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及原因)

2023-03-13 17:59:51 股票 yurongpawn

1.有强有力的政府和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是从建国以来就有的优势,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2.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落后的优势,就是后发展的优势。

3.面对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能较为及时得调整经济政策,尤其是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渐进式转型非常漂亮。

4.长期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

5.有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有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保障了实际汇率长期低估,从而赢得巨大贸易顺差;不允许资本绝对自由进出,总体来讲是易进难出。

6.重视对科技和研发的投资。

7.长期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8.中国人传统文化优势,中国人喜欢把大量的收入都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国价值观里,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西方正好相反;中国人勤奋好学。

还有很多原因,但是以上的是最重要的。

中国经济的崛起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从70年前的不足500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规模扩大了超1800倍,GDP在世界的占比从70年前的微不足道跃升至2018年的近六分之一.一言以蔽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因何而来?要科学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自身因素,还需要从思想武器,政治保证,制度保障,发展力量,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等具体环节中进行经验总结。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有三个重要的基础动力,这些动力和二战后促使日本经济崛起,以及“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在上世纪陆0年代到吧0年代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一样的。它们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一套运作良好的市场机制,以及经济发展正处于早期阶段从而给予经济更多上升的空间。

下面依次详述这些动力: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是人在社会上的能力,包括劳动者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素质是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不是一0年或者二0年能够塑造的。经济学家已习惯用受教育的时间来衡量人力资本的中国,但这样的方法并不准确,因为它未能把职业道德和人的创造智慧考虑进去,而这些是文化传统熏陶的结果。这些特质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继承和完善,有一部分是通过家庭教育得以传承。 对于中国工人的技术,我们通过古代青铜器、丝绸刺绣、瓷器和明代家具就可见一斑,更不用说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的精妙。中国毫无疑问拥有相当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其他国家如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和美国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一些国家未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本短缺。

二、第二个动力是一套运作良好的市场机制。中国在一9漆吧年改革开放之前有同样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但还没有市场机制,因此未能迅速发展起来。市场机制能够让优秀的人才通过辛勤工作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为自己也为社会创造财富。市场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因为劳动有偿而得到充分激发,也因为资源根据市场供求原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而得到有效配置。

中国政府把经济机制一步一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一点上他们功勋卓著。我在我的书《中国经济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005年)中详细记录了这一转变。但是,市场机制如果没有中国的人力资本,也不能成就这样快速的经济发展。 有些人指出中国市场机制的许多缺点,如银行体系和法律制度,但这些制度在不断改善。必须说明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时,经济也可以得到迅速发展,这充分表现在中国过去三0年的历史经验中。此外,即使政府不采取行动,经济体制本身也可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得到改善和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吧0年代应国民经济的需要而兴起的乡镇企业的成长过程。市场经济体制也可以生成其他的市场机制。今天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上世纪三0年代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都是在没有政府参与的情况下诞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本和市场机制的互动。如果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而且能者会胜出,那么市场机制就能运作良好。但是平等机会往往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实现,因为成功人士的孩子必然拥有更好的机会。而中国社会在一9漆吧年改革开始时大多数公民有几乎相等的机会。都能白手起家,没有人可以继承财富而得到创业资本。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读大学或研究生,更有能力和更努力工作的人会被选入大学或研究生院。我在上世纪吧0年代还帮一些优秀的研究生进入北美的研究生院,他们中很多人就来自贫穷的家庭和农村。

三、第三个有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发展中国家和最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这使发展中国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综上所诉,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因为这三个经济引擎会继续发力。随着技术差距缩小,中国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但在至少未来一0~一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经济每年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吧%。

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走势以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这一增长率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20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也都比较接近,即都在9%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日本经济表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1973―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9.22%的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①1990―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则仍然保持了7%、5%和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同时,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发生极为特殊的历史性事件,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会经历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但不会陡然减速。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比例的经济增长率所代表的经济数量和质量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量和生活质量上升幅度的逐步减少。

根据以上判断和近些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做出如下假定: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2001―2010年,年均增长7.5%,以后每十年减少1个百分点,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6.5%;2021―2030年,年均增长5.5%;2031―2040年,年均增长4.5%;2041―2050年,年均增长3.5%。2050年以后,年均增长3.0%。

在对中国经济总量进行预测时,我们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做出两种假定,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水平;另一种假定是,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上升。

(一)价格和汇率不变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我们首先在价格和汇率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对中国未来经济总量进行预测。

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260亿美元,是2000年2.1倍;2020年达到41783亿美元,是2000年的3.9倍;2030年达到71372亿美元,是2000年的6.6倍;2040年达到110839亿美元,是2000年的10.3倍;2050年达到156349亿美元,是2000年的14.5倍;2060年达到21012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2100年达到685420亿美元,是2000年的63.5倍。

将表5与表3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按2000年价格和1998、1999、2000年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三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达到15505亿美元,超过法国(14554亿美元);在2006年将达到16668亿美元,超过英国(16391亿美元);在2012年将达到25248亿美元,超过德国 (25150亿美元);在2056年将达到186689亿美元,超过日本(186429亿美元)。

20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6349亿美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33253亿美元。那时,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10.9%上升到36.1%,相对差额由89.1%下降到63.9%,但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88028亿美元上升为276904亿美元。如果假定2051―2100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均为3%,则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额不变,但绝对差额进一步增大。

(二)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预测

前面的研究是将有关各国的价格固定在2000年,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价格都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50年左右这样长的历史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的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名义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及其国际经济地位,与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得出的结果往往不同。

影响价格和汇率的因素很多,所以,采用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来预测有关各国的未来经济总量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主要不是关心这些国家未来经济总量本身,而是考虑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简化,因为导致按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计算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与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的相对位置之间产生差别的只是实际汇率(即当期汇率扣除相对价格变化因素)的变化,而不是当期价格和当期汇率本身,如果我们能够预测未来实际汇率的变化,通过前面在固定价格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国未来经济总量,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实际汇率变化条件下的有关各国未来经济总量及其所处的相对位置。

可以算出,1960-2000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13%、13%、30%、109%和47%,平均上升了82%。1960―1996年,日元、新元、韩元、港币和台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也都是上升的,分别上升了240%、51%、87%、140%和77%,五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上升119%。1960―1996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汇率之所以普遍高于 1960―2000年,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实际上都发生了贬值情况。笔者认为,考虑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化,应当剔除这一特殊事件的影响。所以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1960―1996年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更具有参考价值。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同处于亚洲,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过的经济增长过程。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上个世纪后半叶实际汇率的变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0年左右,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比率不会低于50%。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我们做出以下两种假定,第一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维持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2011―2050年提高1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相同;第二种假定是,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与第一种假定相同,2011―2050年上升200%,并且每年增长幅度也相同。第二种假定的实际汇率增长幅度接近于日本20世纪后40年的水平。第一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18.92%;第二种假定的结果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每10年提高31.61%。

上述两种假定相当于仍然将2001―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由于涉及的时间较短,我们仍将德国马克、英镑和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 1998、1999和2000年三年平均汇率水平。在这些假定下,中国经济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的结论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只需将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进行比较即可。在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进行比较时,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发生变化。

在第一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30年达到10093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98105亿美元),在21世纪中国经济赶不上美国经济;在第二种假定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于2026年达到89405亿美元,超过日本经济(88879亿美元),将于2048年达到414459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408382亿美元)。

第二种假定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假定,上个世纪后50年,只有日本、瑞士等极少数国家的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上升了200%。相对来说,第一种假定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些。所以,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经济赶上并超过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可能的,但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本世纪末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可能性也不大。

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趋势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的相关情况:

1、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保持国家的和谐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稳定的政治环境

这是实现所有经济目标的先决条件。

2、资源资本化

改革开放后以前很多没有被标价的资源如土地矿产等都被标上了价格,可以买卖,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流动性资金,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活力。

3、技术的引进

术的学习速度远大于技术的创新速度,我们在别人走过的路上跟被人学习,因而我们技术的进步比别人要大。因而生产力的提高较快。

4、物美价廉的劳动力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劳动力价格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劳动力的劳动效率较高。

5、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距离相对较近,水运陆运便利。

二、2021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GDP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进入2021年后,中国的GDP增速势头依旧迅猛,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8%。而根据国际机构预估,2021年中国的全年GDP将达到18万亿美元,二我国2020年的GDP为15.87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呈现颓势时,我国不仅能保证正增长,而且一口气增加近3万亿美元,这令人欣喜。

据外媒的消息称,在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欧盟27国之和,欧盟2021年的GDP预计只有17万亿美元,比中国少1亿美元。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