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陈俊岭)讯,在权益基金大干快上的“当打之年”,即便2021年不复有去年的“赚钱效应”,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货币基金依然难成市场瞩目的焦点。
一只成立于2011年的货币基金,在连续几个季度缩水后,*规模仅0.32亿元;另一只成立于2012年的货币基金,尽管三季度得“机构垂青”,也依然未能实现规模破亿的“小目标”。
面对权益明星基金经理频频“抢头条”,他们亦不甘堕落,也在于“头寸”、“久期”间寻找突破的可能。比如,有基金经理提出“高等级短久期CD投资策略”,也有基金经理将现金占比降至新低“博收益”。
货基规模缩水难“破亿”对于投资人而言,相比权益基金的重仓股,货币基金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它们的规模变化。基金规模是增长,还是缩水?谁在赎回,又是谁在申购,都可视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先来看下李媛媛管理的汇丰晋信货币市场基金,汇丰晋信货币A成立于2011年11月,再有一个月就是满“十周岁”了,首募规模在7.5亿元,*规模仅为0.32亿元。
从2020年9月30日算起,这只“10后”的货币基金的规模再次步入下降通道,2020年年底已从半年前的0.7亿元跌至0.46亿元,今年三季度规模再度从0.35亿元跌至0.32亿元。
与汇丰晋信货币“大起大落”略有不同的是,胡中原管理的华商现金增利货币基金要略好一些。成立于2012年12月的华商现金增利货币A,首募规模1.51亿元,*规模为0.94亿元。
如果不是三季度规模大增122.82%,华商现金增利货币A也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缩水。2020年3月31日,新冠疫情肆虐之际,避险情绪升温,这只货币基金达到了近年的高点——0.72亿元。
但随着恐慌情绪的渐渐淡去,以及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华商现金增利货币A也无法免俗地步入下降通道。2021年3月31日,跌破0.5亿元,6月30日跌至0.42亿元。
不过,到了今年三季度,这只货币基金突然迎来了一波机构资金的净申购。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三季度,就获得1.61亿元申购,扣除期间1.1亿元的赎回,依然获得了超4000万元的净申购。
谁在三季度大举申购这只货币基金?《华商现金增利货币市场基金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详细披露了相关细节——9月中下旬,该基金共获得5次机构资金的大额申购,而在“个人”项中则显示为“无”。
“夹缝中”的货基如何自救?赛道经济,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面对权益基金的“咄咄逼人”,处于夹缝中的货币基金如何避免规模缩水?以怎样的资产配置,适当提高投资收益率,进而增加投资人的粘性?
胡中原在华商现金增利三季报中“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一节中提出:“坚持高等级短久期CD投资策略,做好关键时点流动性管理,为投资人提供稳健业绩回报。”
在他看来,三季度央行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降准,但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和降准前基本保持一致,DR007围绕OMO政策利率2.20%波动,货币市场收益率在3季度末较为明显上行。
无独有偶,李媛媛也在三季报中回顾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基金的操作中提到:“总体原则是在管理好流动性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变化,抓住关键时机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比例。”
在具体操作上,由于一年期存单利率趋势性下降,她较多配置了6个月到9个月的资产来拉长久期。9月末收益率上行时,适当配置了3个月的资产以期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
在她看来,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由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都受到政策的约束,因此未来比较明确的是整体经济需求动能下降,但是目前来看这种下降的速度偏于趋缓,并且政府也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上有所提速,对于债券市场的有利方面边际有所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丰晋信货币A资产配置明细中,李媛媛已经将“现金占净值比”下降到了近年的*点。截止2021年9月30日,该货币基现金占净值比6.89%,远远低于此前多个季度的均值。
这一策略对收益的影响立竿见影。数据显示,三季度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收益率为0.453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3403%;B类份额净值收益率为0.514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