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知名校友或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原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孙振宇、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等。龙永图是中国复关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被誉为复关英雄。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是周小川。周小川,男,汉族,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央行行长,其实在很多经济界人士眼里,周小川还是一位学者。
自194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其领导层经历了多位杰出的行长。首任行长南汉宸在任期内从1949年10月延续至1954年10月,他的贡献开启了央行历史的新篇章。曹菊如继任,从1954年11月到1964年10月,他的领导下,央行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了金融体系。
南汉宸(19410-19510)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这时起,直至建国初期,他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的伟大事业中,为新中国的金融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李贵鲜(1993年7月之前),朱镕基(1993年7月之后)。199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有两位,李贵鲜任职到1993年7月,1993年7月之后,由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张世隆,是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行长级别的华裔中央银行家。他作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中国银行”四字原为孙中山先生题写,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原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上的石刻行名仍为中山先生原题。新中国成立前,各地中行行名的体例、格式各有不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兼任中国银行行长后,感到中行有必要统一体例,便请郭沫若先生(1892年~1978年)重新题写。
在陈林颖曾看来,公公陈立夫晚年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晨5点起床,然后是写毛笔字、看书。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钱,往往只做七八元钱的事情。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
习写毛笔字,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也是锻炼人的耐性与毅力的一种好方法。为帮助孩子们学英语,宋耀如从美国购来了大量幼儿读物,夫妇俩轮流教孩子们读写。宋耀如还常用中、英文两种语言给他们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并深入浅出地向他们传输了科学道理与民主、革命的思想。
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