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今,很多汽车都采用了字母缩写的命名方式,以达到让消费者快速记住的目的。其中一部分代表车系,剩下一部分则有自己的含义。但如果官方不解释,即使母语为英语的人也很难猜出这其中的真正含义!那么这些简写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咱们今天就来个字母含义大揭秘!
大众
GTI*是大众最为*的标识,可是在坊间关于GTI到底是哪三个单词的简写却争论不休,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觉得Grand Touring Injection(注入)是最为合适的全拼。可以直接理解为注入了GT元素的高尔夫!而比高尔夫GTI高一等级的高尔夫R则好理解很多,是“Racing”的意思。
除了上述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标识外,TDI和TSI也是众人皆知的,虽说国内读者可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TDI车型,但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真正意思。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翻译过来便是涡轮增压直喷技术(柴油)。TSI咱们就接触的非常多了,全称为Turbocharged Stratified Injection,既涡轮增压分层燃烧。
福特
福特作为百年厂家,不仅历史悠久,其生产的车型也多如牛毛,使用的简写更是数不胜数,除了国内比较*的ST(Sport Technologies运动技术)和RS(Rally Sport拉力运动)外还有不少高性能标识的简写。
SHO则是*福特(美国人)特色的简写,因为Super High Output翻译过来就是超高功率输出的意思,这么直白的词汇通常也只有美国人会用。除了SHO外还有SVT,比如在上一代F150上便有Raptor SVT版本,全称为Special Vehicle Team,可以理解为特种车辆。
除了上述这些,福特还曾经推出过*名叫BOSS 302的车。通常来说,车型名称中包含的数字基本都代表了其排量,302也的确如此。只不过302并非是3.0L发动机的意思,也不是3.0L双涡轮增压的意思,而是302立方英尺的意思,换算过来便是经典的5.0L排量。
本田
本田大法的车型简写大家都非常清楚了,什么VTEC、TYPE-R这类的早已倒背如流,但知道真正含义的人我想并不算多。
首先从*级的开始,Si是Sport Injected,直接翻译为注入运动,实际上则是普通车型加入了一些运动元素的意思。Type-R为Racing的意思,“公路赛车”是*的解释。而VTEC则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Electronic Control的简写,其实就是可变气门正时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斯巴鲁
说起斯巴鲁的简写标识,STI和WRX是*不会被忘记的。与AMG一样,虽说STi和WRX知名度极高,可知道具体含义的人却屈指可数。WRX的全称为World Rally Experimental(实验)/ WorldRally Cross,两段短语翻译过来都是世界拉力赛的意思,只不过前者是早期的称呼,在WRX参赛之后就改叫“WorldRally Cross”了。
STI的全称为Subaru Tecnica International,这个就比较难以理解了。其实“Tecnica”是斯巴鲁在参加WRC世界拉力锦标赛时,与英国的Prodrive合作参赛而起的一个组织名称。随着斯巴鲁赛车在拉力赛场的日益强大,STI也开始出现在民用车上,并象征着当前车系的*车型。
阿尔法·罗密欧
阿尔法·罗密欧中的阿尔法(ALFA)便是意大利语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的简写,由于我并不懂意大利语,所以具体怎么读还真是不大清楚,但是翻译过来就是伦巴第汽车制造厂的意思。后面的罗密欧则是在1916年Nicola Romeo(尼古拉·罗密欧)入主ALFA后,决定把自己姓氏加入到其中而产生的。
如果你开过Giulia或者Stelvio,一定会对中控台上的那个DNA标识感到疑问。虽然大家都知道它是负责驾驶模式切换的旋钮,但是和E、C、S这种通俗易懂的标识相比,DNA看起来则是一头雾水。首先这并非是意大利语缩写,而是Dynamic, Natural, All Weather Modes的缩写,翻译过来便是动态、自然(普通)、全天候的意思。
宝马
宝马这个公司并不是特别爱用简写,但BMW又确实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巴伐利亚汽车厂)的简写。而咱们熟悉的M则是Motosport的含义,也就是汽车运动或赛车的意思。
比M更高端的还有CS,这个CS可不是咱们小时候玩的《反恐精英》,它是Competition Sport的缩写。相比于MotoSport来说,CS在运动味上会做的更为*。
此外,它的可变气门技术VANOS实际上也是德语VAriable NOckenwellen Steuerung的简写,翻译过来为可变凸轮轴正时(Variable Camshaft Timing)。
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的简写主要出现在车型名称中,例如CTS或ATS。其中CTS是Catera Touring Sedan,而Catera则是凯迪拉克在1997年生产的*车型,不过它的亲生父母是德国厂商欧宝。
ATS也同样如此,只不过其中的A并非是某*车的开头字母,而是其采用了通用集团Alpha平台的缩写,代表了ATS采用Alpha平台制造,后面的TS依然是TouringSedan的意思。
除了上述这些车型外,凯迪拉克还会在其高性能版本车型后面加入字母“V”,例如CTS-V。这个V并非是物理中速度的含义,而是搭载了V8或V16发动机的意思。
道奇
道奇这个品牌虽说在国内市场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凭借着速度与激情风靡全国,这个品牌也在国内车迷中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可是在它的车系名称中却总会有一些让人莫名奇妙的缩写。R/T便道奇最为*的缩写之一,从1967年便开始使用,意思为Road/Track(公路或赛道)。
再往后,道奇推出了带SRT标识的车型,相比于R/T来说SRT更为极端,因为它是Street & Racing Technology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既能街道驾驶,又在车辆中包含了不少赛道技术。
捷豹路虎
捷豹路虎两家的简写其实是一样的,比如在高性能车型上它们都会用SVR作为车型名称的后缀。而SVR实际上是Special Vehicle Racing的简写,可以理解为特种赛用车型,比如捷豹的F-Type SVR。
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车型名称后缀的F实际上是Flagship--旗舰的意思,不过除了旗舰的意思以外,字母F还有着自家赛道Fuji Speedway(富士赛道)的含义,以表明其车辆拥有卓越的操控。
奔驰
现在奔驰旗下的高性能车型都会拥有AMG的标识,然而为什么会叫AMG许多人可能并不太清楚。AMG是Aufrecht Melcher Großaspach的简称,其中Aufrecht和Melcher是两个创始人的名字,而Großaspach则是Aufrecht的出生地。
日产
日产*的运动部门Nismo实际上就是Nissan Motorsport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简写,翻译过来就是日产汽车运动部门…是不是很无语?!
而传奇车型GT-R则是Gran Turismo Racer的简写,其实就可以理解成GT赛车!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R35身上会有PS独占大作《GT赛车》类型的辅助仪表。
保时捷
保时捷的尾标可以说是极多,除了代表车型的Targa(可拆玻璃顶)、Cabriolet(软顶敞篷)这类以外,还有S、4S、GTS这样的尾标!通过各种排列组合使得保时捷的车型数量十分壮大。
其中S代表的就是Sport(运动);4S则是Four Wheel Sport(运动四轮驱动);GTS这样的*型号全称为Grand Turismo Sport,翻译过来便是GT赛事或运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GT赛车的公路版本。
讴歌
讴歌品牌的简写非常多,比如*的SH-AWD。虽说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四驱系统,但前面“SH”的意思则会让人一头雾水。而用在NSX上的P-AWS和TMU+IPU更是让人完全不知所云。
SH-AWD的其实是Super Handling All-Wheel Drive的简写,翻译过来就是超级驾控四驱系统。
NSX虽说是一台车的名字,但往往三个字母的车型名字都有着另外一种含义。比如NSX就是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的简写,意思分别为“新的”、“跑车”、“实验”,具体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自行理解。
第一段所说的P-AUS和TMU+IPU是新款NSX上所搭载的技术,其中P-AUS为Precision All-Wheel Steer简写,TMU+IPU则为Twin Motor Unit + Intelligent PowerUnit的简写,其实就是精密四轮转向系统和双电机+智能电控系统的意思。
法拉利
作为一个极具意大利特色的品牌,在车尾标识上也与其他品牌完全不同!比如512M车尾的M其实是Modificata的缩写,而这个词竟然是小改款的意思...
此外GTB与GTS分别是GranTurismo Berlinetta和Gran Turismo Spider的缩写,Berlinetta是Coupe的意思,而Spider则是Convertibles(敞篷)的意思。分别可以理解为GT Coupe车型和GT敞篷车型。
GTO无疑是法拉利*的标识,全称为Gran Turismo Omologata。Omologata不仅有最终版本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着强性能版本的含义,比如在2010年推出的599 GTO。
看完后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汽车标识的简写基本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论如何变化基本都是与Racing、Sport、Track这样的单词相关!但你可千万不要想当然,因为在不同品牌中很有可能出现尾缀标识一样,但含义完全不同的事情,具体有哪些咱们下一期再说!
如今的250级小跑车市场竞争很激烈,各厂家想尽办法提升自家产品的竞争力,在颜值、性能、配置上都下了很大功夫。而当下拥有单摇臂的小跑车更能吸引人的目光,这项配置不仅在颜值上加分不少,对操控的提升也是有着莫大的帮助。
以往配备单摇臂的车型大都是进口*,其售价也较高。但随着咱们摩托工业的技术发展,单摇臂已经不是高端车型所独有,这不春风发布的全新250SR赛道版MY22,就配备了单摇臂,而且还加了“小翅膀”。
春风全新的250SR 赛道版MY22(简称MY22),售价为2.198W,只比老款车型高了300,但带来的升级可不少。MY22在整体轮廓上没有太大变化,依然保持着春风SR家族的外貌特征,不同是版花更为花哨靓丽,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个性需求。而且还有定风翼以及单摇臂的配置,跑格直接拉满。
之前的250SR赛道版整备质量为165kg,如今全新的MY22整备质量做到了157kg,减重8kg之多,对于*仿赛来说减重1kg都对车辆操控有着很大提升,这8kg的减重还真的挺让我期待的。
整车对操控加分的升级还有单摇臂的配置,它的加入不仅提升颜值和跑格,也提升了整车的刚性,带来更轻的簧下质量,让骑士获得更为轻盈的驾控体验。
春风以往车型上配备的CST轮胎,在抓地力、升温、弯道循迹性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全新MY22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升级,配备CST全新开发的轮胎,保留原先优势的同时重量还降低了0.8kg。
后减震弹簧也得到升级,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性,在急加减速,快速翻身时提供必要的稳定性,让你可以更大胆的释放激情。同时换挡杆也做了优化,大大降低了老款车型的滞涩感。
虽说搭载的还是那具249cc单缸水冷发动机,但全新的调校让MY22拥有了21.5kW/9750rpm*功率以及22.5 N·m*扭矩,较老款而言分别提升了1kW和0.5 N·m。这个参数的变化看似不大,但结合它的成功减重,动力表现应该会有着较大的变化。
对于单缸车型震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老款车型的震动我就不多说了。这款MY22官宣称对车体的覆盖件结构做了调整,有着更紧密的结构,有效降低高转的震动异响。
安全方面标配ABS系统,与老款不同的是后盘直径加大到240mm,让MY22有更好的制动效果。不过以我个人的骑行习惯来讲,后盘直径的升级,对我用处不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前刹制动后刹很少用。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才会加入后刹的使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项升级还是很贴心的,因为很多刚接触摩托车的新手朋友,对后刹的信任往往要高于前刹。
全新的MY22标配了二代T-BOX,内置4G模块和6D传感器,能更*地捕捉车辆信息,人机互联也更顺畅。防盗、找车、骑行数据、售后、车友分享,这一个APP全都搞定。而且全新的TFT仪表配合APP还可实现导航投屏功能,其可视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即使阳光强烈也能清晰显示。
在250、300级别的单摇臂仿赛车型中,它的竞争对手较少同时优势也比较明显。像之前搭载春风同款发动机的飞肯3GP,起售价为1.698W。在颜值上可圈可点,动力上和老款250SR相同,整备质量为166kg,当时它单摇臂的外表着实让很多心向250SR车友心情躁动。现在好了,春风自己的单摇臂来了,而且在动力、车重等方面还都占据优势。
除了这个对手之外,还有QJMOTOR推出的单摇臂版赛250售价1.999W,整车颜值方面车友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后轮,中置短排气把整个后轮全暴露出来很是诱人。账面数据和MY22相比,少了1kW*功率,扭矩同为22.5 N·m,但整备为159kg比MY22重了2kg。
在国产300级单摇臂跑车中凯越321RR也是个竞争对手,321RR起售价为2.598W。搭载的322cc并列双缸发动机有着*功率29kW和*扭矩28N·m,最关键的是车身轻量化也不错,整备质量只有151kg,可以说在这一领域中它很能打。
但凯越321RR也有着自身的不足,在自身品控方面和春风这样的一线大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再有就是产能的问题。
接下来的无极250RR虽说没有单摇臂的加持,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竞争力也是很强,它整备质量仅有147kg,动力上拥有21.5kW*功率以及23N·m*扭矩,颜值也得到一众车友认可,售价也做到了1.998W,从性能方面考虑它*是MY22的有力竞争对手。至于怎么选,首先要看您是更喜欢有跑格的外观还是更看重性能,二是一定要亲自试骑不要盲目,就算再心仪的车型也一定要先试骑一下。
面对竞争激烈的250仿赛市场,您最喜欢谁呢?
每每提到AMG这三个字母,就足以让不少人不寒而栗。对于AMG来说,和它最搭的数字或许就是63了。你一定听到过C63、E63和S63,不过今天这辆63可不是什么轿车,而是GLC 63 AMG。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会傻傻分不清奔驰家族的命名规则,这当然不复杂,传统车型没变化,SUV车型除了大G,其余均用GL作为前缀,并以轿车车型尺寸的系列进行区分,如紧凑型SUV:GLA、中型SUV:GLC、中大型SUV:GLE和大型SUV:GLS。所以,这辆GLC也就是曾经的GLK,而且还是一辆AMG版本的GLK。
从设计上来看,这辆GLC 63 AMG*是一点都不低调。硕大的前进气格栅搭配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和前唇,足以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气场。而车身周围的AMG标识如果是用汉语翻译的话,应该就是“生人勿近”!
当然,对于一辆AMG来说,动力部分才是重头戏所在。全新的GLC 63 AMG使用的是*4.0T的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低功率版的63车型*马力为476Ps,而S版的*马力则达到了惊人的510Ps。
所以,这辆百公里加速3.9s(S版3.8s)就能破百的GLC 63真的就一枝独秀、独占鳌头了?嘿嘿,好像还真不是。因为我的脑海中突然划过了一辆阿尔法·罗密欧的Stelvio四叶草版本。同样的3.8s破百,却只用一台2.9T的V6发动机就完成了。
不过,显然奔驰的重心并不在此。它看中的是Stelvio限量但“我”的GLC不限量啊,只要你是一个喜欢奔驰、喜欢AMG的车迷,你就有机会拥有一辆AMG,而且还是一辆自带迷人声线的V8发动机呢~
而作为一家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德国老牌豪门,奔驰同样知道如何吊足消费者的胃口。一人一机一签名这个噱头可是被AMG玩的6到飞起,你敢说它没有吸引力吗?
除此以外,正如我文章引言所说,这可能是你能买到*的带有63字样的SUV车型。毕竟这辆成都车展网友分享的GLC 63 AMG售价仅比C63高了6万,为98.8万起。
所以总的来说,我倒是觉得这辆GLC 63 AMG还挺有看头的呢。*的遗憾之处在于,外观更传统的常规SUV车型只会搭载基础版的动力,如果你想买到高功率的那辆S版车型,你就只能选择Coupe的轿跑版了。
分享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汽车。如发现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梅赛德斯-奔驰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可以说是汽车界的鼻祖。而奔驰的“三叉星”标志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寓意是奔驰想要征服海、陆、空的愿望,就算是汽车小白在大街上也能认出这一经典LOGO。
而很多人习惯把那些挂着“三叉星”标志的车,都归结是奔驰品牌,殊不知,它们虽然都挂着奔驰标,却其实还可以细分为五个不同的品牌,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奔驰品牌
第一个就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奔驰品牌,大家可以当它是“本尊”。它有很多个车型类别,大体上来说,咱们国内消费者接触比较多的,轿车领域就有包括A、B、C、E、S级,SUV领域则有包括GLA、GLB、GLC、GLE、GLS等。
全新奔驰S级
奔驰GLS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的车标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立标,另外一种是大标。目前大标应用最广泛,而像奔驰C级、E级和S级,除了有大标外,也有立标车型可选,前者更年轻,而后者则更有商务范,两者实际区别不大,只是格栅造型有所不同。
奔驰大标
奔驰立标
2、AMG品牌
AMG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它是奔驰旗下的高性能品牌,也是其御用改装厂。很多奔驰的量产车基本都会推出AMG版本,而它和普通奔驰*的区别在于,它拥有更强的动力性能。
当然,由于全进口的身份以及高端化的定制服务,大多数人只能止步于其高昂的价格。
关于AMG有一大特点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AMG车型上的发动机铭牌,上面有工程师的签名,这个名字,说明这台发动机是由这位工程师所调教,代表着AMG*的“一人一机”理念。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AMG车型都能遵循“一人一机”的,像去年第*实现国产化的AMG车型—— A35L就没有此类标志。而后续还将迎来第二台AMG国产车型——GLB。至于国产的AMG到底算不算奔驰AMG,目前来看争议还是挺大的。
奔驰AMG A35L
奔驰AMG GLB
3、迈巴赫品牌
曾经和宾利、劳斯莱斯同台竞争的迈巴赫,原本还是一个独立的德国豪华品牌,因经营不善后被奔驰收购,并在2014年的时候,成为了旗下子品牌,*车型就是迈巴赫S级,它是基于普通奔驰S级的打造的。
大家可以将迈巴赫S级看成是奔驰S级的*顶配,前者比后者不仅价格更贵,在车身尺寸、内饰豪华感营造,以及动力性能方面也更胜一筹。
迈巴赫S级
AMG不同的是,拥有迈巴赫版本的奔驰车型并不多,只有像S级,GLS这样的旗舰产品才有匹配。而如今的迈巴赫车型都是挂着奔驰车标,外观区别可以通过C柱上的双M车标,或者车尾的英文标识“MAYBACH”来辨认。
4、EQ品牌
如果说前面三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也算是情理之中。而第四个的EQ品牌,估计很多人就比较少了解了。它其实是奔驰旗下的电动车子品牌,主要专注电动新能源方向。他成立时间也比较短,直到2018年,才正式发布了品牌*量产车型——EQC。
新车定位于纯电动中型SUV,目前已经实现了国产,共有三款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415km,售价区间为49.98-62.28万元。根据奔驰公布的消息, EQ 系列接下来还会有EQA、EQB 以及 EQS 等车型。
5、G品牌
看着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眼熟,没错,就是很多越野迷都心心念的奔驰G级。前段时间,奔驰已经正式官宣,G级将独立成为新的子品牌,并在未来与AMG、迈巴赫共同推出全新的电动化车型。
也就是说,继2.0T版的G350后,在不久的以后,我们还会看到纯电版的G级。据猜测,未来纯电版的奔驰G级将会被命名为EQG,至于新车的越野性能,咱们不妨保持期待吧。
奔驰G 350
小结
以上五大品牌,其实就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的五个子品牌,而它们虽然都挂着奔驰标,但定位还是有所不同的。按官方的说法,AMG主打“运动和性能”,迈巴赫主打“精致”,奔驰主打“现代”,G品牌主打“越野冒险”,而EQ品牌则定位为“渐进式豪华”。
说到这里,或许还有人会想起奔驰“smart”,它以前确实是属于奔驰的子品牌,不过现在已经没它的位置了。由于长期亏损,奔驰在去年已经将它一半股份卖给了吉利,未来smart将以合资的身份和大家见面。只是不知道离开奔驰体系的它,能不能焕发生机呢?
毫无疑问,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变局”。作为百年老店的奔驰,确实也需要改变,大胆的数字化变革,积极拥抱年轻和科技, 看清潮流所向,深谙需求所指,然后“颠覆”自己。对于这样的奔驰,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更多汽车相关知识等着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amg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amg是什么意思、春风250sr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