是收购蔚来。吉利计划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有望成为蔚来汽车第三大股东。尽管双方都将其定性为传言,却也并没有矢口否认。
此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也是支出大头之一。过去几年,以奥迪、奔驰、宝马(简称“BBA”)为代表的汽车品牌都投资上百亿美金,应对汽车行业从内燃机时代到电动化时代的关键过渡。以2018年为例,BBA三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42亿欧元、91亿欧元和69亿欧元。而沃尔沃2018年在研发上的投入11.27亿欧元,相当于宝马的16.2%,奔驰的12.3%。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更不是一个数量级。2019年吉利汽车研发支出30.67亿元人民币,约为3.8亿欧元,而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19.26亿人民币,约为2.4亿欧元。与BBA没有可比性,既便与国内的上汽集团133亿元相比也相去甚远。
电动车市场目前风云变幻,大众牵手江淮汽车(600418.SH)与国轩高科(002074.SZ),而吉利汽车在电池领域的布局,仅有与LG合资成立的电池公司,吉利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布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