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指的是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可以税前扣除,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企业将其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先说递延资产,实际上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种费用需要在以后若干个期间内摊销,所以暂时放在递延资产内。比如开办费、大修理费用等,款已经支付但受益期限是以后连续的若干个期间。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区别有两个,一个是使用年限的长短,另外一个是价值的大小。
递延资产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性质上有所区别。固定资产虽有形,可以转让,而无形资产虽无实体,但有价值。递延资产本质上是未立即计入收益的费用,更准确地称为长期待摊费用,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产生的支出,仅因会计原则的要求而延迟计入损益。
递延资产是一种会计术语,主要指的是不能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费用。递延资产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在会计领域中使用较多。具体来讲,递延资产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等具体的资产形态,而是一种费用的分摊方式。
递延资产,顾名思义,是一种特殊的资产类别,它不同于直接计入当年损益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类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开办费、经营租赁改良支出、大修理费用,以及建设期间未计入交付使用财产价值的职工培训费和样品样机购置的“大修理”项目。它与待摊费用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费用的摊销期限。
企业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类别。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1、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上面的处理仍不变,同时还要注意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已经照抄下来了,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上期余额,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多少。除了内部交易存货外,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涉及的递延所得税也是类似的处理思路。
2、首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计税基础,从你的解释来看,你是认为应该按照甲公司的那个5w作为原始计税基础,而答案是按照乙公司买入价格2w作计税基础。正确算法应该是按照乙公司的2w。为什么呢?请看2013年CPA教材中一道类似的例题,里面有解释的。我截图了,你看下我highlight部分。
3、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将固定资产售给购货方当年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如何处理 和合同方沟通。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3]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4、倾向于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以保持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一致性。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不仅要求对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应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通过正确处理递延所得税,企业可以在税会差异中实现更为合理的税后利润,同时符合监管要求。
5、个别报表存货账面价值84,合并报表存货账面价值为80(100-16+16-20),个别报表产生了暂时性差异4(计税基础80,账面价值84),合并报表没有差异(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80)所以需要将个别报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1(4*25%)相反方向结转。
6、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如何简便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 目前的注会教材只阐述了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如何抵销递延所得税,未涉及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的思路是:当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首先要比较合并报表中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有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1、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区别有两个,一个是使用年限的长短,另外一个是价值的大小。会计上区分二者的标准一般是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年限)和2000元(价值),即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高于2000元的归于固定资产,否则低值易耗品。
2、低值易耗品属于流动资产的一种,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存货的姿态出现。他得摊销有两种:有五五摊销和一次性摊销 流动资产是易于变现的。而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种资产,不容易变现。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如:1000元或1 500元或2 000元),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不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资产为低值易耗品,应列入流动资产范围内,如企业自身使用的工具、器具、家具等。
4、从流动资产的科目设置看,没有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等须摊销的科目,应收账款也没有备抵账户,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上述费用一旦发生,均直接列人支出。从对外投资看,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没有区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事业单位流动资产中也不包含短期投资的内容。
1、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的时候: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账务处理是,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予以抵销,账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
2、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用。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将上述抵消分录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项目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
3、对于内部交易产生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例如,如果销售收入为9000元,销售成本为7500元,差额即为未实现损益),需要从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用的调整也很重要。
4、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发生减值年度,其在个别报表中因发生减值而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根据合并整体的要求进行抵销处理。(1)抵销交易产生的内部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固定资产—原价。
5、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正常清理时的抵消处理 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原价及以前期间累计折旧对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会计期间,如果仍计提了折旧,本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仍然包含多计提的折旧额,因此需要将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消。
6、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由于固定资产内部交易产生的虚增资产和虚增利润需要进行抵消处理。当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固定资产交易时,如果没有发生实际损益或转让价格不准确,就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此时,就需要通过固定资产合并抵消分录来进行调整。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将固定资产售给购货方当年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如何处理 和合同方沟通。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3]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予以抵销,账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账务处理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
应抵销该内部交易,其账面价值等于该交易资产抵销后的金额,即按照交易资产的原成本计算的账面价值,此时二者可能会产生差额,这二者的差额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就是合并报表中认可的递延所得税金额,然后与个别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比较,确定合并报表中应该编制调整抵销分录中的递延所得税金额。
就产生了多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上面的处理仍不变,同时还要注意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已经照抄下来了,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上期余额,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多少。除了内部交易存货外,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涉及的递延所得税也是类似的处理思路。
然后将其与个别报表中该项交易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比较,由此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