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科雅(中国工业软件网)

2022-07-01 16:15:41 证券 yurongpawn

工大科雅



本文目录一览:



编者按:1月27日,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科雅”)将*上会,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邵宪宝、赵小敏。工大科雅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计划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3013.5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公司拟募集资金5.90亿元,分别用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亿元、3.04亿元、3.08亿元、1.4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857.68万元、6332.37万元、6172.69万元、1251.10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171.87万元、6260.32万元、5960.90万元、1073.7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20.01万元、1512.92万元、1579.65万元、-5620.36万元。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40亿元、2.66亿元、2.59亿元、7356.8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收现比分别为0.86、0.87、0.84、0.51,净现比分别为0.05、0.24、0.26、-4.55。

公司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可增长7241.88万元至1.02亿元,预计增幅为23.54%-33.30%;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7200.00万元至82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6.64%-32.84%;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6500.00万元至75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9.04%-25.82%。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04亿元、2.55亿元、3.06亿元、3.3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77亿元、2.12亿元、2.52亿万元和2.7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26%、69.53%、81.80%和189.35%。

报告期内,公司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8182.82万元、1.20亿元、1.64亿元、1.74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0.17%、46.91%、47.70%、47.00%。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74、1.57、1.33、0.55,同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2.18、2.35、2.45、0.80。

据时代周报报道,根据工大科雅在全国股转系统上披露的2019年年报,2018年和2019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7亿元和2.97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964.49万元和6247.99万元。而招股书显示,2018年和2019年,工大科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和3.0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857.68万元和6332.37万元。对比可见,招股书显示的2018年和2019年营业收入均高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年报所示数据,归母净利润也存在差异。

拟创业板上市 募集资金5.9亿元

工大科雅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供热托管、供热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股权较分散,不存在单一持股30%以上的股东,且公司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6.55%和14.05%,二者持股比例较为接近,均无法单独对公司实施控制。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齐承英。作为第三大股东,齐承英直接持有公司11.07%的股份;另外,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科雅达的控股股东,齐承英通过科雅达控制公司16.55%的表决权;同时,作为福东投资、泽胜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齐承英通过福东投资、泽胜投资分别控制公司2.91%和1.23%的表决权;此外,齐承英通过其配偶及一致行动人郑乃玲控制公司4.97%的表决权,通过其兄弟及一致行动人齐成勇控制公司3.59%的表决权。因此,齐承英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0.3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工大科雅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计划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3013.5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邵宪宝、赵小敏。

工大科雅拟募集资金5.90亿元,其中2.25亿元用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升级及关键产品产业化项目、1.5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8984.94万元用于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体系升级建设项目、1.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收现比净现比均低 2020年净利润下滑

2020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为3076.00万元。

根据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70.90%;实现净利润1786.37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63.9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92.31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约增长79.78%。

结合公司在手订单、与主要客户合作情况、潜在客户的开发情况及2021年下半年的项目执行进度,公司管理层预计:公司2021年度的经营业绩良好,全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可实现较大增长。

其中,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可增长7241.88万元至1.02亿元,预计增幅为23.54%-33.30%;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7200.00万元至82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6.64%-32.84%;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6500.00万元至7500.00万元,较上年增长9.04%-25.82%。

2020年应收账款余额3.06亿元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工大科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04亿元、2.55亿元、3.06亿元、3.33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77亿元、2.12亿元、2.52亿万元和2.7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26%、69.53%、81.80%和189.35%。

2021年6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20年末增加2212.81万元,增幅为8.79%;

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19年末增加4004.00万元,增幅为18.93%;

2019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18年末增加3459.28万元,增幅为19.55%。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金额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积极进行市场开拓,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公司主要以工程项目形式提供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客户以热力企业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居多,该两类客户回款情况通常会受到内部资金周转、政府部门预算、财政资金拨款进度、项目审计决算流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回款具有一定滞后性。

招股书与新三板数据“打架”

据时代周报报道,工大科雅于2016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于2020年11月摘牌。挂牌期间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转系统”)上披露了各年度的年度报告。

根据工大科雅在全国股转系统上披露的2019年年报,2018年和2019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7亿元和2.97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964.49万元和6247.99万元。具体如图表1所示。

而招股书显示,2018年和2019年,工大科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和3.0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857.68万元和6332.37万元,具体如图表2所示。

对比可见,招股书显示的2018年和2019年营业收入均高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年报所示数据,归母净利润也存在差异。

无论是新三板挂牌期间披露的年报,还是*披露的IPO招股书,在两份文件的【声明】中,工大科雅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均承诺,报告/招股说明书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针对上述数据差异,工大科雅在招股书中并未作出相关解释说明。那么,究竟哪个数据才是真实的呢?




中国工业软件网

本文是《中智观察》“企业数字服务供需市场”数智服务之发展趋势篇,国产工业软件能否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这个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请看田锋如是说。

——海比研究院

2021年8月13日




“我们希望十年之后,安世亚太能够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安世亚太的*副总裁、工业软件中心主任、数字孪生体实验室主任田锋讲到。


这是否是一句空话?


当前,中国的产业发展正在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


不难看到,2021年上半年以来,最为热闹的莫过于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平台反垄断中阿里“事出”频频、社区团购行业泡沫破裂、“精神鸦片”后续‘抄底’腾讯热热闹闹、K12在线教育全面崩裂……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随着消费互联网经济红利消退,再谈产业转型,向哪转?怎么转?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之外,工业正在被推向风口。

中国要真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工业必须要创新、要升级,并且工业软件要先行。但无论是从市场上来讲,还是从用户层面来看,在国产工业软件行业上,仍更多的是在抱有飘忽不定的看法。这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历史印象与实践表现;另一方面,国产化工业软件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见效慢导致能够拿的出来引起瞩目的并不多。


当然,国产工业软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田锋表示,未来十年,或见分晓。


No.01

国产工业软件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

问:和上世纪的工业软件发展初期相比,当前国产工业软件大环境怎么样?


田锋: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初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当时来讲,国产工业软件与国外工业软件相比差距并不大,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国内工业软件开始走向没落。


这两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过去,大家对工业软件都不再抱什么希望,或者说没有什么期待,但是现在从态度上来讲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力量开始投入到工业软件事业中。


当然,中国工业软件这个风口到来的原因,不仅仅是美国打压,更是因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已经到了必须有自己的软件的时期,创新突破已经来到了窗口期。


问:国产化替代浪潮下,工业软件行业迎来了哪些利好?


田锋: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对于国家的依赖性较大。这两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发展国产化工业软件态度已经非常坚决,不再犹豫,国家出了很多财务政策来扶持工业软件行业;同时,市场情况也有所好转。在中美贸易战下,行业头部企业都在积极储备国产化软件,备胎计划也好、响应号召也罢,都是好的方面。


安世亚太 数字化时代的正向研制体系


从人才方面来讲,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加入到工业软件事业上来,因为它不赚钱,不如互联网行业,同时,因为以前大家都不去发展工业软件的时候,也感受不到人才的缺失。但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回国投身工业软件行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这些给予了国内工业软件厂商们极大的信心,可以说,工业软件厂商开始挺起腰杆了。


No.02

国产工业软件也正处在一个坏的时代

问:当前工业软件行业要发展,最不利的因素有哪些?


田锋:首要的是,知识产权问题。我多次强调,打击盗版软件、免费软件,将会是国产化工业软件发展的关键。


当知识产权得到了保障,从用户侧来讲,企业将会开始考虑价格、性能较为合适的国产软件,从而为国产化软件厂商带来生存的可能;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对于国外软件依赖性并不高,这说明国产软件是有机会的,当实践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国产化软件将会与工业行业一起踏上创新的可能。


其次,是市场需求与研发要相呼应的问题。安世亚太这些年来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中国的工业软件不要和国外的软件去对标。工业软件需要深厚的技术沉淀与积累,也就是说,在当前这种起步晚阶段上,要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迫切的地方。


问:所以,主要还是因为国产工业软件不受市场用户认可吗?


田锋:不全是。考验国产工业软件的不止是功能、性能问题,还有理念的转变。国外工业软件从功能、性能等方面来说都相当丰满,但国内用户大价钱将其购买过来,大多数用户的真正使用程度又有多少呢?也不过50%最多。所以,国产工业软件开发一定要对标用户需求。

安世亚太中国自主仿真发展的障碍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工业软件的竞争框架水平是很高的,但我们的工业水平大多数尚未到达。


国产工业软件需要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所谓根与本。当“国退民进”的时候,如何保障工业软件继续有力量发展下去,我认为是解决了知识产权后能够有更广泛的机会得到市场的接受与认可。


三年就可以决定一个软件厂商还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十年就会有行业龙头出现或者是见证行业的没落,个中原因可见一斑。


No.03

破局正在进行中

问:国产化替代浪潮下,工业软件厂商们当下的生存情况如何?


田锋:作为工业软件厂商来讲,国产化替代浪潮下,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抓住机会。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部署。但工业软件厂商们的生存境况仍旧不容乐观。


工业软件厂商的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做项目,定制化项目,先养活团队再谈梦想;另一种,在国家补贴支撑下研发。老实来讲,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都是抱着拯救行业的心气的,但是却淹没在茫茫的市场需求与眼前的生存中。

问:关于资本开始涌入,市场或将被炒热,这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田锋:受整个环境的影响,当前国产工业软件市场确实受到了资本的追捧,这是一件好事。资本在这时投入、炒热,可以说是情理之中。因为从各行业发展史来看,没有哪个行业发展壮大是一直在不温不火之中的。当然,特殊时期之后,行业回归良性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有了资金的保障,我们就可以针对用户刚需开始攻克软件与性能,发展也就慢慢滚动起来了。


问:当前行业正处在巨变之中,领头羊会出现吗?


田锋:在自主工业仿真软件方面,安世亚太是领头羊是毋庸置疑的。安世亚太25年来时时刻刻在做仿真,一直在集中精力干这么一件事。无论是从技术沉淀、刚需识别、工程化验证能力上,我们具备这个条件。例如,我们已经做了一万多工程咨询问题验证,从而让用户长期使用。


安世亚太 案例库是工程化验证的可行方案


从商业体系上来讲,安世亚太也有着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我们有一百多人的销售人员。这些都能够说明我们拥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十年之后能够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


问:怎样定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在开源的基础上建立的工业软件算不算自主软件?


田锋:我国现代科技发展不断在诠释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如我国的高铁、华为鸿蒙……所以你这个问题本身是存在误区的。如果一家从零起步的公司,不使用开源而是闭着眼睛从一行行代码码起那真是个“傻子”。


不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是害人的。不管是建立在开源之上的消化吸收,还是通过收购拥有知识产权也好,再创新都是自主工业软件的关键。


代码可控是指,你已经吸收透了开源代码的全部,对于漏洞安全等问题都能够可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再创新,是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产品最终形成正向设计。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是工业软件必然要走的路。

No.04

步入第一梯队的黎明

问:在市场表现上,安世亚太的工业软件情况如何?


田锋:我们有很多工业软件,早前做定制化软件的时候其实积累了很多。在精益研发平台软件上,我们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了,已有五六百家客户;相对来说,定制化的、行业化的工业软件,因为标准化程度不高,所以用户情况略低。


但总的来说,我们正在为一千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问:国产工业软件怎样做才能胜出,或者说真正实现国产化替代?


田锋:服务赋能,提升竞争力。安世亚太认为服务能力将会是国产工业软件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我们积极呼吁企业及政策要意识到采购服务的重要性。通过解决中国企业仿真应用实效不高的问题,逐步实现自主工业软件的替换。


安世亚太赋能用户是实现舶来品替换的可行路径


你可以看到,再差的软件都能用好,关键是需要一个保障其良好运行的体系,这就需要有服务体系支撑。


以复合材料为例,在国外软件中可能存在几十种材料模式,国内用户在挑选材料时可能是比较迷茫的。我们在梳理需求的时候发现,在大多数用户中,对于材料模型的需求常见的却只有两三种,同时这两三种是国家标准下的。安世亚太将通过取舍将精力放在了这两三种材料模型的突破,从而满足了我们的用户需求。


问:未来,国产工业软件如何做到市场普及?


田锋:有两个方面:通用工业软件、云化。


推出标准化产品,向市场普及。安世亚太是以代理ANSYS开始的,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将它做到国内市场第一。我们发现打造产业基础的重中之重,高校是重点用户。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高校之中推广,从而奠定了普及的基础。在这样的实践积累下,我们现在推出的标准化软件也正在采用这样的做法。

2020年底,我们正式推出了安世亚太自主通用仿真软件——PERASIM。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国内行业中的标准化软件都尚处在婴儿期。与其它厂商们相比,安世亚太的PERASIM是有竞争力的,或许将成为最后存活下来的那一个。我们将它定位为普及化的重要战略定位,截止目前,PERASIM上已经有十个左右的用户。


云化。当然,这种云化并不是指SaaS化,因为从实践中我们也看到SaaS虽然轻,但在功能及性能上会受限,所以在工业软件上SaaS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安世亚太提出,将工业软件放在云托盘上,通过降低成本达到普及的目标,这种免费的推行将会存在于很长一段时间。



这不难理解。这种方式推广起来就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因为这需要整个企业来推动,涉及企业管理等众多社会角色;而当社会学的力量发挥减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国产化工业软件从自然科学这个角度来做,要比较容易标准化,从而在市场普及上产生作用。


随着通用软件面向市场,工业仿真软件的格局,就将面临真正的洗牌。



科技媒体·企业演化科学·战略托管综合体

本文作者系海比研究院·海策

寻求报道,以及对相关话题感兴趣,请评论区留言




工大科雅温控器设置

(报告出品方/

1. 公司领先的一站式供热节能企业,高质量快速成长

1.1. 公司简介及股权结构

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城市供热整体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主要从事供热节能 产品研发与生产、供热节能方案设计与实施,能为热力客户提供涵盖“能源计量与数据 采集、能源智能控制、数据交互与分析管理、节能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服务,是集“产 品+方案+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全国 10 大供热公司已有 6 家是公司客户,全国共有几百家供热企业是公司客户,行业地位突出、客户资源丰富。

硬件产品方面,公司主要产品已覆盖从供热一次管网(如大口径超声波热量表等),到热 力站(如模块化换热机组、智能控制柜及相关配套产品等)、楼栋单元(如智能平衡阀、 中口径超声波热量表、智能物联数据终端等),再到终端用户(如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 智能温控产品、物联网室温采集器等)的供热核心环节。软件产品方面,公司结合物联 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通过物联网连接相关设备,通过大数据收集存储相关数据, 通过云计算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云平台、移动端、PC 端等多种形式,构 建了瑞纳智慧供热管理平台。


实控人股权比例高,子公司分工明确。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于大永、于华丽夫妇,于大永 先生直接持股公司 60.4%股份。瑞瀚远、长风盈泰为公司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 公司 3.39%/3.31%股份,员工激励较为充分。子公司分工方面,公司旗下拥有瑞纳节能、 瑞纳通、瑞纳金科、瑞纳同创 4 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专注于节能工程、软件开发、节能 技术推广、供热节能运营业务;并设立了瑞纳智能合肥高新区分公司、瑞纳智能威海分 公司、瑞纳智能太原分公司、瑞纳智能北京分公司、瑞纳同创乌鲁木齐分公司、瑞纳节 能枣庄分公司 6 家分公司,负责开拓区域市场业务。

1.2. 主营分析:供热节能产品为核心主业,山东、新疆为主要市场

供热节能产品销售为公司核心主业,山东省业务占比*。公司供热节能产品销售为最 核心主业,近两年均维持在 65%以上,其次为供热节能系统工程业务,占比约 25%, 其余为供热节能服务业务。区域市场看,公司山东省业务占比*,2020 年为 68%; 其次为新疆业务,2020 年占比 14%,且呈上升趋势;其余山西、陕西、河南、天津、 北京、河北业务也逐渐打开,北方供暖地区业务持续开拓。


1)供热节能产品

a)能源计量与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超声波热量表、智能物联数据终端等,主要用于 供热领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用热计量、流量监测,以及热网数据采集及传输等。

b)能源智能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模块化换热机组、智能控制柜、智能平衡阀、智能温控 产品等,主要用于供热系统管网自动化用热控制、温度调控。公司模块化换热机组与智 能控制柜等配套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公司智能平衡阀与楼栋超声波热量 表等产品可组合成智能水力平衡装臵。

c)数据交互与分析管理系统: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采用云平台、 移动端、PC 端等多种形式,构建了瑞纳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了源端预测、热力站 智能调度、全网智能平衡控制和户端智能控制。(报告未来智库)


2)供热节能系统工程

依托公司自主核心产品和技术,并基于对客户需求和行业理解,公司构建了管网安全监 测、热力站智能控制、二网智能平衡、计量管控、室温监测等涵盖源、网、站、楼、户 的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差异化诉求,通过单个解决方案 或多个解决方案组合,满足客户定制化的供热节能需求。公司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主 要通过成套设备销售和系统工程实施等方式实现。

a)管网安全监测方案:在管网主管道和分支管道关键位臵(检查井),通过安装超声波 热量表、传感器、电动阀门以及检查井安全监测设备,利用物联网和软件平台实现远程 控制,对热力管网的安全监测进行升级,让事故最小化。

b)热力站智能控制方案:通过采集站内的水、电、热等能源消耗数据,以及设备运行数 据与环境安全数据,对居民小区或公建的用热状态实时监测、按需调节,在线分析设备 健康状态。

c)二网智能平衡方案: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二网智能平衡改造和建设,可以实现居民小 区管网二次侧水力平衡的自动化调节,释放现场调节所需的人力、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与 服务水平,实现均衡输配的低能耗、高质量的供热模式。

d)计量管控方案:通过为热用户安装楼栋、户用超声波热量表、智能温控产品、智能物 联数据终端等设备,并搭载计量管控系统等软件平台,可实现热用户用热的精确计量、 室温可调可控、欠费自动关阀以及在线充值自动开阀等功能。

e)室温监测方案:通过对室温监测系统和室温采集器、智能物联数据终端等设备的部署 与安装改造,可实现对用户室温的远程实时监测,为供热企业及时掌握不同区域的供热 质量、实施热网负荷优化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3)供热节能服务

公司供热节能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和供热节能运营。

a)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供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约定项目节能分享方式,通过自主投入 节能产品和方案设计向供热企业提供供热节能服务,双方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节能效益。

b)供热节能运营:基于智慧供热的管理手段和技术,通过为客户提供人员、技术、产品 和配套监控平台,负责托管区域内的供热运营维护,来实现精细化管理。公司收益包括节能收益和运营收益,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收益,通过精益运营实现运营收益。

1.3. 财务分析:营收业绩快速扩张,盈利能力与质量双高

近年来公司营收与业绩整体保持较高增速。近年来公司营收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20 年分别实现营收/业绩 4.2/1.3 亿元,同增 19%/34%,疫情环境下依然实现稳健增长, 近三年分别复合增长 37%/63%,增速整体较快。其中业绩增长明显快于营收主要系公 司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一方面公司供热节能服务业务毛利率近年来随着后期投入 减少,运营效益持续提升,驱动毛利率提升;另一方面公司规模优势逐渐显现,销售、 管理费用率均明显下降。2021Q1-3分别实现营收/业绩1.3/0.12亿元,同增20%/206%, 营收增长稳健,业绩增幅较大,但公司结算主要在四季度,前三季度数据基数较低、增 速波动幅度较大,我们预计全年营收业绩依然有望实现较快增速。


销售与管理费用率下降驱动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我们选取工大科雅、汇中股份、 天罡股份作为同业可比公司,公司近年来期间费用率持续下行,且低于同业可比公司均 值,主要系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幅度较大,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公司通 过在主要市场区域设立分公司等销售网点,有利于控制交通差旅费等费用;管理费用率 下降主要系公司营收体量快速扩张,规模优势持续显现。

节能服务业务驱动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归母净利率明显高于同业。2017-2020 年,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由 53%增长至 56%,其中供热节能产品、供热节能系统工 程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平稳,供热节能服务业务毛利率提升较快,由 29%大幅提升至 62%,主要系公司节能服务项目前期投入逐渐完成,进入运营期后人工、劳务成本下降, 节能效益快速增长,毛利率提升。同时公司净利率也呈提升趋势,并高于同业可比公司, 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达 31%。

盈利能力较强,有息资产负债率为零。公司 ROE 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2020 年 由 23.1%增至 39.2%,相较 2020 年同业均值高出 16.6 个 pct,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同业。 杜邦拆解来看,公司 ROE 的提升主要系销售净利率提升。从财务杠杆水平看,公司资产 负债率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整体不高,且公司有息资产负债率为 0,债务风险低。(报告未来智库)


现金流表现优异,经营性现金流/归母净利润比率常年高位。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 为正,主要系公司收款政策较好,根据公司披露的代表性项目签订和执行情况看,一般 公司在签署订单时可获得 10%-30%的预收款,产品交付后可收款至 40%-50%,项目实 施完成后可收款至 70%-90%,剩余款项一般在运行一个月或一个采暖季后支付,绝大 部分项目当年完工验收后能在当年年底回款 80-90%。2020 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 1.14 亿元,净利润现金比率 88%,现金流表现优异,公司盈利质量较高。

2. 行业分析:双碳下供热节能需求明确,热源供需失衡促发展提速

2.1. 行业供热节能是“双碳”落地不可或缺环节

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城市供热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热源、热 网和热用户。其中热源主要是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 厂;热网是传输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热用户是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居民或工商 业用户。集中供热是通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集聚的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向该 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能源方式。集中供热有助于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已成为北方地区供热的主流选择。

我国“三北”城市集中供热体系不断完善。建国初期我国供热主要服务于工业企业,经 过几十年发展后我国居民取暖,尤其是城市供热得到了快速普及,增速远超工业用热。 2003 年原建设部、发改委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开始停止福利供热、推动城镇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主要 分布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十三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山东、河南两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容量不断增大,集中供热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蒸 汽和热水为媒介的供热能力与供热范围都有了明显增长,供热管网长度不断增加,集中 供热面积逐年扩大,截至 2020 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 98.8 亿平米,是 2003 年 的 5 倍多,其中住宅集中供热 74.3 亿平米,公共建筑集中供热 21.6 亿平米;拥有蒸汽、 热水供热能力 10.3 万吨/小时、566GW。


北方采暖地区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耗和碳排放量的 11%。

供热在建筑运行阶段中能耗和碳排放占比大,供热浪费现象促供热节能需求持续提升。当前我国北方城 镇冬季供暖情况持续完善,主要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室温低、高投诉、热费上缴率低等民 生问题转变成为目前的室内过热、高能耗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面向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诉 求。建筑物的实际耗热量除了与建筑物保温性能相关以外,还受到供热系统调控等多个 方面影响,但由于缺乏供热调控手段,甚至导致居民经常开窗“散热”,传统供热系统中 仍然存在大量过量供热的现象。供热企业运行管理人员往往只能根据经验,加大供热量 以减少投诉率,从而导致系统整体过热,造成过量供热损失。为提高供热利用效率、响 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面对多方面热量损耗,供热企业纷纷对供热各个环节进行节能改 造,专业化的供热节能改造以及智慧化升级运营需求不断提高。

我国近年来持续出台举措促采暖节能降耗。2017 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 (2017-2021 年)》开始促进供热企业积极进行供热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2019 年 7 月 份《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 解决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推广集中供热;2019 年 2 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 将热力计量设备、节能自控设备生产制造、城镇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等均列入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为供热节能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 2019 年 4 月至今持续 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促进政策,积极推动存量老旧小区供热改造。

双碳目标下供热节能行业迎黄金发展期。自 2020 年底双碳发展目标明确以来,我国持 续推动双碳发展政策体系完善,2021 年 10 月份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 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宣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正式建立。10 月份两个 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供热改造;加快提升建筑能效 水平,提高节能降碳要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持续推动老旧供 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开 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双碳 发展目标下,供热节能行业政策环境优异,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2.2.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供热节能市场成长性优异,行业分散

单价方 面,以国家三供一业改造政策为借鉴,居民小区供热系统改造标准约 120 元/㎡(9600 元/户),其中供热节能设施单价约 20 元/㎡(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典型代表性项 目单价),可估算我国供热节能设施占供热系统总投资的比例约 16.7%。同时我们假设 在当前双碳发展目标下,供热节能需求持续提升,供热节能设施占总投资的比例有望从 2020 年的 16.7%逐步提升至 2025 年 30%,由此可以测算 2020 年我国供热设施市场规 模约 66 亿元,2025 年有望达 203 亿元,5 年复合增速 25%。

行业集中度低,龙头市占率提升空间广阔。随着我国供热节能改革的大力推进,供热节 能行业涌现出了各类参与者,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参与者规模大多相对较小,由于 节能改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热源、热网、热用户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及实施。此过程中小 型企业受制于技术能力、服务水平的限制,较多无法提供一揽子的产品和服务保障。而 拥有大量成熟案例,并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有望凭借优势占据供热节能行业的主 要市场份额。其中具有自主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且可以提供整体智慧供热解决方案的企 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供热企业及终端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价值需求,市场竞争力将会 逐步增强。目前行业内主要规模化企业包括:1)瑞纳智能,主要从事供热节能产品研 发与生产、供热节能方案设计与实施一体化服务;2)工大科雅,提供智慧供热应用软件 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等;3)汇中股份及天罡股份,销售超声波热量表等产品, 以及超声波水表、流量计等产品。


2.3. 行业成长动力:热源供需失衡促供热节能需求加快增长

我国供热热力主要来源于热电站和锅炉房。我国集中供热的热力来源主要来源于热电厂 及锅炉房两种方式,热电厂即利用火力发电厂发电后的热水,经过再次加热后供暖;锅 炉房即使用锅炉加热水产生热水或蒸汽。2020 年我国热电厂供应了 90%的蒸汽热力, 以及 62%的热水热力,是我国供热的核心来源。

能耗双控下热力供需面临失衡,热力公司精细化管控动力增强。不论是热电站还是锅炉 房,都是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尤其是锅炉房,效率低、污染大,已近淘汰。我国发改 委于今年 9 月份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要合理设臵国家和 地方能耗双控指标,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各地 区要严把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准入关,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热电站和锅炉房 碳排放量较大,在能耗双控政策强力执行背景下后续新增规模预计持续收缩,意味着供 热公司的热力来源将边际减少,而另一方面我国每年依然维持着约 5 亿平米的集中供热 面积增量,若维持现状则热力将呈供不应求趋势演变,由此带动供热公司精细化管控热 力动力需求增加,促供热节能行业加快发展。(报告未来智库)


3. 竞争优势:供热一体化优势突出,软硬件实力领先

3.1. 核心优势:产品丰富,提供供热管理一体化服务优势

依托丰富产品,公司是国内少数可提供供热管理一体化服务企业。公司通过 10 余年持 续地跨专业软硬件研发投入,打造出较为丰富的产品线,能为客户提供覆盖热源、热网、 热力站和热用户等供热核心环节的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定制化产品需求,减少客户 因采购不同厂商产品而出现的兼容难、通讯难、协调难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国内少数集 “产品+方案+服务”为一体的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能 源计量与数据采集、能源智能控制、数据交互与分析管理、节能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服 务。

相比于产品供应类企业:产品供应类企业往往专注于某些核心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而公 司具有有一体化服务优势,能为客户提供“产品+方案+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供热节能 产品更为全面,能为客户提供覆盖热源、热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等供热环节的各类核心 产品,便于客户一站式采购。

相比于系统集成类企业:系统集成类企业往往通过外购部件来进行整合形成方案,而公 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依托自产产品,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具 备较强竞争力,同时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竞争力整体更强。

相比于工程施工类企业:工程施工类企业往往因客户招标项目中要求投标方提供供热系 统安装工程服务,部分建筑公司符合客户招标要求的相应条件,所以也进入供热节能行业。而公司自产产品丰富健全、供热节能技术全面、综合服务能力突出,且专注于供热 节能行业,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不仅关注供应商资质条件,而是更加关注行业成 功案例、产品技术水平、售后保障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与建筑公司等工程施工类 企业相比,公司综合优势更为突出。


3.2. “硬实力”:超声波热量表、智能换热机组性能领先

1)超声波热量表

市场参与方相对固定,公司产品性能处较高水平。随着我国供热节能改革的大力推进, 超声波热量表行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早期超声波热量表市场参与者数量较多,由于产 品竞争力不强,逐渐被市场淘汰,目前市场上主流参与者相对固定,具有持续自主产品 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供热企业及终端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价值需求, 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公司超声波热量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产品相比,公司超声波热量 表不仅在*准确度等级、*防护等级、安装方式等方面处于相同等级,而且在* 量程比、供电方式、抗流动扰动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智能换热机组

智能化热力站是国家规划和行业发展方向,智能换热机组作为智能化热力站中的核心设 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热力企业认可和选用。换热机组市场竞争因行业客户需求和技术 服务能力层次的不同,在不同服务商之间展开。目前供热市场换热机组竞争较为充分, 主要参与方包括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丹佛斯集团、上海艾克森股份有 限公司、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场上智能化热力站功能实现主要通过以 下三类方式:

1)采用散装设备,再根据客户需要加装计量仪表、自动控制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 这类方式需要热力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整合和管理能力,存在智能化水平能力不足和项 目服务责任主体过多而无法形成合力的缺点。此类方式主要是单一产品层面的竞争,主 要参与方是各类产品制造商、自控厂商,技术水平整体参差不齐,且大多只具备单一层 次竞争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2)传统换热机组,再加上自助控制系统 基本能满足热力企业所需的功能,但由于采用多泵多板换的传统设计理念,存在建设成 本高、运行能耗高等短板。此类方式主要参与方为设备集成商和系统集成商,相较于第 一类产品商,技术门槛有所提高,竞争能力有所增强。

3)全集成的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 特点是结构合理、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交付率高、建设成本低、节能效果好等 突出优势,主要参与方为兼具设备制造和系统研发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相较于 前两类方式,需要更高的行业经验和综合研发能力,目前行业具备此技术水平和复合能 力的厂商较少,同时因其一体化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均较 为突出。 公司换热机组产品及解决方案属于上述第三类方式。

公司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相比传统 换热机组增加了超声波热量表、智能数据终端等数字化设备,提高了换热机组的智能化 运行能力,可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率,同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具有安装建设效率高、 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再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配套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公司换热机组 产品整体竞争力较强,这也是公司近年来换热机组产品呈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3)其他核心硬件技术 除公司较为核心的部件超声波热量表、智能换热机组外,公司还拥有 MBUS 供电技术、 流体抗扰动技术、电路抗干扰以及高带载技术、超声结构结垢检测以及补偿技术、供热 管网失水检测技术、换热机组水垢处理技术等较为突出的核心硬件技术,为公司产品性 能的发挥提供保障。


3.3. “软实力”:软件实力突出,优质客户丰富

1)软件技术实力突出

模块数据互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传统热力客户采用的软件系统存在系统独立、数据 孤岛等问题,且主要采用独立模块应用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随着到居民户端设备采集 的数据日益扩大,无论是数据处理、数据存储,还是查询分析都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需 求。公司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采用云平台、移动端、PC 端等多种 形式,构建了瑞纳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平台在设计中采用了分布式模块化的创新技术, 各模块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独立运行。平台所有模块系统实现了数据互通,在开放性和 支持客户个性定制层面具备较强的拓展性,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公司智慧供热技术降低建筑热耗和碳排放 20%-30%,降低电耗 30%-60%。供热行 业能耗较高主要因用户需求不明确、控制措施不到位、应变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公司 依托大量项目实践经验积累的数据资源,开发出的智慧供热体系可以结合用户的供热需 求规律、小区能耗分析、热力站控制、单元平衡控制、户平衡控制、天气等因素综合进 行管控,帮助热力客户在提高用户保障能力的前提下,系统化地节能降耗,可实现降低 建筑热耗和碳排放 20%-30%,降低电耗 30%-60%。(报告未来智库)


2)热力企业优质客户丰富

公司产品与服务在山东、新疆、山西、陕西等地区已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并逐步向 北方其他供热地区延伸。当前全国 10 大供热公司已有 6 家是公司客户,老客户的转介 绍为公司不断带来新的客户和业务增长点,为公司持续稳定盈利、巩固市场份额、推广 创新产品奠定基础

4. 成长动力:区域市场与新产品持续开拓,产能快速扩张

4.1. 区域开拓:区域市场有望持续扩张

山东省是集中供热大省,省内业务仍有较大开拓空间。山东省是我国集中供热重点省份 之一,2020 年底城市供热面积 15.9 亿平米,当年新增 1.1 亿平米,占全国新增的 18%; 2020 年城市集中供热投资金额 83.4 亿元,是全国投资金额*的省份,仅国有热 力公司就超过 120 家,供热节能市场需求较大。目前公司山东省业务占比*,2020 年占公司营收比例约 68%,公司在山东省市场获得订单较多,但公司产品、服务仅覆盖 约 20 家热力公司,山东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山东省外市场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在深耕山东市场的同时,随着公司自身产品和服 务能力在行业里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加上各省市供热节能需求的不断释放,公司正持续 加大华北、西北、华中等各区域市场开拓力度,2019-2020 年公司山东省外业务占比分 别为 30%/32%,目前新疆、山西、天津、北京、陕西、河南市场基本打开,效果不断 显现。

4.2. 新产品:AI 供热产品有望加快推广

公司 AI 供热产品持续推广,未来有望打造新增长点。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应用,智能化控制管理逐渐进入供热节能领域。当前公司已 获得“基于人工智能的供暖户阀调节方法、系统及设备”、“基于人工智能的换热站供热 调节方法及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单元级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等发明专利,积极开 展 AI 算法在供热领域中的应用探索,在 AI 算法管理模块中启动不同对象进入 AI 模 式,如热力站、二网平衡,并可以根据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模型。目前公司 AI 算法 技术结合公司产品解决方案于 2019 年开始在枣庄、东营等城市投入试用,客户反馈良 好,未来新产品开拓可期。

与欧洲先进技术研究机构(VITO)合作共拓 AI 供热算法应用。2020 年 4 月,公司与 VITO ASIA LIMITED 签订《智能供热控制系统合作协议》,VITO 为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区 政府国有的研究机构,欧洲*的研究技术组织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独立研究和咨询 中心。公司拟购入其“智能热网控制系统”专有技术,支付技术转让费合计约 1900 万 元。

“智能热网控制系统”效益突出,助力公司持续开拓 AI 供热业务。VITO 的“智能热网 控制系统”技术通过开发创新的区域供热和制冷(DHC)网络控制器(基于自学习算法 的软件系统)来解决区域级的多能源联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问题。该技术是公司现有自主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有益 补充,助力公司增强新产品推广能力。


4.3. 产能扩张:募投项目建设促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募投项目显著增加公司产能,助力抢占新业务市场。公司 IPO 募集资金中,公司拟投入 2.5 亿元至智能供热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将建设标准换热机组车间、自控车间、 智能阀车间和单元平衡装臵车间,建设完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600 套智能模块化换热机 组和2万套智能水力平衡装臵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期2年,第3年生产调试(40%), 第 4 年初步投产(70%),第 5 年全面达产(***)。

其中: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公司当前已拥有产能 300 套/年,募投项目建成后可将公司 总产能扩张至 900 套/年;智能水力平衡装臵产品,主要由智能平衡阀与超声波热量表 DN50-100 等产品组成,公司当前 DN50-100 产品产能约 1.4 万套/年,募投项目建成后 可显著增加公司智能水力平衡装臵产能。当前水力平衡系统改造与建设正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可释放现场调节所需的人力、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均衡输配的 低能耗、高质量的供热模式,产能的建设与释放助力公司抢占新业务市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工大科雅温控器怎么用

又到一年供暖季,河北青年报持续多年关注民生,关注省会供暖。每年我们都会开通问暖热线,来帮助省会市民解决供暖期间遇到的疑问和困难。今年的问暖热线已经开启,您在供暖方面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311-83830000,河青帮帮帮

临近供暖期,已经有不少省会市民拨打本报问暖热线咨询相关的供暖问题。

居民询问安装室温采集器的相关问题

探访

室温采集器入户安装已经开始

17日10时许,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

今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刚进小区大门,河青帮帮帮(ID:heqingbangban)

现场,不时有小区居民路过,有些居民看着新奇,上前询问这是什么。用工作人员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这个就是智能化的室内温度计。”随后,

工作人员入户安装采集器

只要十分钟新装备就能“上岗”

这户居民住在四楼,工人进到屋里后,找到位于餐厅旁一个距离地面大约30厘米的插座。征得主人丛女士同意后,工作人员关掉电的总开关,开始安装。

工人拿着工具,左拧右拧,大约十分钟后,室温采集器就被成功装上。工人扫了一下采集器上面的二维码,“滴”的一声,丛女士家里的温度就与供热部门的后台连接上了。再次打开电的总开关后,那个小显示屏上出现了22.9的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丛女士家的室温,下面的插头还能正常通电使用。”工作人员说。

通电后,室温就出现在显示屏上

揭秘

一张芯片将室温传到供热部门

小小一个室温采集器,到底是怎样与供热部门后台相连接的呢?就此,设计这款产品的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娇表示,采集器实时监控家里的温度,并将数据上传到后台的秘诀就在于,一张芯片。

“在室温采集器中装有一张芯片,这张芯片可以将检测到的温度,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上传到供热部门的后台。”郭海娇介绍,室温采集装置具备本地数据存储功能,每隔20分钟存储一次温度,存储数据至少保存24小时。每隔1个小时,上传到后台一次数据,而且后台数据是一直保存的,“今年的室温数据,到了明年也可以查到。”

只要不断电就能一直正常运作

“那我还需要自己去调适这个采集器吗?”市民张先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郭海娇解释,这个设备就跟手机接打电话一样,只要有信号就行。“也就是说,只要居民家里不断电,这个室温采集器就会一直正常运作,居民也不需要做什么调整。”

现场居民还有疑惑,“安装了这个,那数值到底准不准确呢?”居民李女士担心,如果数据不准确,那安装了还不如不安装。对此,郭海娇表示,“室温采集器一般安装在距离地面近30厘米高的位置,由于热气往上走,所以显示的温度会稍微有些误差。但这个误差并不大,大概在0.5度左右。”

作用

可以及时、高效解决用热问题

裕华区东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福军告诉

“往年,长荣小区的供热情况并不是很好。”裕华区东苑街道办事处长荣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峰介绍,“以前,我们在供暖前期,往往都是工作人员上户测热登记,特别费时费力。居民有投诉问题,供热企业只能是在收到投诉后再上门,效率并不是很高。这次把这个室温采集器安装到住户家,并且直接对接供热部门,更好地解决居民用热问题,对居委会的工作也有所减压。”

石家庄供热管理中心总工办负责人王宏伟介绍,室温采集器不仅可以解决历年来的“人海战术”问题,还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居民遇到不热情况时,提供退费依据,避免纠纷。

同时,王宏伟也提到,室温采集器可以更加及时、更加高效地解决末端用户用热问题。“这次投入的室温采集设备是全国首家供热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上传,将收集到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供热企业以及市供热管理中心。”王宏伟表示,“也就意味着,针对常年温度不达标的末端小区,供热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数据,发现问题后,供热企业及时赶到用户家里解决问题。”

追问

1、今年总共投入多少室温采集器?

王宏伟介绍,今年在石家庄市主城区总共有5万个室温信息采集装置,涵盖5个区(裕华区、长安区、新华区、桥西区、高新区)内的所有小区。但并不是每户都装,而是在每个小区的每栋楼,选取一楼、中间以及顶楼三处住户家里安装。费用由政府部门以及供热企业各自负担50%。

王宏伟称,室温采集器是在10月10日开始安装,目前已经安装了5000个左右。预计在11月15日之前,整体装完3万个室温采集器。剩下的2万个,留作加密安装。即在供热期间,哪个小区的供热效果不好,则加大对哪个小区的投入安装以及监测。

2、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王宏伟表示,今年是新尝试、新开端,如果通过一到两年的试运行,效果良好的话,会加大推广。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帮办

■编辑/刘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工大科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工大科雅、中国工业软件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