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片仔癀600436、白云山600332。
拓展资料
1、云南白药000538:中药龙头股。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27.4亿元,同比增长1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6亿元,同比增长3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99亿元,同比增长26.63%。
2013年公司在整合文山公司、丽江公司、武定种源公司、中药饮片分公司基础下,成立中药资源事业部,形成从种源培育、道地药材采购、加工、以及下游保健品的完整产业链。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多是云南当地特色药品,在三七、重楼、虫草等重要中药资源上具有技术优势。下游保健品包括高原维能口服液、千草美姿减肥产品、千草堂系列等多种中药饮片。
2月28日消息,云南白药最新报价90.28元,3日内股价下跌0.38%;今年来涨幅下跌-14.58%,市盈率为20.9。
2、同仁堂600085:中药龙头股。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9.49%。
公司以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为主业,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核心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
同仁堂(600085)10日内股价上涨5.15%,最新报45.43元/股,涨1.32%,今年来涨幅下跌-10.35%。
3、片仔癀600436:中药龙头股。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5.11亿元,同比增长1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长2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89亿元,同比增长17.31%。
4、白云山600332:中药龙头股。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16.7亿元,同比增长-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5亿元,同比增长-8.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28亿元,同比增长-4.32%。
集团主要从事,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天然药物、生物医药、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投资等。
同仁堂从上市到现在股价应该是多少元?
同仁堂上市日期为1997-06-25,每股发行价7.08 (元)。
到2017年10月10日止,后复权的价格为396.65元,20年间,增长56倍。
希望能帮到你。
同仁堂是一只非常独特的股票,与A股指数完全不同步,它在市场急剧下跌的年份没有下跌,在市场飙升的好市场中也没有上涨。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最大的力量—安邦以及金风科技有关,安邦也是一个重仓,两支股票的走势是相似的。
1.同仁堂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中药品牌,既是一个经济实体,又是一个文化载体。“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济实体+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不断强化同仁堂的品牌价值。
2.同仁堂股价每反弹一次,都是在20个月均线的压制下结束下跌,而60个月均线也开始转向。同仁堂股价真的是不走寻常之路。对于医药行业,尤其是中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前几年国家出台的医疗保险目录调整、“4+7”集中采购、医疗保险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加快了医药行业调整的步伐。
拓展资料
1.同仁堂拥有最具价值的品牌和最丰富的品种资源两大优势,同时,品牌和品种将是公司保持持续稳定经营的重要基础。公司拥有800多个药品产品法规,400多个常年产品法规,包括近200个独家和品类独家(独家配方、自主定价)品种,产品群优势十分明显。此外,凭借业内最具价值的中药品牌的优势,该公司的非独家品种往往具有较高的溢价。公司丰富的品种资源将是宝贵的资产,无论是现有二三线产品的潜在推广还是传统品种的二次开发,而品牌优势可以确保新产品获得更强的定价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2.股市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多去了解一下自己想投的这个股的一些相关信息,多看看和股票有关的书籍,这样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心里有底,更有保障。买股票也是一个技术活,我们要保持好心态。
作者 | 市界 秦海清
编辑 | 老拿
1月17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梅群变更为王贵平,梅群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该公司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控股,同时是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占股52.45%。
市界致电同仁堂方面,对方称此次变更系梅群已到正常退休年龄。公开资料显示,梅群出生于1956年。1980年,梅群只是同仁堂教育科的一个干部,此后30多年间屡次升迁;2014年1月,梅群升任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位5年后退休。目前,新任董事长王贵平已经到位履职。
此前,同仁堂因“过期蜂蜜”事件令这家百年老店饱受争议。
2018年12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盐城金蜂存在违规处理退货蜂蜜、更改产品标签日期等行为,盐城金蜂食品 科技 有限公司为同仁堂蜂业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
事件发生前一个交易日,同仁堂股价尚且达到30.01元每股。此后,同仁堂股价连跌四天,又在震荡中小幅下挫。截至1月24日,较事件发生前,同仁堂股价
附:梅群简介
1980.12— 1982.12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教育科干部
1982.12— 1984.09 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教育科副科长
1984.09— 1987.07 北京市药材公司工会副主席
1987.07— 1991.12 北京市药材公司工会主席
1991.12— 1992.10 北京市药材公司工会主席兼经理助理
1992.10— 1993.06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1993.06— 1997.06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7.06— 1998.0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998.04— 2001.1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11— 2014.02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14.01— 2019.1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富凯摘要 : 同仁堂年内股价表现背离医药板块,混改迟迟不能落地,冯柳是不是也失望离场了?
作者|天鹅
300亿市值,股价迟迟未能回归至两年前的水平,同仁堂更在近四个月开启诡异下跌,创下了近半年来的新低。
这背后,险资资金、私募基金接棒操作,更有着身份神秘的机构专用席位配合。
2019年以来,价值成长股大放异彩,诸多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均刷新了上一轮牛市的股价高点,成为新一代的蓝筹白马。但同仁堂如上图所示,近五年来的股价高点在2015年和2018年年中,虽然市盈率达到36倍,但股价涨速可谓相当低迷。
更诡异的是,自今年8月11日开始阴跌,跌幅近18%。
虽然前期涨幅过大的医药板块进行集体调整,但同仁堂却不在此列。截至12月4日收盘,同仁堂年内股价涨幅却是-10.3%。
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熹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产品多为心脑血管、慢病及补养类产品,在疫情期间受到医院停诊、线下门店客流减少以及顾客购买意愿下滑,因此销售收入下滑。上述报告正是发布于阴跌期间(8月30日),这位分析师更给出“审慎增持”的投资建议。
同仁堂股价开始阴跌之时,有一个重要催化剂:核心机构股东大家人寿的减持。
今年8月4日和8月6日,大家人寿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A股流通股4170万股和2687.4万股,累计减持6857.4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
上述两笔大宗减持后,大家人寿的持股比例从14.99%减少至9.99%。
12月2日-3日,大家人寿掀起“年关减持”,连续两个交易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累计减持公司A股流通股6843.2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99%,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9.99%减少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均价,均出现了折价。大家人寿的前身安邦保险,于2015年四季度开始进入同仁堂,当时股价在40元上下,五年之后这场交易可谓割肉走人。
最为微妙的是,大家人寿大宗减持的买方,更引爆了市场。
11月末,千亿级私募高毅资产站上风口浪尖,矛头直指基金经理冯柳的操作争议,正涉及8月份的同仁堂。
这场操作非常巧妙。
上文曾指出,大家人寿在8月份的大宗减持比例,占到公司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
5.00%正是A股的举牌线。神奇的是,冯柳接下来这5%的筹码,但没有越过举牌线。
你们看懂了吗?
高毅面对质疑解释称,某头部居间券商告知卖出方要求至少卖出5%的比例。由于高毅内部执行对举牌线的严格风控限制,为确保期间持仓比例始终不超过5%,冯柳在通过大宗交易逐笔买入的同时,以集中竞价方式卖出少部分不受锁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终完成了建仓过程。
如此让人看不懂的巧妙操作,让冯柳“有零有整”持有5000万股同仁堂,瞬间位列第四大股东行列。
这笔接盘使出了冯柳13.5亿元的弹药,可见这位私募大佬操作的犀利。
由于四季度的操作细节未到披露时点。但根据冯柳过往操作,很多持仓股票都是前一个季度突击买进十大股东,下一个季度消失。
但近四个月,同仁堂连续出现阴跌,冯柳做了何种操作,要留到明年年报披露时,才能知晓。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账面上有83.25亿元的货币基金。如此高规模的货币资产,但作为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馈,却十分“廉价”:A 股每股现金红利0.26 元(2019年度权益分派)。
再看一个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净利润为7.15亿。
更有投资者犀利地问到:公司市值远远落后于片仔癀、云南白药,请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同仁堂这个金字招牌,加大机构投资者沟通和市值管理,蓝筹牛市里面同仁堂表现严重落后,是否反应了公司这几年公司治理和经营能力比较差呢?
要知道,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均已是千亿元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还停留在三百亿的水平。
对于同仁堂来说,作重要的是市场化机制的治理,这样才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业务质量,比如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混改。
对此,同仁堂不久前回复投资者:对于国企改革的问题,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同仁堂集团并未批准本公司混改。
内部治理的迟缓,也许是股价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富凯 财经 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