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发布*紧急军情,播报全球热点资讯,欢迎关注“军情急报”!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表示,在俄罗斯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他曾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保证,未来30年基辅不可能接纳乌克兰,但即便如此,仍未能阻止冲突的爆发。
在德国政府开放日活动中,一名柏林女性向朔尔茨提及了德国政府未能阻止乌克兰危机爆发的问题。该名女性的原话是:“可以让俄罗斯清楚知道,没人计划接受像乌克兰这样一个高度腐败的国家加入北约,也没有将其纳入欧盟的打算,更不用说向这个国家提供武器了。我认为,我们错过了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
对此,朔尔茨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他表示俄罗斯早在1-2年前就已经酝酿这个行动计划了,并说道:“我很清楚地向普京表示,未来30年,乌克兰加入北约都不可能议事日程上。”
朔尔茨的表示,起码明确了两点信息。其一,北约或者欧盟,压根就没打算接纳乌克兰。关于这一点,西方国家其实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美国人为了诱惑基辅为自己卖命,又给了基辅空头支票。其实,基辅早就看清这一现实,只是仍然心存幻想而已。俄乌冲突初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公开抱怨称,北约组织在公开场合宣称加入北约的大门会为乌克兰敞开,但私底下却拒绝了乌克兰加入该组织的请求。
其二,北约或者欧盟接不接纳乌克兰,与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并没有直接关系。对莫斯科而言,当前最现实的压力就是北约东扩对其生存空间的极限压缩。一旦北约将敏感军事装备部署在俄罗斯边境,那么俄罗斯就再无安全可言。在这个逻辑下,乌克兰必然不能有失。当政治及外交手段无法有效阻止乌克兰全面西化的决心后,莫斯科只能诉诸于武力介入。从这个角度看,俄乌冲突爆发是必然的事情。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一方面,2008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北约峰会就已经明确,北约并不打算接受乌克兰。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实际就是冷战的延续。在2021年底时,这场冲突就已经有了明显升级的信号,她本人也做出了足够多的尝试,其中就包括承诺不会接纳乌克兰,但外交政策并没能化解这场军事冲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默克尔的离任确实增加了俄乌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在默克尔执政时期,她坚持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与普京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即便是华盛顿再不乐意,也没能左右柏林的相关决策。但是,默克尔离任后,华盛顿迅速介入了柏林的核心决策,并导致北溪2号工程的流产,进而加速了俄乌冲突的爆发。
从目前德国的施政情况看,朔尔茨显然没有默克尔的魄力与决断。当莫斯科关闭北溪1号天然气阀门时,德国民众才意识到,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应付来自俄罗斯的能源报复。可以确定的是,德国人注定要忍受今年的寒冬,同时,本国经济也将再次陷入倒退。
08月31日讯 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海能源策略,代码398021)08月28日净值上涨2.03%,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8608元,累计净值为1.1708元。
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25.66%,今年以来收益25.94%,近一月收益4.94%,近一年收益27.70%,近三年收益13.38%。
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27.8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姚晨曦,自2015年04月1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63%。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妙可蓝多(持仓比例7.73%)、御家汇(持仓比例6.92%)、山东药玻(持仓比例6.05%)、壹网壹创(持仓比例5.71%)、迈克生物(持仓比例5.63%)、芒果超媒(持仓比例5.52%)、长电科技(持仓比例5.03%)、隆基股份(持仓比例4.96%)、百润股份(持仓比例4.32%)、凯利泰(持仓比例4.06%)。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今年上半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全世界。从1月底在中国武汉开始爆发,到2月份经历全民防疫防控后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再到3月病毒开始快速在全球扩散。如今,全球累计感染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死亡人数超过60万,但疫情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研发中的疫苗很可能成为最后*的应对方式。由于疫情的持续,全球的生产生活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且迫于经济压力各国不得不在复工复产和控制疫情中小心地寻找着平衡点。
为了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各国政府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都全面发力开启宽松模式。在此背景下,虽然实体经济情况不佳,但全球资本市场在经历短暂暴跌后迅速强势反弹,“核心资产”被大量资金追捧,纳斯达克指数创出历史新高、油价大幅反弹、黄金价格冲出历史新高。
A股市场复制了同样的走势,受益疫情的医药板块一骑绝尘,此外消费、新能源、TMT等板块普遍大幅上涨,创业板实现年内新高,上证指数也再次站到了3300点。
本基金上半年的资产组合在疫情爆发后做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之后一直以蓝筹白马、消费和医药股为主,尤其侧重新消费、新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伴随着市场的持续走高,上半年的基金净值也有不错的表现。
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基金份额净值0.7265元(累计净值1.0*元)。报告期内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29%,高于业绩比较基准3.87个百分点。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流动性过剩下的“资产荒”依然是主导股票市场走强的核心因素,“核心资产”的估值泡沫化不可避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这场疫情再次激化了全球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空前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也将留下各种负面效应,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格局必将再次出现巨变,这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应对的。
A股方面,我们认为结构性行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潜在风险来自于疫苗研发成功后市场对全球流动性回收的预期提升。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天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也就每天抱着吃瓜的心情来看乌克兰战场的局势,但是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就不一样了,这些国家每天打开新闻一看都等心疼好一阵子,因为他们军援给乌克兰的这些装备要么是被俄军给缴获了,要么就是直接被炸了,还有的则是被乌克兰军队内部给拿出去卖了,反正无论怎样俄乌双方都是赚的,亏的只有这些给乌克兰提供军援的北约国家。
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提供给了乌克兰价值4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但是乌克兰的表现太拉胯了,特别是现在到了顿巴斯大决战的时刻,乌军被俄军打得溃不成军,即使是派出了督战队盯着,这些人都要把装备都丢了跳河逃跑。对于乌军这拉胯的表现,不仅是泽连斯基着急,美国也着急啊;如果说俄军成功地拿下了顿巴斯地区,那么俄军将会开启第三阶段的军事行动,到时候形势将会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从而完成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到了那时候乌克兰政府可能就不会再听命于美国,想着加入北约了,直接倒向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对抗北约的一个盟友。
为了使乌克兰能够坚持下去,拜登决定对乌克兰追加一笔400亿美元的军援,心想这总该够了吧?俄罗斯一年的军费都没这么多,你乌克兰总不至于拿了这么多军援还打不过俄罗斯吧?不过对于美国政府这豪横的出手,美国媒体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乌克兰武器的消耗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对乌军援完全就是一个无底洞,已经快把美国的武器库存都给掏空了。
在这场战争中,为了尽可能多的消灭掉俄军的机械化部队,美国给乌克兰提供了数万套的毒刺和标枪导弹,虽说这些导弹在战争初期的确是给乌军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俄军改变战法后,它们能起到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了;并且为了给乌军提供导弹,美国毒刺导弹的库存已经消耗掉了四分之一,标枪更是消耗掉了三分之一。按照这种速度消耗下去的话,这些导弹的库存在今年很快就能够耗尽。为了补充这部分导弹的库存,美军在前不久不得已签署了一份协议,将花费数亿美元来采购这些早已停产的导弹,从而弥补这些武器的库存;但是按照交付速度来看,想要填补目前的库存,需要花费的时间在30个月左右,也就是说,需要等到2025年才能够将这些导弹库存填满。
目前美国除了提供给乌克兰上万套导弹之外,还提供了14.4万发子弹、120多架“凤凰幽灵”自杀式无人机、90门M777榴弹炮、72辆火炮牵引车,并且还承诺了将会给乌克兰再提供1400套毒刺导弹、5000枚标枪导弹。以及若干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直升机、运兵车和步枪及子弹。如此多的装备,也不知道美军要从哪才能凑出这么多,虽说美军家大业大,这么点装备算不上什么,可顶不住他们的消耗量也大啊,遍布全球的海外驻军,每天的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虽然美军有足够的钱去买这些武器弹药,但是却没有人造得出来,因为这些军火公司现在都忙着生产飞机军舰,这些几千万美元的大单子,没空去管那些几万几十万美元的小订单,想要先生产这些装备?好啊,加钱就可以了,但是以这些人的精明,怎么可能会去加钱生产这些援助给乌克兰的装备呢?
更何况现在的军工复合体可大不如从前了,通货膨胀带来的大量工人失业,再加上全球化市场导致军事工业基础变得薄弱化,大多基础工程都是外包给了其他国家,真要大批量生产这些中低端装备,一时间还真做不到。
6月28日在美国总统拜登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撮合之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终于做出妥协,允许芬兰及瑞典加入北约,如此一来北约的成员国数量将增加至32个。芬兰总统办公室公布此事后,立即引起多方的连锁反应,从北约的角度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组织终于得以壮大,成员国数量增加至32个。
原本外界认为,俄罗斯应该是反应*且最激烈的国家,但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现得十分平静,并表示芬兰及瑞典加入北约是其自身权利,俄罗斯并不介意。与俄罗斯的平静相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表现得较为猴急,在6月29日召开的马德里北约峰会上,泽连斯基与参会*进行视频通话,并当场质问出席北约峰会的各个成员国领导人,乌克兰为保卫欧洲的自由与民主已经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北约仍不允许乌克兰加入是毫无道理的。6月29日泽连斯基针对埃尔多安允许芬兰及瑞典加入北约一事在马德里的发言可谓是灵魂之问。
正如泽连斯基所言,乌克兰已经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而北约仍将其拒之门外,多种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
第一,正如普京所言,芬兰、瑞典与俄罗斯之间并不存在领土纠纷,也没有其他的根本性冲突,更不会对俄罗斯造成安全威胁。因此,作为主权国家,芬兰、瑞典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清清爽爽,如果想要加入包括北约在内的任何国际组织,都是其应有的权利。乌克兰问题则不一样,由于乌东地区存在大量俄罗斯族人,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政权对乌东地区进行了残酷镇压。乌克兰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演变为纳粹主义,对乌东地区的俄罗斯族人进行血腥镇压,相关资料能够通过法国
第二,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从历史及地缘层面而言,乌克兰与俄罗斯是相爱相杀的一对难兄难弟。尽管俄乌冲突已经爆发,但这层关系不会因为极端民族主义的语言便能够切割。乌克兰与俄罗斯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在民族起源时期、沙皇时期以及苏联时期,双方都结成了深厚关系,乌克兰想在苏联解体后,仅经过短暂过渡期便加入北约,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完全不同,外界许多人指出,波罗的海三国也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成员,但却能够迅速加入北约,乌克兰却不能加入北约,关键原因在于历史进程的差别。
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在1917年以前曾经属于沙皇俄国,但1917年沙俄帝国崩溃,直到1940年苏联利用二战爆发的契机,重新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当时斯大林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特殊政策,由此可见,波罗的海三国在15个加盟共和国中具有特殊地位。波罗的海三国普遍信仰天主教,与西欧经济联系密切,其文化心理发展也深受西欧影响,从精英大民众,波罗的海三国与西欧都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为了使波罗的海三国成为面向西欧的窗口,当时对波罗的海三国实行了特殊政策,这也注定了波罗的海三国与乌克兰不同的命运。作为1922年结成苏联的四个主要发起成员国之一,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正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切割。因此,虽然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但北约却拒绝接纳乌克兰,根本原因在于,乌克兰的历史、政治、民族与俄罗斯牵连太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北约面对乌克兰这一烫手山芋,只能采取搁置政策。
第三,北约拒绝接纳乌克兰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俄罗斯,如今谈论乌克兰问题,本质上在谈论欧俄关系问题。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双方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欧洲与俄罗斯能够建立起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局面或许能够得到缓和。无论俄罗斯强盛还是衰落,作为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及利益的大国,俄罗斯在地缘战略层面不可能承受失去乌克兰的后果。在波罗的海方向尚有白俄罗斯挡在前面,如果靠近黑海方向的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无异于立即将自己的战线推进几百公里,直抵俄罗斯南部的富裕地带,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显然无法忍受。此次直接掀桌子的行为表明了在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底线,北约一直想要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正面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只能被牺牲。
泽连斯基虽然在马德里峰会上发出了灵魂拷问,但他也十分清楚,在这场美国及北约策划的代理人战争中,美国将与俄罗斯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而乌克兰*的命运便是死战到底。因此,G7领导人峰会及北约马德里峰会上,美国及其盟友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打一巴掌给一甜枣。当泽连斯基提出准备在11月结束俄乌冲突时,约翰逊直接站出来明确表示,因为欧盟不同意,所以俄乌冲突绝无可能就此结束。随后北约又告诉泽连斯基,只有在战场上战胜俄罗斯,才能赢得乌克兰的尊严,这也意味着泽连斯基只有*的选择,必须与俄罗斯战斗到底。在强硬拒绝泽连斯基加入北约的诉求后,美国、英国、欧盟也纷纷给予泽连斯基一些鼓励,当天,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宣布,已经收到美国提供的11亿美元财政贷款,与此同时约翰逊宣布,英国将再次为乌克兰提供10亿英镑的贷款。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泽连斯基目前十分清醒,也知道乌克兰无法加入北约,除非北约敢于冒着与俄罗斯开战的风险。只要北约没有下定决心与俄罗斯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乌克兰的这一梦想永远只能是白日梦。
第二,从美国及北约的态度而言,泽连斯基与乌克兰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走,这便是与俄罗斯战斗至最后一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乌克兰称不再致力申请加入北约》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乌克兰称不再致力申请加入北约、中海分红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