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经网资本市场讯 1月24日,成长赛道大反攻,新能源全线上涨,锂矿股涨势领先;中芯概念、半导体等回暖明显。另外,数字货币、转基因、旅游酒店、稀土永磁、航天航空等涨幅靠前。新冠药物继续大跌,医药板块跌势明显。另外,商业百货、纺织服装、物流行业、食品饮料、白酒等跌势靠前。
板块分布
大盘方面,指数低开后震荡上行,午后高位回调,三线收红。截至收盘,沪指微涨0.04%,报3524.11点;深成指涨0.37%,报14081.79点;创业板指涨0.72%,报3056.43点。两市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8570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34.52亿元。
大盘走势
个股方面,三线收红下,市场仍跌多涨少,其中2705股收跌,44股跌停,1782股收涨,67股涨停。个股涨跌数与指数走势背离明显,另外,“宁组合”收涨1.48%、“茅指数”收涨0.03%,核心资产走势向好。
个股涨跌
对于市场走势,中信证券表示,“政策底”已经明确,“情绪底”即将到来,“市场底”渐行渐近,建议继续紧扣“两个低位”布局蓝筹,迎接上半年行情起点。
该机构认为,首先,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时点已过,但对政策依赖性依然较强,地方“两会”显示各地以投资稳经济的趋势明显,而货币先行发力超预期后,其它部委和地方的政策正在形成合力,“政策底”已经明确;其次,高位抱团瓦解诱发的情绪宣泄接近尾声,市场短期调整既偏离货币宽松趋势,也偏离政策支撑的基本面趋势,内外资金行为分化亦是佐证,“情绪底”即将到来;最后,随着稳增长主线共识的不断提高,情绪宣泄接近尾声,预计市场资金将恢复流入,“市场底”渐行渐近。
今日市场焦点:成长赛道大反攻!
1月24日,久违的,成长赛道终于止跌抬升,新能源方面,盐湖提锂冲锋领涨4.24%,国机通用、藏格矿业、赣锋锂业、兆新股份涨停。另外,锂电池涨1.31%、太阳能涨0.96%、风能涨0.57%。
盐湖提锂领涨个股
半导体相关同样涨势明显,其中中芯概念涨1.43%、半导体概念涨0.83%。
半导体概念领涨个股
消息面上,锂价方面,开源证券表示,由于供需矛盾,锂价自2021年7月起持续上涨。截至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34-3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32-33万元/吨,部分竞价销售价格达35.5-36.5万元/吨;氢氧化锂的报价约26-30万元/吨。
该机构表示,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提升一方面受西部地区天然气供应受限影响,另外一方面冬天温度较低影响盐湖提锂开采量,预计2022年供需矛盾在Q1集中体现,2022年Q1末供需矛盾有望缓解,预期2022年锂价格全年维持高位。
另外,1月21日,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七次会议上,青海省表示加快建设*盐湖产业基地是2022年工作的首要重任。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着眼提高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力,从强链条、延链、补链入手,提高盐湖资源利用综合效率,为实现“扩大锂产业规模,释放碳酸锂产能,提升锂电池产业水平”的目标,青海省将设立盐湖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推动盐湖产业集群强筋壮骨。
半导体方面,部分半导体上市公司业绩亮眼。1月21日晚,士兰微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去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4.5亿元~14.6亿元,同比增加2145%~2165%;同日,中微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9.5亿元-10.3亿元,同比增93.01%-109.26%。
市场异动:美联储正式发布数字货币研报
1月24日,数字货币盘中拉升走高,收涨2.75%,其中雄帝科技20%涨停,南天信息、京北方、证通电子、恒宝股份涨停。
数字货币领涨个股
消息面上,1月20日,美联储发布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报告《货币与支付:数字转型时代的美元》,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利弊,并公开征求意见。美联储认为,当前全球CBDC研究热潮可能出自央行对私人部门数字货币(比特币、稳定币等)崛起的焦虑,而数字美元可能是对美元的巨大创新。
中国银行研报称,美联储对数字美元持审慎态度,在报告中展现客观中性立场,并未对发行数字美元提出任何明确结论。尽管关于数字美元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但该份报告开启了“美联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就CBDC进行公开讨论的第一步”。
国盛证券指出,尽管美联储强调,发布报告旨在抛出看法并征求公众意见,不代表发行或不发行数字美元的行动倾向,报告发布的行为本身即体现出美联储对CBDC这一课题的高度重视;此前,针对该课题,美联储的部分分支机构发布过报告,美联储主席负责人作出过口头表态,此次报告发布,体现出美联储总部对CBDC的空前重视。
市场异动:市场成交量进一步萎缩
两市在上个日成交量跌破万亿元,今日市场成交量进一步萎缩。1月24日,两市成交8570亿元,量能较上个交易日再度缩减1275亿元。今年以来,成交量破万亿元已经成为“新常态”,近来成交量持续萎缩或与临近春节相关。
数据显示,去年国庆节前,A股市场成交量同样下降至万亿元以下,多家券商表示大资金为了避免长假期间由于重大消息引发的风险,导致交易意愿下降。同样,每逢大型节假日,量能逐渐萎缩或也是同样的原因。
市场领跌:新冠药物领跌,医药整体走弱
1月24日,新冠药物低开将近4%后震荡走弱,收跌5.95%,其中海特生物跌16.38%、拓新药业跌15.13%、上海凯宝跌10.26%,精华制药、尖峰集团跌停。
新冠药物领跌个股
另外,新冠检测同样跌幅明显,收跌2.14%,其中九安医疗跌停,复星医药跌7.27%。
受其影响,医药相关整体走弱,化学制药跌2.17%、辅助生殖跌1.66%、病毒防治跌1.62%、中药概念跌1.46%。
化学制药领跌个股
消息面上,1月19日,《柳叶刀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COVID-19 将继续,但大流行即将结束》的文章,称新冠疫情即将结束。
文章作者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和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文章预测称,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成为关键时间点。届时,全球50%的人口感染奥密克戎毒株,随后确诊病例呈下降趋势。研究称,随着疫苗广泛普及,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后症状较轻。默里表示,由于奥密克戎集合多种突变,感染者康复会后将建立免疫屏障。这将帮助人体有效预防未来出现的其他变异株。
德邦证券有观点认为,当前疫苗已完成全面接种,“防重症”的历史任务已完成,后疫情时代,疫苗“不防感染”的缺陷将由抗新冠药物来填补;后疫情时代,以轻症为主的流感化疫情是大势所趋,新冠疫情或将演化成大号流感,国门有望放开,国内对抗病毒西药与相关抗新冠中药产品需求必将大增,且持续性远超疫苗产品。
另外,据申万研究,2022 年1 月21 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报送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报量品种目录共包括58 个品种,208 个品规,其中包括不少大品种如奥司他韦、仑伐替尼、奥美拉唑注射剂等,此次集采报量工作将于1 月26 日开启。
ETF历史发展及现状
1993年,美国证交所推出第一只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产品SPDR,ETF凭借其透明简单,交易灵活,成本低廉和低风险等特点迅速风靡全球。
2004年12月,国内ETF诞生,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历时16年,国内ETF迅速发展,目前国内上市ETF接近300只,市值规模将近8000亿元,ETF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指数基金。
相比2018年,2019年,ETF家族新增产品91个,新增资产规模约1750亿元。
发展如此迅猛的ETF,你是否购买?ETF购买方式?
简单说,ETF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申赎,一种是买卖。
ETF的申购门槛比较高,如果你想向基金公司申购ETF份额,那么,对于不同的ETF,你需要按照该ETF的成分股,在证券二级市场上逐一配齐所有的成份股,然后通过你的证券账户向该ETF基金公司申请换购ETF对应的份额,支付申购费,也就是股票换ETF,这就是典型的以物易物。
赎回ETF,这一步很简单,也就是把手中持有的ETF份额,再去向该ETF基金公司去申请赎回,换成对应的成份股股票。
通常情况下,ETF都有几十或者更多的股票组成,那么你需要在二级市场购买这些股票,并组成一定的份额。否则,只能按照你最小成份的股票来兑换。因此这对于普通散户来说,投资意义不大,不会有谁为了这个ETF去按比例配齐股票然后兑换,这多麻烦。
我们一般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在二级市场上自由买卖,就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这个投资门槛也很低,因为按照一手交易起算的话,一般情况下ETF基金每份大约1元2元,或者几毛钱,门槛就是几百元。
由于ETF的特殊性,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那么就没有了股票的申购和赎回费用,也不需要买卖股票那样缴纳印花税,也不需要向上海证券交易交过户费用。
那么缴纳的费用是提供给证券公司的,就是券商佣金,这项费用是你用了证券公司的系统,软件APP,还有交易服务,一般费用都在万分之三,有的更低。因为你一进一出,就是万分之六。而我们直接向基金公司的场外申赎普通基金申购费用为1.5%,赎回费为0.5%,按照申购打六折,一来一回就是万分之110。
按照10万元交易计算,直接向基金公司申赎费用是1100元,场内ETF份额,成本只有60元(万分之三),这个价格真的很便宜。
怎么买ETF?
首先你需要一个证券账户,这个证券账户可以用来炒股的。没有的话可以找我开一个,很快办理的。
开户需要你的银行卡,这个是第三方存管,把银行卡里的钱存到证券账户中,这是银证转账。
买卖方法很简单,就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ETF.在你买入ETF份额后,就可以看准时机卖掉ETF了,都是按照100的整数倍来计算的,卖出了,你就赚到钱了。
这个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至于可行不可行,能不能赚钱,还需要看眼光及操作了。
5月27日,医药医疗板块迎来反弹,其中CRO板块涨幅超2%。但把时间线拉长,自2021年7月高点以来,中证医疗指数累计跌幅已经接近47%。
伴随相关指数的跌跌不休,多只明星医药主题基金近一年*回撤也超过了40%。比如“公募一姐”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近一年*回撤幅度高达44.5%,孙笑悦管理的富国医疗保健行业混合近一年*回撤甚至达到44.66%,而楼慧源管理的交银医药创新股票近一年*回撤也达到40.74%。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大跌后,有资金已开始抄底医疗/医药主题ETF基金。
大幅回撤,医药基金经理凭什么乐观?
自2019年初开始,中证医疗指数走出了一波持续上涨行情。自低点5800点开始一路上涨,至2021年2月19日,中证医疗指数已达到高点19868.53,累计涨幅达到209.48%。
直到2021年7月份,中证医疗指数拐头后开始震荡下跌,截至5月27日收盘报收10211.39,累计跌幅高达46.60%。
有机构研究显示,医疗指数这波下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集采的密集落地。从2019年12月份,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算起,截至2022年2月份第七批药品集采工作开展,两年多时间一共组织了7轮带量集采。
5月25日收盘后,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扩大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要求,同时表示将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分析人士指出,药品集采能够让纳入医保名单的药品和器械价格大幅降低,对老百姓是件好事,但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利润会受到显著影响。
另一大原因,是高估值压力。在过去几年里,因为疫情、抱团等原因,医药板块一路上涨,个股和指数的估值也都水涨创高。然而高处不胜寒,市场终有回归理性的时候。
很多医药明星基金经理所掌管的产品在这一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多只基金近一年*回撤超过40%。
比如富国医疗保健行业混合近一年回撤幅度高达44.66%,基金经理孙笑悦在今年一季报中表达了乐观的看法。她表示,市场中存在着大量被低估的标的,“没有理由悲观,但会对持仓个股的质地做进一步的审视,选股更加集中\"。
回撤幅度同样不小的葛兰则表示,与创新相关的市场还远未触及国内市场的“天花板”,海外市场也在逐步蓄力中。具体到公司层面,企业转型创新的趋势仍在延续,创新药临床申请数量逐年创出新高。虽然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但她依然看好医药生物板块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事实上,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得益于此前大幅积累的收益,上述近一年以来回撤幅度巨大的医药基金经理依然取得了超额收益。
有资金抄底医疗/医药主题ETF基金
那么,经历一轮大跌的医药指数,是否即将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回顾历史,中证医疗指数有过4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分别是在2008年、2011年、2015年和2018年。
其中,2018年也是受到集采的影响出现下跌,随后便一路上涨并在2021年创出新高。
总结这4次大幅调整行情,跌幅、持续时间各有不同,但每次下跌之后,都会有所反弹,大约在1-2年后,便会收复失地,再创新高。
当然,历史并不会机械重复,医药板块的触底反弹还受制于内外部等一系列因素。
但从资金层面来看,经历一轮大跌后,有资金已开启抄底医疗/医药主题ETF基金。
通联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周(5月23日-5月27日),共有11只行业主题ETF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其中医疗ETF、酒ETF、地产ETF和医药ETF份额分别增加了11.81亿份、7.82亿份、5.46亿份和5.23亿份,分别净流入资金5.88亿元、5.93亿元、4.16亿元和2.42亿元。
医疗ETF在5月26日盘中跌至0.489元,创出了近1年多来的新低,再度引发场外资金进场抄底,份额一度突破250亿份,创出历史新高。
和医疗ETF同样被资金持续买入的还有医药ETF,管理份额当周突破了150亿份。
(报告出品方/
一、医药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中药等板块表现较好
1.1 行情回顾
回顾 2021 年 9 月 30 日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按照申万一级 行业划分标准(2021),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22.46%,在 31 个行业 中排在第 30 位,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5.92%,创业板综指下跌 25.88%,医药生物板块跑输沪深 300 指数 6.53pct,跑赢创业板综 指 3.42pct。
分季度看,2021 年 Q4 涨幅*的是中药板块,上涨 21.64%, 受益于利好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叠加下游出厂涨价利好消息,中 药板块走出独立行情,领跑医药各子行业。跌幅*的是医疗服 务,下跌 19.54%,主要受 CXO 行业估值持续调整影响。
进入 2022 年,受大盘情绪面影响及持续下行,生物医药 各子行业也出现大幅回调,1-5 月跌幅*的为生物制品板块, 下跌 27.36%,血制品企业主要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医 院门诊和客流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血制品终端销售受阻; 疫苗企业股价经历了大幅震荡,市场对新冠业务态度观念转变大, 且非新冠疫苗接种受限于疫情管控,情况不乐观。
从个股表现来看,涨幅 TOP20 的个股多受益于新冠检测或新 冠*药,跌幅较大的多为个股性原因,所谓“疫情受益股”整 体回调幅度较大。
1.2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环比略有提升
2022 年 Q1,公募基金重仓医药股市值为 3739 亿元,与2021Q4 环比下降 6%;医药股占所有重仓持股比例为 11.58%,上 升 0.8 个百分点。
1.3 2022 年 Q1 基本医保收入同比增长较快
截至 2022 年 2 月份,全国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收入 5366 亿元,同比增长 14.8%,医保累计支出 2786 亿元,同比减少9.8%。2022 年前两个月,医保支出累计同比出现下滑,预计受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集采的影响,医保付费标准 方式更加高效化,医疗资源利用更趋合理。2022 年前两个月累计结余率快速回升,结余情况改善。2022 年前 2 月份,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余达 2581 亿元,累 计结余率为 48.09%。相比 2021 年同期累计结余率提升 14.15pct。
1.4 2022 年 Q1 医药制造业利润端承压
2022 年 3 月,我国实现医药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 分别为 6,936.6 亿元、1,065.6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5.5%和减少 8.9%,收入增速出现放缓、利润端出现下滑。我们认为造成该结 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润端受基数较高影响较去年全年明显回落, 且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尤其是中小微企 业利润增长缓慢,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2022 年 3 月医药制造业销售费用率为 16.24%,同比下降 1.35pct,预计受集采及 DRG/DIP 试点影响,面向医院端的销售费 用节省明显。同期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72%、0.67%, 同比分别下降 0.03pct 和 0.12pct。
1.5 医药行业估值处于近 10 年底部区间
截止 2022 年 5 月 31 日收盘,申万医药指数 PE 估值为 23.34 倍,在申万一级 31 个行业中排名第 17。
自 2021 年 7 月开始,医药生物板块开始进入到箱体震荡下行 趋势,估值较高的 CXO 等细分赛道开始进入到估值调整和消化期, 带动板块估值回落,目前医药行业 PE 估值回落到 2018 年水平左 右,为近 10 年历史平均估值低位,对全部 A 股溢价率跌到 70.66%, 低于历史均值 64.69pct(2010 年初至今)。
医药子行业估值分化,均已处于估值低位估值。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医药各子板块的市盈率(TTM)中,医疗服务(47 倍)、 原料药(31 倍)、化学制剂(28 倍),高于板块整体平均市盈率水 平,主要与行业景气度有关,如医疗服务板块 CXO 公司;生物制品(23 倍)、中药(22 倍)、医疗器械(17 倍)、和医药商业(17 倍)的市盈率较低。
二、 年中策略观点:防疫复苏两手抓,变局时代的清晰主线
2.1、左手防疫:预防+检测+治疗,打造健全的防疫体系
2.1.1、新冠疫苗-基础免疫完成后,序贯接种或将成为主
战场 随着多款新冠疫苗上市,以及各国政府支持,全球新冠疫苗 接种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 2022 年 5 月 13 日,全球新冠疫 苗接种总量已经达到 116.95 亿剂次,其中我国接种总量 33.60 亿 剂次。全球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从年初的 116.71 次提升至 148.51 剂次,人均接近 1.5 次。其中接种率较高的地区包括:中 国 232.66 剂次、美国 175.11 剂次、德国 213.83 剂次、法国 213.46 剂次、英国 208.76 剂次,香港、巴西也从较低的接种率分 别提升到了 215.32 次(截至 5.8)、203.36 次,印度则是持续保持 较低接种率仅为 137.02 次。
截至 2022 年 5 月 12 日我国接种总人数达 12 亿 8719.5 万, 已完成全程接种 12 亿 5259.2 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 别占全国总人口的 91.3%、88.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7 亿 6289.7 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3344.9 万人,60 岁以上老 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 2 亿 2823.6 万人,完成全程接种 2 亿 1625.3 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 86.44%、 81.9%。60 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1 亿 6432.3 万人。 2021 年全球大规模接种后,基础免疫已基本完成,尤其是 2021 年底到 2022 年初加强针接种后,2022 年上半年疫苗接种量 明显下降。
多样的变异提高了新型冠状病毒“清零”的难度和增加了疫 苗更新的需求。变异毒株的突变方向能使病毒的提高传染性、重 症率或产生免疫逃逸。由于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奥密克戎毒株 2021 年 11 月出现后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 毒株。奥密克戎毒株还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演化能力,迄今已进化 出众多亚型。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中和抗体在面对奥密克戎时中 和活性大幅下降,还需持续研发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在研发进行的同时,也需继续加强免疫,在我国绝大多数民众已接种了两 针灭活疫苗的当下,我们认为 mRNA 疫苗或是序贯接种的重要选 择之一,众多 mRNA 企业如沃森、康希诺、艾博、斯微等有望取 得商业化突破。
根据 WTO 统计,截至 2022 年 4 月 26 日全球已上市近 40 款 疫苗(我国已上市 7 款疫苗产品),在研新冠疫苗已有 153 个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以下对奥密克戎疫苗研发以及序贯加强疫苗的 主要研发进展进行总结。
2021 年新冠疫苗全球销售额超 800 亿美元,根据全球各主要 疫苗企业预测,2022 年新冠疫苗全年销售额将略有下降。2021 对于全球新冠疫苗厂商可谓是丰收的一年:辉瑞全年营收 812.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95% ,增幅主要来自于新冠疫苗以及新冠口服 药 Paxlovid;Moderna 全年营收 184.71 亿美元,同比上涨 2199.12%,净利润为 122.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33.33%;我国 疫苗企业表现也尤为出色,北京科兴和国药中生的灭活疫苗供应 了全球新冠疫苗的 50%左右。
截至 2022 年 5 月国药中生的灭活 疫苗获得近 119 个国家或地区的批准,北京科兴的灭活疫苗获得 了 61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批准,科兴 2021 年营收 193.75 亿美元, 同 比增 长 3691.6%, 归母 净利 润 84.61 亿美元 ,同 比增 长 8008.5%。我们认为在基础免疫完成的情况下,突变毒株致病性减 弱的情况下,疫苗接种需求将从 2021 年*状态回落,同时随着 更多产品上市,市场竞争以及政府集采等影响下,价格逐步降低, 导致未来市场规模逐年递减。
2.1.2、常态化检测下,检测能力持续提升
核酸检测常态化持续推进。5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要求在省 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建立步行 15 分钟核酸“采样圈”,构建常 态化核酸检测基础,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 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时间要求 从最短 48 小时到最长 7 天检测一次。
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 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 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这是自 5 月 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动态清零”总方针 不动摇,以及 5 月 6 日,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方舱医院等资源储 备,健全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机制后,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核酸 常态化的要求。
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目前全国各地区正逐步推行核酸常态 化检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宁波、南昌等地已陆续出台 核酸检测要求,并加码建设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其中,杭州地区 计划布设 10000 个免费核酸采样点,并要求市民每 48 小时测一次 核酸,截止 5 月 18 日,杭州全市共设立采样点 9896 个,平均 1200 个人设立一个核酸采样点;深圳 5 月 20 日要求每 3 万人建 设 1 个便民核酸检测点;上海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近 9900 个(截止 5 月 13 日);北京已经公布了 2591 个免费常态化核酸检 测采样点(截止 5 月 11 日),宁波已设置超过 7000 个核酸采样点 (截止 5 月 5 日)等。
抗原检测有望助力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国内抗原自测产品在 2022 年 3 月中旬陆续放开使用,在短短 2 个月左右时间 NMPA 批 准上市 32 款抗原自测证书,为上海、北京、吉林等地区的疫情防 控贡献力量。此外,全国各地正陆续推行核酸常态化检测、抗原 检测为辅的模式,通过抗原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者,做到早发 现、早隔离,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以上海为例,上海经信委于 4 月 16 日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 要求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 动企业复工复产,并在指引中列明抗原检测诸多应用要求, 并要求 企业最少储备 14 天用量的抗原检测试剂,进一步强化抗原自测产 品的应用场景。
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提升。从 2020 年开始, 全国 PCR 检测医疗机构数从 2020 年 3 月的 2081 个快速增长至 2022 年的 1.31 万余个,全国 核酸单管日检测能力从 126 万份增长至 5165 万份。在检测能力不 断提升背景下,采样点网也在不断扩大,2022 年 4 月,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安徽等地开展核酸常态化检测,加大布局常态 化核酸采样点,到 5 月 13 日,全国已有 1.3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核酸检测,拥有 15.3 万专业技术人 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 每日 5700 万管。
2.1.3、新冠*药仍稀缺,国内外候选药物加速推进
国家卫健委于 2022 年 3 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九版)》在“抗病毒治疗”中增加辉瑞口服*药 Paxlovid 作为治疗推荐,用于治疗发病 5 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 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新冠口服药是目 前新冠防治方案“检测+疫苗+*药”中的重要一环,全球范围 内已有辉瑞 Paxlovid、默沙东 Molnupiravir 等新冠*口服药。随 着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变异及病毒学特点的变化,目前奥密克 戎株感染病例已取代德尔塔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作为治疗的有效 手段,新冠*药在当下国内疫情多发情况下仍较为稀缺,加速 其研发及上市的步伐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愈发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 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60~140nm。具有 5 个必需基因,分 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 (S)4 种结构蛋白及 RNA 依赖性的 RNA 聚合酶(RdRp)。核蛋 白(N)包裹 RNA 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 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刺突蛋 白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进入细胞。 在已获批与在研的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中,作用机制以 RdRp 抑制剂与 3CL 抑制剂为主。目前,国内新冠小分子药物研发工作 进展较快的包括君实生物/旺山旺水 VV116、真实生物/河南师范大 学阿兹夫定及开拓药业普克鲁胺等,处于临床 III 期阶段。
多肽药物属于新冠肺炎研发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新型药物。多 肽是由氨基酸经肽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在连接方式上与 蛋白质相同,通常将含有氨基酸数量100个以下。
以圣诺生物多肽新冠药物在研产品为例,根据公司公告,该 药物靶点是冠状病毒S蛋白,S2亚基上的七肽重复域,作用机制是基于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状包膜糖蛋白(S蛋白)介导病毒对靶细胞 的侵染过程。其S1亚基负责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S2亚基则发 挥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S2亚基含有七肽重复域1(HR1)、七 肽重复域2(HR2) 等重要功能区,在病毒膜融合过程中,HR1与 HR2折叠形成六螺旋束结构(6HB)以拉近病毒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 反应,从而使病毒的基因物质通过融合孔进入到靶细胞内。多肽 新药物可与新冠病毒S蛋白HR1亚基结合,抑制六螺旋束结构的形 成,干扰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细胞。
目前国内在研新冠多肽药物剂型主要为鼻喷剂及雾化吸入剂, 相比常规形态的药物,吸入剂型给药方式无需经过体内代谢,在 鼻腔及呼吸道即可发挥药效,安全系数更优,能够有力起到对新 冠病毒的预防效果。
2.2、右手复苏:院内诊疗和消费有望迎来反弹
2.2.1、药店:业绩稳健,全年经营向好
21 年业绩阶段性承压,全年实现稳健增长。2021 年零售药店 整体实现稳健增长,头部药房营收规模突破 150 亿大关,整体收 入端增速在 15%左右,较 2020 年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1)高基 数影响,20 年疫情催化了防疫相关产品销售,2021 年相关防疫产 品销售下滑;(2)疫情局部反复,防控政策下,门店客流受到影 响,且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的销售受到严格管控; (3)医保系统切换,对门店销售产生一定影响;利润端表现差异 较大,益丰药房和一心堂同比增速靠前,同比增长在 15-20%间。 大参林利润端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有:(1)股权激励费用及可转 债利息摊销影响对当期利润影响较大;(2)新开门店受防控政策影 响,爬坡周期普遍被拉长,当期利润贡献不足。
22 年 Q1 业绩符合预期,全年有望先抑后扬。22 年 Q1,在疫 情局部地区发散且春节期间返乡潮造成客流下滑的背景下,零售 药房龙头仍保持收入端 10-15%稳健增长,同店增速呈现平稳恢复 状态。进入 4-5 月份,随着局部疫情拐点出现,在复工复产的趋 势下客流量回升有望带动业绩修复,22 年全年有望实现先抑后扬, 逐季加速。 此外,疫情常态化下,各大药房大力发展线上 B2C、 O2O 等新业务模式,线上业务高速增长,有望推动业绩长远发展。
门店扩张再提速,自建+并购双轮发展。21 年零售药房龙头门 店扩张速度有所加快,2 家主要零售药房龙头新增加门店(含加盟 门店)突破 2000 家,门店总数也突破 8000 家关口,其中老百姓、 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同比新增加门店 2163/2271/1919/1603 家,22 年 Q1 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较 21 年年底分别新增加 359、454、298 家,门店扩张显著提速。新增门店为公司业绩的增 长起到支撑和保障,随着 21 年新开门店逐步进入到盈利释放期, 为 22 年业绩增长持续提供动力。此外,进入 22 年业内也发生了 多起重大并购,如老百姓收购怀仁大药房,健之佳收购唐人医药, 益丰收购湖南九芝堂等,行业有重燃并购整合势头,集中度有望 进一步提升。
2.2.2、医疗服务:疫情短期扰动,看好眼科服务赛道
疫情短期影响压制需求,复工复产带来曙光。2022 年 Q1,国 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吉林、深圳、上海、上海等多地先后 爆发疫情,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情况下,疫情爆发 区域居民出行受限、医院门诊处于半停业状态,企业经营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各地疫情已经呈现出可控的趋势,复工复产 正稳步推进,复苏预期加强,受到医院门诊停诊影响的医疗服务板 块有望迎来恢复。
近年经验显示,医疗服务刚需足、恢复增长情况较好。以医 疗需求更具弹性的代表性公司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为例, 2020Q1 疫情爆发公司收入显著下滑,分别同比下降 26.86%、 51.08%,随着国内防疫形势好转,居民、企业生活恢复正常化, 20Q3 开始压制的需求得到充分释放,2020Q3 实现环比增长 74.50%、31.08%,全年收入依旧实现高增。2021 年 Q1 医疗服务 高基数,2022 年 Q1 在承压的基础上,部分刚需产品和服务体现出 了强劲的业绩韧性。
此外,从医疗服务机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数据来看,20 年 3 月全国解封后,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虽然随着疫情的反 复略有波动,但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基本保持在 5 亿人次和 1600 万人次以上。
国家对民营医疗服务支持政策没有改变。国家长期延续对 民营医疗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一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的通知 中明确指出“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牵头成立或加入医疗联合体。”及 “探索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 此前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 务的意见》,意见中明确:“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 细分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培育专业化优势。在眼科、 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 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 务机构。”
老龄化及消费升级趋势下,提升对医疗服务多样化需求。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 上人口占比 13.50%,随着老龄程度的加深,对医疗服务需求会 持续提升,给我国医疗资源供需关系带来严峻考验,优质民营 医疗服务是对公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有效增加医疗资源供 给,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同时,目前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 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公立医院的定位是在保基本和保公平, 不适宜在消费属性强的高端医疗领域介入过多,民营医疗将受 益于公立医院溢出需求和高端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板块,我们尤其看好刚需属性强、行业景气度高的 眼科赛道: 1) 近视防控形势严峻,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随着我国青 少年学习负担的加重,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屈光不正的 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3.6%,其中 6 岁儿童为 14.5%,小学生为 36.0%,初中生为 71.6%,高中 生为 81.0%,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报告未来智库)
2) 政策频出助力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等方式获获 官方认可。2018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 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 到 2023 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 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到 2030 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 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 岁儿童 近视率控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近视防治指南》和《儿 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青少年近视矫正手段主 要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以及低浓度阿托品。
3) 眼科需求刺激眼科医疗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显示,2015 年-2021 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 市场规模从 730 亿元增长至 1665 亿元,随着全社会的眼保 健意识增强,视光产业的市场空间广阔。
2.2.3、医美、生长激素、脱敏治疗:积蓄的需求将迎来
集中释放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医疗机构停诊(尤其北京、上海), 医美以及其他常规医疗项目受限,医美消费者、过敏患者就诊大 幅减少。疫情结束,恢复正常诊疗后,积蓄的需求将迎来集中释 放。
下半年医美旺季到来,叠加前期需求积攒,参照 2020 年下半 年以及 2021 年市场增速重回 15%的情况(根据更美医美白皮书 显示 2021 年市场规模 2274 亿元),2022 年下半年医美行业将迎 来复苏。医美旺季一般为下半年,毕业季(中学以及大学毕业) 需求集中于 7、8 月份,十一黄金周也是另一个高峰时间段(* 恢复期),叠加前半年需求积攒,下半年有望迎来高增速。
轻医美已成为医美流行趋势。随着非手术轻医美产品的不断 推出,质量效果不断提升,特别是其安全性高、恢复期短、客单 价低等特点使得决策成本更低,疫情之下,更加获得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比不断提升,根据新氧白皮书 2021 年数据显示达 49.2%, 其中以光电仪器操作为主的紧致抗衰项目、以肉毒素注射为主的 除皱瘦脸项目以及玻尿酸为消费规模前三位。相较于下游医美机 构较为分散并且 2021 年受到政府出台的各项医美机构监管政策影 响,受影响更小并且更加集中的上游产品公司营收在 2021 年取得 了更好的增速,上游药械仪器上市公司医美业务营收增速。
跟医美情况类似,生长激素和脱敏治疗在疫情结束、诊疗正 常后,迎来复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 改善型疾病将普遍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国情下,对儿童身体 健康的重视程度通常被家庭摆在首位,生长激素和脱敏治疗越来 越受到家长重视,渗透率不断提升。 生长激素方面水针、长效剂型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疗效 和依从性逐渐成为主流剂型。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拥有国内 *的长效生长激素品种金赛增(水针剂),具有先发优势;安科 生物的长效剂型已完成临床研究,处于申报生产前的准备阶段; 其他主要长效剂型的研发情况:特宝生物目前处于临床 II/III 期, 天境生物和维昇药业处于临床 III 期。
生长激素具有很强的消费属 性,超过 90% 由患者自费支付,且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故集 采影响有限。考虑目前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 据沙利文数据国内长效生长激素的市场规模将在 2030 年达到 10亿美元。作为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 2021 年实现营收 107.47 亿元,同比增长 25.30%,安科生物(短效粉针剂型为主) 2021 年实现营收 21.69 亿元,同比增长 27.47%,持续保持高增 速。
脱敏治疗方面,中国有 3 亿以上过敏疾病患者,检测率与发 达国家相比显著偏低,市场空间潜力巨大,2021 年中国过敏检测 市场规模近 7 亿元,浩欧博占据 30%市场份额。过敏检测后则是 进行相应治疗,相较于治标不治本的对症治疗,脱敏治疗可以纠 正过敏带来的免疫失调,从根本上降低或消除患者对过敏原的敏 感性。2021 年脱敏药物市场规模约 10 亿,脱敏药物渗透率仍低, 未来前景广阔。目前国内上市的脱敏治疗药物仅有 3 种,相较于 ALK 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和 Allergo pharma 的“螨变应原注射液” 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在安全性、 便捷性、依从性方面优势明显。过敏检测龙头浩欧博 2021 实现营 收 3.18 亿元,同比增长 43.20%,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 2021 年 实现营收 8.08 亿元,同比增长 26.95%。
2.2.4、院内诊疗:诊疗恢复后有望反弹
疫情复苏对院内诊疗及药品市场有积极影响。根据国家卫健 委公布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与出院人数,2020 年年初,受疫情影响, 国内医疗机构的诊疗与出院人数均出现大幅下降,2020 年 1 月医 疗机构总诊疗人数 4.52 亿人次,较 2019 年 12 月下降 38.07%, 2020 年 2 月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 2.45 亿人次,环比下降 45.65%。 2020 年 3 月起,随着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迅速 上升,2020 年 3 月诊疗人数 4.83 亿人次,较 2 月增长 96.85%,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年底,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实施,医 疗机构就诊人数恢复至月度 6 亿人次左右,接近 2020 年疫情前水 平。
导致医疗机构诊疗人数有所下滑,处方药、注射剂、中药饮片等 药品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认为,本轮疫情的复苏好转,有望拉动院内药品销售情 况。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儿科用药。因儿童患病较成人疾病 有一定差别,疫情影响的儿童用药问题,一定程度上将在疫情好 转后由家长陪同患儿至儿科诊室进行问诊与解决;(2)注射剂。 注射剂由于其特殊的剂型及对进针专业要求,在疫情好转、就诊 情况回暖后,将有所放量;
(3)中药饮片。中药方剂需要医生根 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开具,疫情之下,有中药用药需求的患者问 诊及开药有一定困难,待常规就诊恢复,中药饮片的销售将有所 反弹;(4)院内制剂。根据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 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市场上没有 供应的品种,而且医院制剂生产出来以后,只能在本医院销售和 使用。因此,院内制剂的销售在医疗机构就诊恢复的情况下,有 望协同回暖。 择期类手术有望顺势反弹,重点关注相关耗材使用量上升。
择期类手术主要是指可以选择手术时间的非急诊类手术,骨科、 神经外科、眼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择期类手术较多。由于疫情 防控限流的影响,2022 年上半年择期类手术的需求并未完全释放, 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下半年相关手术耗材的使用量情况,尤其 是自费耗材的使用情况,如 PEEK 颅骨板、骨修复材料、TAVR 等。
2.3、围绕防疫和复苏的主线,重申变局时代的投资机遇
我们在 2021 年 12 月 22 日发布的《2022 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变 局时代,揽下宏大格局中的点点繁星》中明确提出 2022 年医药行 业将迎来三大变局: 变局一:支付政策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销售成必由之 路。集采+DRG 推行力度不断加强。集采对药品、设备、耗材的价 格形成持续压制,而 DRG 则将控费压力交还给终端医院。支付端 改革彰显出医保局控费普惠的决心,未来我们必须寻求底层创新 和全球化销售,依赖销售推动的单品型公司生存空间愈发狭小。
变局二:老龄化加深,数字化医疗有望开启新纪元。2021 年人口 普查结果公布,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60 岁以上人口超过 2.6 亿 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字化医疗能更好解决慢病管理难题, 有望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并提升效率,可完善监管,优化医保 收支现况。
变局三:“疫情受益股”的价值回归。2021 年“疫情受益股”市场 表现不佳,估值水平大多为历史*水平。但我们认为这些公司 通过疫情期间的渠道拓展、研发加强以及格局优化已经步入了新 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在疫情反复多变的背景下,防疫相关耗材将产生诸多刚性需求,而不是市场预期的一次性收益。
我们认为 2022 年医药大健康板块的投资主线可以围绕底层创新、 全球化销售、数字化医疗及“疫情受益股”价值回归开展,需要 重点关注政策免疫性高、符合国家人口和普惠医疗政策、具有独 立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过半年的演绎,以上三大变局的逻辑 仍在持续加强,尤其是所谓“疫情受益股”中的检测板块在今年 上半年有着不错的表现。但由于疫情的演变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在总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将围绕“防疫和复 苏”的主线逐步推进,复苏可能会成为更为重要的方面,药房、 医疗服务、消费医疗、院内诊疗等板块值得重视。(报告未来智库)
三、重点企业分析
3.1、可孚医疗:费用率短期扰动,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高速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龙头,产品种类丰富。 公司前身为湖南可孚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立于湖 南浏阳,从早期的贸易商转型成为产品涵盖五大领域(健康监测、 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产品线贯穿个人健 康全生命周期,公司同时拥有健耳听等线下服务门店,打造成全 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龙头企业。公司主打“可孚”系列产品, 已全面覆盖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品类,同时引入其他知名品牌作 为补充,目前公司拥有近万个产品型号及规格,产品种类丰富。
短期受限于防疫物资高基数,业绩承压。22年Q1,公司实现 营收6.01亿元,同比减少7.22%。受同期防疫物资(体温计、口罩/ 手套和消毒产品)销售高基数影响,其中21年1月公司防疫物资主 营收入占比61.20%,22年Q1公司收入短期承压。
费用率短期扰动,盈利能力暂受影响。2022年Q1,公司实现营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少61.49%。22年Q1公司期间费用 率,销售费受销售、管理费用率大幅增加影响,同比增加7.24pct 至23.83%。其中用率同比增长5.98pct至20.75%,主要由于公司积 极布局听力业务,助听器验配门店及人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较 多所致。据我们模型测算,新开验配中心短期利润贡献不明显, 带来成本端压力较大,随着门店爬坡加速,对公司利润端贡献有 望明显改善;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2.89pct至4.70%,主要受股权 激励费用及收购吉芮医疗合并所致。销售净利率同比减少 11.39pct至8.76%
坚持自主研发,通过“自研+并购”不断丰富产品品类。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7,058.82 万元,同比增长 59.47%,并且公司于 21 年新设两个研究院,不断扩充研发人员,21 年底共有研发人员 264 人, 同比增长 104.65%。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推出多款新品上 市,包括血糖仪及试纸、尿酸检测仪及试纸、胃幽门螺杆菌快速 检测试纸、新冠抗原/抗体/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等。同时,21 年公 司完成收购吉芮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并启动收购背背佳品牌, 通过并购公司进一步完善康复辅具产品体系。此外,公司拥有多 个重点在研项目,如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真耳分析仪等,有望接 力贡献业绩。
重视听力业务发展,积极打造健耳听力连锁品牌。截至 21 年 底, 公司拥有助听器验配中心 359 家,其中新增门店 210 家,主 要分布在湖南、陕西、海南、 广西等 11 个省市,基于听力业务长 远发展规划, 公司不断拓展业务覆盖区域,推动全国区域业务布 局,积极打造健耳听力连锁品牌。 产能不断提升,新产品加速推出有望贡献业绩增量。公司募 投项目湘阴生产基地21年开始陆续投产,长沙生产基地一期预计 今年投产,产能扩充有望带动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1年 底自有品牌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1.15%。2021年下半年至今, 公司已陆续推出多款重要新品上市,如血糖系列、尿酸系列等, 新产品有望借助公司渠道优势实现放量增长,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贡献业绩增量。
3.2、悦康药业:创新转型初显成效,核心产品提供成长动能
公司为专注研发创新,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高端化药龙 头。公司 2001 年成立于北京,业务涵盖药品研发、制造、流通和 销售全产业链,具备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 高端剂型及部分原料药的生产能力。经历二十年发展积累雄厚研 发实力,连续 8 年入选工信部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工业企业。 近期,股权激励方案发布,解锁条件对业绩和研究能力都做出了 要求,其中公司业绩层面,以 2021 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 年2024 年增速分别不低于 30%、69%、119%,即 3 年净利润增速 C*R 30%,解锁条件有望助推业绩腾飞。
三大重磅产品提供成长动能,有望实现高增。公司产品种类 丰富,核心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21 年实现销量 1.5 亿支, 同比增长 44.32%。新增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适应症且等级医院使 用限制被放开,叠加集采打开增量市场,22 年有望延续高增;中 药产品活心丸为医保甲类基药,刚进入销售起量期,21 年实现销 量 8,696.13 万粒,同比增长 46.34%,随着基层医院覆盖率提升, 22 年实现快速放量;1.1 类新药爱地那非 21 年 12 月底获批,已 加速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目前公司已经和京东、阿里健康 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布局 OTC 连锁药店渠道,将加大 OTC 市场的拓展,爱地那非 Q1 实现销量 235.7 万片左右,全年有 望复制金戈模式。
创新转型成果显著,研发管线递队分布合理。21 年公司研发 投入 2.61 亿元,同比增加 67.49%。创新转型成果显著,LNP 递送 技术获得研发专利;同时借收购天龙药业,全面切入核酸赛道。 目前,在研创新药项目 14 项,其中重点在研品种 6 项,涉及核 酸药、化药、中药等多种类型。研发进程较快的注射用羟基红花 黄色素 A 和复方银杏叶片目前处于三期中后期阶段;紫花温肺止 嗽颗粒,近期进入临床试验Ⅲ期;核酸药物注射用 CT102,已进入 临床二期;与中科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开发针对新冠的多肽 药物,正在工艺放大阶段。同时,公司全年新增 4 项产品通过一 致性评价,目前在研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项目 39 项。
3.3、欧普康视:视光终端服务网络成型,角塑产品持续放量
疫情影响下 Q1 业绩超预期,全年有望实现高增。2022Q1 实 现收入 3.71 亿元,同比增长 29.35%;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 同比增长 7.24%。在局部地区疫情反复下眼视光机构营业受限,导 致角膜塑形镜等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暂受影响,疫情好转后整体 收入增速有望恢复。 公司正经历持续结构化升级、护理产品自产进一步增强盈利 能力。公司营收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新推出的 DreamVision 新系 列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快,销售占比有望逐步上升。此外,公司 护理产品如硬性接触镜护理液已取得产品注册证、硬性接触镜润 滑液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报注册,护理产品有望实现自产,带动 整体毛利率提升。
全国性的视光终端网络已成型,疫情得控后需求逐步释放, 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参股和控股的视光中 心约有 350 余家,已建立合作关系的终端总数超过 1400 家,遍布 全国各地,眼视光服务终端网络已初步成型。22 年 Q1,受到疫情 发散影响,各地防控政策收紧,视光终端的营业时间受到不同程 度的限制,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发展,公司产品销售和视光服务收 入受损。
随着疫情拐点出现,经营活动逐步回归正常,眼视光服 务需求有望逐步释放。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公司眼视光服务终端 已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此外,公司定 增方案已于 2021 年底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拟募资约 22 亿元, 其中 18 亿元将进一步用于社区化眼视光服务终端建设。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全国的战略布局,提高企业产品市场 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服务能力,预计未来将 成为公司重要盈利增长点。
3.4、亿帆医药:创新药成重要推动力,全球审批进程有望更进一步
三大板块共同发展,创新药加速推进。公司目前有三块主要 业务,分别是原料药及高分子材料、医药制造与研发和由亿一生 物主导的创新药。公司原料药领域的主要产品是泛酸钙和泛醇 (维生素 B5 和维生素原 B5),高分子材料主要品种是 PBS 和 PVB 材料。医药制造领域的主要产品有小儿金翘颗粒、除湿止痒 膏、缩宫素鼻喷雾剂等。
2021 年公司创新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多 项进展,重磅创品种 F-627 在美国 FDA 及欧洲 EMA 的 BLA 申请 均获受理并分别进入技术审核的关键阶段,F-627 美国 FDA 技术 评审基本完成,受疫情影响批准前现场核查推迟,待疫情好转将 继续推进;国内方面,F-627 在 2021 年取得了北京制剂工厂药品 生产许可证,并于 2022 年 2 月国内上市申请获受理;F-627 在中 国及欧洲部分地区签署商业化合作协议,为未来海内外上市推广 奠定基础。此外, F-652 治疗 ACLF 国内 IND 申请于 2021 年获 批,截至 4 月 21 日已完成 19 例受试者入组,AH 及 GvHD 适应 症拟在美国开展的 IIb 临床试验,待进一步沟通并获 FDA 同意后 将启动。
泛酸钙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Q2 业绩有望逐步显现。公司维 生素 B5 及维生素原 B5 产品销售网络辐射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 区,全球市场占有率 40%-45%,居行业龙头地位。2020 年三季 度起,受新冠疫情及非洲猪瘟等影响,叠加原材料涨价、物流成 本提高等因素,维生素 B5 系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021 年一直 持续低价位运行。2021 年三季度起,维生素 B5 提价趋势显著, 2022 年一季度维持在 350 元/千克水平,较 2021 年低位 70 元/千 克大幅提升。2022 年一季度,公司维生素 B5 产品销售回款存在 一定账期,原料药板块复苏有所延迟,待库存及回款情况好转, 板块回暖有望报表端显现。
3.5、百济神州:国内创新药龙头,全球化布局步入收获期
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 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药物。公司超过 800 人的研究团队 和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已成功将 12 款临床前药物候选物推进到临床 阶段。目前临床前研究项目超过 50 个,其中部分有潜力成为同类 首创或同类*项目。(报告未来智库)
公司目前共有 3 款自主研发药物处于商业化阶段。其中 BTK 小分子抑制剂泽布替尼胶囊(百悦泽)是第一个获美国 FDA 批准 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于 2019 年 11 月在美国开始商业化销售并于 2020 年 6 月获得中国药监局 附条件批准。抗 PD-1 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百泽安)获得国 家药监局批准并于 2020 年 3 月在国内启动商业化销售,PARP 抑 制剂帕米帕利胶囊(百汇泽)于 2021 年 5 月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 件批准。公司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与诺华的合作为迄今为止中国 药物授权交易首付款金额*的合作,PARP 抑制剂百汇泽(帕米 帕利胶囊)是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涵盖铂敏感及铂耐药伴有胚 系 BRCA 突变的复发卵巢癌(OC)患者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 酶(PARP)抑制剂。公司三款自主研发的上市品种均已进入《国 家医保药品目录》,囊括了多项适应症。
公司分别于 2017、2019 和 2021 年与全球领先的制药和生物 科技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安进和诺华达成了全球战略合作。其中, 与安进的合作为迄今全球跨国药企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之间达成交易涉及金额*、产品和管线药物最多的合作;与诺华的合作 为迄今为止中国药物授权交易首付款金额*的合作。 科创板上市成功,募投资金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公司于 2021 年 12 月在科创板 IPO 公开发行 1.15 亿股,募集资金拟用于 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研发及产 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集资金 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有助于大幅提升公司产能及研 发能力。 2022 年,公司创新药研发在全球范围取得进展。百泽安及百 悦泽的多种适应症受到 NMPA、FDA、EMA 等世界不同地区药品 监督机构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受理与批准。
3.6、康德莱:深耕输注穿刺行业,低成本+创新升级构筑长期核心竞争力
深耕输注穿刺行业,产业布局和股权激励助力业绩迈上新台 阶。公司成立于 1987 年,前身为瓯海县永中医械塑料厂,目前已 成为国内拥有完整医用穿刺器产业链的龙头型企业,覆盖从不锈 钢焊管制造到医用穿刺器械装配、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公司 借助“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在 2019 年 8 月收购广西瓯文, 扩大公司在广西乃至华南区域影响力,并于 2022 年初投资入股美 械宝医美平台,进入医美上游供应链环节。通过战略性的产业布 局,积极渗透景气度较高的细分行业,快速适应行业发展新业态。 此外,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设置较高解锁条件的股权激励计划, 进一步激发全员干劲,助力业绩迈上新台阶。
低成本优势+消费创新助力公司持续成长蜕变。1)留置针: 公司留置针市占率较低,2019 年预计国内市占率仅 2.8%,凭借低 成本优势和良好质量,新增中标中西部及华北等地区集采项目, 有望带动业绩增量;2)美容钝针: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获批国内 首张美容针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全国推动医美器械合规化大 背景下,公司一次性注射美容包有望基于先发注册优势和扎实的 销售网络,预计在 2022 年开始逐步放量;3)胰岛素针:胰岛素集 采降价带来胰岛素可及性提升,叠加胰岛素笔针合规性使用教育 普及下,带动胰岛素笔针渗透率提高。此外,新型产品安全胰岛 素笔针、安全留置针、回血采血针等有望在今年陆续上市,为产 品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经营质量持续向好,海外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通过内 生式驱动(产品结构升级和自动化提升下的降本增效)+外延式拓 展(并购广西瓯文新增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等多项业务),2017- 2021 年,毛利率从 33.44%增长至 38.38%,净利润率从 11.38%提 升至 13.54%,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攀升。
2022 年一季度,公司凭借 上海、珠海、温州等生产基地的协同优势,不断推进产能扩张, 强化低成本优势,叠加前期海外市场多年持续开拓的基础,预计 安全注射器/针和预灌装注射器等新型产品需求旺盛,推动业绩持 续向好。同时,2021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毛利率 34.65%,环比下降 1.86pct,但是公司合理管控各项费用,整体费用率实现 20.99%, 环比下降 0.08pct,实现连续三个月下降。此外,公司不断拓展国 际业务,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海外业务毛利率逐步增长,2021 年实 现毛利率 37.59%,较 2017 年增长 10.49pct,毛利率连续四年稳定 增长,海外竞争力持续提升。
疫情影响可控,部分延后订单有望在二季度集中确认。从三 月中下旬开始,上海地区爆发新冠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 定影响。但在政府支持下,公司积极完成上海地区医疗物资保供 工作,合理安排好产能和物流调度,我们预计珠海、温州、北仑 河等工厂有序满足内贸业务需求。此外,公司作为工信部重点生产名单企业之一,得到政府较大力度支持,疫情影响整体可控, 而海外业务由于主要是订单制,受本次疫情延缓的订单有望在第 二季度得到集中确认。
3.7、明德生物:新冠检测常态化下,核酸+抗原检测产品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产品+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成立于 2008 年,公司从早 期高通量 POCT *发展为国内领先的 IVD 综合解决方案企业, 产品线涵盖了院前医疗机构实验室、急救中心等医疗信息化建设、 院中体外诊断产品供应、院后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服务全产业链。
目前公司体外诊断产品矩阵日趋完善(布局 POCT/分子诊断/化学 发光/血气等 IVD 领域),产品管线储备日益丰富,急危重症信息 化建设、第三方医学检验快速发展,逐渐构筑起坚实产品结构优 势。2022 年 4 月 27 日,公司发布 21 年业绩和 22 年一季度业绩报 告,营收分别实现 28.3 亿元(同比+195.05%)和 24.9 亿元(同比 +267.41%),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14.1 亿元(同比+201.37%)和 13.9 亿元(同比+307.05%)。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一季 度业绩继续延续爆发式增长,已接近完成 21 年全年业绩。
公司新冠核酸检测业务拥有独特优势,国内市占率良好。 2020 年初,国内爆发新冠疫情,公司迅速研发新冠核酸检测试剂 并通过国家应急审批,该产品为全国*采用将酶液加入到反应 液的预混式设计的产品,省去多组分配制混匀步骤,可直接分装, 加入样本即可上机检测,大幅节省医务人员人工操作,操作简便, 同时反应快速且灵敏度高。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 剂先后在湖北、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等全国 30 多个省份陆续集采中标或阳光挂网采购,并于 2022 年 4 月成功 中标广东 18 省联盟集采,持续提升市场渗透率。此外,根据 2022 年 4 月全国承担集中隔离点外送样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 室室间质量评价报告,公司生产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在全部实验 室的试剂使用量百分率为 17.8%,预计全国市占率达到第三。 核酸检测常态化下,检测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在“动态清零” 总方针下,目前全国各地区正持续推行核酸常态化检测,北京、 上海、杭州、宁波、南昌等地已陆续出台核酸检测要求,并加码 建设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其中,杭州地区计划布设 10000 个免费 核酸采样点,并要求市民每 72 小时测一次核酸,截止 5 月 8 日, 杭州全市共设立采样点 9900 个;上海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 近 9900 个(截止 5 月 13 日); 北京已经公布了 2591 个免费常态 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截止 5 月 11 日),宁波已设置超过 7000 个核 酸采样点(截止 5 月 5 日)等。此外,为响应国家卫健委 5 月 13日在大城市建立步行 15 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的号召,山西省本周已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 工作,太原市已建好步行 15 分钟左右的核酸“采样圈”,所有居民 需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在全国“动态清零”总方针下,核酸 检测成为常态化防疫手段,目前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产能约 600 万人份/天,在全国各地检测需求常态化趋势下,公司核酸检测试 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海内外抗原需求有望助力业绩快速增长。国际方面,为应对 海外疫情防控和旺盛检测需求,公司加速海外相关产品准入认证,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专业版)于 2020 年 11 月取得欧盟 CE 认证, 2021 年 7 月,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自测版)取 得欧盟 CE 认证,并成功先后获得了德国 BfArM、奥地利 BASG、 捷克 MZCR、马来西亚 MDA、越南 MOH 等数十个国家的备案/认 证,产品远销五十多个海外国家。同时,公司凭借新冠抗原检测 试剂的国际推广,在世界各地市场设立销售办事处,推进其他体 外诊断产品的海外销售。
虽然海外疫情在今年 1 月份高峰后有所缓 和,海外各国陆续放松疫情管控,导致国内抗原检测试剂出口额 在 2022 年 3 月和 4 月环比下降,在病毒不发生持续变异的前提下, 海外疫情进入新常态,我们预计国际抗原检测需求将保持新一轮 稳定态势。 国内方面,2022 年 3 月,新冠抗原自测被纳入国内防疫检测 工具箱,公司抗原自测产品于 3 月 15 日获得国内 NMPA 批准,除 广东 18 省联盟集采外,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已中标山东、天津、 河北等省份,目前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产能约 800 万人份/天, 在国内核酸检测为主、抗原检测作为前置筛查补充的防控背景下, 公司抗原检测有望推动业绩稳定增长。 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产品持续创新升级。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发人员已达到 251 人。2021 年,公司引进高端技术 人才数十人,研发投入达到 13,274.49 万元,同比增长 89.82%。
经 过多年的研发技术积累,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已取得产品注册证 书达到 252 项,其中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6 项、二类医疗器械证 书 228 项、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 18 项。另外,公司取得欧盟 CE 认证 37 项;取得专利数量为 81 项,其中发明专利达 16 项,取得 软件著作权 71 项。同时公司在研产品超过 100 个,高效的项目开 发模式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公司为“产品+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的 IVD 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在 POCT/分子诊断/化学发光/血气等 IVD 领域深度布局,并 大力发展急危重症信息化建设和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升客户 黏性和业务稳定性。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公司紧紧抓住检测机 遇,凭借核酸+抗原检测双产品驱动,海内外业务稳步发展,在 IVD 领域变革中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3.8、惠泰医疗:心脏电生理及血管介入龙头,出海进程加速推进
公司现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器械为主导,外周 血管和神经介入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截至 2021 年 末,取得境内外专利授权 95 项,在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完 成注册和市场准入,进驻到国内千家医院。2019 年公司销售额在 我国电生理和冠脉通路市场分别排名国产第一和第三。
多赛道齐头并进,三维电生理系统广受好评,爆发在即。 2021 年,公司四大业务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介入和 OEM 收入 分别为 2.3 亿(+46.5%)、3.82 亿(+96.9%)、1.19 亿(+80.3%)、 0.89 亿(+50.8%),均实现高增长。电生理:去年年初公司如期推 出全球第*创新型,结合多道仪、刺激仪和磁电融合三维电生 理标测功能的 HT-Viewer,并在全国级心脏电生理中心开展了三 维上市路演手术 30 余场,在近 200 家医院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 600 余例。该产品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磁电融合定位方式,还具有三 机一体的高度集成特性,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效率,获得全国级专 家的认可。三维电生理系统预计将于 2024-2025 年迎来爆发期, 进一步加强公司电生理产品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口碑。
2021 年国内 电生理产品新增医院植入近 300 家,覆盖医院超过 800 家。血 管介入类:公司血管介入类产品的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也进一步 提升,新增代理商超过 250 家,其中冠脉类近 60 家,外周类超 190 家;入院数量较年同期提升 54%,整体覆盖医院超过 2000 余 家。 集采稳基本盘,出海潜力无限。公司主营的冠脉、外周介入 类手术耗材,近年积极参与各省医保局组织的相关耗材 17 个集 中带量采购项目,多个项目获得中选资格。集采不但有效提升公 司入围产品在该区域的销量,而且降低中间销售环节,建立与终 端医院的直接联系,带动其他产品入院;公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 扩大,降价增量、渗透率提升下有望稳住业绩基本盘。(报告未来智库)
此外,公 司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布局,继续发力国际市场准入。2021 年在墨 西哥、巴西等国家完成 PCI 介入产品和 EP 类产品的全线产品注 册,同时启动俄罗斯独联体区域的欧亚联盟注册,预计 2022 年 内完成 6-9 类产品注册,将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目前, 已经与第三方公告机构开始外周血管类 4 个产品的 CE 注册和 3 个 PCI 介入产品的 FDA 510(K) 申请,预计在 2022 年内向欧洲 市场和北美市场进行销售,境外市场放量可期。
3.9、奕瑞科技:国产探测器先锋,多元化布局开启新征程
公司掌握非晶硅、IGZO、CMOS 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 产品远销亚洲、美洲、欧洲等共计 80 余个国家和地区,装机总 量超 8 万台,是国内领先的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在技 术上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21 年公司全球市占率达 16.90%,正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探测器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工业及齿科系列加速放量,未来可期。随着多款基于非晶硅 和 IGZO 技术的工业新产品进入市场,公司已与正业科技、日联 科技等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厂商达成合作,2021 年工业系 列销售突破 1.7 亿。
据高工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1,500GWh,而正业科技锂电 X 光 检测设备占有国内市场份额超 70%,公司工业产品将随着全球汽 车电动化,锂电池检测需求上升而持续放量。此外,公司齿科系 列 2021 年销售收入突破 2.4 亿。口内探测器自 2020 年起完成 主要国内客户导入后,快速实现批量交付,增长迅猛;口外探测 器目前已打通美亚光电、朗视、博恩登特等国内核心公司销售渠 道,可满足市场上 CBCT“三合一”成套的购买需求。美亚光电生 产的口腔 CBCT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31%,未来公司齿科产品或 因 CBCT 市场扩容、与美亚光电的深度合作及海外营销渠道开拓 迎来高位增长。 产能扩张在即,高端、动态新型探测器产线布局“未雨绸缪”。
公司近三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02.20% /98.36% /99.71%,处于 满负荷运转状态;为突破当前产能瓶颈,公司进一步加快海宁及 太仓二期生产基地建设,海宁基地于 2021 年底实现首批设备进 厂,开始碘化铯蒸镀产线的试生产,产能扩张在即。此外,公司 拟投资 10.8 亿元布局新型探测器和闪烁体材料生产线,项目建 成及达产后,预计新增 CMOS 探测器产能 32,000 台/年、CT 探 测器 2,000 台/年、口内探测器 100,000 台/年;帮助公司进一 步完善高端、动态产品的布局,提高高端、动态产品市场占有率, 推动我国探测器国产化进程以及实现闪烁体原料的自研自产。
公司积极攻关探测器新产品、新零件、新材料,扩展新商业 模式,开辟盈利新曲线。公司在上海、太仓、海宁、成都、韩国 等地多点建设研发中心。1)在探测器新产品线的布局上:计划自 2021 年起,三年内公司将形成全球最完备的平板探测器、线阵探 测器产品线,产品覆盖市场主流的探测器技术。研发方向包括 CMOS 探测器、CT 探测器、TDI 探测器、SiPM 探测器、CZT 光子 计数探测器相关技术以及探测器芯片,紧跟探测器未来发展趋势。 2)在新材料扩展上:公司已经在医用 CT 的陶瓷闪烁体和安检设 备中的各种新型闪烁材料上积极布局,掌握全产业链的基础共性要素。3)在新零件研发上:高压发生器、CT 准直器已逐步开展 面向不同应用市场的系统性产品定义和开发,取得一定进展,于 2021 年产生销售收入。4)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公司开始布局 医疗、工业领域的软件解决方案,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 方案,并利用云端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 务,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一站式服务商雏形已现。
3.10、益丰药房:优势区域重点渗透,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新开+并购+加盟”三管齐下,重点区域深度拓展。公司贯 彻“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在既有区域门店网络的 基础上,通过“新开+并购+加盟”的方式市场拓展模式重点深耕 优势区域、迅速占领区域市场,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市占 率。市场拓展以“巩固中南华东华北,拓展全国市场”为目标, 2021 年公司净增加门店 1818 家至 7809 家(含加盟 932 家), 其中: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 2021 年分别净增加门店 966 家、738 家、114 家,分别实现 17.08%、15.36%、9.92%的 营收增长,通过深度扩展和品牌渗透,逐步取得市场领先优势, 并形成了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和小型社区店的多层 次门店网络布局。 多渠道、全方位布局,积极承接处方外流。
公司通过线上+线 下,多渠道、全方位的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在线下领域,以院边 店为依托,积极布局 DTP 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以及特慢病医 保统筹药房,并深化与相关厂商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家医保谈判 品种,截至 21 年底,公司拥院边店超 500 家,DTP 专业药房 237 家,其中已开通双通道医保门店 130 家,医院处方外流品种近 650 个; 在线上领域,公司通过布局电子处方业务,积极对接各 级政府及医院处方流转平台,加快处方流转平台合作,承接外流 电子处方,实现从医生到门店到患者的药品流转循环,逐步建立 门诊患者集群,形成医院处方流转闭环。 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新零售业务。
公司通过加强数字 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基本实现业 务数字化,运营流程 IT 化和简单化,大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精 细化管理能力。此外,公司大力发展新零售业务,通过加强基于 会员、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等生态化的医药新零售体系建设,业务规模增速快,21 年 B2C 和 O2O 业务年实现销售收入 11.28 亿元, 同比增长 64%,O2O 上线直营门店超过 6,600 家,24 小时营业配 送门店 600 多家。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医药股票未来走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医药股票未来走势、etf怎么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