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苹果公司的数字中枢战略——The Digital Hub Strategy
一、战略背景:
20世纪90年代的苹果计算机公司上演了一部闹剧。5年之内,苹果公司竟然有四位CEO(John Sculley、Mike Spindler、Gil Amelio和Steve Jobs)先后上任,每位新首席执行官上任,公司都要经历一次重组,到1997年7月,苹果公司已经丧失2/3以上的市场份额,失去了16亿美元的高端市场,股票交易价格也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竞争对手迈克尔·戴尔劝苹果认输:“要是我的话,干脆关门,把钱还给股东。”但是,到1999年时许多支持者都看到了希望。在公司达到最低谷时,创始人Steve Jobs回来挽救公司。Jobs喜欢出其不意,在取得苹果公司的控制权之后,他策划了一系列戏剧性动作。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也许要数决定与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微软讲和,在签订交叉许可协议之后,Jobs让比尔·盖茨购买了价值1.5亿美元的公司股票。然后,Jobs停止实施Spindler定下的毫无创意的战略,并且停止了John Sculley引以为荣的Newton系列产品。但是,Jobs最大胆的开局是iMac,一款设计灵巧、低价位的Macintosh计算机。1998年,这款计算机如暴风雨一般占领了市场。1999年初,Jobs几乎改变了其前任所定下的战略的每一个方面。并且使公司连续五个季度盈利、产品销量和毛利率都在攀升,但是每个人的脑袋里都在想同一个问题:这是不是回光返照?Steve Jobs能够使苹果再次“疯狂伟大”吗?
苹果公司1980-1998年占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份额
在1996年,苹果公司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困难,其股价处于历史低点,个人电脑业务已经完全改变了,IBM、戴尔、康柏等进入电脑市场,微软也主导了桌面操作系统,MAC不再占有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乔布斯意识到,要想改变苹果当前的困境,必须从头到尾改变,苹果公司需要改变其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创造不同的想法,并采取新的战略在竞争中领先。
那时候,数字领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互联网泡沫破裂了,纳斯达克指数也比最髙时下降了超过50%。只有3家科技公司在2001年1月的“超级碗”大赛上登了广告,而上一年这个数字是17家。与此同时,通货紧缩也更加严重。自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创立苹果公司以来的这25年中,个人计算机成为了数字革命中的核心产品。但是现在,专家预测它的核心地位即将结束。《华尔街日报》的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写道:计算机“已经衰变成了无聊的东西”。捷威的CEO杰夫•韦特泽恩(Jeff Weitzen)宣称:“我们已经明确地要改变个人计算机作为核心产品的局面。”相反,史蒂夫·乔布斯认为,个人电脑只是在演变,它可以转化为所有新的数字设备的中心。然后Mac就被用作这样的设备控制中心,集成和增值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如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手机,摄像机等,iPod(2001年),iPhone(2007年)和iPad(2010年)均是苹果这一“蓝海”战略的产品证明。
二、战略介绍:
乔布斯认为个人计算机不会成为边缘化的副线产品,而将成为一个“数字中枢”,整合各种数字设备,包括音乐播放器、录像机,以及相机。你可以用计算机连接并同步所有这些设备,它也可以管理你的音乐、图片、视频、信息,以及乔布斯称为“数字生活方式”中包含的方方面面。
苹果公司将不再仅仅是一家计算机公司——事实上,“计算机”这个词也将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名称中剥离——麦金塔将得到重生,至少在下一个十年中,成为各种新潮数字产品的中心,包括iPod、iPhone和iPad。
乔布斯发现,如今IT公司应该主攻的战场在消费者的右脑与左心房:科技产品应该参与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与他们一起激动、幻想和创作;早年同样以创新闻名的索尼公司则因为过分沉迷于其对产品创新的“杀手本能”,自满于其品牌力量、出色的技术及经营效率,忽略了如何在薄利时代竞争中真正打动消费者。2001年iPod发售时,苹果公司开设了一个iPod Lounge网站,iPod的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户信息,制造自己的iPod附件,给改进iPod提出建议和点子。这个论坛由苹果公司的员工维护,整理建议,并把最好的点子推荐给苹果公司。
21世纪伊始,苹果公司便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数码生活(中枢)”战略。2001年开始,苹果公司就在年报里陈述了其“数字中枢”的商业战略。2001年时,基于个人数码设备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纪元的预测,苹果公司锁定个人电脑自然将会成为数码中枢设备。个人电脑满足数码中枢设备的特征:运行复杂的程序,高质量的用户界面,存储能力的经济性,与外接设备及互联网的易连性,为接入的设备提供有增加价值的应用。
作为唯一一家设计并制造个人电脑整机的公司,苹果公司的创新性工业设计、直观易用、嵌入式网路、图形多媒体能力都保证了其在业界独有的地位。苹果公司的特有资源、能力与其数码中枢的定位相辅相成。相对于对数码中枢的需求,苹果公司将目标受众划分为学生,教育界,创意工作者,商务和个体消费者四个群体。
2007年1月,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融合消费电子产品成为苹果新战略中的重点,“数码中枢”的定位拓展为“数码生活”。2004年7月,经iTune音乐商店售出的音乐单曲数量过亿;而同年8月,苹果公司宣布iPod已占有美国数码音乐播放器58%的市场。
2007年,苹果公司进军手机市场,再次成就了一款明星级便携数码产品:iPhone。苹果不再局限于定位在一家电脑公司,苹果有成功的网络、渠道平台技术和服务,还有iPod、iPhone、Apple TV等消费电子类数码产品。经过两年内的几次软硬件升级,如今的iPhone已经可以媲美个人电脑的基本运算功能、同时丰富的娱乐功能加上便携性,使其成为数码生活的核心产品。
2007年第一版的iPhone虽然好像是加入了通话功能的iPod外加高质量的用户界面,但是因为有苹果公司操作系统的植入,它已经具备了运行音乐软件以外程序的能力。数码生活不会停留在音乐等娱乐需求和移动通讯的结合,当用户对随时随地获取联网了的个性化资源形成习惯,比iPhone更易用的数码中枢终端将不难普及。如果“云端”存储在业界更普及、用户群更成熟,iPhone、iPad呈现的平台加终端的方式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优势。
随着iPone SDK对第三方的发布,Apple Store的应用服务方面吸纳了基于iPhone SDK的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商。App Store没有资质限制,任何软件开发商或者个人都可以在App Store上销售软件,但是苹果公司有审查和批准在App Store发售的软件质量的唯一裁定权。
苹果公司这种打造生态圈的方式是很经典的“价值网”共赢。苹果公司成就的生态圈“价值网”纵向上是供应商(比如提供存储硬件的三星)和苹果产品用户,横向上包括附件生产商(如iCase)和内容提供商(如软件开发群体)。目前iPhone加iPod Touch在全球售出近6亿台,以及App Store上超过14万可下载的应用程序,这个生态圈的领先程度暂时未有竞争者能与其匹敌。附件产品及内容提供商因分享了苹果的客户群盈利,而苹果在这个生态圈中的核心地位即便于其管理iPhone的用户体验,同时保证了其对生态圈内收益的提取。
三、战略必要性:
1、一直以来,乔布斯都站在人性和科技的交叉点上。他热爱音乐、图片和视频。他也热爱计算机。数字中枢的本质就是把我们对创意艺术的欣赏和伟大的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乔布斯在很多次产品介绍的最后都会展示一个简单的页面:上面有一个路标,标示着“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他正处在这个位置,而且也是基于此,他才先人一步,有了对数字中枢的设想。
2、因为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要求把产品的所有部分都整合在一起,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营销。但如果计算机成为了数字中枢,对于苹果这样一个整合了计算机、数字设备和软件的公司来说,乔布斯的策略绝对是一个优势。这将意味着移动设备中的内容可以和计算机无缝连接,受其控制。
3、乔布斯对简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2001年以前,就有人发明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视频编辑软件,和其他各类数字时尚产品。但是它们都过于复杂。它们的用户界面甚至比你的录像机更令人困惑,无法与iPod和iTunes相比。
4、公司:乔布斯被排挤离开苹果后,公司先后由约翰·斯库雷、迈克尔、阿米利掌权。然而由于战略存在错误,苹果业绩下滑严重。
苹果电脑公司自1987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图
5、市场:在21世纪伊始的头几年里,整个MP3行业中大量充斥着以闪存技术(flash memory)为主的产品系列,而存储量仅为犯MB或64MB,这意味着只能存放至多20首歌曲。电池续航时间为2-3小时。另一种播放器则是采用富士通(Fujitsu)2.5英寸硬盘存储技术,以新加坡Creative公司的Nomad Jukebox为代表。其尺寸大小与一般CD随身听大小相似,但是重量却为一般CD随身听的1倍。即使它拥有能够存储近千首歌曲的超大容量,但USB的缓慢传输速度、复杂的操作过程令用户苦恼不已。而更令人沮丧的是,这款播放器的电池续航时间仅为45分钟。
毫无疑问,若是将这些问题解决势必会在音乐播放器市场上拔得头筹。苹果对于这些麻烦的应对策略是:更大容量的存储技术、更快的传输技术、更长续航能力的电池技术、更快捷的操作界面。
四、战略重要性:
1、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关注的热点。
2、苹果公司成功的实现了文化、产品、品牌和口碑之间的良性循环。
3、意味着苹果转型的开始。之前,苹果只是一家产品公司,虽然这些产品非常优秀,但在若干同样优秀的产品面前,苹果的产品是可以替代的。随着数字中枢战略的进行,苹果公司得以进入音乐市场,它不仅仅是靠卖产品赚钱,还可以通过卖音乐来卖钱。短短3年内,iPod iTunes组合为苹果公司创收近100亿美元,几乎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一半。
2001年至2009年苹果公司财年销售额及利润率增长
4、战略阶段性尝试:
(1)iTunes:苹果开发了著名的电脑软件iTunes,实现了移动数字设备在电脑上的对接,所有的移动设备iPod、iPad、iPhone、iPad只有通过iTunes才能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操作,让电脑扮演了数字中枢的作用。
(2)Hand Off:OS X Yosemite和IOS 8发布之后,苹果将Air Play技术提升到全新高度,用户可以Continuity在各种设备之间无缝切换,这项功能被称为Hand off,是Continuity功能的一部分,这项功能让苹果的数字设备更好地融入在硬件生态系统上,轻松实现文件的共享与传输。
(3)Apple TV:苹果公司的数字中枢思想可以从苹果开发的关于影视媒体软件功能上得到例证,苹果的fire wire连接技术,可以让你把影片资料传到电脑上,iMovie可以帮你把影片剪辑成一部作品,接下来呢?这时你一定想把它烧录进DVD(iDVD),然后和朋友一起在电视上欣赏(Apple TV)。Apple TV将Mac、iPad、iPhone上的流媒体集成起来并在电视上播放,实现家庭影院的整合与打造。
(4)iCloud:iCloud也是对数字中枢理念的一次尝试,让iCloud成为连接移动设备、桌面设备之间的中枢,iCloud让各个数字设备在日历、邮件、通讯录、照片、文档处理等功能上实现同步。
苹果的股价突然下跌的这么厉害,是因为苹果的股价存在着严重的虚高问题,再加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致使苹果丢掉“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由于苹果在智能科技产品领域的垄断地位,这使得的苹果的股价一直保持着飞速增长的态势,就算出现了全球性的新冠疫情,苹果的股价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然而如此坚挺的股价,却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缩水。
一、苹果股价暴跌,是因为苹果股价存在着严重的虚高问题。
虽然苹果是全球最优秀的科技公司之一,但是再优秀的科技公司,也不可能达到苹果这般恐怖的市值水平。由于投资者疯狂看好苹果公司未来的发展,这使得苹果的股价不断被推高,因此苹果的股价一直处于虚高的状态,随着市场的不断波动,苹果的股价自然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是苹果股价大跌的原因。
苹果漂亮的产品销量成绩单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起了苹果虚高的股价,但很可惜的就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苹果的产品销量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情况。在没有漂亮的产品销量作为支撑的情况下,苹果虚高的股价自然会出现一夜崩塌的情况。
三、美股的短期低迷,是苹果市值暴跌的原因。
由于全球通胀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这使得美股也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拖累,作为美股的领头羊之一,苹果自然也深受其害。因为在美股大环境持续低迷的态势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逆势上扬。不过我相信短时间的股价暴跌,不会影响到苹果公司的未来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苹果的股价自然会恢复到暴跌之前的状态。
苹果股价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国产手机的发力、iPhone X系列的不足、定价太高、5G时代的到来等等
拓展知识:股价涨跌的影响因素
大致分为两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宏观的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等;微观的主要是市场因素,公司内部、行业结构、投资者的心理等。
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情况等,都是一般原因(间接原因),都要通过价值和供求关系这两个根本的法则来起作用。 下面就这些一般原因如何通过根本的两个法则对股市产生作用的原理一一分述之。
1、政策的利空利多 政策基本面的变化一般只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如果政策出利好,则投资者信心增强,资金入场踊跃,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果政策出利空,则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减弱,资金就会流出股市,从而导致股市下跌。 当然,有时候政策面的变化,也会影响股票的价值。比如:2001年下半年国家公布国有股减持政策,不流通的国有股要通过减持变成能够流通的流通股,这就导致原来的流通股的价值贬值,从而导致了股市的大跌。 因此,政策面的利空利多有时候是通过供求关系来影响股市的涨跌,有时候是通过价值关系来影响股市。
2、大盘环境的好坏 个股组成板块,板块组成大盘。大盘是由个股和板块组成的,个股和板块的涨跌会影响大盘的涨跌。同样,大盘的涨跌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个股。 因为当大盘涨的时候,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比较高,市场的资金供应就比较充裕,从而使得个股的资金供应也相对充裕,从而推动个股上涨。当大盘跌的时候,则反之。 特别是在大盘见底或见顶,突然变盘的时候,大盘的涨跌对个股有很大的影响:当大盘见底的时候,绝大部分个股都会见底上涨;当大盘见顶的时候,绝大部分个股都会见顶下跌。 在大盘下跌的时候买股票,亏钱的机率极大; 在大盘上涨的时候买股票,赚钱就容易很多了。 实践也证明,在2001年6月份,大盘见到历史大顶,之后一路下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下跌了30%—50%。在这段时间,可以说,只要买股票,就会被套牢。很多投资者平均亏损在30%以上。 同样,在大盘见底的时候,即使随便买入一只股票,都可以给你可观的收益。例如,1995年5月19日的大底,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上涨了30%以上;2002年1月29日的大底,也是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上涨了20%以上。 大盘变盘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的时候对于股票的涨跌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大盘没有变盘,处于横盘的状态的时候,大盘的作用就显得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重要了。 例如:2003年1月16日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大盘大多时候处于横盘趋势,此时大盘对于个股的涨跌影响就不明显,个股的涨跌主要受到其他因素,例如价值关系的影响、主力资金的运作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这样,2003年初,在大盘横盘的情况下,所谓的“局部牛市”也就是因为几个有价值的板块被主力资金充分发掘而形成的。 总之,不能一味的强调大盘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大盘的重要性。大盘在不同的时候,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主力资金的进出 主力资金对于一只股票的影响十分重要,因为主力资金的进出直接影响股票的供求关系,从而对股票产生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只业绩优良的股票,如果没有主力资金的发掘和关照,也是“白搭”。 反而有些亏损的ST股票,由于主力资金的拉动,而出现连续上涨的态势。 可见,主力资金的重要性。
4、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 个股基本面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这只股票的价值。因此,个股的基本面是通过价值法则来影响股价的。 当个股基本面出现重大的利空的时候,股价一般都会下跌。 当个股基本面出现重大的利好的时候,股价一般都会上涨。 当然,这都是一般的情况。特殊的情况,还有在高位的时候,庄家发出利好配合出货,那样股价就会下跌了。那个时候,其主要作用的就是主力资金的流出,从而导致股价的下跌了。 因此,个股基本面的变化或者说个股的消息面对股价的具体影响,还必须结合技术面上个股处于的高低位置来仔细分析,以免上假消息的当。 高位出利好,要小心。高位出利空,也要小心。 低位出利好,可谨慎乐观。低位出利空,也不一定是利空。
5、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 江恩曾说过:“人性不变,所以历史继续重演。”因此,一只股票的历史走势,对于股票将来的走势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打个简单的比方:个股经过前期一段时间(历史走势)的上涨,目前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此时,个股上涨的动力就会明显减弱,风险就会逐渐增加。因此,这段时间的上涨(历史走势),对股票将来的走势的影响就表现在风险的增加上面。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走势影响股票将来的例子,还远远没有达到江恩的“人性不变,所以历史继续重演”的境界。 股市是有人控制买卖股票,从而形成的市场。股市的涨跌,都烙上了人性的痕迹。人性影响股市,而人性又是相对不变的。所以,股市的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会改变,所以历史将在人性的影响下继续重演。
6、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情况 大盘对于个股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板块的涨跌对于本版块的个股也有相当的影响作用。 因为大盘上涨的时候,一般都有热点板块的支持。热点板块形成之后,就会在这个板块中形成赚钱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板块。这样,供求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资金的供大于求,于是这个板块的股票就 比其他板块的股票涨幅大的多。
一、苹果公司一夜之间蒸发4000亿,股市暴跌,这是不是真的
如果说是最近,听外媒报道,巴菲特的公司在苹果7发布会之前大规模购入苹果股票,巴菲特个人也增持了好几百万美元,结果这几天正式发售,苹果7某些款式价格被炒高,股票上演,据说巴菲特因此获益上千万美元(外媒报道,确切数字不太记得)
二、为什么苹果老板死了,股票会大跌?
股票其实是对未来的预期,大家觉得这家公司会赚钱,就买股票,果断时间公司赚了钱,相应的,价值涨了。
但是,一般来说,股票都是高估的。
代入到苹果公司,就是乔帮主在世的时候,大家都看好苹果,买苹果股票,,买的多了,苹果涨。
乔帮主过世了,大家觉得苹果比以前差了,没有乔帮主在世的时候那么好了,大家都卖股票,卖的人多了,就跌了。
三、苹果股价暴跌 苹果股价暴跌是怎么回事
苹果股价的下跌主要受iPhone上一财季的出货量未达市场预期的影响。
以下是新闻原文,供参考。
苹果股价周五大跌,这令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损失接近40亿美元。
根据该公司提交给SEC的最新监管文件,伯克希尔拥有超过2.5亿股的苹果股票。
苹果股价周五一度跌至206.38美元,这意味着伯克希尔持有的苹果股票市值一度蒸发39.9亿美元。
然而巴菲特的损失可能并不止这些。
他8月底向CNBC表示,该公司在6月末买入更多苹果股票,持仓扩大约5%。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成为第一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
而根据FactSet,伯克希尔是苹果的第二大股东,持有苹果公司股票的市值大约为520亿美元。
美东时间11月1日周四,苹果公司公布,公历2021年第三季度、苹果2021财年第四财季,每股收益(EPS)、总体营业收入和App Store等服务业务收入均创单季最高纪录,但iPhone销量和服务业务收入均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均放缓,iPad和Mac销量均现负增长。
更重要的是,在年末重磅购物季所在的第四季度,苹果的营收指引中位值低于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在苹果指引范围的高端。
苹果CEO库克称部分影响归结于新兴市场疲软。
由此可以看作,在新兴市场疲弱之际,苹果给出了谨慎的销售预测,四季度业绩可能有令华尔街失望的风险。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atie Huberty指出,四季度营收指引是推动投资者情绪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提供了iPhone XR需求的第一手解读。
华尔街见闻曾提及,今年9月苹果发布三款新iPhone——iPhone XR、XS、XS MAX,其中iPhone XS MAX的起售价超过了1000美元,成为史上最贵iPhone。
iPhone XR于10月26日全面发售。
iPhone XS和XS MAX都在9月21日全面发售。
不过,虽然华尔街关注iPhone销量等指标,巴菲特却更看重苹果生态系统和品牌的价值。
巴菲特曾多次解释说,他对苹果的热爱不仅源于短期财务业绩,更源于其品牌和生态系统的力量。
他在8月表示:“我不会关注下一季度或明年的销售情况。
我专注于上亿人使用苹果手机来生活。
”他还称iPhone“价格被严重低估”,称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苹果公司1000美元的标价。
四、Apple股票为什么从六百多跌掉一百多
苹果股票6月9日 正式进行了1:7拆分。
当然,股票的价格也在前一收盘价的645美元,拆分后降至92美元……腾讯控股没有大跌,5月9日到8月涨了30%以上……可能是5月15日1:5的拆分吧?建议你以后分析股票用“复权”看K线,一般软件默认都是”除权“的……
五、苹果的股价怎么从最高的700多块美元跌到现在不足100美元的?为什么这样?
苹果股票一分七,600多的股票拆成7份,每份大概92美金$,比如原先有一股600的股票,拆过之后有7份92美金的股票,其实没有变化,这样买的门槛就低了,有利于融资。
六、2021年9月苹果股票价格为啥那么大变化?
七、2021年9月苹果股票价格为啥那么大变化?
因为每一年的9月是苹果新机发布的时间。
其实去年其他时间股票价格波动也不小,但是9月份之后股票大概率是在震荡上涨的,这么多年来苹果也是一直在持续上涨。
在股价连续两天疯涨后,苹果真的一脚跨过了万亿美元市值门槛,成为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苹果手中现金
能买下3个百度、5个京东
美国当地时间8月2日,苹果股价收盘上涨2.92%,报207.39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市值达到了10017亿美元,这标志着苹果正式成为当前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一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全球只有16个的GDP超过万亿美元,且即便拿全球GDP最高的美国对比,苹果也能完全hold住。去年美国的GDP约为1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市值已是美国GDP的十九分之一,可谓真正的富可敌国!
(图片来源:Choice,截至8月2日)
苹果此次能够一脚跨过万亿美元市值这一门槛,主要是因为公司业绩太给力。苹果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大幅上涨。其中,营业收入达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成为苹果史上营收最高的第二季度。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苹果公司的现金也相当充裕。财报显示,该公司目前持有的现金高达2437亿美元。按照6.87的汇率计算,24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745亿元。
而在目前A股市场上,只有工商银行的总市值超过苹果的现金储备。这意味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苹果几乎可以买下任意一家A股公司。
中概股方面,截至2日收盘,百度市值约为802亿美元;京东市值为518亿美元;网易市值为335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大致可以买下3个百度、5 个京东或8个网易。
真正的股王是如何炼成的
自1980年上市以来,苹果股价一路上涨,但分析认为,真正让苹果股价走上暴涨之路的主要还是在苹果推出iPhone之后。
2007年1月,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并于当年6月正式发售,此后几乎每年也都发布新款iPhone。数据显示,在此后的年份中,除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年份外,直到2013财年之前,苹果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2012财年公司营收已为2006财年的6倍以上,净利润为2006年的20倍以上。这一阶段,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构成了股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也推动了苹果市值节节攀升。
在2013财年之后,苹果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但整体上仍实现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股票回购对股价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分析指出,2013年以来,股票回购为苹果贡献了42%的涨幅。
而就最新情况来看,截至目前,iPhone仍是苹果业绩的保证。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iPhone销量4130万部,比市场预期少30万部。但iPhone的平均售价(ASP)为724美元,较市场预期的699美元高出25美元,成为当季苹果营业收入的一大增长动力。
彭博分析指出,若iPhone的ASP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苹果今年二季度营业收入将仅同比增长6.5%,而不是17%。
除了iPhone外,苹果的成功还离不开它的“死忠粉”。比如,一位名叫Bruce Pfeffer的“苹果粉”在1980年代使用过苹果的一项产品后,就彻底爱上了苹果。在之后的几十年工作和生活中,他几乎只用苹果产品。
在享受使用苹果产品的同时,Pfeffer还购买了苹果股票。他在1998年(即乔布斯重新出任苹果CEO后的次年)首次购买了苹果股票,当时他并不知道该公司正处于挣扎求生的困境。“我并不知道这家公司当时情况有多糟,我只是苹果的狂热粉之一”,他说道。
由此可见,对苹果前景始终抱有信心的苹果粉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该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个万亿美元的公司不是苹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成为首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公司之前,有一家公司十年前已经触及过万亿市值的高点,只是后来缩水了,它就是中石油。
2000年4月,中石油在港交所上市,随后2007年11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当天股价就翻了三倍,一度达到48.62元。当时中石油的总市值达到了11000亿美元。但后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石油A股和H股股价双双暴跌,直至2008年“四万亿”政策出台后,两市股价跟随大盘有所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