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特斯拉股价再度反弹。一季度财报后迅速下跌,下跌趋势持续近三周。特斯拉股价触底甚至更低,盘中低点546.98美元,但收盘仅上涨46美分至563.46美元。尽管特斯拉股价自上次暴跌以来已经回升,收于646.22美元,但全年仍下跌8.4%,低于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前的水平。
其次已经A股了,抱团迹象明显。当然,创始人马斯克真的很会讲故事,他的刺激和吸引大众的能力也是有问题的。有人认为,马斯克主动挑起与巴菲特的争论,炒作的迹象更加明显,已经失去了大家的风度。这个论点基本成立。比如马斯克关于脑机的说法,确实基本上是我国平民科学家的水平,不能太当真。一方面,马斯克确实是个炒作天才,给特斯拉带来了不少光环。
再者或许会采购宁德时代最先进的NCM811电池,在国产化优势下进一步降低松下电池进口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和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对于特斯拉来说,国产Model3依然采用进口松下电池,以满足量产交付的需要。3月以后,将逐步使用LG化学提供的动力电池进行安装。提供使用。
另外要知道曾经一路卖电动车的特斯拉,开始面临更多竞争对手的冲击。老牌汽车制造商开始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例如福特的MachE和大众的ID3,它们已经取得了早期的成功,并开始蚕食特斯拉在美国和欧洲的销量。其旗舰基金ARKInnovationETF以来连续下滑,基金出现大量流出,部分原因是特殊原因。
苹果和特斯拉,苹果市值高。
1、无论是公司市值方面,还是营收和利润方面。
2、苹果公司不仅完胜于特斯拉公司,而且还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企业,根据苹果公司2021年财报公布的财报显示,净利润达到恐怖的1005亿美元,成为净利润最高的上市企业,也就是说是全球最赚钱的上市企业。
作者:王瑞、编辑:何奇、郝秋慧
核心观点:
1、特斯拉股价上涨源于销量增长、持续盈利、产能扩充、技术领先等;
2、特斯拉若将汽车转化为智能移动终端,其市值将具备突破万亿美元的可能;
3、特斯拉超两千亿美元的市值,包含了外界过高的期望。
“我再也不想玩股票了。”一位来自老虎证券的股民欲哭无泪,他做空了200股特斯拉股票,却在短短数天内血本无归。
那些买了特斯拉股票的人,已经赚翻了。
截至美东时间2020年7月2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定格在1208.66美元,较年初翻了近3倍,市值攀升至2242亿美元。仅就市值来看,特斯拉相当于1.1个丰田、4.7个法拉利、5.5个通用、7个比亚迪、8个福特、22个蔚来。
自2010年6月以每股17美元上市以来,短短十年,特斯拉股价增长超过50倍。
“如果你错过了50元的茅台,不应再错过1000美元的特斯拉。”一则段子在网上流传开来,特斯拉飙升的股价,令投资者信心倍增。
在不少人眼中,特斯拉在汽车届的地位就相当于手机届的“苹果”。作为对比,苹果市值高达1.63万亿美元,特斯拉有机会赶上吗?
特斯拉为何这么值钱?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全球汽车产业哀鸿遍野,特斯拉这边风景独好。
2020年5月,除中国、韩国等已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外,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汽车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下跌幅度从33.0%至89.0%不等。
但特斯拉的销量似乎未受影响。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交付量逆势上涨至9.1万辆,环比增长2.4%。其中,Model 3/Y交付量达到8万辆,继续担任特斯拉的销量主力。
特斯拉销量坚挺,不仅突出了这家电动车企比竞对更加“抗造”,更代表着汽车电动化趋势足以经受严酷的考验。
除了销量外,持续盈利的能力也为特斯拉股价飙升提供底层支撑。
自2019年Q3扭亏为盈以来,特斯拉已经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特斯拉CEO马斯克最近发布的内部邮件显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特斯拉的业务造成冲击,但公司仍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倘若马斯克所言非虚,特斯拉或将达成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的新纪录,已然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
特斯拉仍在持续扩张。
目前,特斯拉仅在中美两国建设有超级工厂。一旦德国柏林超级工厂建设完毕,特斯拉将实现中、美、欧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完整布局,其合计产能将突破一百万辆。
另外,据英国相关媒体报道,特斯拉可能在英国建立一家超级工厂,生产清洁能源产品。早些时候,有消息称,巴西政府有意在该国建造一座特斯拉超级工厂,并将与特斯拉进行接洽。特斯拉的触手即将遍布全球。
手握最强商业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与领先BMS电池管理技术的特斯拉,其“软”实力上较竞对牢牢领先。同时,其已实现产能建设与成本下探的良性循环,2020年5月,国产Model 3补贴后售价降至27.155万元,这个价位让国产新能源车企倍感压力。
特斯拉的市值还有上升的空间吗?
万亿市值,看齐苹果?
一旦特斯拉打开软件大门,外界对其估值模型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结合其行业龙头地位、自动驾驶能力等,万亿美元市值是有可能的。”傲酷雷达亚太区总裁郄建军对亿欧汽车表示。
迄今为止,美股破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仅有四家:苹果、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
四家公司中,亚马逊的主营业务是电商,微软主要依靠提供系统软件与软件服务营收获利,Alphabet重在互联网业务,唯一与特斯拉类似的是苹果——二者的主要营收来自硬件。
但过半营收来自iPhone的苹果,并非一家单纯的硬件厂商。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曾表示,iPhone“只是一个壳子,苹果真正卖的产品是iOS系统”。以技术为抓手、结合软硬件,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苹果, 借助智能手机iPhone“霸占”了用户几乎全部的流量入口,并建立起稳固的应用生态。
一方面,用户“入坑”后很难再离开苹果的生态,用iPhone的人下部手机大概率仍会选择iPhone,并愿意购买iPad、MacBook、AirPods等其他苹果产品。
据IDC数据,截至2019年末,苹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设备数超过14亿,留存率超过60%,其客户群体具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
另一方面,借助对用户流量入口的牢牢把握,苹果也获得了大量互联网服务收入。例如,其APP Store与开发者的分成高达30%——用户每购买10美元虚拟电子产品,苹果可以获得3美元。此外,苹果还有诸如Apple Pay等一系列收入,靠软件“薅羊毛”的方式变着花样赚钱。
这是特斯拉暂时无法模仿的。
目前,特斯拉的主要收入来自卖车。虽然其具备OTA空中升级的能力,但后者主要用于软件系统更新,并没有为特斯拉创造更多收入。换言之,特斯拉赚钱仍然依靠“一锤子买卖”,除了以直营方式取代传统4S店外,其赚钱逻辑与传统车企并无太大分别。
这并不利于特斯拉股价进一步上涨。
若要寻求股价的进一步上升,特斯拉必须建立起牢固的产品生态,由卖硬件转为卖软件服务,将“一锤子买卖”转化为持续“割韭菜”。这种软件服务既包括特斯拉目前提供的自动辅助驾驶等功能,更包括其它软件——如手机app般各式各样的软件。
“当特斯拉汽车变成软件商店,与苹果软件商店类似后,它的潜力就会变得非常大。”郄建军表示。
未来,特斯拉汽车将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可以实现的,特斯拉加倍实现;智能手机不能实现的,特斯拉也可以实现。
汽车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比智能手机能承载更多、更强的硬件和软件,能实现比手机更强大的功能。
特斯拉若能在出行场景中做到软硬件通吃,看齐苹果,市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
根基未稳
特斯拉的市值,仍处于争议之中。
2020年5月1日,马斯克本人就曾表示:“特斯拉股价太高了。”结果特斯拉股价当天暴跌超过11%,市值蒸发140亿美元。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特斯拉不好分析,虽然它是大家(中国车企)的学习目标,但市值涨到这么高,大概率仍是炒作。”换言之,特斯拉的超高市值不具备基本面。
2019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36.8万辆。作为对比,暂居全球市值第二大车企的丰田同期销量为1072万辆。
就整个产业来看,2019年,苹果手机出货量达1.96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13%。同期,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030万辆,特斯拉销量仅为整个市场的0.4%。
此外,特斯拉还深陷多起自动驾驶事故舆论中。近期,一位特斯拉车主在某社交平台上表示,他所驾驶的Model 3在中间车道行驶,遭遇右侧大型渣土车变道,但FSD(全自动驾驶)未能识别到渣土车,反而加速向前导致撞击事故。这说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远未成形。
作为智能移动终端落地的前提,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远未实现,万亿市值仍是星辰大海。
根据汽车行业普遍共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至少还需要10年。何况特斯拉走摄像头结合毫米波雷达的自动驾驶路线,并未采用测量精度更高的激光雷达。这也是许多人看空特斯拉的原因之一。
“不管别人信不信,我是信的,”一位特斯拉股民向亿欧汽车表示,无论特斯拉股价是否暴跌,他一股也不会卖,“我要等到它万亿市值那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科技 先生频道∣公众号:zgkjsir
文/中国 科技 先生 胖猴
领衔全球新能源 汽车 风口,特斯拉股价节节攀升。 去年此时,特斯拉的股价约为260美元,但现在,其股价已经突破1500美元。
更为抢眼的是,这个月月初,特斯拉的市值首次超越丰田 汽车 ,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 汽车 制造商。具体来说,7月1日,特斯拉的市值为2065亿美元,而丰田 汽车 的估值为2020亿美元。
即便如此,特斯拉市值仍然在飙升。 截至7月23日,特斯拉市值为2806.37亿美元,而丰田 汽车 的市值为1704.74亿美元,二者形成了明显的"落差"。
这样一来,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 特斯拉在 汽车 领域已经"无敌",接下来要剑指苹果公司。
看起来,目前,特拉斯的市值约2800亿美元,苹果公司市值高达1.6万亿美元。特斯拉赶超苹果,需要足够的想象力。
那么,特斯拉究竟能依靠什么赶超苹果?对此,据媒体报道, 风险投资专家、Social Capital公司CEO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认为,特斯拉未来的增长点不再是 汽车 ,而是其能源业务。
接受媒体采访时,帕里哈皮蒂亚分析到, "在电气化和脱碳方面,能源业务是未来的焦点。特斯拉未来的增长点不再是 汽车 ,那只是第一波增长。"
在帕里哈皮蒂亚看来, 能源业务将推动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换句话说,特斯拉赶超苹果的"利器",很有可能就是能源业务。
目前来看,新能源 汽车 业务当然是特斯拉的重点,能源业务也一直处于次要位置,但是,这并不表示,能源业务不被重视。恰恰相反,作为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一直在推动能源业务的增长,特斯拉中国官网的业务介绍也是"纯电动车、太阳能面板和清洁能源存储"。
关键在于,能源业务在财报上已经有了亮眼表现。 近日,特斯拉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其能源存储业务Megapack首次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太阳能屋顶业务SolarCity的安装量环比约两倍。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 马斯克直言,从长远角度来说,特斯拉能源业务将与 汽车 业务相差不多。总体而言,能源这一块市场是大于 汽车 市场的。
马斯克还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由更加可持续性能源为基础的未来,需要实现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在这个基础上,会是太阳能,然后是风能,此外,还得有大量的电池来储存这些能量。
显而易见, 马斯克将 汽车 业务和能源业务作为特斯拉长久发展的"双引擎"。 未来,不是 汽车 业务大于能源业务,而是能源业务大于 汽车 业务。
马斯克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开发新能源,特别是用高新 科技 开发新能源,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风口",持续时间可能比新能源 汽车 更为长久。另外,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马斯克长期聚焦,也是试图在这一方面有所行动。
马斯克和特斯拉在能源业务方面的尝试,也为新能源 汽车 国产厂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不管是业务拓展和盈利需求,还是 社会 责任,加码能源业务都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当然,对于国产厂商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能经受住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只有在赛道上跑得足够远,才有机会抵达"诗与远方"。
12月21日,特斯拉正式跻身标普500,但在媒体报道了苹果造车的消息后,特斯拉收盘价当即从前一交易日的新高下跌6.5%,为一周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据悉,苹果公司(NASDAQ: AAPL)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其中可能包括公司自己突破性的电池技术。
有知情人士表示,2014年开始独自设计汽车以来,苹果已经取得了足够的进步,现在公司的目标是为消费者制造一款汽车。据第三位看过苹果电池设计的人士透露,苹果战略的核心是一种新的电池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彻底”降低电池成本,并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据Refinitiv的数据,截至目前,特斯拉是华尔街交易额最多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中,平均每个交易日有价值180亿美元的股票交易,轻松击败了第二名的苹果,苹果平均每日交易额为140亿美元。
目前,特斯拉市值约6,160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第六大上市公司。不过,有许多投资者认为其股价过度虚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的市值在一夜蒸发了2082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因为中国的首富排行榜可谓是按只有这么多的钱。但是对于特斯拉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他的股票是指在最近一个月扣也是大幅下降越来越低,持续走低。但是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特斯拉到达了曾经历史第二也就是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市值,而而后却节节下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特斯拉股价名不副实
特斯拉的股价与他的公司真正实力并没有那么强,特斯拉的市值在去年达到了全球第二,仅次于苹果公司,可谓是红极一时。但是它的公司实力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他只是一个新兴的造车公司,并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所以说对于特斯拉而言,他认清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他也不配拥有这么高的是指之前的是指只是机构的炒作加上狂热的股民心理导致的。
二、股价回归正常
自从美国货币大幅超发之后,对资本市场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特斯拉而言,因为特斯拉简直就可以说是本次美国货币超发。代表他的是指翻了几倍。一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的市值可谓是按全球最高,而苹果用了这么高市值的原因是因为它有着良好的销售量以及利用率作为手机市场最大的的卖方,它的市值是是比较合理的啊,特斯拉却并没有那么强的垄断地位,所以说这次股价是一个回归正常的行为。
三,股民逐渐回归理性
股民之前对于特斯拉的炒作可谓是非常的狂热,因为特斯拉以及他的老板马斯克可谓是营销高手,他通过各种厉害的炒作让普通的大众对特斯拉的印象非常深刻。按就拿特斯拉的名字来说,特斯拉是取自尼古拉斯特斯拉牛肉是美国的一位工程师。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电器发明家,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无线充电的手段,而特斯拉的取名可谓是蹭了这位科学家的光,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股民们也慢慢的回归理性,机构也对外进行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