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北方稀土*情况」300846首都在线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北方稀土公告,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拟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拟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出借给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截至公告日,包钢(集团)公司持有公司1,331,700,569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6.66%。包钢(集团)公司此次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出借给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1000万股,不超过包钢(集团)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0.75%,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0.28%。
截至2022年6月6日收盘,北方稀土(600111)报收于37.86元,上涨5.58%,换手率4.09%,成交量148.57万手,成交额55.23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78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7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99亿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9420.26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08.83万,融券余额减少。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北方稀土(600111)好公司评级为4.5星,好价格评级为2.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5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0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3.04。
北方稀土主营业务:稀土精矿,稀土深加工产品,稀土新材料生产与销售,稀土高科技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稀土技术转让等。公司董事长为章智强。公司总经理为瞿业栋。
重仓北方稀土的前十大基金见下表:
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国泰江源优势精选混合A,目前规模为58.17亿元,*净值2.1859(6月2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22%,近一年上涨2.63%。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郑有为。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格隆汇2月21日丨首都在线(300846.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包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等重要任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数字经济时代资源配置的*战略“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带来的黄金发展机遇,将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立足于了解公司业务和产品,防范概念炒作,理性决策、审慎投资,注意风险。
本文源自格隆汇
原标题:年赚50亿的4倍“稀土大牛股”北方稀土:周期股?赛道股?还是真正的行业反转股?
非常重要的战略产业。
作者 | 小羽儿
编辑 | 小白
2021年新能源车大卖,整个新能源车行业都如火如荼,炒完下游炒上游,稀土行业也延续了这种景气现象。
其中代表企业北方稀土(公司)2021年年内股价*涨幅达到376%,接近4倍;市值*达到2256亿,创历史新高。
目前公司股价虽有所回落,但截至5月27日收盘,较2021年仍有161%的涨幅,市值还有1237亿。
(来源:市值风云APP)
公司2021年业绩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4.1亿,同比增长39%;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462%,与股价一样亮眼。
2022年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98.1亿和15.6亿,分别同比增长50%和89%,维持着业绩高增长。
不过,公司2021年这50亿数量级的利润固然可观,但风云君更关心的是这样的利润能否持续,是否是昙花一现呢?
风云君如此担心,是因为自1997年上市以来,公司的历史*利润也仅为2011年的34.8亿,其余年份大多在10亿以下,且波动较大。
带着好奇心,我们来一起走进北方稀土。
稀土大牛终于迎来行业景气周期?
稀土产业主要分为上游稀土开采、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功能材料,以及终端应用领域。
(来源:公司公告)
北方稀土的业务涉及中游冶炼分离、下游功能材料以及终端应用领域,而其稀土矿的主要来源为其控股股东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包钢股份。因此可以说北方稀土的业务涵盖了整个稀土行业的上中下游,完全可以作为稀土行业的代表来研究。
原料方面,公司冶炼分离产能12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1.6万吨/年;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产能4.1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3.2万吨/年、贮氢合金8300吨/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半数以上。*称得上是稀土行业的大牛。
(来源:公司公告)
稀土属于有色金属板块,因此也具有有色金属的周期性特征,而供需关系也是稀土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先说需求端,稀土功能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和发光材料,其中永磁材料占比*,达75%左右。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永磁材料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核心部分,需求旺盛,景气度上行。
再来看供给端,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严格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生产计划,每年由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向六家稀土集团分批下达当年的总量控制指标。
2018-21年,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2万吨、13.20万吨、14万吨、16.8万吨,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1.5万吨、12.70万吨、13.50万吨、16.2万吨,增幅均分别为10%、6%、20%。
可以看出,2018-20年三年期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增幅较小,2021年增幅相对较大。
但尽管如此,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用于永磁材料的主要稀土原料镨钕金属、氧化镨钕等还是出现了较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其中氧化镨和氧化钕2021年均价分别同比增长了84%和88%。
2022年以来继续大幅上涨,镨钕金属和氧化镨钕3月均价分别较2021年12月上涨了24%和22%。
(来源:choice数据)
北方稀土一直是六家稀土集团中分配指标占比*的,其中2021年北方稀土分到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指标占比分别为60%和55%,占一半以上,轻稀土指标更是拥有*份额优势。
而且近年来我国轻稀土增量指标也主要集中在北方稀土上,2022年第一批轻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占全国总指标的67%、55%,比去年第一批增长36%、41%。
(来源:公司公告)
稀土价格上涨,北方稀土自然最为受益。2021年公司的稀土原料产品和稀土功能产品毛利率分别同比增长11和22个百分点,达到38%和41%,这也是公司2021年净利润爆发的主要原因。
(来源:公司公告)
其中稀土功能材料中的磁性材料是毛利率上升的主力,上升了24个百分点。
(来源:公司公告)
最终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大涨16个百分点,净利率大涨1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较2021年又分别小幅上涨0.9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成本有优势,但利润率依旧承压
不过,这时有些小机灵鬼应该会问了:公司产品价格涨价,那么公司采购的稀土矿等原材料价格应该也会上涨,公司的毛利率怎么会上涨幅度如此大呢?
这就不得不提公司的另一项*技能点了:公司在资源方面依托全球*轻稀土矿白云鄂博,兄弟公司包钢股份拥有*采矿权,且排他性向公司供应稀土精矿,原材料供应有保障。
而且,公司从包钢股份采购的稀土精矿价格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根据包钢股份年报说法,双方是在综合考虑稀土市场产品价格情况、碳酸稀土市场价格,并扣除碳酸稀土制造费用及行业平均利润,同时考虑加工收率及稀土精矿品质要求等因素基础上确定的交易价格。
但两家公司基本每年签订一次供货合同约定稀土精矿的交易价格,而不是随市场价一直波动。这在价格波动不大的年份也算省事,但在稀土精矿价格不断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北方稀土采购的稀土精矿较市场价就有了优势。
如2020-22年公司向包钢股份采购的稀土精矿价格分别为12600元/吨、16269元/吨和26887元/吨,涨幅分别为29%和65%,其中2022年稀土精矿采购价格涨幅大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涨幅。
而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2年1-4月碳酸稀土(REO42-45%)现货均价为7.83万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上涨90%左右。
因此,无论从*价格还是价格涨幅角度,北方稀土的精矿采购成本均占显著优势。
(来源:choice数据)
那么,又有人要问了:低价卖给公司稀土精矿,包钢股份不是亏了吗,这难道不是控股股东在向公司转移利润吗?
其实不然,包钢股份也是上市公司,其业绩表现也是要对投资者做交代的。
(来源:市值风云APP)
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包钢股份生产稀土精矿所用原材料为白云鄂博矿生产铁矿形成的尾矿资源,生产成本本身就全球*。
不过从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2021年四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分别下滑18个和15个百分点。
可见,随着2022年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大于产品价格涨幅,公司利润率已有所承压。
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也有所下滑,由2021年四季度的19.8亿下降为2022年一季度的15.6亿。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看的是公司的未来,也就是说要判断公司未来是否仍会面临着采购价格涨幅大于产品价格涨幅、利润率承压的风险,或者是否面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
当然,这将都取决于供需关系。需求方面,新能源车行业是大势所趋,那么供给方面自然就成了关键。
卡外国脖子的稀土,会卡咱自己的脖子吗?
首先,穿插一段稀土行业小常识。
2000年以前,稀土矿产能、冶炼分离能力、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能力普遍集中于美日欧。
而后随着中国采矿产能快速释放、冶炼分离工艺改进,以及资源禀赋高、人工成本低等多重优势,竞争力逐渐增强。
2008年以后,绝大部分稀土产物均由中国企业供应。
目前,我国凭借在资源禀赋、冶炼技术及综合成本等多重优势,已经形成全球最完备的稀土产业链。
资源端: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20年稀土矿储量、产量分别占全球比例的37%和58%,且成本全球*,优势明显。
冶炼分离端:全球86%稀土矿依赖中国“溶剂萃取法”冶炼分离产能,中国占据*话语权,海外除澳大利亚Lynas公司拥有2万吨冶炼分离产能外,其余海外开发的稀土矿需运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
在芯片领域我国深受外国“卡脖子”之苦,稀土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可以用来反制裁的一个手段了。
但历史上一些地方曾运用落后方式开采、冶炼稀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酸化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小、散、乱的竞争格局让中国稀土陷入*的内卷,出口价格一低再低,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而是卖出了“土”的价格。
为遏止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国家重拳出击打击“黑稀土”,2011年后国家出台开采配额限制政策,国内稀土开采和冶炼均采用配额调控,配额指标归于北方稀土等6大稀土集团,力求反映稀土真正价值。
2017年以来,黑稀土逐渐式微,产量下降,国家配给矿物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持续上升,供需维持着一定的平衡。
也就是说,历史上稀土价格主要受供给端影响严重,而需求端较为稳定。
而2021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稀土供给跟不上,价格大涨,呈现出与锂、钴类似的供需格局。
但稀土与锂、钴的不同点在于,稀土的供给完全由国家控制,短时间内可以更容易的提升,而锂、钴则由于矿产资源、产能问题,难以迅速上量。
因此,风云君认为,在新能源行业上游原材料均大幅上涨,成为抑制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国家自然不会再使产量可控的稀土行业成为新能源行业大发展的另一障碍。
未来稀土大概率也将是新能源上游供需格局最健康的品种,行业景气度会不断提升。但不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会维持在平稳上行的合理状态。
当然,北方稀土的业绩由于量的提升,和价格的适度提升,表现也不会太差。
北方稀土拥有国内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的*份额,且原材料价格优势明显,公司2021年的业绩爆发来源于其主要稀土产品的量价齐升。
但2022一季度,由于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高于产品价格涨幅,公司毛利率已出现环比大幅下降。
而且,稀土产品供给完全由国家控制,上量较为容易,未来价格畸高的可能性也较低,稀土行业的暴利就真的可能是昙花一现了。
不过,从历史业绩来看,受需求高涨影响,稀土行业的景气度依旧不会太差。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今天马里克写了关于稀土行业的逻辑分析,趁着对稀土知识还熟记于心,再写写北方稀土,因为它是稀土行业的代表,还是值得大家对它熟悉一下的。不过在这强调一下,关于北方稀土的文章,我就不再写稀土的供需格局和产业链逻辑了,一是重复、啰嗦了,二是耽误大家时间,大家想熟悉那些方面的知识,可以翻看我写的稀土行业的文章哈。
北方稀土基本面:
北方稀土于1997年上市,控股股东是包钢集团,之后改过两次名,先是包钢稀土,最后一次改名就是现在用的名称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的主营业务涉及稀土精矿、稀土深加工产品、稀土新材料生产与销售;稀土高科技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可以说北方稀土的业务覆盖了整个稀土行业产业链,前面说它是行业代表,原因就在此。
按业务产能分:稀土产品(金属)产能1.6万吨/年左右;
稀土深加工(冶炼分离)产能12万吨/年左右;
稀土新材料产能4.1万吨/年左右,市占率全球第一;
稀土高科技应用产品:抛光材料产能3.2万吨/年,贮氢合金8300吨/年,市占率50%以上,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1.2万立方米/年。
北方稀土去年底凭借其实力入围了中国六大稀土集团,它的大本营位于白云鄂博矿区,储量3600万吨,公司拥有白云鄂博稀土矿*采买权,其中矿区轻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占世界储量的38%,居世界第1位,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轻稀土供应增量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稀土分布口头禅—“北轻南重”的由来。大家只聚焦白云鄂博矿区的稀土了,其实白云鄂博矿区是一座罕见的金属共生矿,赋存着170余种矿物,例如拥有全球市占率第二的铌(储量660万吨)和全球市占率第二的钍。
北方稀土的三大优势:
1、矿品:高品位、低成本
首先,白云鄂博矿尾矿品位高达7%(全球第三);
其次,北方稀土的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全球*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采矿权,且排他性向公司供应稀土精矿,开采成本优势明显。马里克查阅了包钢和北方稀土的资料,两家对于稀土精矿价格是协议价,每年签一次合同,价格是综合当年稀土和碳酸稀土市场价,扣除碳酸稀土制造费用及行业平均利润,同时考虑加工收率及稀土精矿品质要求等因素基础上确定的交易价格。
这种协议价在价格波动不大的年份看不出什么,但在稀土精矿价格不断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例如2022年北方稀土向包钢股份采购的稀土精矿价格为26887元/吨,涨幅为65%,其中2022年稀土精矿采购价格涨幅大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涨幅。
2022年1-4月碳酸稀土(REO42-45%)现货均价为7.84万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上涨90%左右。
2、高配额
目前我国严格管控稀土,稀土的开采、分离冶炼总量采用配额制,全国稀土配额全部集中于六大稀土集团,而北方稀土配额常年居六大集团之首。
关于配额制,让马里克想到了两方面,一是巴菲特常说的特许经营权即垄断性;另一方面配额制其实和免税店行业类似,中国中免也是因为拥有了特许经营权,走出了一波长牛行情。
我们来看看今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额度的分配:中重稀土供给量与去年持平,没有增长,第一批额度增长几乎全落在轻稀土上,北方稀土获得*开采及冶炼指标,分别为6.021万吨及5.38万吨,占据开采、冶炼总量指标分别为59.73%以及55.33%,而且公司增加的开采指标,更是*的占增量指标的95.7%,真是一家独大啊,可以说配额是北方稀土的另一项法宝了。
3、低估值,高成长
今年北方稀土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4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增长88.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18亿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9.66%,可以说是非常棒的业绩,因为历年一季度都是北方稀土的淡季,业绩也很一般。
马里克按照目前挂牌价以及配额,计算全年利润大概为71-92亿,对应6月10股价,预测2022年PE中位数仅为15倍。我们再根据北方稀土最近5年PE做出比较,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五年北方稀土PE最小值为46倍左右,平均值波动在70-75倍左右,目前的业绩增速于估值来看,北方稀土估值水平还处于低位。
北方稀土作为稀土龙头从周期走向成长,在2022 年国内稀土管控,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北方稀土近乎作为今年全球稀土主要的增量源,垄断性和稀缺性将使公司的估值有望重塑。。
提示:再好的逻辑,也要结合大盘涨跌和个股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