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恒生科技指数十大权重股最低价格是2022年10月03日最低打到16906.96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创该指数诞生以来新低。
1、覆盖范围有区别,香港科技指数的成分股是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成分股,恒生科技指数是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中华区公司股票,恒生科技指数覆盖更大一些,恒生科技指数覆盖了在港股二次上市的科技公司,而香港科技指数不纳入二次上市的科技公司。
2、香港科技指数覆盖的行业更多,特别是覆盖了生物医药科技行业,这是恒生科技指数没有的。
3、香港科技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的行业构成中电子、传媒都是前三大,重仓行业,区别在于香港科技指数重仓医药生物,恒生科技指数里面医药生物比例较低,恒生科技指数的第三大重仓股行业是社会服务。
按照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规则,单一个股的权重上限定为8%,能够比较分散的布局各赛道的龙头公司。个股权重设定后,随着股价的波动,每个成分股的比重也会随之变化。
我们看到截至上月底某电商龙头的权重达到了11.84%,显著高于其他成分股。原因是它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后注册在香港的股票数量显著提升。此电商龙头之前在美国上市,2019年11月在香港二次上市。按照转换规则,二次上市中概股ADR与香港普通股完全可兑换,所以尽管中概股二次上市时增发股本一般不超过10%,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在香港市场交易股份占比逐步提升。我们在港交所下面的中央结算系统中查到,该公司注册在香港的股票数量占总量的比例从3月底的38.17%提升到6月底的46.64%。所以按照成分股权重计算逻辑,此电商龙头的权重占比短期大幅提升。
当然,按照指数编制规则,下一次季度检讨时单一个股的权重上限又会重新设定为8%,届时这只成分股的权重占比会重新回落到8%。
截至2021年3月31日注册在香港的股票数量:
截至2021年6月30日注册在香港的股票数量:
关于互联网板块的政策影响:
前期也总结过监管对各互联网龙头的影响,包括反垄断、数据安全、游戏、灵活用工的福利保障等。最近几天板块稍微有些回暖,虽然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监管部门继续发声,但目前市场对互联网板块已进入到悲观预期的无限外推状态,反而是把行业的不确定性都当作确定性的受打击做预估。以腾讯为例,目前腾讯的股价基本按照游戏板块被冲击、支付板块被冲击、社交广告被冲击的情况预估,即使未来确有相关进展落地,我们认为也很难超越市场所担忧的最差情况。
强监管的确对互联网行业的经营层面有一定压力,但目前的市场氛围已经反应甚至过度反应了悲观预期。从中长期的角度看,监管的目的是为了行业长期的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和效率,而不是想否定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企业从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都做出贡献。
在这个市场极度悲观的时间点,我们认为反而可以以更积极的心态去买入以等待市场情绪在某个时间点的理性回归。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水平已经回落到历史低点,从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看,确实是有性价比。而外资对港股的配置,实际上直到上周也没有出现市场所担忧的大幅流出;南下资金这几天也开始净流入。当然,恒生科技指数的波动性很大,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我们建议不要一次性买入,可以采用分批定投的方式投资,面对连续上涨或短期回撤的行情,都会利于自身的投资。
1、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1)恒生科技指数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其选股准则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发开支占比及收入增长,最后选取市值最大老行答的3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分股。入选的成分股不仅有各大互联网领域的核心龙头,更有不少科技领域的翘楚,汇聚了互联网、半导体、医疗健康等行业最优秀的代表性公司。
(2)也就是说,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基本绑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这里得说一下,上面的成分股比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
2、媲美纳斯达克指数,当前是最佳布局时机
世界上有不少以科技为主题的指数,但是都没有纳斯达克指数这样成功,这样有影响力。纳斯达克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二:
(1)靠一个强大而且持续增长经济体,背靠巨大的市场
(2)拥有持续不断的优秀上市资源,拥有大批长期增长的优秀科技公司
3、反观恒生科技指数,同样具备纳斯达克成功的两个因素。中国已经成为侍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腾讯、阿里、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也不遑多让,可以说恒生科技指数代表了中国科技主题公司的迅速增长和未来的巨大潜力,说恒生科技指数是“港版纳斯达克指数”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