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天弘基金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天弘余额宝*规模为7808亿元,环比一季度降幅达19%。从持有人户数来看约为7.12亿户,与2020年末相比,用户数增加约0.22亿户。另外,余额宝用户的户均持有金额为5000元左右,目前已接入29只货币基金。
在前十大持有人方面,*的个人持有份额为2.2亿份。详见下图所示:
我们都知道股市行情和股票收益率是呈正相关关系,即行情向好,股票大概率上涨;反之亦然。但债券收益率和债市行情的走势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债券收益率、价格的含义
我们以国债为例,债券的收益率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1.名义收益率
指国债一开始发行就确定的收益率,即票面利率,具体计算上是名义收益与本金额的比率。
名义收益率=年利息收入/票面金额****
例如某10年期国债,面值100元,每年支付利息5元,其名义收益率就是5/100****=5%
2.即期收益率
也称零息利率,是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简称,通俗的讲就是债券到期一次性支付的年息收入/债券当时的市价。
例如某1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3%,当时的市价是98元,那么其即期收益率就是3/98=3.06%。
3.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比较复杂,但也比较重要,我们在财经新闻中看到的“国债收益率”或“债券收益率”,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到期收益率”。
具体含义上,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简称YTM),是投资者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的收益率,也是能使债券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它与债券的定价密切相关。
4.持有期收益率
指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期间所获得的年平均收益。与到期收益率的区别在于,末笔现金流是卖出价格而非债券到期偿还金额。
同时,债券的价格也有两种——
1.发行价格
指投资者认购新发行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格,债券的发行价格可能不等于债券面值,存在三种形式:
当债券发行价格高于面值时,称为溢价发行。
当债券发行价格低于面值时,称为折价发行。
当债券发行价格等于面值时,称为平价发行。
2.交易价格
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转让债券的成交价。通常,债券在交易时采用净价,结算时采用全价,投资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债券收益率与价格的关系
对于金融产品来说,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当前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未来的等量货币换算成现在的价值就需要折现,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现值PV计算公式:
其中,C为N期后的金额,i为市场利率,N为期数。
假设,目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是5%,那么1年后的100元等于现在的100/(1+5%)=95.2381元,以此类推,2年后的100元等于现在的100/(1+5%)2=90.7030元。
根据这一公式,我们也能推算出债券的现值,就是未来一系列利息和到期本金的现金流的折现价值。
假设,投资者投资某债券,未来3年每年可以收到利息5元,同时在第3年末收到本金100元。若目前市场利率为4%,那么债券现在的价格是
但如果目前市场利率为6%,那么债券现在的价格是
不难发现,当市场利率从4%上涨至6%时,债券的价格从102.7751元下跌至97.3270元,而当市场利率从6%下跌至4%时,债券的价格从97.3270元上涨至102.7751元。可见,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呈反比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反比关系呢?
债券是固定收益资产,未来的现金流相对确定。那么,当市场利率上升,各种投资品种的收益率普遍上涨时,债券如果按照当前的收益率折现会失去吸引力,投资者或抛售债券转投其它品种,随着需求下降,债券价格也就出现了下跌。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收益率在市场投资品种中又显现出优势,受到投资者追捧,供不应求,债券的价格迎来上涨。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理解,假设你持有一只1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是4%,现在打算卖出,但此时市场利率上涨,新发行的类似债券票面利率为6%。这一情况下,其他投资者自然会选择更有吸引力的6%的债券,为了能够成功卖出手中的债券,你不得不降低价格。
通过债券收益率、价格了解债市行情
投资中,我们常说的“牛市”,指的是资产价格的上涨。结合债券收益率、债券价格的反比关系看,债券市场的牛市是一个债券收益率下行、债券价格上涨的过程。
从近年来的债市行情看,2018年至2020年4月底,10年期国债活跃现券收益率持续下降,债券价格上涨,这段时间债市上演了牛市行情。
但从2020年5月开始,10年期国债活跃现券收益率呈现明显的上涨,债券价格下跌,到2020年11月中下旬,债市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下跌调整。
而之后,收益率再次震荡下滑,债券价格上涨,今年7月12日,10年期国债活跃现券收益率年内*正式向下突破3%重大关口,无疑在当时来说是债市走强的一个信号。
以上为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就理财业务开展的通识教育,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市场观点。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从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名单、持有权益资产比重以及调研频率等多项数据来看,险资配置权益资产比例正在回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6月末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达到13.02%,为今年以来月度数据新高。中报披露的险资持仓数量和市值也均有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权益类资产在保险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配置比重未来或进一步提升。
险资权益资产配置回暖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8日
6月以来,险资持有权益资产比重持续回暖。银保监会*发布的2022年6月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其中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余额为3.19万亿元,突破3万亿元;占比为13.02%,较此前一个月继续回升,也是今年以来的*水平。
历史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至5月末,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分别为12.38%、12.60%、12.13%、11.89%、12.37%。5月末,险资配置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达到2.98万亿元,占比12.37%,较4月末止跌反弹。而今年6月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13.02%为今年以来的*水平,也高于去年年末的12.70%。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险资持仓的权益资产市值有所提升。另一方面,4月以来险资机构在市场下跌、估值具有投资价值时逢低买入、逆势加仓,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也随之抬升。
从目前数据来看,险资在二季度已对多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加仓。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二季度合计加仓或新进A股上市公司合计1103.52万股,加仓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涪陵榨菜、鼎捷软件和新大正,二季度分别获得加仓395.21万股、230.9万股、192.048万股。
与此同时,作为权益资产配置的先行信号之一,险资机构近期在二级市场的调研也较为积极。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8日
积极看待下半年权益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持续加大对于权益市场布局。
在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加大对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上,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日前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引导保险资管公司坚守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核心管理人定位,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巩固和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权益资产在保险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也是不少险资机构稳定收益率的重要途径,预计未来险资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不少险资人士也认为,尽管下半年或出现震荡行情,但整体对权益资产投资保持乐观。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日前发起的“资产管理百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七成受访投资人认为下半年投资表现*的境内资产是A股。而在A股投资方面,更多受访人看好A股市场的中证500指数,沪深300和创业板也较为看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稳增长、专精特新等是保险资管机构较为关注投资领域。
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表示,继续看好权益资产战略配置价值。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传统部门的边际贡献下降,代表更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新经济包括科创等要素上升,有效地推动了A股上市公司的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盈利可持续增长能力,这会带来估值中枢逐步上移。
华泰资产副总经理姜光明也认为,展望下半年,投资者应重视分子端和分母端边际变化带来的预期差,持续关注内外部预期的下行风险,把握政策超预期带来的投资机会。行业配置层面,重点围绕成长与消费赛道,在上涨中逐步兑现新能源等高估值品种,在下跌过程中逐步增加消费及成长品种。
国寿安保基金则表示,内外宏观环境出现边际变化,国内流动性预期与海外衰退风险对短期市场情绪产生一定扰动,尤其当前部分行业交易拥挤度较高,或将放大市场波动风险。整体来看,权益市场回归震荡行情,但依然不乏结构性机会。(
经济参考报
文/Dong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日产消费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宝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支付方式,国人们出人钱包、银行卡在手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一部手机走天下所取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上次走进银行是什么时候或许已经记不清了。
从微信和支付宝两种移动支付的使用率来看,支付宝似乎更胜一筹。一方面是因为微信的主要侧重点放在社交互动之上,而支付宝是转本的转账理财软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支付宝旗下有花呗、余额宝等非常使用的理财产品,更加吸引消费者。
尤其是余额宝的问世,更是成功提升了支付宝这一产品在国人心目中的认可度。支付宝上线之初不仅没有如今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甚至还备受质疑。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功能之后,才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余额宝上架之后之所以能够吸引消费者,主要是因为用户将钱放入余额宝能够取得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的收益,远高于银行中的定期收益。同时,相较于银行存款,消费者将钱存入余额宝中简单方面,随用随取,不需要复杂的手续也不需要去银行办理。
余额宝的种种优势,吸引了不少新用户。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人次。也就是说,中国近一半的人口都在使用余额宝。
只不过,坐拥6亿用户的余额宝,现如今也陷入“中年危机”之中。尤其是最近几年,不少人宁愿将钱存入银行也不愿意再存入余额宝之后。
那么,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告别余额宝了呢?综合余额宝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余额宝之所以跌落神坛,完全是被自己“作死”。
先前,余额宝之所以能够备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余额宝的高利息。据笔者了解,2013年-2018年间,余额宝的用户们累计收益高达1700亿元。*时期,余额宝用户一年的累计总收益可达到509亿元。
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之后,余额宝开始了“割韭菜“的模式,用户存入余额宝的钱利息不断下降,截至目前余额宝的收益已经跌至百分之1.663,毫无疑问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下跌。
当余额宝不再具备“高收益”这一优势,自然就无法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这成为不少用户“逃离”余额宝的根本原因。
当然,除了余额宝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余额宝用户数量的不断减少,也与外部竞争有关。为了能够夺回被余额宝抢走的用户,各大银行相继闪现了转账优惠、消费优惠等福利政策,避免进一步被余额宝蚕食市场份额。
此外,当余额宝的收益越来越低,部分定期存款的利率要高于余额宝时,不少用户优先考虑的还是将钱存入银行之中。毕竟,相较于余额宝,银行存款更安全。
对于目前的余额宝来说,想要较为妥善的解决此次“生存危机”,当务之急是要推出一系列便民优惠活动,而不能将目光放在割韭菜之上,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想方设法从用户身上赚钱。
否则,随着银行存款优惠政策的增多以及数字人民币的逐渐普及,余额宝想要生存下去极为困难。
你现在还会将钱存入利率并不可观的余额宝之中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余额宝用户数量》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余额宝用户数量、债券收益率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