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损益确认:出售的损益,即出售收入减去账面净值。如果产生收益,则需要并入当年的应税收入;如果产生损失,则可以在所得税申报时扣除。④ 税务调整 - 如果出售的固定资产涉及税法与会计上的处理差异(例如折旧政策不同),应根据税法规定的处理方式进行调整,并在“固定资产调整表”中反映。
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所以不用报批,如果确实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申请的问题,问问不为多。
2、当出售固定资产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会计分录应该计入资产处置损益。这是因为资产处置损益是反映企业在处置非日常经营性资产时所获得的损益的科目,包括出售、报废、拍卖等方式处置的资产,而营业外支出则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科目,如罚款、赞助、捐赠等。
3、需要企业给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审批表,审批之后汇算清缴时就不需要调增了。
4、除非你们销售之前向税务局备案并经过了税务局的批准,否则这类损失是不可以税前扣除的。
固定资产原值减折旧表示固定资产的净值或残值。详细解释如下:固定资产是企业持有的长期资产,其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减少。为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企业需要计提折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老化或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价值减少。
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即为固定资产净值。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不是原值,是净值。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
借方记录固定资产的净值和清理费用,贷方记录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等收入。清理后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将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固定资产净值是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它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当前价值。通过计算净值,企业可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和费用中去,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用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