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苹果来说之所以会能够让股票市值达到30,000亿美元,这和自己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成功的营销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对于苹果来说,它一直是手机领域的创新龙头企业。从之前的传统手机行业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苹果就是整个手机领域不断创新的领头羊,而对于整个智能手机的贡献,苹果更是做出了独特的应用作用,尤其是对于苹果教父乔布斯来说,他更是凭借一人的创新能力,让整个手机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各种各样的翻盖手机按键手机到现在的智能触摸屏,手机这些重大的改变都是和苹果追求创新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密不可分的,而对于苹果本身来说,它就把创新当作自己的矢志不渝的使命,这也是苹果能一直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
这对于苹果来说,它有着比较成熟正确的营销策略,在苹果刚刚推出的时候,由于它独特的创新点,往往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让苹果这个品牌价值和奢侈品存在着一定的绑定关系,而且苹果也非常擅长营销,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让自己的品牌深入到每一个用户心目当中去,所以说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苹果就和高端机型绑定上了关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苹果似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就很大程度上给了苹果定价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时至今日手机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下,苹果仍然可以有卖高价权利的重要因素。
最后,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它推出的产品也比较注重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从苹果手机到苹果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各种各样的周边配件,苹果已经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体系。
苹果公司作为一家精工细作的公司,具有稳定的核心消费人群,符合巴菲特理想的“债券型公司”的要求。个人认为,当苹果公司的产品浮华散尽之后,其每年的收入和利润率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加上可以期待的每年巨额的现金分红,公司的前景不能说太坏。面对这样低迷的股价,大股东和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完全可以回购股票,蓄势待发。
因此,苹果公司有回购股票的想法,很正常,问题在于,有钱还要借贷来回购?
3、提高财务杠杆。
截止2012年12月29日,苹果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1760.64亿美元,负债578.54亿美元,股东权益合计 1182.10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为32.86%,权益乘数为1.49。负债可以说处于极低的情况,其财务杠杆(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完全可以适度提高。当公司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远大于市场的贷款利率,为什么不借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呢?
我们普通人不也是一样吗,买个手机,即使有钱可以全额付款,仍然愿意留住现金,用信用卡来支付,宁可忍受银行6%的年息。这是因为,现金有更多的用处,留住现金,就多了一分选择。在未来苹果公司并购某个地图、云计算等方面的小公司的时候,不需要用自身的股票来便宜对方,现金支付!更何况,目前美国的基准利率是0-0.25%,以苹果公司的收入状况是商业银行最为理想的贷款对象(标普AAA级),绝对是要组团提供贷款的,利息大约仅高于美国一年期国债的利率水平。面对借钱几乎不要利息的大好情况,何乐而不为?
苹果近日公布了其第四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均低于预期,而且其全球收入也在下滑。这是苹果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同比下滑。而与此同时,苹果的研发支出也是持续增加,最新消息显示苹果正在进行一项新的支出计划。那么苹果为什么要进行这一系列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对研发领域的投入又是如何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苹果这一次的调整。
苹果这一次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苹果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来帮助其完成其在5 G时代来临前获得所需科技能力,这一次苹果进行了大量的裁员,其中包括研发人员。具体来看,苹果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技术支持部门以外所有的岗位。在此之前,苹果已经暂停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聘研发以外的所有员工的计划。
苹果表示已经停止了“非常广泛”的招聘领域。例如招聘公司外包岗位以保证员工能获得高质量的工作。而这些岗位包括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以及 IT等领域。但是这一次苹果决定在未来再缩减这一领域的工作范围。其中有苹果的供应商公司表示,苹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约1000亿美元到1100亿美元来进行新技术研发以及改善服务流程。
而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家大型半导体供应商华为公司也是停止对苹果提供资金支持。目前苹果已经停止向其供应商采购设备用于生产 iPhone手机所需的芯片和其他技术产品以及服务设备等采购订单。这就意味着,如果苹果想要继续获得新设备所需资金就需要供应商支持才行,但是这一次苹果却采取了压缩开支方式来减少对供应商资金的影响。
乔布斯强势执行不发放现金股利政策,与其颠沛流离、挣扎生存的经历有关。
乔布斯在任期间,苹果公司现金充裕,从2009年到2012年资产负债率(也就是公司资本中以债务方式融资的比率)在33%左右浮动。
具体情况见下表3-1。
库克认为,那个随时都会缺乏资金的苹果公司已是过去式。2011年,尽管苹果为研发、并购以及扩厂等活动花费了大量资金,其手头上仍有98亿美元现金及161 亿美元可随时变现的金融证券。因此,库克决定开始发放现金股利。2012年3月19日,库克(Tim Cook)宣布将开始发放现金股利并实施股票买回计划。这个消息让华尔街非常兴奋,隔天苹果的股票立刻上涨将近3%。
现金股利: 2012年,苹果开始每季发放一股2.65美元的现金股利(该会计年度共发放了24.88亿美元的现金股利),随后两年更涨到每股发放3.05美元左右的现金,而2014年还进行了一次“1股变成7股”的股票分割( stock split ),随后维持每季发放一股0.5美元左右的现金股利,直到现在。
股票买回: 2013 年苹果共花费230亿美元进行股票回购。到2016年为止,苹果已花费约1,330亿美元在股票买回上。
自从2013年苹果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后,资产负债率不断飙升,从33%飙升到60%(见上表3-1)。从期限结构看,主要是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增加所致。
错误的结论:2012年以前苹果公司拥有的资金中33%是借的,从2013年起借的长期资金越来越多,导致资产负债率飙升。
实际的情况应考虑负债的来源性质。按照负债的来源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经营性负债指的是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自然累积起来的负债,例如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金融性负债指的是企业专门去借的钱,例如银行借款、应付债券等。显然,如果我们想要判定家企业的融资倾向,那么观察负债的来源性质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判断。
下表3-2将苹果公司的负债区分为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以观察其负债的来源。
正确的结论:从表3-2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2012 年之前苹果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33%左右,而这全部为经营性负债,也就是全部为日常经营过程中累积起来的负债,没有一分钱是借来的,也就是有息负债(金融性负债)的比率为零。
从2013年起,苹果开始借钱了,陆续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可以看出,其融资战略在2013年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战略转变与苹果公司所处的发展周期和本文前述的新股利政策的制定都是有关的。
为什么苹果公司决定发放股利?其中一个答案是苹果公司试图向市场传递一种关于公司潜在的成长性和渗透到办公用电脑市场的美好前景的信号。发放股利也可能是对良好经营业绩的证实,苹果的首次股利使得市场确信公司的成功不是暂时的。为什么苹果在宣布首次股利的同时宣布2:1的股票分割呢?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现金股利的股票分割就好比用两张5美元的票子换取一张10美元的票子。钱包感觉厚了,但实际状况并未改善。然而,伴随着现金股利的股票分割可以强化正的信号,传递更多的信息。此外,有时公司进行股票分割是因为其认为低股价可以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从而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发放首次股利是苹果公司的最佳决策吗?市场的正面反应和苹果以后的经营成果证实了它是一个好决策。但1990年以后由于更为剧烈的竞争,其收入增长一般,利润下降。1996年和1997年都出现亏损。1997年底,苹果的股价是每股24美元,远低于1990年。1992年,当每股收益从3.74美元增长到4.33美元时,股利并无变化。1993年,每股收益降至2.45美元,苹果亦没有改变其每股股利。但是,到1996年,苹果的股利彻底停发了。 苹果公司为什么在1996年停发了股利?由于经受了多次市场失败,公司开始授权其他制造商生产其马克作业系统。然而,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吸引新的买者,反而销售出现大幅滑坡。结果,1996年经营亏损了7.42亿美元,1997年亏损了3.79亿美元。当公司遭受巨大损失时,稳定的股利不可能永远坚持下去,如果亏损持续,大多数公司最终便削减股利。
在股价连续两天疯涨后,苹果真的一脚跨过了万亿美元市值门槛,成为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苹果手中现金
能买下3个百度、5个京东
美国当地时间8月2日,苹果股价收盘上涨2.92%,报207.39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市值达到了10017亿美元,这标志着苹果正式成为当前全球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一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全球只有16个的GDP超过万亿美元,且即便拿全球GDP最高的美国对比,苹果也能完全hold住。去年美国的GDP约为1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市值已是美国GDP的十九分之一,可谓真正的富可敌国!
(图片来源:Choice,截至8月2日)
苹果此次能够一脚跨过万亿美元市值这一门槛,主要是因为公司业绩太给力。苹果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大幅上涨。其中,营业收入达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成为苹果史上营收最高的第二季度。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苹果公司的现金也相当充裕。财报显示,该公司目前持有的现金高达2437亿美元。按照6.87的汇率计算,24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745亿元。
而在目前A股市场上,只有工商银行的总市值超过苹果的现金储备。这意味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苹果几乎可以买下任意一家A股公司。
中概股方面,截至2日收盘,百度市值约为802亿美元;京东市值为518亿美元;网易市值为335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大致可以买下3个百度、5 个京东或8个网易。
真正的股王是如何炼成的
自1980年上市以来,苹果股价一路上涨,但分析认为,真正让苹果股价走上暴涨之路的主要还是在苹果推出iPhone之后。
2007年1月,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并于当年6月正式发售,此后几乎每年也都发布新款iPhone。数据显示,在此后的年份中,除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年份外,直到2013财年之前,苹果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2012财年公司营收已为2006财年的6倍以上,净利润为2006年的20倍以上。这一阶段,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构成了股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也推动了苹果市值节节攀升。
在2013财年之后,苹果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但整体上仍实现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股票回购对股价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分析指出,2013年以来,股票回购为苹果贡献了42%的涨幅。
而就最新情况来看,截至目前,iPhone仍是苹果业绩的保证。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iPhone销量4130万部,比市场预期少30万部。但iPhone的平均售价(ASP)为724美元,较市场预期的699美元高出25美元,成为当季苹果营业收入的一大增长动力。
彭博分析指出,若iPhone的ASP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苹果今年二季度营业收入将仅同比增长6.5%,而不是17%。
除了iPhone外,苹果的成功还离不开它的“死忠粉”。比如,一位名叫Bruce Pfeffer的“苹果粉”在1980年代使用过苹果的一项产品后,就彻底爱上了苹果。在之后的几十年工作和生活中,他几乎只用苹果产品。
在享受使用苹果产品的同时,Pfeffer还购买了苹果股票。他在1998年(即乔布斯重新出任苹果CEO后的次年)首次购买了苹果股票,当时他并不知道该公司正处于挣扎求生的困境。“我并不知道这家公司当时情况有多糟,我只是苹果的狂热粉之一”,他说道。
由此可见,对苹果前景始终抱有信心的苹果粉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该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个万亿美元的公司不是苹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成为首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公司之前,有一家公司十年前已经触及过万亿市值的高点,只是后来缩水了,它就是中石油。
2000年4月,中石油在港交所上市,随后2007年11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当天股价就翻了三倍,一度达到48.62元。当时中石油的总市值达到了11000亿美元。但后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石油A股和H股股价双双暴跌,直至2008年“四万亿”政策出台后,两市股价跟随大盘有所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