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石化”)正在努力应对资金紧张的局面。此前,由于未按时结清相关担保贷款,万通石化被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申请执行;相关法院还对万通石化与其实控人王军采取了限制高消费措施。
近日,万通石化公告,其旗下“16鲁通02”将于10月30日迎来利息兑付。此外,界面新闻
“16鲁通02”是目前万通石化旗下*一只债券,发行于2016年11月29日,发行总额为8.6亿元,期限为5年,附存续期内第3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2019年11月29日“16鲁通02”回售到期,在此之前万通石化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与投资者签署分期偿还协议,按照分期偿还协议进行偿债,并将“16鲁通02”后2年的票面利率由5.97%上调至7.97%。
据其半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6月底,该债券余额为1.94亿元。
面对银行债务和公开市场即将到期债券,万通石化表示,目前资金紧张,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盈利资金有限用于偿还公司债券,其余资金用于偿还银行债务。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协调支持下,银行机构尽量不对万通石化采取强制措施,使万通化工用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金融危机。
据联合资信相关评级报告,截至 2021年6月28日,万通石化未结清信贷及授信中,关注类贷款47.29亿元,不良类贷款5.34 亿元。
此外,万通石化存在多项对外担保债务,截至2021年6月末,其担保余额为27.97亿元。而由于被担保企业经营状况差,万通化工被连带涉诉、被执行,甚至因此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据全国执行信息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万通石化共有11项目被执行信息,合计执行标的21.55亿元;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例,涉案金额约1.58亿元;被显示高消费记录14例。
据界面新闻
近期,中信银行东营分行对万通石化共发起3项执行申请,涉及执行标的合计8.09亿元;兴业银行东营分行发起的执行申请,涉及执行标的为1.20亿元。
对此,万通石化也于2021年9月28日~10月21日公告称,目前这两家银行正在处置上述债权,待通过法律程序处置完该上述债权,再与其共同协商后期方案。
为了追债,兴业银行东营分行和中信银行东营分行等多家银行申请对万通石化及其实控人王军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万通石化的2项失信因对外担保违约所致,涉及金额合计0.88亿元,除复利外,这两项债务本金和利息合计7000多万。
万通石化于1998年由其创始人王军出资成立,彼时注册资本仅200万元。后经过多次股权变更和增资,目前其注册资本13.11亿元,王军实控的万通海欣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欣控股”)持有其89.11%股权,剩余10.89%股份由万通化工员工持股。
公司业务范围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要产业,经营领域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仓储保税、 港口、码头、成品油批发零售、地产置业等多个行业。
一位当地银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同时,由于民企之间存在“互保圈”,在对外担保债务出现违约后,万通石化信用也连带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了其自身的融资。
由于资金紧张,王军还将海欣控股所持万通化工的合计 48.34%的股份进行了质押,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质押对象有光大银行东营分行、农业银行东营西城支行、 广发银行济南分行,以及民生租赁等。
据其年报披露,2018年开始,万通石化营收下滑严重,当年,其营业收入173.56亿元,同比下滑2.97%,归母净利润下滑31.92%;到了2019年,其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其中,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7亿元,同比下降36.1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5.45%;到2020年,营业情况有所好转,但2021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营收下滑的情况。
截至2021年6月底,万通石化实现总收入55.59亿元,同比增加7.45%,但归母净利润仍然下降27.63%。
债务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万通石化资产规模192.96亿元,负债合计109.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6.49%。其债务机构中,流动负债高达94.50亿元,占其总债务的87%,其中,短期银行借款高达64.39亿元。
由于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2020年底万通石化货币资金较上年底下降 99.42%,应收账款较上年底增长1008.16%。 而截至2021年6月底,万通石化账面货币资金仅433.25万元,明显不能覆盖其到期债务。
对于即将到期的“16鲁通02”,联合资信在2021年6月底再次对其进行跟踪评级,并维持了其“16鲁通02”AA-,评级展望为负面的信用等级。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实际上除了公开市场上的兑付,万通石化的银行贷款逾期问题也值得关注。
界面新闻
07月11日讯 申万菱信中证军工指数A基金07月08日下跌0.59%,现价1.177元,成交47.01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1676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30%,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21%。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上涨6.34%,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9.82%,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0.03%,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4.52%,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9863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赵兵,自2022年03月15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88%。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紫光国微(持仓比例8.48%)、航发动力(持仓比例5.84%)、中国重工(持仓比例4.26%)、中航光电(持仓比例4.17%)、振华科技(持仓比例3.99%)、中航西飞(持仓比例3.89%)、中航沈飞(持仓比例3.21%)、中航重机(持仓比例2.63%)、卫士通(持仓比例2.61%)、西部超导(持仓比例2.34%)。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权益市场都经历了一波较大的调整,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疫情的反复,都成为了权益资产波动加剧的因素。A股主要宽基指数跌幅较大,创业板和科创板指数跌幅居前。从行业角度,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和房地产行业涨幅靠前,电子、国防军工和汽车行业成为一季度跌幅较大的三个行业。
在操作上,本基金采用了全复制的方式进行投资管理。基金运作主要着眼于控制每日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从实际运作结果观察,基金跟踪误差的主要来源于标的指数定期调整和基金分红。
作为被动投资的基金产品,本基金将继续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以严格控制基金相对标的指数的跟踪偏离为投资目标,追求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在券业寒冬,“券商也开始收割券商了”。12月24日,中信证券(港股06030)公告称,拟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股权。有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或许会掀开券商并购潮大幕。历史上,券业曾出现两次并购潮,一次被称为是“迫不得已”,另一次则是出于“发展需要”。
中信证券拟收购广州证券
今年10月,广州证券刚刚成为越秀金控的全资子公司。10月26日,越秀金控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六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广州证券32.765%股权,广州证券将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变为全资子公司。
“孩子领回家才两个月,当妈的就要把他送走。”业内人士形象地描述道。毕竟当前市场低迷,作为中小券商的广州证券日子难捱。今年前11月,广州证券已累计亏损1.19亿元。
交易另一边的中信证券,在市场低迷时出手收购,也不是头一回了。2004年,中信证券收购了位于山东青岛的万通证券,并将其更名为“中信万通证券”,后又被更名为“中信证券(山东)”。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成立中信建投证券(港股06066),受让了华夏证券的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2006年11月,中信证券又收购了位于浙江的金通证券(现为“中信证券(浙江)”),将其调整为经纪类证券公司。
中信证券此番在“行业严冬”中出手收购,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分析人士认为,这有望拉开券商行业新一轮并购潮大幕,中小券商或成并购目标。
券商并购潮或重现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证券行业曾出现两次券商并购潮。第一次的时间段是2002年至2006年间,第二次则始于2014年。
2002年-2006年间,股市低迷,此前积累的风险暴露出来,多家券商经营困难,券业开启整合大潮。2002年6月,中经开所属的证券总部及14家证券营业部(包括资产和人员)整体移交给中国银河(港股06881)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证券交易在银河证券的管理下正常进行。2004年9月,汉唐证券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其下辖22家营业部于2007年被卖与信达证券和华创证券。2005年,华夏证券出现巨额亏损,业务许可被证监会撤销,其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全部出让给由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设立的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年,大鹏证券破产清算,其投行业务被国信证券接收,其经纪业务及所属的31家证券营业部和2家证券服务部被长江证券托管。2006年5月,华泰证券出资7亿元收购了联合证券70%的股权,将其改组为华泰联合证券。
“这一阶段的并购潮,主要由风险引发。多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券商被关闭,并被接管收购。”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前后开启的并购潮,更多的是由券商本身的发展需求驱动。
2014年7月,国泰君安(港股02611)收购上海证券获得证监会批复,扫清了困扰国泰君安多年的上市障碍,并于次年成功在A股IPO。同年8月,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亦获批,整合之后,方正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以及营业收入都大幅增加,其净资产、净资本的排名也提升明显。当年11月,宏源证券与申银万国资产重组获审核通过,这次由中央汇金主导的*券商并购案最终落地。
2015年1月,申万宏源(港股00218)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一代“*”登上舞台。2016年11月,中金公司(港股03908)宣告拟以向汇金公司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中投证券,并于2017年4月完成交易。
2016年中金公司宣布收购中投证券以来,市场还未曾出现龙头券商并购重组的情况。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中信证券拟收购广州证券,似乎又是“昨日重现”。接下来的收购是否顺利,券业是否会再掀并购潮,需要时间来解答。
在券业寒冬,“券商也开始收割券商了”。12月24日,中信证券(港股06030)公告称,拟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股权。有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或许会掀开券商并购潮大幕。历史上,券业曾出现两次并购潮,一次被称为是“迫不得已”,另一次则是出于“发展需要”。
中信证券拟收购广州证券
今年10月,广州证券刚刚成为越秀金控的全资子公司。10月26日,越秀金控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六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广州证券32.765%股权,广州证券将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变为全资子公司。
“孩子领回家才两个月,当妈的就要把他送走。”业内人士形象地描述道。毕竟当前市场低迷,作为中小券商的广州证券日子难捱。今年前11月,广州证券已累计亏损1.19亿元。
交易另一边的中信证券,在市场低迷时出手收购,也不是头一回了。2004年,中信证券收购了位于山东青岛的万通证券,并将其更名为“中信万通证券”,后又被更名为“中信证券(山东)”。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成立中信建投证券(港股06066),受让了华夏证券的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2006年11月,中信证券又收购了位于浙江的金通证券(现为“中信证券(浙江)”),将其调整为经纪类证券公司。
中信证券此番在“行业严冬”中出手收购,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分析人士认为,这有望拉开券商行业新一轮并购潮大幕,中小券商或成并购目标。
券商并购潮或重现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证券行业曾出现两次券商并购潮。第一次的时间段是2002年至2006年间,第二次则始于2014年。
2002年-2006年间,股市低迷,此前积累的风险暴露出来,多家券商经营困难,券业开启整合大潮。2002年6月,中经开所属的证券总部及14家证券营业部(包括资产和人员)整体移交给中国银河(港股06881)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证券交易在银河证券的管理下正常进行。2004年9月,汉唐证券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其下辖22家营业部于2007年被卖与信达证券和华创证券。2005年,华夏证券出现巨额亏损,业务许可被证监会撤销,其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全部出让给由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设立的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年,大鹏证券破产清算,其投行业务被国信证券接收,其经纪业务及所属的31家证券营业部和2家证券服务部被长江证券托管。2006年5月,华泰证券出资7亿元收购了联合证券70%的股权,将其改组为华泰联合证券。
“这一阶段的并购潮,主要由风险引发。多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券商被关闭,并被接管收购。”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前后开启的并购潮,更多的是由券商本身的发展需求驱动。
2014年7月,国泰君安(港股02611)收购上海证券获得证监会批复,扫清了困扰国泰君安多年的上市障碍,并于次年成功在A股IPO。同年8月,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亦获批,整合之后,方正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以及营业收入都大幅增加,其净资产、净资本的排名也提升明显。当年11月,宏源证券与申银万国资产重组获审核通过,这次由中央汇金主导的*券商并购案最终落地。
2015年1月,申万宏源(港股00218)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一代“*”登上舞台。2016年11月,中金公司(港股03908)宣告拟以向汇金公司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中投证券,并于2017年4月完成交易。
2016年中金公司宣布收购中投证券以来,市场还未曾出现龙头券商并购重组的情况。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中信证券拟收购广州证券,似乎又是“昨日重现”。接下来的收购是否顺利,券业是否会再掀并购潮,需要时间来解答。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信万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信万通、申万菱信中证军工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