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股票(医药股票)

2022-07-19 12:12:40 股票 yurongpawn

国联证券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近年来,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屡屡提及上市公司要提质发展。在如何提质上,每家公司根据自己的特性采取了相应的模式,而对于国联证券来说,文化建设带来的“软实力”不容小觑,而在打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党建已经成为“红色引擎”,带领国联证券在业务精进、投资者回报等领域屡创辉煌。

“党建作为‘红色引擎’一直引领着国联证券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将党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就是将党建和文化建设融入‘血脉’,就是将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融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接受《证券日报》

从1992年无锡市证券公司成立以来(系国联证券前身),国联证券经历了市场化改革转型的蜕变,是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时至今日,30岁的国联证券风华正茂,作为见证者,葛小波讲述了国联证券的“软实力”打造历程。

党建写入公司章程

文化建设融入公司治理

“党建是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而文化建设则是行业机构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和行动自觉。”采访中,葛小波向

据葛小波介绍,国联证券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双向融合,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明晰责权边界,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一委三会一层”治理格局。

在党建品牌战略的引领下,国联证券还进一步健全了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机制,制定文化建设专项考核方案,将文化建设专项考核纳入对机构、个人的考核评估和晋升体系,且定为“一票否决项”。

在葛小波看来,将党建品牌创建与文化建设一体推进,多措并举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推动‘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文化落地生根。交流过程中,葛小波多次提到“诚信、稳健、开放、创新”四个词,这是国联证券的经营理念,与“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不谋而合。

“专业为立身之本,诚信为立业之本,将专业技能和诚信理念融入业务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按照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原则,依法合规不动摇,防控风险不放松,才能促进公司稳健发展。”葛小波说道。

采访过程中,葛小波多次提到“因您而行”这一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国联证券以上市代码中的“1456”为基础,积极构建形成了“先锋·行1456”党建品牌工作体系,即:建好“1”个“先锋·行”党建品牌,抓好强基、领航、红领、润廉“4”个工程,突出公司治理、社会责任、选人用人、经营发展、文化建设“5”个融入,打造改革创新、金融初心、财富管理、投教服务、乡村振兴、聚力聚心“6”个场景,进一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发展优势。

“人才”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转型激发新活力

2020年,国联证券在A股挂牌,跻身行业第13家A+H股两地上市券商。现如今,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券商行业马太效应逐步显现,作为一家区域优势明显的中型券商,国联证券如何能实现突围?

葛小波则给出了一个字的答案,“人”。“证券公司的业务是关于‘人’的业务,人力资源是证券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在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形成团队合力过程中,体制机制和公司文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方面,国联证券已形成一整套特色体系。在国联证券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通过内部倡导合伙人文化,将文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强化专业骨干和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基本形成“领军将才、中坚骨干、潜力新兵”层次清晰健全的人才梯队,并以薪酬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考核机制“考”出内生动力。同时,国联证券还设立了年度业务协同奖,完善协同机制,调动一切资源、激活全部力量、融合关键环节,推动协同创效。

而员工持股是完善员工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机制,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葛小波表示,近日,公司已完成2022年度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资金募集工作。公司2022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实际参与人数为342人,认购总金额为人民币6811万元,其中公司董事、监事和*管理人员的认购金额合计占比为22.29%。“公司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及公司基本面有信心,以公司、股东和员工三方的利益*化,奠定公司可持续发展基础。”

葛小波认为,公司对人才职业文化价值观的统一,确保了其与公司战略一致,与企业发展形成协同。有了基础,才能聚心聚力,加快改革创新,回归金融初心,推动财富管理转型,这也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战略目标。

谈及未来转型的方向,葛小波坦言,未来在战略层面,国联证券将通过推进泛财富管理转型、资本中介战略、“投行+投资”战略以及科技金融战略四大战略,全面助推公司转型升级。泛财富管理战略方面,通过以泛财富管理战略为核心,着力推动传统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向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资本中介战略方面,从传统的方向性自营交易向风险中性的资本中介交易转型;“投行+投资”战略方面,推动传统通道型投行业务向“投行+投资”的综合性大投行业务模式转型;金融科技战略方面,加大投入,构建与战略目标匹配、业务发展融合的服务、创新能力,聚焦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长尾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成为受人尊重的投资银行”

“成为受人尊重的投资银行是企业愿景,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葛小波告诉

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方面,国联证券已形成了“大方向”基金投顾品牌,通过专业化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顾问服务,助力居民财富管理。葛小波透露,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理财服务模式转型,摸索尝试基金投顾和股票投顾“千人千面”的资产配置服务模式,让更多普通投资者享受到“大方向”基金投顾服务。

此外,国联证券以*投教基地为平台,通过多层次财商课程体系,推动财商教育进校园,打造“find凡能仙”高校理财大赛和“友友商学院”两大校园投教品牌,同时借助媒体平台流量优势,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升大众财商素养和理性投资理念。

在股东长期回报方面,国联证券上市两年累计分红占比可供分配净利润的40.2%,向市场传达稳健经营、持续盈利的积极信号,推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承担着交易组织、财富管理、投融资安排及流动性提供的角色。在党建引领下,同时财富管理转型,深入开展投资者保护,服务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国联证券也在向着‘一家盈利能力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大中型券商’的目标迈进,持续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葛小波如是说。

(编辑 李波)




医药股票

从4月的“破发破净”到7月的“反弹反转”,在中国股市,生物医药行业的话题终于有了一些暖意。

截至14日,全指医药已从4月末低点上涨超过18%;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也从3月的低位反弹了40%。这一过程中,一些具有差异化产品的Biotech和有商业化造血能力的Biopharma因为呈现出明显的性价比,在机构的抄底中普遍实现了30%以上的反弹。

二级市场的起色也被传导至IPO。

去年,港股IPO交表失效的大健康企业多达40家,A股也有数十家企业先后宣告撤销IPO。而6月,在市场回暖和赶财报有效期的双重激励下,生物医药的IPO陡然增多,超过前五月总和。

这一切,悄无声息地为在寒冬中蹉跎了近一年的产业构筑起一道信心之墙。

然而,“见底”虽在行业内渐成共识,但所有被寒意裹挟过的产业人都深知,此次反弹能在多大程度上构成反转,仅看“估值”这一项指标显然是不够的。

在中国biotech“野蛮生长”的第一周期,泡沫横行的背后,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累积。若不能解决,所有的反转依旧是空中楼阁。

“寒冬是产业向更成熟阶段发展时必然经历的回调过程。就像行业需要前几年的泡沫一样,当下的市场也需要这样一个寒冬。冬天过后,会有公司消失,*的公司会发展更优。这一过程中,整合和并购的机会一定会涌现。”一家有着40年全球投资历史的投资基金负责人表示。

一位医药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也指出,新一轮周期中,创新的成色必定会带来估值的分化。“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me too药企的定价都将很难再上来。”

重 生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Biotech一生九死。这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语境里很像一个悖论。

长期的低通胀低利率和慷慨的融资环境,给了创新药产业过多的想象和机会,不惜透支未来。前有“me better”开路,后有18A和科创板兜底,Biotech的“高风险逻辑”在国内似乎失灵了。

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一级市场融资额高达1187亿元,二级市场的估值也登上了仅次于2015年的第二峰值。

丰满的市场估值,对应的却是骨感的产业现实。虽然行业里成长出不少的*企业,可也必须承认,想在港股18A和科创板中找到一家真正有底层创新的Biotech并不容易,而本土销售额占全球销售比例超过3%的品种更是少之又少。

纸上富贵登峰造极的同时,现实问题也摆上台面——大量重复投资摘光了低处的果实,真正的创新果实仍旧又高又小。未来到底创新药销售几何,才能让今天的投资不赔钱?

拔苗助长的盛,必然带来摧枯拉巧的衰。

去年7月,CDE的一纸文件率先炸开了医药股高企的估值堡垒。此后,A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双双进入熊市通道。9个月的时间里,全指医药跌去3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去66%,两个市场的市值蒸发均以千亿计。大量新上市的Biotech跌破C轮甚至B轮,却仍未看到触底的迹象。到今年5月,已有多只股票的市值跌破净资产,个别股票*跌幅超过90%,生物医药板块的惨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次股灾。

而这种惨烈并非国内专属。对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市场来说,今年上半年都是大底。在XBI指数从去年9月的*点跌向今年5月的*点途中,跌幅超过90%的成份股也比比皆是。

但值得玩味的是,美股制药股崩盘后,Biotech资金链断裂,纷纷以裁员和砍管线的形式控制成本,更有Biotech破产出局。6月底,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公司Catalyst Biosciences宣布解散并向公司股东分配现金,7月,成立超过30年的biotech La Jolla也因股价暴跌和商业化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而卖身。

反观同样暴跌近一年的国内医药行业,却至今没有出现一家因现金流枯竭而出局的公司。有二级市场分析师表示,正是这一点,让他迟迟不敢下出“调整已经到位”的结论,毕竟在一个跌透了的市场,良币一定会驱逐劣币。

健康的行业生态中,一家Biotech究竟应该因为研发无以为继而死,还是因为融不到更多的钱而死?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多家biotech现金/研发数值小于2,包括迈博药业、东曜药业、永泰生物等。在没有新的融资或产品收入的情况下,以去年的研发投入规模计算,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将撑不过明年。而为了*节流将处于二三期临床的产品砍掉,对绝大多数biotech和其投资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的PD-1公司选择采取联合治疗为产品续命的一大原因。

四面楚歌之时,市场悄然回暖。5月,一轮反弹在A股和港股同时发生。从疫苗和创新药开始,各赛道陆续回温,期间,近40只主被动医药主题基金净值反弹幅度超过20%,*时甚至超过了35%。

几乎是第一时间,再融资和IPO就开始破冰。

企业们也确实等不起了。以闯关科创板IPO的必贝特为例,招股书显示,其2019年、2020年、2021年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3064万元、6489万元、1.45亿元,融资续命已是迫在眉睫。

而在二级市场,君实生物、贝达药业和康方生物等也纷纷启动了再融资。

市场虽然开始反弹,但总体仍显孱弱。除了个别交易日,生物医药板块的资金,总体还是呈现净流出的状态。

“大浪淘沙之后才有重生。寒冬过后,一二级市场明显开始告别浮躁,回归理性。未来市场进入新的周期,估值体系将被重新构建,有限的投资会集中到更优质的公司身上,资源的分配会更有效率,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位知名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表示。

也有投资机构*人士指出,在GDP增速和行业增速持续向下的大背景下,产业本身的估值中枢持续向下也是再正常不过。“不必因为调整悲观绝望,也不用为了反弹幸灾乐祸。生物医药真正的重生是行业向更高的阶段跃迁。”

洗 牌

在中国,人们喜欢追问一家Biotech的商业化。前些年融资的顺风顺水,也让不少Biotech醉心于建设全产业链。

然而当现金流即将枯竭,商业化也就成了无从谈起的未来。

在成熟的生态环境中, Biotech的退出机制有三个:商业化盈利,IPO以及被收购。而最后一条路,可以让Biotech不必讲一个商业化故事,也能活下来。

有投行观察到,去年以来,医药领域的并购需求明显增加。这种需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二级市场的萧条让IPO受阻,投资机构倾向于通过并购退出;二是美股的健康类中概股正在寻求私有化退市然后回国内上市,这一过程也会衍生出并购交易机会;三是投资机构注重投后管理,希望帮助Biotech通过并购实现增值。

基于此,产业的整合升级也越来越成为共识,并有公司率先出手。

今年2月,为丰富自身产品组合,石药集团宣布完成对珠海至凡企业管理咨询中心的***权益收购,至此拥有Biotech铭康生物51%的股权,成为铭康生物新的控股股东。

近日,南新制药也重启了收购兴盟生物的重组方案,不过由原来的定增加现金的方式收购***股权,调整为增资及支付现金收购兴盟生物51%的股权。

除了国内,大公司们也在海外捡便宜。6月,手握200亿现金的中国生物制药抄底纳斯达克,收购F-star,借此建立一个双抗乃至多抗的开发平台;近日也有消息称,国药集团目前正考虑收购港股公司BBI生命科学,以增强自身的DNA合成能力,据悉,后者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先行者渐次出现,pharma和biotech的收购会掀起浪潮吗?

从现金流来讲,目前国内的大pharma的确不差钱。目前,手握百亿以上现金流的企业就包括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医药、石药集团等。后两者还要回归登陆创业板,届时融资也将超过百亿。与此同时,同质化且失血严重的Biotech,也不得不通过卖产品、卖产能甚至卖身来谋求生存,几乎不会再发花费精力用来维护自己的市值。

前述投资机构董事总经理指出,寒冬加快了Biotech、Pharma和VC的三方合作,形成了医药产业生态的真正的核心。随着三方的心态和预期的变化,也创造了彼此合作的窗口期。

可尽管预期有了,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有自己的难题。

前述投资基金负责人指出,现阶段大多数Biotech的定价是公司与投资方达成共识的定价;而Biotech和Pharma就收购达成的定价往往偏离前者较远。这时采用哪个估值体系,就需要平衡。

“Biotech产品线的吸引力、Pharma通过并购是否能够实现商业化预期等也是要考量的因素。从趋势上看,并购和整合相较前几年肯定会增多,但能否形成浪潮还要观望。”

前述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也表示,从逻辑上看,整合的方向并没错。但就他的观察,目前双方还是谈的多,成的少,并购还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一方面作为卖方的Biotech并未完全死心,科学家团队不愿意把产品卖给大药厂后还继续帮它们推进研发,深套其中的VC股东们也不愿意在这么低的价位卖掉,最近反弹开始以后,大家预期更低了。另一方面,中国的并购市场还不成熟,民营老板还是很讲究‘实控’,这也给投后管理带来难度。不管价格还是现实情况,现在都还没到冰点,我认为还没到时候。”该合伙人说。

一位投行人士认为,相比被收购,未来中小Biotech可能更倾向于抱团取暖,既能提高议价能力,又能降低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更能快速跻身赛道龙头。相比之下,这是比向大药企卖身更容易接受的选择。

新生态,新玩家

并购趋势的到来,让产业资本正式下场,某种程度上也补足了生物医药投资缺失的一角。去年以来,恒瑞、泰格、科兴等公司都在成立和参与私募基金,积极试水一级市场投资。

6月,科兴生物成为了维梧资本新一轮人民币基金的LP,同月,维梧苏州基金及晟德大药厂就认购了东曜药业股份,给现金流颇为吃紧的东曜输送了珍贵的血液。

“一些pharma因为疫情积累了丰沛的现金流,既希望反哺产业,又能通过并购丰富自身产品管线、提升投资收益水平。集采也一直带给他们业绩压力,他们需要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并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前述投资人表示。

那么相比财务投资人,产业资本会更懂产业吗?

有投资机构人士指出,懂产业确实是产业资本的优势,但财务背景的投资人大部分也都来自产业,专业性越来越强,也希望在财务投资和BD方面与产业达成合作。且相比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目前整体上还是偏保守。在股权投资或者BD上会有一些动作,但真正的并购目前做的还是比较少。

必须承认,经过一轮寒冬后,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明显,大浪淘沙的不仅是创新药企,还有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

“这是中国投资界第一次接触创新药,很多热钱涌进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行业以外的资金。泡沫刺破后,投资机构开始洗牌,无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有‘受了伤’的热钱撤走,剩下的反而是比较专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专业投资机构。”上述合伙人称。

前述投资基金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基金已经历几轮经济周期,也目睹过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兴衰,深知产业是靠临床需求和技术创新来推动的,所以会持续专注在这个行业里挖掘有前途,同时也有性价比的投资标的。

前述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也表示,目前他们的投资计划和节奏基本正常,虽然相比前两年投资节奏会稍微慢一些,但如果是不错的项目,我们会比较积极,因为其估值相对已更加合理,他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做尽职调查。

进入6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一级市场也开始回暖。有数据显示,6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累计发生7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约106.5亿元,环比增长77%。

不过寒冬中,市场*的特点是投资人更加偏好早期阶段。根据易凯资本的数据,生物创新药领域A轮及A轮以前轮次的融资占比从2020年的62.2%上升至2021年的67.5%,而E轮至Pre-IPO轮融资的占比则从2020年的5.9%下降至2021年的1.3%。

而在募资上,也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易凯资本的数据显示,去年新募资金在50亿人民币以上的基金数量占比不足1%,但募资金额占比却超过了20%。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美元基金持币观望的态势。

谈到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看法,前述投资机构创始合伙人表示非常乐观,他认为,逻辑已经改变,从业者都应当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看待创新药研发的新格局。不过,不再去做同质化的东西,对创业者来说也意味着更高的难度和风险,因为这是真正的Biotech的风险。

在一位*产业观察者看来,目前大量细分赛道的公司估值仍在历史低位,随着半年报陆续公布,市场会看到在生命科学上游、CXO、医疗消费品等赛道仍具备增长的韧性;三季度这些赛道的业绩将全面恢复增长,市场对于政策、业绩的担忧将逐步缓解;而对于大家担心的支付端,过去两年医保资金大量用于防疫相关,今年5月份卫健委宣布这些支付未来将由地方政府承担,这也意味着医保资金可能将腾挪空间给创新药、创新器械的支付。

医药行业走入新的周期,那些打不死我们的,都将使这个产业更坚强。




国联证券股票行情

北京3月15日讯 国联证券(601456.SH)今日股价低位震荡,截至收盘报13.28元,跌幅5.95%。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万家科创主题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国联证券264.7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288%,是其第六大流通股东。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万家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国联证券212.5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231%,是其第七大流通股东。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万菱信中证申万证券行业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国联证券159.7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174%,是其第九大流通股东。

2月5日晚间,国联证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数量不超过4.76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5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增加子公司投入以及其他营运资金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距离国联证券*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仅过去半年之久。

上市公告书显示,国联证券于2020年7月30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股数为4.76亿股,发行价格为4.2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0.2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9.3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增加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国联证券上市时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联证券股票股吧

在国金证券、国联证券12日晚发布终止资产重组的公告后,13日早间,两只券商复牌后并未遭遇跌停,国金证券甚至红盘高开,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更加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是,整个券商板块全线飘绿,仅国金证券一枝独秀。

对此,两大券商的股吧随即出现上千条相关帖子,继续持有还有卖出?一众股民展开了热烈讨论。

两只券商没跌停,股民该走还是留?

10月13日周二早间开盘后,国联证券低开3.26,截至发稿时,跌幅扩大至8.04%,报18.06元/股。

而国金证券则高开3.26%,截至发稿时,涨幅收窄至0.33%,报15.34元/股。

对于这一走势,股吧网友也开始热烈讨论,规劝卖出者有之、庆幸出逃者有之、期待继续大涨者有之,当然也少不了对预言国金下跌者的嘲讽……从早间开盘至发稿前,两大股吧的相关贴子已达上千条,股民的对这两大券商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此次国联、国金两大券商突然终止资产重组,券商股的走势也迎来考研,有市场人士预期,在利空消息刺激下,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A股或出现调整。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看好,据券商中国援引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两家券商短期内不能重组,但未来仍有“结缘”的可能;另一方面两家券商事实上已有券业整合意向,未来有可能另寻其他并购机会。此外,两家券商此次重组虽然终止,但也相当于各做了一次免费广告,官宣了国金证券要卖、国联证券要买的市场信息。

重组终止的公告,也倒逼相关投资者被动进行选择,是继续持有还是离场。截至6月30日,国金证券有14.11万股民;国联证券截止9月末有13.44万股民。两家券商的加起来有超27万的股东户数。

两只券商筹划重组,被质疑内幕交易

10月12日晚,国金证券、国联证券突然分别发布公告称,由于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部分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公司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股票10月13日复牌。

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拟合并事件要追溯至9月下旬。9月18日,在没有公开消息披露的情况下,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盘中纷纷涨停,让投资者大感意外。当日盘面上,国金证券是券商股领涨龙头。国金证券在下午13:20分左右开始被巨额买单封死涨停板,随后第二只券商股国联证券下午14:11分左右大幅冲高,收盘时也封住涨停板。

9月19日周六,关于两家券商并购的相关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流传。

9月20日,国金证券、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已于2020年9月18日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长沙涌金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约7.82%的国金证券股份转让给国联证券。同时,两家公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双方股票自9月21日起停牌。

这是继此前网传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合并、第一创业与首创证券合并后,真正官宣拟合并的两家券商公司。如果本次交易成功,也将成为A股历史上首例上市券商合并案例。不过,在消息发酵后,股民也在质疑有无内幕交易。

随后的9月25日,证监会要求两家券商自查、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并启动核查。

A股后市如何走?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9月北上净流出的原因在于此前不确定环境下风险偏好的下降与重仓股风险补偿的不足,进而切换买入低风险特征的债券与周期类股票。向后看,接近美国大选,风险逐步落地与定价,中国经济复苏与盈利修复纵深,尤其是私人部门经济动能边际修复,认为四季度外资有望增量配置A股。

安信证券认为,当前阶段A股企业盈利预期将继续上修,流动性预期将趋于平稳,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强势,A股市场已如期重回震荡向上趋势。

中信证券表示,外围不确定性逐渐落地,国内确定性不断提高,基本面的复苏将驱动增量资金入场,推动A股10月突围,开启一轮中期慢涨。

中金公司策略团队认为,A股四季度的不确定性正逐步明朗。综合来看,复苏深化仍是主线,四季度市场走势可能偏向积极。当前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新能源、光伏及新能源车产业链;2)基于复苏态势,关注消费板块中涨幅偏落后、估值仍不高的汽车零部件、家电、轻工家居等;3)“老经济”中关注券商及保险龙头、部分原材料,中期逢低吸纳代表消费及产业升级趋势的优质龙头。

综合APP、券商中国、上市公司公告等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联证券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联证券股票、医药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0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